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介紹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2.屠呦呦簡介
屠呦呦屠呦呦,女,藥學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文名屠呦呦外文名Tu Youyou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漢族出生地浙江省寧波市出生日期1930年(庚午年)12月30日。
3.簡單介紹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4.屠呦呦的事跡說明了什么
一、科學研究需要學術自信和文化自信。屠呦呦從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盡管今人看來“封閉、保守”,但充滿了激情和必勝的信念。屠呦呦及其團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土法上馬,經過191次實驗終于取得成功,可謂百折不撓。“兩彈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島素均不例外,都源自信念的力量。不僅如此,那個年代的科研人員有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如鄧稼先等),即便拿自己身體做實驗也在所不惜。這對當下某些人而言簡直不可思議。 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成功還得益于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于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的記載,正是基于對傳統古典醫藥典籍的崇信,他們鍥而不舍,終成正果。
反觀,中國當下的科技教育界,最缺乏不是科研條件而是學術與文化的自信。近現代中國遭受外國列強蹂躪,被簡單地歸咎于傳統文化的“落后、愚昧”。這種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如中醫藥“偽科學”論仍不絕于耳。因此,唯歐美馬首是瞻的思維定勢,使亦步亦趨地追隨變得似乎天經地義。如果他國研究超音速4倍的發動機,中國步其后塵而不是創制新的航空器,那終將受制于人。如果留洋經歷和SCI論文變相地成為某些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績效評價的尺度,那中國科技人員就有淪為歐美學府奴仆的危險,國家科技與文化安全都令人堪憂。如果傳統的中國哲學、歷史、文學、文字學、民俗學、中醫(藥)學科研人員,也被迫為稻粱謀而留洋,那文化消解與瓦解則勢所難免。
二、要建立有利于各類人才成長和創新的機制和體制。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者既無院士頭銜,又無博士稱號,更無留洋經歷,這給中國人才任用和評價體制帶來了尷尬。筆者雖不贊同網上有關廢除中國院士制度的偏激論,但制度本身的“弱踵”因素值得考量。由于現代人缺乏公心,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樂,也不敢貿然不拘一格用人。為了規避任人唯親,誕生了中國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辦法。如上世紀90年代要進科研院所和高校,須碩士學位;隨著博士雨后春筍般“孵出”,如今要進重點科研院所和高校,須博士名號外加留洋經歷。50年后是否須有月球游歷經歷不得而知。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卻讓以權謀私者有機可乘。假冒偽劣的院士成果也屢見不鮮。于是眾多的屠呦呦被拒之于門外。如何讓“低學歷”的華羅庚和錢穆們、“非專業”的郭沫若們脫穎而出、大顯身手,又不讓方鴻漸們投機鉆營,是未來中國科研體制、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體改革面臨的難題。
三、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需要默默耕耘的精神。屠呦呦及其團隊是自1969年聽從上級安排,開始試驗研究的。雖然1971年下半年已取得顯著療效,但1974年才得到完全認可。第一篇中文論文1977年才發表,而且還是以“青蒿素協助組”的名義;英文論文更是到1982年才刊發。他們科研不是沖著大筆科研經費和獎勵,而是受一種使命驅使的。今年三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都已耄耋之年,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獲大獎。屠呦呦的啟示告誡人們: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功利性愈強,愈經不起挫折。反觀當下的中國科技教育界的研究,急功近利似乎已成常態,為了早獲名利不惜殺雞取卵。
四、媚外是國之大忌。屠呦呦獲此殊榮當然可喜可賀,但決不能以諾貝爾獎項作為科研成果最高、甚至是唯一的評價尺度,須知袁隆平、王選等中國科技精英對人類的貢獻,遠非諾貝爾獎項所能涵蓋;也不可以一榮俱榮之心侵染科學的神圣。筆者獲悉屠呦呦家鄉的舊居,被以1.5億元(人民幣)天價標出;前些年莫言獲獎后,其故居周邊的草木都被拔光“沾仙”。這些暴露的是潛在的文化自卑和媚外習氣。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和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文化自覺自信不竭的動力和源泉;簡單地媚外崇洋為國之大忌。 五、科研成果的大小并不取決于投入的多少。科研成果與投入往往不成正比。據說中國研制“嫦娥一號”的開支,僅相當于一公里地鐵的費用。屠呦呦們從事青蒿素的研究條件十分簡陋,他們土法上馬,購置三口大缸做實驗用具。現在一些科研人員動輒要求與“國際接軌”與老外攀比。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中國每年的科技投入是相當可觀的,但高水準的、具有首創性的成果卻不多。大量的資金因疏于監管而浪費,設備被閑置。要改進和完善相關的制度。
