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進唐詩走進宋詞請問誰有寫唐詩宋詞作文的好片段
欄之依依月明中天,柳宿孤燕:庭院深深,朱門半掩.危樓上,欄桿旁,獨倚佳人.相伴孤鴻半斂眉,一點絳唇滿眸秋.——每當看到詩詞中“倚欄”兩字,我腦中便不自覺的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欄”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失落時,憑欄遠望:相思時,倚欄而想:無奈時,臨欄煮酒:開懷時,傍欄而歌.雕欄邊,佇立過懷才不遇的才子:斜倚過牽掛良人的閨婦:痛飲過縱情灑脫的豪俠:咆哮過有志難明的將士.欄之依依,其韻悠遠!先說這倚欄的時間.必是“東方未白孤燈滅”,“夜半無人私語時”.夜晚是人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摘下端莊的面具,抹去疲憊的笑容,心底最純粹、最真實的情感接管一切.這時候倚欄,任思念穿山越海,任思緒放浪形骸.既然是夜晚,就少不了月的助興.無月的夜是無趣的,無論是滿月、缺月、殘月、弦月都各具風致.“何處倚欄干.弦管高樓月正圓.”這月不解風情,月圓人不圓的今宵,應相憐傷心人,怎忍照出她孤單的身影.還有“黃昏獨倚朱欄.西南初月眉彎.”又是黃昏,月殘人缺,偏偏獨倚,怕是滿面風霜淚如雨,離情別緒上心頭.即使是白日里,也要是岳飛凄風苦雨中,“怒發沖冠”的憑欄,吟一曲壯懷激烈的戰歌,抒一段收拾河山的豪情。
2. 走進唐詩走進宋詞請問誰有寫唐詩宋詞作文的好片段
欄之依依 月明中天,柳宿孤燕:庭院深深,朱門半掩。
危樓上,欄桿旁,獨倚佳人。相伴孤鴻半斂眉,一點絳唇滿眸秋。
——每當看到詩詞中“倚欄”兩字,我腦中便不自覺的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欄”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
失落時,憑欄遠望:相思時,倚欄而想:無奈時,臨欄煮酒:開懷時,傍欄而歌。雕欄邊,佇立過懷才不遇的才子:斜倚過牽掛良人的閨婦:痛飲過縱情灑脫的豪俠:咆哮過有志難明的將士。
欄之依依,其韻悠遠! 先說這倚欄的時間。 必是“東方未白孤燈滅”,“夜半無人私語時”。
夜晚是人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摘下端莊的面具,抹去疲憊的笑容,心底最純粹、最真實的情感接管一切。這時候倚欄,任思念穿山越海,任思緒放浪形骸。
既然是夜晚,就少不了月的助興。無月的夜是無趣的,無論是滿月、缺月、殘月、弦月都各具風致。
“何處倚欄干。弦管高樓月正圓。”
這月不解風情,月圓人不圓的今宵,應相憐傷心人,怎忍照出她孤單的身影。還有“黃昏獨倚朱欄。
西南初月眉彎。”又是黃昏,月殘人缺,偏偏獨倚,怕是滿面風霜淚如雨,離情別緒上心頭。
即使是白日里,也要是岳飛凄風苦雨中,“怒發沖冠”的憑欄,吟一曲壯懷激烈的戰歌,抒一段收拾河山的豪情。 再說這憑欄的心情。
真的很奇異,倚欄的句子,鮮少有愉悅的。總是形影相吊,孑然一身。
要么是懷古,“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由眼前的景象移轉到縹緲的前世,又由前世嘆惋起當朝的飄搖:要么是懷念故土,“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重光遺憾的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對故國的思念,對親人的眷戀,對往事的回憶,迫使他在這“天上人間”里徘徊:更多的是懷人,“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
”想起了與我帶結同心的人,如今你在何處?時光如水,物是人非,你背棄了當初的誓言,只剩下我孤身一人獨憑朱欄,思念猶深,可是心里真的后悔了嗎?“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是唐婉的哀吟。滿腔的心事能與誰訴,偷偷的說給斜欄吧!春風依舊,人卻非昨,“幾年離索”的你我之間還剩下什么,當真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了。
那就隱去淚光,綻放笑容,許一個無法實現的愿望給自己聽吧!“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是柳永的無奈,憑欄遠眺,只望見一片煙光殘照,哪有伊人的蹤跡?誰能體會我此刻的心情,任憑我“衣帶漸寬人憔悴”,果真能拼來個“執手偕老共鴛盟”?還有“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還有“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最寫意的要算孔明的“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了,百萬魏軍兵臨城下,他正襟危坐,信手低彈,這份憑欄的淡定從容,恐怕曠古絕今了! 范仲俺說:“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道盡了倚欄人的心酸。
正如此刻:燈火殘,夜闌珊,獨倚欄桿人未眠!心事向誰言?。
3. 求一篇大量運用唐詩宋詞的作文 做好加上評價的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
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
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
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
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
