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路的文章或古詩詞急死了,同志們快啊,今晚就要
虛中 【句】 待暖還須去,門前有路岐。
(《夜坐》) 徐凝 【句】 青山舊路在,白首醉還鄉。(《別白公》) 劉得仁 【句】 外家雖是帝,當路且無親。
(《讀書志》) 施肩吾 【句】 出路船為腳,供官本是奴。 (《贈鹽官主人》) 鮑溶 【句】 萬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
(見張為《主客圖》) 盧延讓 【句】 云間鬧鐸騾駝至,雪里殘骸虎拽來。(《蜀路》) 沈彬 【句】 九衢冠蓋暗爭路,四海干戈多異心。
(《紀事》) 顏真卿 【七言小言聯句】 長路迢遙吞吐絲。☆顏真卿蟭螟蚊睫察難知。
☆皎然 任玠 【夢中和句】 故國路遙歸去來(山叟),春風天遠望不盡。(玠) 李昂 【宮中題】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上官昭容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懶步天臺路,惟登地肺山。
幽巖仙桂滿,今日恣情攀。 聶夷中 【橫吹曲辭·長安道】 此地無駐馬,夜中猶走輪。
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塵。 戴叔倫 【相和歌辭·昭君詞】 漢宮若遠近,路在沙塞上。
到死不得歸,何人共南望。 李暇 【相和歌辭·怨詩三首】 別來花照路,別后露垂葉。
歌舞須及時,如何坐悲妾。 張祜 【琴曲歌辭·昭君怨二首】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
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 崔國輔 【雜曲歌辭·長樂少年行】 遺卻珊瑚鞭,白馬驕不行。
章臺折楊柳,春草路旁情。 劉禹錫 【雜曲歌辭·紀南歌】 風煙紀南城,塵土荊門路。
天寒獵獸者,走上樊姬墓。 崔國輔 【雜曲歌辭·小長干曲】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 元稹 【雜曲歌辭·筑城曲五解】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陳叔達 【初年】 和風起天路,嚴氣消冰井。
索索枝未柔,厭厭漏猶永。 王績 【夜還東溪】 石苔應可踐,叢枝幸易攀。
青溪歸路直,乘月夜歌還。 王績 【山中別李處士】 為向東溪道,人來路漸賒。
山中春酒熟,何處得停家。 盧照鄰 【送二兄入蜀】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 張九齡 【答陸澧】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2. 作文"我與宋詞的親密接觸"500字
我的宋詞情結來自中學的一個暑假,那時候閑來無事,便翻來一本舊書來看,書名曰:宋詞例話。雖然是很樸素的名字,但卻深深吸引了我,它開啟了我對宋詞的探索之路。
看宋詞例話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地想宋詞真是太美了,宋詞時而像一個女子一般溫柔多情,時而像一個男子一樣豪氣沖天。而在我眼中,宋詞就像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不僅有著美麗的名字,而且還有深刻的內涵。
曾幾何時,我的語文書的反面都是那些詞牌名。我把那些美麗的詞牌名一一記下,然后再反復品讀,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點絳唇是否讓你聯想起一位美麗多情的女子梳妝的場景,一個點字,輕柔細致,使人產生無窮的想象。浣溪沙則讓人聯系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在溪邊浣衣的場景,頓時有一種空靈的感覺。而我最最中意的還是那滿庭芳,說來也頗有淵源。我以前常去的圖書館的別名就叫“滿庭芳”,真是恰到好處!此芳非彼芳,而是書的芳香,書香則令人回味無窮。還有那踏莎行,也許是太愛秦觀的“驛寄梅花”的緣故,我對這個詞牌名也情有獨鐘。每每看到這個名字就有一種蕭瑟之感,仿佛一個游子在深秋落寞地走在旅途上,滿懷著對故鄉的思念。其實是后來才知道莎在這里念“梭”,由此我不禁聯想到了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他在文中寫到,踩著那落在地上的銀杏葉,有一種毛茸茸的感覺,而且有些許響聲。我想著響聲就是踏莎行中的莎聲吧。
然而宋詞不僅僅是只有華麗的外表,她的內在品質更是令人深深地折服。
宋朝的文人中,我最喜歡的是陸游,也許是因為他的愛國情懷吧,又或許是他那曲折的愛情,從始至終,我覺得他是個鮮活的而且真實的男子漢。在山色有無中,他傾訴著自己的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是一個英雄壯志未酬的感慨,這也是一個老人的無奈。抗金一直是陸游多年來的夙愿,只可惜“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場景他是再也看不到了。很多時候,我覺得陸游與辛棄疾頗為相似,兩人都主張收復大好河山,結果卻都是不得重用,兩人若是相識,必定會成為知己。想象一下,兩位英雄醉里挑燈看劍的場景真是讓人澎湃不已。
雖然我很喜歡陸游,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在詞的造詣上還是稍遜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時而豪情壯志,氣吞山河,時而愁思萬縷,感慨萬千。菩薩蠻中的愁緒百感千回,“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 作文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當然,縱使短暫的團圓,終究“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閑愁,淡如輕煙;這情思,纏綿俳側,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再看她,”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隨性隨情的快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輕嘆。李清照的詞,讀罷,總能令人回味無窮,仿佛已經感受到在那樣一個紅蓮、玉簟、蘭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無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詞的婉約清麗,更多的表現在前期的哀傷清愁中,常令少女時期的我,無端的感傷惆悵。