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評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段描寫充分體現了月光的特點:柔和,寧靜,純潔,朦朧.用詞用得特別好"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的"瀉"字,把月光如水的感覺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段語言中充分運用了比喻,力求把當時寧靜恬和的情景還原到讀者的腦海中.尤其應該提到的是,作者運用了文學作品中很難運用也很少運用的"通感","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作者把實在的月光比做"梵婀玲(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讓靜態的月光有了聲音,而且是小提琴的聲音!那種溫柔的如泣如訴的聲音,讓整篇語段的審美提高了一個層次.總之,這片文章的這一段作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不是偶然的,作者高度的審美,精美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把這篇文章成為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