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的來歷(短,50字左右)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goog866 春節的來歷50字 篇一:春節的來歷50字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篇二:春節的來歷50字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了。
篇三:春節的來歷50字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篇四:春節的來歷50字 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篇五:春節的來歷50字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
禾部。
2.新年的由來(短一點)
除夕的由來先秦時期的逐除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62383563。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春節的由來“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
小篆的“年”寫作“上禾下千”,《說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從禾,從千聲。”
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此說,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陳初生《金文常用詞典》)“禾”是谷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
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征著取得谷物生產的大豐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頭上頂著沉甸甸的谷子的樣子。
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這是中國新年的由來.。
3.簡短的春節來歷
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1949年9月27日決定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
或者:
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兇猛異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會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一年,村中來了一個老者。半夜“年”闖進村,正準備逞兇時,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炸響聲,那位老者披上紅袍呈現在“年”的面
前,“年”渾身戰栗,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進村了。這就是過年的傳說和爆竹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