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短篇的散文
既然是用來朗誦,名家散文合適吧。
【《花拆》——張曉風 】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未經破壞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
花蕾是胎兒,似乎渾淹無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無中生有,在于它的窮通變化。
有時,一夜之間,花拆了,有時,半個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議。我喜歡慎重其事地坐著曇花開放,其實曇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種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給人的沙漠聯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帶給人的悼念,但曇花的拆放卻是一種扎實的美,像一則愛情故事,美在過程,而不在結局。
有一種月黃色的大曇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顫開一分,便震出轟然一聲,像繡花繃子拉緊后繡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致的蕊絲,頓時也就跟著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視——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說法。 我常在花開滿前離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開始。
有一天,當我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為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 【《歲月》——席慕容 】 好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他們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靜的嘴角,有人是一臉的喜悅,有人卻一臉風霜;好像幾十年沒能與我的朋友們共度的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他們臉上了。 原來歲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所以,年輕的你,無論將來會碰到什么挫折,請務必要保持一顆寬諒喜悅的心,這樣,當幾十年后,我們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從人群中把你辨認出來。 【《窗外》——王其忠】 從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樹。
在那煙樹參差的春日里紅點點,煞是迷人。它牽動我的靈感,撩撥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視這位隔窗而立的“鄰居”為知己了。
可是,有一個早晨,我推窗而望,驀然發現昨夜的一場風雨已將它剝蝕得面目全非。立時,一種“繁花落盡”的悲涼掠過了我的心頭!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幾經周折,幾度滄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許多至愛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這隨風而逝的繁花么?! 這件事過了些時日,也就漸漸地淡忘了。
一次,我下鄉歸來,感覺到室內空氣有些沉悶,就不經意地打開了窗戶,頓覺眼前一亮:一樹火紅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它在夕陽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驚喜使我幾乎不能自制,我詫異,當初在落英的背后,為什么竟沒有發現這萌動著的不屈的生命呢? 【《一朵白薔薇》——冰心】 怎么獨自站在河邊上?這朦朧的天色,是黎明還是黃昏? 何處尋問,只覺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
中間雜著幾朵白薔薇。她來了,她從山上下來了。
靚妝著,仿佛是一身縞白,手里抱著一大束花。 我說,“你來,給你一朵白薔薇,好簪在襟上。”
她微笑說了一句話,只是聽不見。然而似乎我竟沒有摘,她也沒有戴, 依舊抱著花兒,向前走了。
抬頭望她去路,只見得兩旁開滿了花,垂滿了花,落滿了花。 我想白花終比紅花好;然而為何我竟沒有摘,她也竟沒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為何不隨她走去? 都過去了,花也隱了,夢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圈兒》——冰心】 讀《印度哲學概論》至:“太子作獅子吼:‘我若不斷生、老、病、死、優悲、苦惱,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不還此。