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當然,縱使短暫的團圓,終究“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閑愁,淡如輕煙;這情思,纏綿俳側,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你再看她,”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隨性隨情的快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輕嘆。
李清照的詞,讀罷,總能令人回味無窮,仿佛已經感受到在那樣一個紅蓮、玉簟、蘭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無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詞的婉約清麗,更多的表現在前期的哀傷清愁中,常令少女時期的我,無端的感傷惆悵。比如這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疊七字,此傷,此悲,無人能及。
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每逢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會想起。雖然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也總愛念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詞中對我影響深刻的感傷文人,另還有秦少游和李后主兩位。秦觀將詩詞中的那種無峰無由、無端無緒的感傷具體化也情景化了。
《滿庭芳》中“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個“抹微云”,一個“連衰草”,令人拍案叫絕。
這句“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有名家評論:“雖不識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而此詞的最后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李后主“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種互相印證的感傷,讓人覺得感傷即是一種傾訴又是一種寄托。
李后主丟失了江山,秦少游丟失了愛人,這種人間最根本的丟失使今生今生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也就有了這種徹骨絕筆的描繪。而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被后人傳唱詠頌至今。
記得那年張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發的豪情浪漫,詩情大發。金鞭溪水溫婉如玉,清冽透徹。
讓我想起張志和《漁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多想重溫夜游山腳的時光“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開懷的雙溪漂流,如在眼前。
那時的心情,惟有蘇東坡詩詞的豪放才能比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今想來,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的生活態度,依舊包含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超越寵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會感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此時,窗外的風,吹來一絲的清涼。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覺地在唐詩宋詞中倘佯了許久,在古文人的感傷情懷中噓唏慨嘆,竟沒覺得時間的流逝。
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最美不過詩詞作文好段
惜春小札 李國文 春天是不知不覺來的,她走的時候,也是悄沒聲兒地離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黃葉,“無邊落木蕭蕭下”,造下滿天聲勢;也不像冬天,一陣爛雪,一陣凍雨。 典型的春天,應該在長江以南度過。沒有陰霾的天氣、泥濘的道路、蒼綠的苔痕、淅瀝的雨聲,能叫春天嗎?沒有隨后的無淡風輕、煦陽照人、鶯歌燕舞、花團錦簇,能叫春天嗎?只有在雨絲風縷、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黃遍的水鄉,在牡童短笛、漁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中的纏綿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嚴格意義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顯的,或許也可以說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這是地氣已經轉暖的南方寫照。“七九河開,八九雁來”,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剛剛解凍。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過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盡的冬天,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們管這種天氣現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來不典型、不明顯的春天,又被冷風苦雨的肅殺景象籠罩。 