1. 有岳飛的《小重山》的詩詞
小重山
南宋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此詞作于約紹興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飛雖極力反對,但因奸臣當道,朝廷仍是訂簽條約。因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夢。因為擔心家人,擔心千里之外的國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夢卻被蟋蟀的叫聲驚醒了。這時的周遭萬籟俱寂,正是三更時分,也就是現在的清晨三四點鐘。
岳飛心思重重,披衣起來,此時不僅環境清靜,更是月色撩人。因為心中裝填著國事,難已再寢,沿著廊階前徘徊思慮。至如此,通過詞的前兩句,了了數字,概括了作者從夢醒時分,月夜環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筆筆環繞心情,無不體現出岳飛精忠報國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寢的事實來。
岳飛如此擔心,如此憂慮,正是愁悶的結果。想到遠處的家鄉被金兵占領,北方又傳來入侵的消息,作為掛帥的將領,不能救親人于危難,不能援助國家于水火之中,一種難能排泄的壓力和苦痛積壓在心頭,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萬般阻隔。結合多少年來南征北戰的出生入死,到現在朝廷的軟弱無能,一種對比下的消極令他不僅感到憤慨,更是無可奈何的傷心。
想到自己為國為民,屢建戰功,直到白發兩鬢,忠心如此時這半空中的明月一樣清澈可見,只是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復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擊和對比。想到自己即使奮不顧身,忠貞不屈,何處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熱血,滿懷壯志,卻得不到共同的認可,這其中多少難言之隱,又有誰個知曉?
詞人對月感嘆,心胸煩悶,無不感傷。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千年之后,我們重讀岳飛這首《小重山》,如獲明月之夜,我們仰首對月,靜聽耳邊寒蛩鳴叫,想到外寇入侵、戰火紛飛,家人離落失守,何處會有心情入寢?正是透過岳飛這首《小重山》,我們不僅能感受得到戰爭的殘酷,更是能體現到一個熱血軍人的愛國之情,透過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們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國家的將帥,在輪回的精靈明月下感嘆的情景。
岳飛一生戎馬生涯、戍守邊疆。此時夜深人靜之際,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卻聽到的是求和的消息,這種消極和軟弱的做法,極大的傷害到了一個奮勇當先的將士。夜半明月下,難寢無了睡意的軍人,站在遠離親人的戰場上,只有感傷和痛心。
透過全詞詞句,不同與他的《滿江紅》的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環境襯托出了詞人身置其中的環境的清晰,透過環境烘托出他的憂愁之深,更能理解到一個明月下徘徊在空階下的愛國將軍,感嘆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換不來朝廷錯誤的作為的悲憤心情!作者以《小重山》詞牌名填詞,可見他的用心良苦。
2. 一般認為岳飛是豪放派但他還寫過一首很婉約的詩詞你知道是什么嗎
岳飛詞《滿江紅》豪放十足,另一首詞《小重山》則婉約有加.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將欲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滿江紅》以壯懷激烈而著稱,慷慨激昂,英雄氣色橫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則是他多年征戰并受掣肘時惆悵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種含蓄蘊藉的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有人評論岳飛的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用“一種壯懷能蘊藉”來評論《小重山》的藝術風格,可謂切中肯繁. 所謂“一種壯懷能蘊藉”指的是岳飛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調表達了壯志難酬的孤憤,表達抗金報國的心志,卻表現出一種沉郁含蓄的風格.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3. 岳飛的《小重山》中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窗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背景:當年岳飛是抗金的主戰派,當年他打到朱仙鎮的時候,成功在望,卻因為奸臣(老秦)的誣告,和皇帝畏懼收復失地后,前皇帝回來,自己地位難保,一天連下12道金牌命岳飛班師回朝.
①千里夢:北伐抗金,保衛家國的理想
白首為功名:《宋史·岳飛傳》中,岳飛曾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古代詩詞中什么三年、十年是約數,指多年的意思。為了抗金,岳飛花了半生,英雄白首。
②瑤琴句:運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就是高山流水那個~),直抒胸臆,表明知音少,結合背景來說,應是指當年的朝廷上,投降派、主和派占了上風,就連當年提拔自己的人也被貶官隱居,主戰派根本沒地位可言,以至于當年的朝廷很屈辱地割地、賠貢求和,而岳飛身為主戰派的主要成員,當然認為知音少!
4. 求岳飛的滿江紅和小重山全詞
紹興四年(1134)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當旌節發到鄂州(今武昌)時,全軍將士歡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麗,岳飛憑欄遠眺,感慨萬千,吟詠了這首詞。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效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怒民沖冠”略早,寫于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紹興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軍出征。由于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是岳飛的第一首詞,始見于岳飛的孫子岳珂(1183—1234)所編《金陀粹編》,宋以后一直 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壯懷激烈,是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是用另一種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岳飛抗金的志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進行阻撓,故岳飛有曲高和寡、知音難遇之嘆.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5. 岳飛的小重山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岳飛《小重山》賞析 岳飛詞《滿江紅》豪放十足,另一首詞《小重山》則婉約有加。 《滿江紅》以壯懷激烈而著稱,慷慨激昂,英雄氣色橫溢,是其早年之作。
《小重山》則是他多年征戰并受掣肘時惆悵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種含蓄蘊藉的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有人評論岳飛的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用“一種壯懷能蘊藉”來評論《小重山》的藝術風格,可謂切中肯繁。 所謂“一種壯懷能蘊藉”指的是岳飛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調表達了壯志難酬的孤憤,表達抗金報國的心志,卻表現出一種沉郁含蓄的風格。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將欲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
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這首詩,希望你也能喜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岳飛寫的宋詞《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