’”有感而作。 我剛剛出了世,已經有了一個漆黑嚴密的圈兒,遠遠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覺得。
漸漸的我往外發展,就覺得有它限制阻抑著,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縮——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惱悲傷。它往里收縮一點,我便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
結果呢?它依舊嚴嚴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聲靜氣的,站在當中,不能再動。 它又往里收縮一點,我又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回數多了,我也疲乏了,——圈兒啊!難道我至終不能抵抗你?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么?起來!忍耐!努力! 呀!嚴密的圈兒,終竟裂了一縫。
——往外看時,圈子外只有光明,快樂,自由。 只要我能跳出圈兒外!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遠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了。
努力!忍耐!看我劈開了這苦惱悲傷,跳出圈兒外! 【《日》——巴金】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旸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月》——巴金】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
2.求一篇短篇散文
給你幾篇短篇散文還有一些短篇散文的網站/一、永久的悔 王瑛 (有點名氣啦)殘陽如血,沉入群山,那是母親牽掛的淚! 夢里,母親依然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灰布衫,拄著拐杖吃力地走過來,輕輕撫摩我的頭發,對我說:“不要緊的,不要緊的,媽不怪你。”
我一頭扎在她的懷里,母女淚水有如涓涓細流……十七年來,母親不止一次清晰地出現在我的夢里,我真希望永遠相依相偎,傾聽母親心臟的跳動,吮吸母愛的芳香,可睜開眼睛,夢若塵煙,只余下一枕悲涼。 一九八七年五月的一天,我在房間看書,母親進來說,瑛兒,別看書了。
我吃驚地問:“怎么?”“你從小身體就弱,我準備提前退休讓你接班,過幾天就該報到了。” 參加工作?怎么可能?我還不到十四歲啊。
我呆立在那兒,全身冰涼。直到確定母親費盡周折改了我戶口的年齡、把自己的管理崗變成工人崗、托人開出慢性病診斷書、接班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時,我猶如一頭野獸發瘋地咆哮起來:為什么?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見?為什么替我選擇這樣的人生? 父母都是大學生,對我也曾寄予很大期望,但尋常百姓家,孩子有一份沒有風險的職業,平穩地度過一生,也就是福分了。
那時,讀書是我的最大樂趣,哪里懂得母親的一片苦心?我只感到夢想破滅了,一切還有什么意義呢?我一邊哭,一邊喊:“這就是愛嗎?如果是,我寧愿沒人愛我,不要你們用愛糟踏我的自由!”我永遠不能忘記母親當時含著淚水吃驚的目光,她嘴唇顫抖著,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幾天工夫,母親的鬢發全白了。
而我視若未見,用沉默抗拒不可逆轉的命運。母親仿佛變了一個人,經常默默地流淚,徹夜難眠。
那天,我感冒病倒了,半夜里迷迷糊糊感覺有人輕撫額頭,我知道是母親,就任性地轉過身去,留給她一個冰涼的后背。睡夢中,耳邊隱約傳來嘆息聲,我知道憂心忡忡的母親又是一夜未眠。
但任性不懂事的我還是不肯原諒母親。 為了貼補家用,患有嚴重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母親,在離家很遠的變壓器廠謀得了一份工作。
轉至八九年五月的一天,她和往常一樣急匆匆上班,剛進廠門就摔倒在地,可怕的中風擊垮了母親。治療后,半身不遂的母親每次看見我,仍頑強地面帶微笑,她要讓最寵愛的女兒開心,她把身體的病痛和心里的酸楚都藏在了笑容背后。
所有這些,今天,都成為我心底最深的痛苦,成為我永遠無法彌補、終生追悔的深重罪孽。 秋天,母親能用雙拐支撐著走路了,無情的偏癱后遺癥,折磨著她每走一步都大汗淋漓。
在我參加崗前培訓的一個下午,教室外突然閃過一張悲愴而憂傷的面孔,竟是母親。她迎著風,溫柔地呼喚我的名字,花白的頭發被風吹得遮住了臉。
在同學們的注視下,我覺得無地自容,一股無名火沖上頭,我極不情愿地走到母親面前沒好氣地說:“你怎么來了?難道讓我接班不夠,還要讓同學知道我有一個殘廢的媽嗎?”聽到這句話,母親驚呆了,嘴張得很大,卻說不出一個字。過了好一會兒,母親緩緩從衣兜里掏出一個蘋果,用衣角擦了擦遞給我,抖著嘴唇說:“媽來看看你……”然后緩慢轉身,一步一步挪了出去。