北京的頤和園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的那一會,才在昆明湖的綠水上垂下幾許可憐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興奮雀躍不已,大呼春天來了,其實,“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莊里,有一幢煙雨樓。不過名為煙雨樓,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沒有煙雨的。“煙雨”二字,也只是一廂情愿罷了。在高寒地帶,只在塞外的干燥風和蒙古吹過來的沙塵,決不會有那“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的煙雨蔥蘢的風景。 看來,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蹤跡》里寫的那樣,她“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雖然李商隱告誡過,“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喚醒心靈的季節,是情感萌發的季節,也是思緒涌動的季節,更是人的生命力勃興旺盛的季節。 人的生物鐘,如果能夠耳聞的話,可以相信,在這個季節里,響動的準是黃鐘大呂之音、振聾發聵之聲。甚至血管里跳動著的激流,也會蘊含著前所未有力量。此時此刻,若是去愛,一定是熾熱生死的愛;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業,你會從你的身體里,獲得超能量的“爆破力”。這種“神來之力”就是人類的春天效應。 人的一生,何嘗不如此呢?也有其春華秋實的生命過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這個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還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樣的活法,這是每個人的選擇。無論怎樣的一生,你千萬要珍惜你生命中屬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歲月。因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復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華,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歡樂。
此篇文章堪稱經典
5. 關于《我心中的唐詩宋詞》的作文
又見枝頭吐新綠題記----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總以為春天是被當作一枚精美的書簽,珍藏在歲月的扉頁間,蘊含在古典的唐詩宋詞里。然而,當她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里被再次拽出來,試圖用她久違的美麗感染每一株小草,讓不經意的微笑蜂擁枝頭時,我才發覺,窗外已是春光爛漫。
春天的每個角落里都有著各自的奇妙。在漸吹漸暖的春風里,萬物開始復蘇了。
透過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學樓前這方小小的花園里四處漫延。不,春天畢竟不是一枚精美的書簽,她不會因為我們的不留心而不來,更不會為我們的挽留而駐足。
望著窗外這個美麗泛濫的春天,我也審視著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楊樹冷冷清清的軀干,逐漸的豐潤成青綠色;枝頭鵝黃的嫩芽正踮起腳仰望著陽光,壓抑了一冬的愿望試圖伸展成一片片碧綠的葉;各種各樣的小草爭先恐后的探出了腦袋,唯恐錯過布谷鳥銜來的那縷陽光似的,她們歡暢的心情肆無忌憚的瘋長著。
追求作為生命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對于年輕的我來說,是那么的深切。生生不已,奮斗不息 這是我的人生信念。
多想把青春的時光譜寫成一片翠綠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輕唱的期望書寫的更加簡潔明亮。此時,我輕盈的思維仿佛翩飛的蝴蝶,已飛出了我的視野,穿過遙遠的時空,迷失在唐詩宋詞里。
朦朧中我看到那些嘆春、傷春的以及惜春的詩詞大家,依舊站在春天的畫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無法企及的只是虛枉罷了,與其這樣,不如讓生命以無限的激情響應春天的勃勃生機。
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么可貴的時光啊 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貴 那么,就用我激情生命與這些花草樹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6. 作文唐詩宋詞潤我心600字
作文唐詩宋詞潤我心
一彎明月懸空,我漫步著,卻不知方向。是什么?淡淡的薄霧一片,我微斂雙眸,仿佛看到了絲絲縷縷的光,在慢慢地往我心底最深處流淌。好溫暖……那是靈魂的一番洗禮,不同于初見時的記憶,它給了我更深更久的回味。
小時候讀詩,老師教我這個詩,要平仄平仄的去讀。因為一直都是以那種嚴肅的面孔對待詩詞,我也只是知道答題怎么答,其他的都是厭倦。直到上了高中,才真正開始接觸詩詞。那么最好沒有人強調,沒有人告訴我,你必須平仄平仄的讀,你必須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有怎樣的思想,怎樣的經歷。這些都無關緊要,我只要記得它們,喜歡它們,然后,終有一天,我們互相明白。
一直覺得易安的詩詞,那靈魂是凄凄切切的,仿佛秋風里吹來的蕭瑟。
