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句帶滿字的宋詞
晏幾道〖臨江仙〗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蘇軾〖臨江仙〗(風水洞作)
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
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以下皆為蘇軾作品)
〖定風波〗
月滿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間真夢里。何事。長庚對月獨凄涼。
綠鬢蒼顏同一醉。還是。六人吟笑水云鄉。賓主談鋒誰得似。看取。曹劉今對兩蘇張。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盡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南鄉子〗(贈行)
旌旆滿江湖。詔發樓船萬舳艫。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淚怨離居。喜子垂窗報捷書。試問伏波三萬語,何如。一斛明珠換綠珠。
(如要其他作品,請告訴作者或作者范圍。)
2. 關于“江湖”的詩詞有哪些
1、《江湖》
年代: 宋 作者: 傅夢得
落魄江湖上,人疑是謫仙。
四時逢酒醉,長日擁書眠。
點鬢惟添雪,知心只有天。
林泉難久困,未整釣魚船。
2、《江湖偉觀》
年代: 宋 作者: 葉茵
此地舊寒碧,留題護竹君。
窗虛不礙月,壁老易生云。
一水東西隔,兩山南北分。
未堪低著眼,世事正紛紛。
3、《南鄉子·旌旆滿江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旌旆滿江湖。詔發樓船萬舳艫。
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
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淚怨離居。
喜子垂窗報捷書。試問伏波三萬語,何如。
一斛明珠換綠珠。
4、《菩薩蠻·香浮乳酪玻璃碗》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嘗新慣。
何物比春風。歌唇一點紅。
江湖清夢斷。翠籠明光殿。
萬顆寫輕勻。低頭愧野人。
5、《滿江紅·漢節東南》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漢節東南,看駟馬、光華周道。
須信是、七閩還有,福星來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陰不動秋光好。
問不知,何處著君侯,蓬萊島。
還自笑,人今老。空有恨,縈懷抱。
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
濩落我材無所用,易除殆類無根潦。
但欲搜、好語謝新詞,羞瓊報。
3. 人送有一幅字,上面寫“桃李春風滿江湖XXX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這是黃庭堅《寄黃幾復》中的一聯。原詩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癉溪藤。
[集評]:
宋.張耒:“黃九云"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奇語。”(《王直方詩話》)
近.陳衍:“次句語妙,化臭腐為神奇也。三四句為此老最合時宜語,五六則狂奴故態矣。”(《宋詩精華錄》)
今.程千帆:“這篇詩前半寫昔日之交情,今天的懷想;后半稱贊黃幾復不但清貧好學,而且干練有為,然而垂暮之年,還只在海濱作一縣令。憐才之意,不平之鳴,都于言外見之。”(《古詩今選》)
今.霍松林:“溫庭筠《商山早行》云"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不用一動詞,而早行境界全出,此詩吸取了溫詩的句法,創造了獨特的意境。"桃李春風"與"江湖夜雨",這是樂與哀的對照,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往日的交情與當前的思念,都從時、地、景、事、情的強烈對照中表現出來,令人回味無窮。張耒評為奇語,確有見地。。總之,此詩善用典實,內蘊豐富,以故為新,拗折波峭,很能表現出黃詩的特色。”(《宋詩鑒賞辭典》)
[風一樣的讀后感]:
霍松林的評點,仔細研究,深入闡發,讓人感慨,山谷此詩得他讀后無悔矣。霍之所言甚是,此詩幾乎囊括了山谷詩的重要特點,可為學習借鑒。讀此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兩點,一是首、頸二聯四用典故,但不見繁雜晦澀之處,特別是首聯及頸聯的第一句,用典不著痕跡,善用典故,化為己有之故也。用典的方法有很多,我喜歡這種用法,看不懂典的人也能會意理解,看得懂典的人又能更加深入一層進行理解。二是首、頸二聯運散入律。運散入律極易造成蒼勁灑脫的勁力,給詩以特別之貌。但此詩也不全是以散入律,中間夾以頷、尾聯的普通語句,與首、頸二聯形成調劑和緩沖,形成了全詩拗折波峭的風格。山谷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在網上常聽人一說及江西詩派,不是詆毀,便是表示不屑,認為他們故作矯情,故意晦澀,喜歡翻故紙堆。我覺得這是一種極為片面的看法,是吃不到葡萄的狐貍。讀詩懶惰的人,喜歡找一些寫得白話的、好理解的詩來讀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因為自己不能理解一首詩就斥之為晦澀,斥之為故作矯情。學術有專攻,各人的理解力也有片面,有的詩一下子看不懂是很自然的事。另外,讓人看懂并不是詩的必要條件,詩本是極為蘊籍之物,不與其神通,不用心,達不到那種需要的理解力,都可能造成讀不懂,或者懂也不全面,這個很自然。所以我覺得言詩不能以懂不懂去判斷一首詩的優與劣,而是要在懂的基礎上,再找其不足之處,這才是閱讀的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