看著她那顫抖的身體和蹣跚的步履,我想跑過去追上她,可是想起自己無望的人生,又一次讓自己狠下心來。這是我一生中永遠無法解脫的愧疚和自責——我怎么會如此絕情又如此冷酷?毫不費力就把母親十六年里一口一口喂給我的溫情、道義和童心,完全徹底地摧毀殆盡,悔恨撕扯著我痛不欲生的靈魂…… 一個月后,母親再次腦出血,僅僅三天,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轟然意識到,母親腦病之所以快速復發,與我帶給她的絕情打擊關系重大,是我把母親推向了死亡邊緣。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我真情地撲在她的懷里,一遍遍說對不起,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她已經聽不清我說話了,我買來再多她喜歡吃的東西也沒用了,她的嘴張不開了。
彌留之際,她好像恢復了意識,依舊像以前一樣對我微笑,摸我的頭發,口齒不清地叫我乳名。我匍匐在她身邊,輕輕摩挲她閉上眼睛的臉,蒼白的慈祥的臉。
我握著她的手,給我以愛撫的手。我將她的手貼在我的面頰上,任淚水流淌…… 送走母親的那個夜里,父親才對我講,母親擔心我體弱,費盡周折讓我接班,而我的無情對抗,加重了母親的病情。
她內心充滿了矛盾痛苦,常常以淚洗面,但強大的母愛支撐著她,頑強地為女兒活著,朝思暮盼女兒的理解……我跪在母親的遺像前,淚水無法遏止地流下來。是我,害死了母親! 人生是一次性的。
如果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來,哪怕再經受一次痛苦的訣別也是幸福,但是過往不復,猶不可追。母親用生命告訴我,塵世間,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沒有比愛更珍貴的感情;人生——它不是無盡頭的抱怨,而是頂著苦難默默又堅忍的奮斗本身。
十七年過去了,我早已忘記命運的捉弄,用一顆感恩的心,微笑著面對生活,即便急流險灘也無所畏懼,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將得到母親永久的祝福。二、雪 美麗的雪花飛舞起來了。
我已經有三年不曾見著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現在更遲一點,也曾見過雪。
但那是遠處山頂的積雪,可不是飛舞的雪花。
3.求一篇簡短優美的散文字數300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薰的雨天。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墻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或:
夜
每晚的夜空,都是那么空寂。只有幾顆星星在閃爍,月亮也不知去了何處。我好想像星星安那樣,無憂無慮,閃爍著星光…………
月
月,的光好清澈。沒有受過一絲污染,月的光照耀著人間,想在人間灑下一片看不到,摸不著的金子。人間到處是金黃色的,天上的星星把天空點綴的那么美麗……
花
花的種類有千萬種,兒每種花都有每種花的特點。黃色的菊花很大方,粉色的荷花很柔美,紅色的玫瑰很熱情,紫色的薔薇很嬌慣……花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賞心悅目……
云
天空中的云,白的明亮,白的清爽,白的純潔……它把天空點綴的像棉花一樣,總是在天空中飄蕩……
天空,大地,海面。夜。月。花。云。我的心。
4.給幾篇短一點精簡一點的散文~
山與海的對話
山與海同為自然界的偉大景觀,都能夠觸動詩人的靈感,但引人注目的是:在山與海之間,中國詩人和西方詩人又不同的選擇取向,中國的詩人愛詠山,西方的詩人愛詠海.
中國歷代詠山的名句不計其數,詠海的名詩卻似乎只有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 里"的描寫氣勢雄渾,但他沒有再發揮.次于這首的,也許要數祖鋌的>;了,"登高臨巨壑,不知千萬里",也是描寫滄海之大。其他零星的詠海詩句,如李賀的“一泓海水杯中瀉”,李商隱的“一杯春露冷如冰”,都說反話,極言滄海之小,以小見大,發人深思。
不論滄海是大還是小,中國的詩人對海區探索的興趣不大。漢高祖劉邦說:“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他只統治四海之內,對海外沒有野心。中國人走到海角就算天涯,到此止步,也不再想去探索海角之外。中國人說的海外奇談,指的大抵就是無稽之談,白居易講述"忽聞海外有仙山"時,接著說"山在虛無飄渺間”,屬于虛擬世界。王維為送日本友人晁衡(阿倍仲麻呂)回國而賦詩,當然知道日本國的存在,但寫的卻是"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滄海無窮大,不可能到達盡頭,那里知道海以東是什么?
在中國作者看來,大海浩淼,是適于鋪敘的對象,而似乎并不太適于言志.抒情.
相反的,西方的詠海詩不計其數 ,例如馬拉美的>;洛而迦的>;等.將西方詠海詩,不能不提憤世嫉俗的摩羅詩人拜倫,下面譯的是拜倫的許多詠海詩章中的一節.與中國詩人寫的"觀海""望海"不同,西方詩人的詠海詩不是出于岸上審美的詩,而是投身于海浪之中博擊的詩.對于浪漫主義詩人而言把自己的命運投入狂風巨浪,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讀他們的詩不難感受到迸涌其中的那種"摩羅詩力"
又出海了!又一次出海航行!
像駿馬認出了騎手
海濤馱著我歡蹦亂跳!歡迎的濤聲!
不論帶我向何方,但愿它快跑!
盡管繃緊的桅桿如蘆葦飄搖,
盡管撕裂的帆布在風中拍打,
我無路可退,我恰似一株野草從巖上刮下落入大海浪花
隨著橫掃的狂風巨浪駛向天涯.
