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詞到底應該怎么教
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古詩詞教學.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古詩詞試題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會出現的內容.那么我們知道,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境意高遠,蘊涵哲理,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上完六年級古詩詞復習,我對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進行了一次測試評估,有以下幾種評估題式: (1)把詩句填寫完整;(2)把詩句、作者、詩題用線連起來;(3)根據下列節日寫出對應的詩句;(4)根據景物寫出相對應的詩句;(5)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詩句;(6)按要求默寫古詩. 題目并不難,但范圍比較廣.評價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一些以前學過的詩句大部分學生毫無印象,就連去年每人背出并都會默寫、在我心目中已經過關了的詩句寫對的同學也寥寥無幾.為什么會這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啊!帶著一頭的霧水,我冷靜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1.從我的教學方法看 (1)教學形式套路化:古詩教學中,我往往采用這樣的套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認為這樣的套路是古詩教學的萬能鑰匙,教學設計也往往把解詞釋義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花大力氣解決.先是逐字逐詞地解釋,再是理解每個句子,最后串講整首詩的意思,到此便認為達成了目標.習慣于古詩教學模式化的我在備課時自覺輕松、不假思索地套用這三步曲,嫻熟用之.本來意蘊悠遠、營養豐富的古詩大餐被我翻譯成一碟索然無味的小菜. (2)教學任務簡單化:很多時候,在古詩教學中,我急功近利既介紹作者生平,又介紹生活環境;既講政治思想,又說寫作特點和主要成就,卻置古詩詞文學營養和民族情結于不顧,把學生當作接受的容器提壺灌之.將自己所認為的重點一股腦兒塞給了學生,以達到速成的效果.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3)理解過程輕感悟:古詩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著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于是我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學生朗讀的機會很少.常常是課始學了生字讀一遍,然后理解詩意后再讀一遍,一首詩“學完”,總共讀了兩三遍.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所以,在學生的課本上看到的是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譯文筆記.課后,我雖也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 2.從學生積累效果看 課外積累重數量,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片面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再加上應試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讓學生背誦積累古詩、宋詞,一星期兩三首,首首過關.結果學生越背越厭,憑借最短的有效記憶,糊弄老師.其實,這些所背的內容沒過幾天甚至幾小時,早就遺忘了.真可謂是讀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導學生背誦的古詩沒有進行恰當的歸類,全憑我的想當然,使學生的記憶產生誤區,出現“問君能有幾多愁”對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話. 平時的古詩教學誤區重重,因此,教材中雖編入了許多令人叫絕、千古傳誦的經典詩詞,然而在學生眼中卻如過眼云煙.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古詩詞學習怎會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詩教學有實效性?這也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找準基點激情感.教師要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品議、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準激情點,以此為契機.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思鄉的主題曲;《贈汪倫》是摯友篇;《登鸛雀樓》則既抒發志向又蘊涵哲理,這一首首詩作飽含詩人的深情,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二、誦讀書寫促積累.背誦古詩促進積累,增強記憶,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讀課上成背詩課,學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詩的誦讀中拉開序幕,學生不只是會背即止,要溫故知新,背得熟,記得牢.長期訓練必將形成積累,增強記億,養成習慣.其次書寫古詩勤識字.用規范的文本,標準的章法指導學生在寫字課上抄寫、默寫會背誦的古詩.這樣,既強化了古詩的記憶,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就不會出現“春眼不絕曉,處處吻啼鳥”的錯誤了. 三、以讀為主悟詩意.《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
2. 如何用現代教學手段學習宋詞
語文教學負載著傳播中國古代文化的責任,古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在語文課本中獨占一席之地。