風住塵香花已盡。易安是從骨子里就散發著傲氣的女人,她前半生是過得美好,但是,上帝到底嫉妒了。他給了她絕世的才華,嬌美的容顏,給了她一個美好的開始,卻給了她一個“國破家何在”的凄涼收場。“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終于還是逃不過命運的玩弄,她被徹底包圍,是情愁,是家愁,是國愁。她熬住了,就算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就算國破山河破,新愁舊愁齊上心頭,她畢竟是熬住了。曾經見過天花亂墜的美,所以后來的滿紙濃愁,一片慘淡,都顯得格外觸目驚心。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易安是凄切的,她從靈魂里散發出的,那若有若無的韻味,是一片濃愁。
還記得很小就知道太白的詩,現在看起來,那靈魂是浪漫多情的,總是和著淡淡的酒香在我心間縈繞不去。
7. 唐詩宋詞相關的作文800字
在唐詩宋詞里惝徉 唐詩宋詞可稱作國粹,是國人的驕傲,說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恐怕不足為過。
它能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事一物,一個細節、一個過程,無不納入作品之中。其細膩、其委婉;其粗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時跌宕起伏、有時別有洞天。
說它是一幅畫,它色彩艷麗,國色天香、秀色可餐;說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紅。千百年來,它的理想境界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世代研習,視作瑰寶。
但是,唐詩宋詞又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說它本身的寫意與風格,單說它們的氛圍,就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我們不得不承認唐代發達的經濟沃土,讓唐詩的工整絕句達到了極至;宋代的開放盛世與歷史滄桑,使宋詞婉約與豪放走向頂峰。
我喜愛它們的華麗與樸實,即使唐詩在視覺上顯得嚴謹刻版,我仍然喜愛有加,讓我無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詩和宋詞中二選其一的話,我還是要不由自主地被異彩紛呈的宋詞所傾倒。
其理由是,宋詞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蘇東坡,有命運多舛的女強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違母命的陸游,有秉承發展豪放詞派的愛國詞人辛棄疾……耳熟能享的詞人太多太多,相傳的詞人佳話源遠流長,讓我不得不愛,讓我無法不傾倒。如果說我喜歡宋詞的婉約與纖巧,不如說我更喜歡它的粗獷與豪放;如果說我羨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說我更同情詞作者與南宋國的挫折和不幸。
讀宋詞,我有一種個人的渺小與國家弱敗的倉涼與悲傷,有一種性格堅強與命運無情抗爭的感動,有一種唇亡齒寒、國破家亡的壯烈與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業,讓子孫后代有享不盡的富貴和榮耀。
也許從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將是一派鶯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許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最后導致大金蠶食,命隕踏平歐亞大陸無敵手的強盛大元。
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為一國之君,一心沉迷在詞曲歌舞上,他面對宋朝的強大壓力,無心治理國家,只圖逆來順受,以圖茍且偷安,郁悶中只能是飲鴆止渴,最后命喪他鄉。宋朝開國后寬松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文強武弱的事實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發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詞的異軍突起,使宋詞由僅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迷迷之音,發展到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時代強音。
這不能不說是時代創造了宋詞,宋詞又還時代一個奇跡。使宋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歷史高峰。
其中,蘇東坡對宋詞的貢獻是令人敬仰的,他不僅拓寬了宋詞的寫作題材和寫作范圍,而且,把自己的一生與詞作緊密相聯,他的生活是一首詞、他的愛情是一首詞、他的仕途是一首詞,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態度,甚至整個生命都融入了詞作中。遠大的抱負與事業上屢受打擊,數次貶謫,沒能把他擊倒,反倒造就了一個精神永立、以苦為樂的文學巨匠。
我們學習蘇軾的詞,不僅從中學習了他的作品,更學習了他的人品;不僅學習了他的寫人、狀物、抒懷,更學習了他的勇于面對困難、勇于戰勝困難,敢于直面人生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北宋時期的蘇軾面對的是個人的挫折與不幸的話,那么到了南宋的辛棄疾、陸游、岳飛、李清照,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是整個國家與民族的不幸和災難。
因為金人南侵,國破家亡。我們從中不難看到那一個個“夢里挑燈看劍”的惆悵、“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無奈、“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的錚錚誓言! 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時空飛轉、時代變遷,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報國夢!看古詞、學古人,讓我們珍惜擁有、把握現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