與中國詩中罕見詠海詩一樣,西方詩人詠山的也相當難找,華茲華斯算一個,他吟詠他隱居的湖區鳳光,有一首詩寫到過當地艾爾弗林山,海涅是一個即寫山又寫水的詩人
5.求一篇比較短的散文
我空間的一篇散文
回眸 眺望
時光易逝,千金難求,回首從前,讓人不斷感慨,歲月總是悄然而逝,而我們又何曾真正地靜下心來,去感受這一切在我們眼前流逝地過去,總是在期待著另一個美好的明天,卻不珍惜即將成為昨天的今天。­
窗外,依舊幾度殘陽而過,而我又在這扇窗前守候了多少歲月,時光靜默流逝,我卻依舊停留在從前,那斷斷續續的淚,流盡了誰的不舍,又怎奈歲月依舊……­
人生,就像一場舞劇,要么平平淡淡,要么轟轟烈烈,要么以悲劇結束,要么以笑容結尾。而我們都在這個舞臺上,有的人選擇歷經苦難癡心不改,因為他們早已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圍繞著這個理想而奮斗。有的人卻甘愿沉溺于現時的安逸,明明知道前方的路不好走,卻又克制不住自己的惰性,明明知道未來是需要去奮斗的,卻又在每個夜晚輾轉難眠……站在十字岔路上,請向遠方眺望,你又看到什么?那只是一片迷茫,誰都不知道以后會怎樣,但我們卻可以選擇我們的命運。我懂得,既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又要默默地計劃將來,給自己一個微笑,告訴自己,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過去的只會成為回憶,請小心將它珍藏,不要遇到每個處低洼都選擇逃避,不要遇到每座大山都選擇放棄,當你看到它表面的不足時,你是否想過它的另一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它,它就將變成什么樣的,苦也可以是甜的,甜的也可以是苦的,而我們又選擇了什么?­
我們不需要抱怨命運的不公,老天只是給了我們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只是你何如看待,要相信,無論做什么事,努力過就會有成功,就算失敗了,那意味著成功并不遙遠,不要等到咫尺之隔,卻又靜默離去。­
人生,就像階梯,我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默默地一點一點往上爬,有的人只是一味地向前,卻又忽略了沿途地風景,有的人卻又總是歇歇停停,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走得越高我們便看得更遠,當你走到某層臺階時再看看自己走過的階梯,你才會明白自己曾經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很多事我們總是在之后才懂得,對與錯,其實早已在我們的一念之間……當我們走向臺階的最頂端時,已經是盡頭了,垂暮之年,歷經了多少滄桑,再眺望遠方,看盡世間繁華與蒼涼,有的人感慨,有的人落淚,有的人卻沉默了……­
人生,原本就屬于自己,不是為別人而活,我們最基本都應該為自己而活,選擇自己所要走的,走自己所選擇的……
6.求一篇簡短美文
花之殤
我第一次發現,花開花謝是以這樣一種令人猝不及防的形式完成的。
校園里開得最早的是白玉蘭。春寒料峭時分,高處向陽的花骨朵兒便綻放美麗高潔的容顏。靜靜的校園里偶爾回響著瑯瑯書聲,我在樹下流連,小心翼翼地欣賞玉蘭的粉裝玉琢,驚嘆其高雅高貴。第二天,繁花滿樹;第三天,花瓣墜落。
榆葉梅開了。這是一種能從根上開花的植物,枝條上綴滿艷麗繁盛的花朵,美麗招搖得近乎無賴,像一個天生麗質的小姑娘,偏又打扮得妖嬈,還要在你面前驕傲地走來走去。
稍不注意,榆葉梅謝了,謝得那么徹底,枝條上,地面上,連一片花瓣也找尋不到。好在醞釀一冬的梨花開了。翠綠的新葉,雪白的花朵,那才是清雅高貴的淑女啊。欣賞梨花最好是在雨后微陰的天氣。鉛灰色的薄云,黑褐色的樹干,越發顯出梨花的清純可愛。
不小心過了個星期天,等再來校園時,梨花便如雪花般紛揚在春風里了。樹下的草坪上,一堆堆花瓣已然有些泛黃,而枝頭只剩伶仃的幾朵殘花,泛著慘白的顏色。滿地的落蕊,就像我此時傷感的心情。
現在,紫藤又開了,甜膩的香氣氤氳在一片新綠中,可我卻無心去拾落花了。我忽然明白,為什么“黛玉葬花”的故事是那么令人傷感,即便沒有那篇“葬花詞”,光想想那種彌漫在花叢中的愁緒,就哀艷得足以驚天動地了。
古人感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外國人呼喊:美啊,請停停你的腳步吧!可這做得到嗎?常開不謝的花誰欣賞呢?永恒的美誰珍惜呢?在枝頭宛轉歌唱的小鳥,你能告訴我嗎?小鳥不說話,只有蒙娜麗莎對我神秘地微笑,斷臂的維納斯若有所思地看著我。 (不知你滿意否?)