它們或寄情于花草,或抒發個人壯志遭遇,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審美享受,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講的多,詩味則太淡;講的少,味是濃了,只怕學生體會不透。由此看來,光靠常規教學的講解,想讓學生去體會詩歌的意境,學好古詩詞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優化教學,就成發挖掘詩歌意境的一種有效途徑了。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更直觀更形象地演繹詩歌的內容。教學情境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的,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
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教輕學,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弊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學習被動。因此,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而古詩文有著非常明顯的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
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我們可以用音樂的優美旋律烘托出詩歌美妙的意境,豪放的配上高昂激越的曲子,沉郁的配上悲涼凄清的曲子,清麗的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傷感的配上悲涼凄清的曲子,因詩而異,這樣立體地作用于學生的視聽,最能關之以情,動之以心,會之以意。
如在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上課前可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為課前營造了壯美但又有點凄涼的氛圍,使學生獲得音樂美的同時,也獲得一種情感體驗。而在教蘇軾的《水調歌頭_明月幾時有》時可播放動畫誦讀,那頓挫有致,聲情并茂的男聲朗誦,將感染每一個學生,“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的幽怨,令人感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更令人激越振奮。
我還曾聽過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送別詩時,播放了歌曲《陽關三疊》。那反復詠嘆的歌詞,優美滄涼的旋律,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深切體會到了詩人對朋友遠去的惆悵之情,進而達到了升華感情的目的。
二、化難為易,減輕負擔,有利于詩詞的背誦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中應減輕學生的負擔 ,提高教學效率。心理學認為,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他們在一節課中持續注意的時限只有二十分鐘。
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這個最佳時間進行教學,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由于受教學媒體的限制,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課文重點之處,老師認真講解,仔細分析,學生拼命記筆記,背筆記。
實驗心理學家特瑞赤拉做過一個關于知識保持記憶持久性的實驗: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
多媒體教學就具有這方面的優勢。詩詞一般都是要求背誦的,通過圖片演示,加上學生的想象,再由學生講解他們對詩詞的感悟,一首詩或詞往往能當堂背下來,而且記憶深刻。
這比傳統的死記硬背要好得多。我們在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古詩填趣”活動,列出一組詩句,每句詩中有一兩個空缺,要求學生將相應的圖形拖至詩句中的空缺(漏字)位置。
如這樣一組詩句:1.留連戲( ) 時時舞,自在嬌( ) 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2.明月別枝驚( ),清風半夜鳴( ) 。
(辛棄疾《西江月》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 ) 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每一句詩中都有空缺,這時,學生只要將“蝶”、“鶯”、“鵲”、“蟬”、“蛙”、這些圖形拖入相應位置,圖形即變為文字,詩句也就完整了。
這樣,學生不僅背熟了詩句,還增加了對詩歌的感性認識。三. 拓展延伸,查找資料,有利于積累古詩詞信息資源有百川匯海,囊括五洲的特點,網上豐富翔實的聲像圖文資料,是古詩詞教學取之不竭的源泉。
無論你需要什么資料,都能迅速,準確的查找。古詩文無論在時代歷史,作者背景,還是在字詞運用,句式特點上都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來獲取知識,而且每一篇古詩文所引發開來了聯想是無限的,是每個閱讀者獨有的,學習者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個性化閱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有條件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上學習古詩文。
而沒有這。
3. 怎樣學習宋詞寫作
你得有一定的寫作功底,而且必須喜歡古文,對古代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你得了解每個字的意思,以免寫錯。
宋詞主要分為兩類:婉約,豪放,如果你想寫婉約,就一定要把其中的意境,優美表現出來。
豪放就要把氣勢給寫出來。
另外,得注意詞牌,宋詞的詞牌分很多,就不一一說了,也要認真選一下。
接下來就是內容了:宋詞不想唐詩,不是很將就平仄,但是基本的句子通順,讀起來要上口還是必須的。宋詞注意的是內容,要在最精煉的語句的中把你的意思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
應該就是這些,其實宋詞寫作和我們如今的白話文差不多,只是時代不同而產生的語言,意思不同,但是主要的還是差不多的,所以勤練筆是必須的,還有不要寫完了事,要多多的修改,古人的文章都是經過修改才有如此多膾炙人口的名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