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我國傳統習俗的詩句】
1`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柳覺東風至,花疑小雪馀.忽逢雙鯉贈,言是上冰魚.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5`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6`雷奔電逝三千兒,彩舟畫楫射初暉.喧江雷鼓鱗甲動,三十六龍銜浪飛.靈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綠草斜煙日暮時,笛聲幽遠愁江鬼.7`中庭地白樹棲鴨,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社日,六畜祭祀2.元宵,看花燈3.除日,貼春聯4.重陽,掃墓5.重陽,登高6.端午,賽龍舟7.中秋,賞月中秋: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在這些詩章中,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抒發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五彩紛呈.臘月廿五日,人們開始打掃衛生,以迎新春.清代詩人寫道:“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歷頒來仔細看.”年末歲尾,百姓希望來年五谷豐登,有“祭灶”風俗.晚清詩人羅昭隱這樣描述:“一盞清茶一縷煙,灶神老爺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除夕守歲,一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歲》詩中云:“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歲尾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于耳,氣勢如虹.元代詩人趙孟頫在《歲月》中說:“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描寫春節喜慶氣氛者,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天祥:“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七夕: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2.描寫中國傳統習俗的詩句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2、《元日》 宋代: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3、《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青玉案·元夕》 宋代: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
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
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5、《蜀中九日 》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無法歸去,鴻雁又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3.描述中國畫繪畫作品作品的句子
《富春山居圖》為八接的紙本長卷(由八張紙連成的畫卷),采用傳統的三遠并用構圖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富春山,初秋時節的景色,峰巒坡陀沉實,秋水長天遼闊,林木恬然,沙渚悠遠,如詩的畫面和嫻熟的筆法,將富春山美麗的風光勾勒的令人心醉神迷,真可以說是: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茫。
景色秀麗,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云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后人譽為“畫中之蘭亭”。因其在畫史上影響巨大,歷代畫家把親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當作人生一大幸事>。
4.描寫皇宮的詞語句子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筑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天壇以其布局合理、構筑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藝術的寶貴遺產。頤和園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圓明園是我國最有名的皇家園林,園中山青水綠,在中外園林史上享有盛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萬園之園”。
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寢墓群,內有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現代發掘的明定陵,規模浩大,極為壯觀。 描寫皇宮的語句: ⊙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
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 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
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
眼睛:丹鳳眼、吊梢眼、三角眼、杏目、星眸、美(妙)目、宛如水(晴)光瀲滟、明眸、炯炯有神、溫柔的眼睛 笑容:笑、微笑,冷笑、大笑、陰笑、坦然一笑、淡淡地笑、訕笑、嘲笑、哂然、失笑、淺笑、巧笑、柔聲笑道、偷笑、嗤笑、咯咯地笑 頭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遮住龍顏。
5.描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好詞好句
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門燈火夜如年。
一簾春色門垂柳;
萬斛珠光地涌蓮。
九華燈炬云中掛;
五彩鰲山海上移。
三五星橋連月闕;
萬千燈火徹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里;
十二都城錦繡中。
萬戶春燈報元夜;
一天瑞雪兆豐年。
萬戶管弦歌盛世;
滿天焰火耀春光。
萬里陽和春有腳;
一年光景月當頭。
萬家燈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萬里河山鋪錦繡;
滿城笙管樂太平。
及時大放光明夜;
與物同游浩蕩天。
飛龍舞鳳成夜市;
擊鼓踏歌皆春聲。
天空明月三千界;
人醉春風十二樓。
天空明月一輪滿;
人醉春風萬里明。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樂團圓。
五夜星橋連月殿;
六街燈火步天臺。
火樹光騰城不夜;
銀花焰吐景長春。
火樹銀花家家曉;
淑氣鴻禧處處春。
光騰月殿流蟾魄;
花燦星橋吐鳳文。
鳳盤雙闕壺天外;
鰲駕三山陸海中。
鳳舒五彩龍銜燭;
鰲駕三山蜃結樓。
玉燭長調千門樂;
花燈遍照萬戶明。
6.描寫中國古建筑的詩詞和句子有哪些
1:浪漫與莊嚴的氣質,挑高的門廳和氣派的大門,圓形的拱窗和轉角的石砌,盡顯雍容華貴。
2:墻上掛著用金銀各色絲線繡著狩獵圖的帳幔,那繡工在當時可算得是最精致的了。床上鋪著一塊同樣富麗的綢罩單,四圍掛著紫色的短幔。
椅子也都有彩色套子,其中一張特別高,前面放著一個鏤花的象牙腳凳。至少有四盞銀制的燈架,點著高大的蠟燭,把全屋子照得通明。
3:御花園建筑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無論是依墻而建還是亭**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
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
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 4:交泰殿平面為方形,面闊、進深各3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黃琉璃瓦,雙昂五踩斗栱,梁枋飾龍鳳和璽彩畫形容古建筑的句子 48句形容古建筑的句子 48句。
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4扇,南面次間為檻窗,其余三面次間均為墻。殿內頂部為盤龍銜珠藻井,地面鋪墁金磚。
殿中明間設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為”匾,寶座后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銘》。東次間設銅壺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
在交泰殿內西次間一側,設有一座自鳴鐘,這是嘉慶三年制造的。 5: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內廷后三宮之一。
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形容古建筑的句子 48句文章形容古建筑的句子 。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
乾清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筑為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1400㎡,自臺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獸9個,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
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梁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后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后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
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6:穿過庭院,邁上九重石階,就到了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據說,這是明代仿唐建筑,殿高十多米,四個飛檐掛有銅鈴;微風拂過,就"丁丁冬冬"地奏起來,真棒!進入大殿,只見一尊五米高的如來佛正含笑坐在蓮花臺上,聽爸爸講,這尊大佛全用赤金貼塑。
我湊上去仔細地觀賞著,佛像呈銅色,大佛兩旁有弟子、菩薩、力士、天王、羅漢等,個個慈眉善目,容貌安詳。 7:古色古香的活動樓、明亮寬敞的宿舍樓、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構成了別具一格的建筑群,與幽靜的白玉蘭林、銀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蕩漾的新瀏河老瀏河,組成了引人入勝的秀麗景色。
8: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
9:墻的東北角擺放著一醬紫色的書柜,暖暖的陽光從朱紅的雕花木窗透進來,零碎地撒在了一把支起的古琴上,粉色的紗簾隨著風從窗外帶進一些花瓣,輕輕的拂過琴弦,香爐離升起陣陣裊裊的香煙,卷裹著紗簾,彌漫著整間香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中國傳統彩畫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