7.求一篇簡短優美的散文字數300
朱自清 破碎的美麗 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我喜歡斷樹殘枝萎葉,也喜歡舊寺銹鐘頹墻;喜歡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蕪石階點點青苔,也喜歡云冷星隕月缺,柳敗花殘莖衰。這些破碎的東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狽。
它們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巔峰驟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墜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變形,然后破碎,然后走進我的視線中,走到輝煌已讓位給別人的今天。我不知道它們曾經怎樣美麗過,所以我無法想像它們的美麗。
因此,我深深沉醉于這種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麗之中,挖掘著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后驀然回首,將這兩種生命的形態拉至眼前,黯然淚下。這由圓滿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過程中,蘊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永恒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啊! 同樣,很殘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麗。
我喜歡蒼老的人記起發黃的青春,孤傲的人懺悔錯過的愛情;我喜歡英雄暮年時的忍痛回首,紅顏逝去后的對鏡哀思。我喜歡人們在最薄弱最不設防的時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顫抖,然后哭泣,然后讓心靈流出血來。
每當這時候,哪怕我對眼前的人一無所知,我也一定會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難以及那些難以釋懷的心事和情緒,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記和最珍愛的儲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時候,他才會露出自己最真實的容顏。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歷盡滄桑后一剎那的明徹和超脫;梵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如果說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么優秀靈魂的破碎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帶給我們人生的夢想和啟迪。
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直接觸動了我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嘆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種多么崇高的感動啊。
8.一篇短篇散文~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是原創保留版權呵呵】
有一個故事觸動我的靈魂已經很多年了: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后,太陽如火炙烤大地。一位老太太吃力地翻曬著大片的蘑菇,汗水沿著鬢發不間斷地滴下。有過路人同情地問;“老人家年齡這么大了,為什么在正中午做這艱苦的工作?”老人淡淡地笑了笑:“因為太陽照在那兒。”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淡淡的一句話,卻如驚雷般劃過。
朝升夕落,太陽默默地把溫暖和光明灑遍大地。我困惑,是什么力量推動他穿越億萬年的歲月而無絲毫退縮和怨恨?婉轉百啼,青鳥執著地把激情和歌聲獻給春天。我感動,是什么力量激勵她唱響生命的禮贊而不悔鮮血染紅白羽?
浩浩湯湯,天地萬物運化不息,各自秉承一份生命的職責,默默奮斗,無怨無悔。茫茫的宇宙,人于其間恰如微塵一粒,卻因為生命的賦予,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權利而不容輕慢侮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意義而不可摧殘磨滅。
歷史的長河,浪潮涌動,坎坎坷坷,險阻重重。一部《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審其時也,太史公搜羅百代,踏尋萬里,身受腐刑,歷人生奇恥大辱而成絕世奇書。猶如“高速旋轉的陀螺,混忘世界”,居里夫人幾十年的青春折耗于黑暗狹小的實驗室,那一克比黃金還要貴重百倍的鐳來自于幾噸重的瀝青提煉。
有誰的生命風帆永遠順暢,哪一個的人生道路坦蕩如砥?“因為太陽照在那兒”,這難道能成為退縮不前的理由,怠惰放縱的借口?
一切的風浪波折因為生命的自我覺醒而平息。正是因為內在的覺醒,生命的歷程才無怨無悔,沉默也如驚雷。
9.散文一篇 (短的)
月光
夜,剛剛暗下來,濃霧層層彌漫、漾開,熏染出一個平靜祥和的夜,白霧在輕柔月光和路燈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樹葉兒“簌簌”作響,仿佛在彈奏著一首《月光曲》,婉約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動的音符仿佛是從朦朧的月色中躍出來的,令人陶醉。
夜的深處,田園朦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螢火點點,燭燈盞盞,好一幅月下畫卷!