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
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
玉釵頭上風”。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
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
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
當然,縱。
8. 唐詩宋詞推薦一下 美好的句子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日還。
(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云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白帝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自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冢》) 詩中鄉情 1.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文《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唐詩宋詞的名句,作者及出處 1、王昌齡《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許渾《咸陽城東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3、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 4、李白《蜀道難》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5、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輕少年 (邕yong:1、邕江,水名,在廣西。2、廣西南寧的別稱。)
6、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7、白居易《長恨歌》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8、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9、高適《別董大》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1、王維《渭城曲》 勸君更進一杯酒,。
9. 走進唐詩宋詞要作文
走進唐詩宋詞 (一) 漫行于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腳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喚起僅余的最后詫異驚嘆即拐進一處瞬間能觸發靈感和美夢的絕妙之境。
這是一個爛漫迷人的地方。 這里有山,有水,有風,有云,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諧;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嫻靜空遠,有“眾星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絕妙。
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風似滑的,云似夢的。鷹飛蝶舞,旋轉紛飛。
清山細水,柔風浮云,溫情呢喃。這是人間的仙境?這是天堂的圣地?天堂高遠走高飛可及,仙境從來是傳說。
這濃縮的美麗的自然,更貼切地,這是濃縮的文字精華——到底,這不過是美妙的詩詞,這里的世界純屬虛構。然而,就是如此美麗的文字波動我們心潮之底多少美夢啊! 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滿了人世的滄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負著憂悒沉悶,所行之處皆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愴凄涼。白居易這時也變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么一個“別有幽愁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念頭。
就連李商隱都這么不稱意,驅車登樂游原并未快活,卻落滿心“夕陽無好好,只是近黃昏”的淡淡哀怨。陸入翁雖然“僵臥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空想夢幻而已。
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樓舉目遠瞻,眼前不過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纏綿情感的呼喚,這些來源于心靈深處最深邃思想的聲音,總是時時讓我們肝腸寸斷,卻又意氣風發。這是為類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結晶。
情感造就文字的多變,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開華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們的結合,便是藝術。
為在空前絕后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這是一塊遐想的空間,偕著思想展開雙翼我們盡情地翱翔。