5.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英語簡短介紹
Nature's spring color type,no matter in what way to move Hanishina room,should generate lively,pleasant atmosphere of color,color for the bright yellow under the * and floors of a specific color is soft,warm,such as:egg shell color,golden yellow or yellow beige can also use light green,bluish-purple or * colors。
6.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英語簡短介紹
Nature's spring color type,no matter in what way to move Hanishina room,should generate lively,pleasant atmosphere of color,color for the bright yellow under the * and floors of a specific color is soft,warm,such as:egg shell color,golden yellow or yellow beige can also use light green,bluish-purple or * colors。
7.197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
答案:197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8.以小標題的形式介紹屠呦呦寫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每個人心中的快樂都不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快樂,而我也有我自己的快樂.
我認為幫助他人是一種快樂,俗話說:“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幫助了他人時,你就找到了快樂.比如他人的東西掉了,你主動幫他拾起;他人摔倒了,你伸出一雙援助之手;他人遇到挫折時,你奉上一個甜甜的微笑.從這些小事中,你會發現快樂在無形之中已經來到了你的身邊.
我認為攻克一道難題是一種快樂.有一天,我正在做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卻始終解不開這道題.于是我放棄了,開始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但不知是一種什么力量,使我想再嘗試一次,我細細研究這道題,我終于找到了一點思路,做著做著,題目越來越簡單,思路越來越清晰,難題終于迎刃而解,這時我心中感到無比的喜悅,無比的自豪.
我認為付出辛勞后獲得成功是一種快樂.三年級時,我們學校組織了跳繩比賽,我們班同學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經過刻苦的練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終于在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班同學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自從那件事起,我認為:快樂是團結一心、戰勝了困難之后獲得的勝利和成功.
快樂來源于自己,來源于大家,來源于每個人的良好品行,來源于一顆顆互相寬容,互相關愛的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快樂,只要我們用心發現、相互幫助、努力學習,快樂就無處不在.
9.以小標題的形式介紹屠呦呦寫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每個人心中的快樂都不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快樂,而我也有我自己的快樂.我認為幫助他人是一種快樂,俗話說:“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幫助了他人時,你就找到了快樂.比如他人的東西掉了,你主動幫他拾起;他人摔倒了,你伸出一雙援助之手;他人遇到挫折時,你奉上一個甜甜的微笑.從這些小事中,你會發現快樂在無形之中已經來到了你的身邊. 我認為攻克一道難題是一種快樂.有一天,我正在做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卻始終解不開這道題.于是我放棄了,開始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但不知是一種什么力量,使我想再嘗試一次,我細細研究這道題,我終于找到了一點思路,做著做著,題目越來越簡單,思路越來越清晰,難題終于迎刃而解,這時我心中感到無比的喜悅,無比的自豪.我認為付出辛勞后獲得成功是一種快樂.三年級時,我們學校組織了跳繩比賽,我們班同學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經過刻苦的練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終于在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班同學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自從那件事起,我認為:快樂是團結一心、戰勝了困難之后獲得的勝利和成功.快樂來源于自己,來源于大家,來源于每個人的良好品行,來源于一顆顆互相寬容,互相關愛的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快樂,只要我們用心發現、相互幫助、努力學習,快樂就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