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畫卷啊!跳動的旋律演繹著生命的悲歡和離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
月上中天,皎潔溫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靜與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樹丫上,落下斑駁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條兒掛在樹丫上一般。
世上的萬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詣,而月卻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陰晴圓缺,月的神韻風采就在這里體現出來了。月何必要爭奪輝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讓黑夜不再可怕,給人們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罷了!
人不也如此嗎?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樣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奉獻嗎?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會感到一絲溫暖,這就是月的內涵。
夜,已靜寂了。月亮靜靜灑下余光,竭力驅走黑暗,為人們送來光明、溫暖與關愛!
10.求一篇短篇的散文
既然是用來朗誦,名家散文合適吧。
【《花拆》——張曉風 】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未經破壞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
花蕾是胎兒,似乎渾淹無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無中生有,在于它的窮通變化。
有時,一夜之間,花拆了,有時,半個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議。我喜歡慎重其事地坐著曇花開放,其實曇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種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給人的沙漠聯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帶給人的悼念,但曇花的拆放卻是一種扎實的美,像一則愛情故事,美在過程,而不在結局。
有一種月黃色的大曇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顫開一分,便震出轟然一聲,像繡花繃子拉緊后繡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致的蕊絲,頓時也就跟著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視——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說法。 我常在花開滿前離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開始。
有一天,當我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為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 【《歲月》——席慕容 】 好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他們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靜的嘴角,有人是一臉的喜悅,有人卻一臉風霜;好像幾十年沒能與我的朋友們共度的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他們臉上了。 原來歲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所以,年輕的你,無論將來會碰到什么挫折,請務必要保持一顆寬諒喜悅的心,這樣,當幾十年后,我們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從人群中把你辨認出來。 【《窗外》——王其忠】 從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樹。
在那煙樹參差的春日里紅點點,煞是迷人。它牽動我的靈感,撩撥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視這位隔窗而立的“鄰居”為知己了。
可是,有一個早晨,我推窗而望,驀然發現昨夜的一場風雨已將它剝蝕得面目全非。立時,一種“繁花落盡”的悲涼掠過了我的心頭!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幾經周折,幾度滄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許多至愛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這隨風而逝的繁花么?! 這件事過了些時日,也就漸漸地淡忘了。
一次,我下鄉歸來,感覺到室內空氣有些沉悶,就不經意地打開了窗戶,頓覺眼前一亮:一樹火紅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它在夕陽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驚喜使我幾乎不能自制,我詫異,當初在落英的背后,為什么竟沒有發現這萌動著的不屈的生命呢? 【《一朵白薔薇》——冰心】 怎么獨自站在河邊上?這朦朧的天色,是黎明還是黃昏? 何處尋問,只覺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
中間雜著幾朵白薔薇。她來了,她從山上下來了。
靚妝著,仿佛是一身縞白,手里抱著一大束花。 我說,“你來,給你一朵白薔薇,好簪在襟上。”
她微笑說了一句話,只是聽不見。然而似乎我竟沒有摘,她也沒有戴, 依舊抱著花兒,向前走了。
抬頭望她去路,只見得兩旁開滿了花,垂滿了花,落滿了花。 我想白花終比紅花好;然而為何我竟沒有摘,她也竟沒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為何不隨她走去? 都過去了,花也隱了,夢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圈兒》——冰心】 讀《印度哲學概論》至:“太子作獅子吼:‘我若不斷生、老、病、死、優悲、苦惱,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不還此。
’”有感而作。 我剛剛出了世,已經有了一個漆黑嚴密的圈兒,遠遠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覺得。
漸漸的我往外發展,就覺得有它限制阻抑著,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縮——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惱悲傷。它往里收縮一點,我便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
結果呢?它依舊嚴嚴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聲靜氣的,站在當中,不能再動。 它又往里收縮一點,我又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回數多了,我也疲乏了,——圈兒啊!難道我至終不能抵抗你?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么?起來!忍耐!努力! 呀!嚴密的圈兒,終竟裂了一縫。
——往外看時,圈子外只有光明,快樂,自由。 只要我能跳出圈兒外!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遠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了。
努力!忍耐!看我劈開了這苦惱悲傷,跳出圈兒外! 【《日》——巴金】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旸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月》——巴金】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