我們高舉酒杯邀太白共飲人生悲歡離合,“莫使金樽空對月”,“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們高居幽州臺,雙臂拂袖,與子昂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我們面臨大江,揮舞鐵板,和凍坡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佇立楊柳岸,手執紅牙,同柳永輕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一個多么絕妙的世界——美妙至極的景致,滄桑無比的歷史和精彩絕倫的文字匯成的世界。這是詩的殿堂,這是詞的顛峰。
然而,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詩或詞,這是人類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結合的偉大藝術。這是千古之絕唱,舉世之風流! 走進唐詩宋詞,從此不再孤寂。
走進唐詩宋詞(二)情有獨鐘于唐詩宋詞。讀小學時,就能把課本上所有學過的詩詞倒背如流。
還從父親的書箱里“偷”出一本《唐詩三百首》,整整抄完了四個大筆記本。雖然大多不解其意,每一次讀起來還是那么專注。
清風徐來的夜晚,和父親鋪起涼席睡覺地坪上,比賽看誰背得唐詩宋詞多,有一回竟然贏了在老家有“酒鬼”和“詩鬼”之稱的父親。為此,我一絲不茍地得意了很久很久。
隨著讀書的增多,才知道自己所能背誦的那幾首唐詩和宋詞,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于是,使瘋狂地買起有關的書籍來。
直到今天,仍不改對唐詩對宋詞那一份癡迷和眷戀。每當月照庭院或雨打紗窗,從床頭柜上隨手拿過一本,低聲讀將起來,感覺瑯瑯上口,滿口清香。
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該是怎樣的意境啊! 感謝詩歌。感謝她們使那些古代大師們不朽的藝術和精神,千百年來得以源遠流長。
走進唐詩宋詞,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
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談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奇詭璀璨的李賀,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風拂動我頭上淡藍色的逍遙巾。我坐上一輛古舊的馬車,“吱吱呀呀”而去,驛道兩邊是一片火紅的楓葉,把我的雙也映照得微紅,叫我怎能不停下車來望上幾眼?“小令樽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遠,而紅樓之上酒興正濃。
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簫,燈是那華華貴貴的銀燈,音樂在身邊流淌著,心愛的人兒跳著歡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不一回多情的公子? 獨愛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歌意境,獨愛浪蕩于境界之中的一個個不羈的靈魂。可與之攜手同游,可與之相對品茗。
無論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棧,無論在“花市燈如晝”的元夜,還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黃昏,或笑、或泣,或長歌、或短嘆,或無語徘徊、或滔滔不絕,都是那么令人難忘。 在中學校園里讀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大腦中一片空白。
今天,在經歷了一些世事之后,再來讀它,便漸漸悟出一些意蘊來。想當年,晏殊徜徉在小園的香徑上,借。
10. 唐宋詩詞作文
唐詩如瓷,宋詞如紗
唐詩宋詞,中國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雙子星座。
打開一本唐詩集,仿佛走進了一座瓷器館,高貴的瓷器穿越時空,靜靜展示它們的美。它們帶著歲月的味道,什么都不能掩飾它們的光輝。無論典雅,活潑,莊重,靈動,都動人心弦;無論長短,都精致細膩。只有那樣偉大的時代,能造就那樣偉大的美。
唐詩講究對仗,講究押運,講究形音意的統一;瓷器講究形態,講究對稱,講究形態花紋色彩的和諧。
瓷器講究好料,上好的泥料是千百年地質變遷土質沉積的結果,有了好料,想做什么,信手拈來,再細細的塑形,上彩,描花,精打細磨,直至燒出成品。唐詩也是文化沉積的結果,是反復推敲凝練的文學結晶。
唐詩和瓷器都講究韻味,火侯不足,意猶未盡;火候太過,猶顯不及。只有煉成“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才是最佳狀態。
詩和瓷的靈感之作,是用料,手法,火候都恰到好處,仿佛無意之間,卻又渾然天成。
唐詩和瓷器,是中國人的哲學,無論長短大小,悲喜情仇,都不能失去分寸方圓。中國人講究心有城府,城府,無論里面多么五光十色,表面永遠整整齊齊;一首詩看來幾十個字平淡無奇,意味卻一延千里,像中國的象棋,尺寸之間的棋盤,承載著金戈鐵馬,平淡間,是殺氣騰騰,氣象萬千。
宋詞是裊裊輕煙,是細語碎花蔭,是一段閑愁,剪不斷,理還亂,直觸靈魂。無論遠看近看,都是藝術品;紅樓里面講紗窗的上品叫做軟煙羅,因為用它們“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軟煙羅有四個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 .美麗的名字,美麗的紗;宋詞深沉活潑,激昂傷感,大江東去曉風殘月,美麗的詞牌名,在縹緲流動間;宋詞最初觸動我們的,正是以它的柔軟和傷感,它淡淡的情懷。宋詞似乎更容易上口,更隨意,雖然詞牌名規定了它的形式;它是中國的散文詩,是繁華之后的繁華,夢境之上的夢境。“衣食足而知禮節,倉廩實而知榮辱”只有宋朝這樣雍容華貴的朝代,才能產生這樣直逼心靈的作品。
很慶幸生在中國,繼承了這樣的文化。唐詩宋詞的美麗,足以讓我們駐足觀賞,至少值得每一個國人由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