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上放著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有關于教育理論的大部頭專著,有關于教育教學的敘事隨想,有的偶爾一讀便塵封不動,有的品讀再三卻不忍束之高閣。
由趙國忠先生主編的《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一書是屬于那種我愿意再三品讀的一類。
楊九俊先生說,教師對于教學要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對于教學要有一種敬畏感,所以,作為教師對教育教學最需要什么,理應從多方面學習與借鑒。
《教師最需要什么》一書恰能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借鑒與參考。
全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師職業最需要什么、教師教學最需要什么、教師教育最需要什么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充分闡述了教師最需要的是從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和成就自我中獲得幸福和快樂! 在第一部分“教師人生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十五條,其中第十一條是:把小事做好。
我深知,教育教學無小事,事事要盡己所能!當我讀到本書的第三十七頁案例分析的末尾處(“……別人不愿意做,你就多做,別人不愿意付出,你就多付出,那么成功的機會肯定會多些。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許多如書上例舉的周邊的人和事,這段話更激勵著我一如既往地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在學習了第十二條建議(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后,反思自己對所任教幼兒的一日觀察。
我深知,現在所教育教學的對象年齡小,更需要我向朱鵬飛老師那樣細心地觀察兒,逐漸學習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又無比重要的細節,探索隱蔽在細節中的本質。
在第二部分“教師職業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十二條。
對照自身,我再次認真學習了其中的兩條建議: 1.習慣“研究”自己 要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深感研究自己的重要性。
新學期即將來臨,我想要研究自己,首先要向身邊優秀的同事那樣讓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尤其要一如既往地認真做好日常的教學反思工作,通過反思及時調整解決具體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而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較快地成長和發展。
2.學會規劃自己 英國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說過:“敏捷而有效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
只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于細密瑣碎,善于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地瞎忙等于亂放空炮。
”每天臨睡前我總會回顧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情況,想想哪些地方還需努力,若下一次再處理類似的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讓自己今后少走彎路,擠出更多的時間思索、學習。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習慣于記錄明天要做的一些工作,并整理一下工作的思路。
當天,我總是提早上班,又一次看看自己昨天的計劃,并及時調整。
在第三部分“教師教學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二十一條。
在這部分的眾多案例中,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晏子使楚》一課的精彩教學片段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竇老師的經典案例讓我再次讀了讀這條建議:豐富你的課堂表情。
是呀,我面對的是初中的孩子,我的表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晴雨表,應該像竇桂梅老師那樣,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表情,如書中所說“豐滿我的指揮棒(表情)”“讓自己的表情從心靈深處長出來”,努力讓自己的表情成為最直觀、最富有生機、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把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表情當做專業能力來建設。
在第四部分“教師教育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也給出了二十一條有價值的建議。
美國教育家弗萊德米爾 .維阿杜說:“教師教授的最高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書中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欣賞”。
我所面對的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學會相互欣賞。
在讀完案例分析后,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注重引導孩子們欣賞同學平時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習慣,對于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予以充分肯定,使所有孩子一同進步,共同提高。
教師到底最需要什么?我作為一名教師到底最需要什么?我想,作為如今這個時代教師的我,遠不止中外教育家給我們提出的那些要求,我需要努力的方面真得很多!我要不斷反思、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從教育實踐中來,在自己的教育中進行實踐,一邊思考一邊實踐,活出自己的風采、個性和氣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