比如這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疊七字,此傷,此悲,無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每逢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會想起。雖然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也總愛念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詞中對我影響深刻的感傷文人,另還有秦少游和李后主兩位。秦觀將詩詞中的那種無峰無由、無端無緒的感傷具體化也情景化了。《滿庭芳》中“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個“抹微云”,一個“連衰草”,令人拍案叫絕。這句“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有名家評論:“雖不識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而此詞的最后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李后主“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種互相印證的感傷,讓人覺得感傷即是一種傾訴又是一種寄托。李后主丟失了江山,秦少游丟失了愛人,這種人間最根本的丟失使今生今生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也就有了這種徹骨絕筆的描繪。而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被后人傳唱詠頌至今。
記得那年張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發的豪情浪漫,詩情大發。金鞭溪水溫婉如玉,清冽透徹。讓我想起張志和《漁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多想重溫夜游山腳的時光“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開懷的雙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時的心情,惟有蘇東坡詩詞的豪放才能比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如今想來,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的生活態度,依舊包含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超越寵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會感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此時,窗外的風,吹來一絲的清涼。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覺地在唐詩宋詞中倘佯了許久,在古文人的感傷情懷中噓唏慨嘆,竟沒覺得時間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有路字的詩詞
虛中 【句】 待暖還須去,門前有路岐.(《夜坐》) 徐凝 【句】 青山舊路在,白首醉還鄉.(《別白公》) 劉得仁 【句】 外家雖是帝,當路且無親.(《讀書志》) 施肩吾 【句】 出路船為腳,供官本是奴.(《贈鹽官主人》) 鮑溶 【句】 萬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見張為《主客圖》) 盧延讓 【句】 云間鬧鐸騾駝至,雪里殘骸虎拽來.(《蜀路》) 沈彬 【句】 九衢冠蓋暗爭路,四海干戈多異心.(《紀事》) 顏真卿 【七言小言聯句】 長路迢遙吞吐絲.☆顏真卿蟭螟蚊睫察難知.☆皎然 任玠 【夢中和句】 故國路遙歸去來(山叟),春風天遠望不盡.(玠) 李昂 【宮中題】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上官昭容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懶步天臺路,惟登地肺山.幽巖仙桂滿,今日恣情攀.聶夷中 【橫吹曲辭·長安道】 此地無駐馬,夜中猶走輪.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塵.戴叔倫 【相和歌辭·昭君詞】 漢宮若遠近,路在沙塞上.到死不得歸,何人共南望.李暇 【相和歌辭·怨詩三首】 別來花照路,別后露垂葉.歌舞須及時,如何坐悲妾.張祜 【琴曲歌辭·昭君怨二首】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崔國輔 【雜曲歌辭·長樂少年行】 遺卻珊瑚鞭,白馬驕不行.章臺折楊柳,春草路旁情.劉禹錫 【雜曲歌辭·紀南歌】 風煙紀南城,塵土荊門路.天寒獵獸者,走上樊姬墓.崔國輔 【雜曲歌辭·小長干曲】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元稹 【雜曲歌辭·筑城曲五解】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陳叔達 【初年】 和風起天路,嚴氣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厭厭漏猶永.王績 【夜還東溪】 石苔應可踐,叢枝幸易攀.青溪歸路直,乘月夜歌還.王績 【山中別李處士】 為向東溪道,人來路漸賒.山中春酒熟,何處得停家.盧照鄰 【送二兄入蜀】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張九齡 【答陸澧】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遙瞻前方萬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四海翻騰云水路,五洲震蕩風雷激.空庭明月閑復閑,夜長路遠山復山.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生思破紅塵路,劍藏廬軒隱迷蹤.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