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英雄小故事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因父喪未受官職。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并獻御敵之計,未被采納。
后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職。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只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杰,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于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關于民族英雄的小故事 大約30個字
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
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
戚繼光招募浙江義烏礦勇組成的“戚家軍”軍紀嚴明,作戰勇猛,他還發明了一種新戰術叫鴛鴦陣法。 ①有一次倭寇一萬余人大舉侵入浙東沿海地區,戚繼光聞訊后,親帥主力前往,切斷了倭寇的去路,狡詐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將搶奪的金銀財寶扔到地上,引誘戚軍揀拾,然后回師反撲。
然而倭寇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戚家軍紀律嚴明,人人都對倭寇犯下的罪行懷著刻骨仇恨,區區寶物又豈能動搖抗敵決心。戚軍愈戰愈勇,奮勇殺敵,很快就殲滅了這股倭寇。
值得一提的是,當戚軍出擊時,伙軍剛開始做飯。全軍凱旋時,飯才剛熟。
這足見戚繼光行動之迅速。再講一個(兩者任選): ②雖然戚繼光作戰勇猛,令敵人聞風喪膽,可他卻是一個懼內的人(怕老婆)。
他的夫人王氏,性格潑辣,從小就喜歡舞搶弄棒,真要動起手來,戚繼光都干不過他。有一次,戚繼光在家里又被打得落荒而逃,一直逃到了軍營里。
那幫兄弟看戚繼光很慘,就鼓搗他說:“你老婆太不像話,這種老婆把她給宰了算了。不如我們在帳中設伏,找人把她叫到軍中大帳來,然后我們大家刀槍劍戟一起上,就算殺不了她,也要收拾她一頓。”
戚繼光一聽,一發狠,說:“好!就這么辦!”過了不一會兒,那位王夫人還就真來了。人還沒進帳,只聽得帳外一聲吼:“嗨!我說你沒事兒叫我來干嘛!”說著帳門啪地一挑,王夫人柳眉倒豎,大踏步地就走了進來。
大帳中幾十個兄弟看著這位著名的母老虎大模大樣地走進帳來,都看著帥案后的戚繼光,等他一聲令下,一擁而上,就算不要這母老虎的命,也要替戚將軍教訓她一頓再說。哪知道氣宇軒昂的戚繼光指著帳中幾十個鎧甲鮮明的兄弟,然后氣宇軒昂地說了一句:“特來請夫人閱兵!”很多人一下沒憋住,撲哧一下都樂了。
沒想到這位戚大將軍架勢擺得如此之足,底氣原來卻一點兒也不硬。
3.民族英雄的故事
民族英雄鄭成功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民族英雄鄭成功,于1662年打敗侵占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了我國神圣領土,寫下這首《復臺》詩。詩作高度概括了收得臺灣的艱難歷程,無限深情地抒發了自己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鄭成功,(1624—1662年)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父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組織向臺灣移民,積極開發臺灣島。
1645年(清順治二年),21歲的鄭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韋健的召見,頗多賞識,被認為本家,賜他國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稱之為“國姓爺”。1653年(清順治10年),南明永歷帝(朱由榔)又封他為“延平郡王”。
鄭成功的活動是在國內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東方的時期展開的。1646年(清順三年)秋,清兵進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掌握隆武朝廷軍權,在漢奸洪承疇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
鄭成功反對父親隆清,率領部下先在廣東南沃島起兵,繼而挺進廈門鼓浪嶼,1650年(清順治七年)占領廈門、金門兩島。以后與清軍展開不斷的戰斗,逐步收復了福建漳、泉地區,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廣東潮惠的東南沿海地區。
1659年夏,鄭成功率水師10余萬北上,經舟山溯長江,連克瓜州、鎮江等城。7月圍攻南京,誤中清江南總督郎廷佐的強兵計,折兵回廈門。
翌年,清軍分三路進攻廈門,被鄭成功擊退。鄭成功在堅持抗清的同時,又和侵占我國領土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展開長期的斗爭。
荷蘭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啟四年)侵占了我國的臺灣,對臺灣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并不斷騷擾福建、廣東沿海地區,激起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慨。1652年(清順治九年),臺灣爆發了以郭懷一(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舊部)領導的抗荷武裝起義。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殖民者在海上的擄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臺灣貿易,在經濟上給荷蘭殖民者以有力的打擊。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新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余人,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臺灣。
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 軍主力艦“赫克托”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
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占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于重歸祖國懷抱。 鄭成功于1662年舊歷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臺灣,終年39歲。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
1905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駐馬店市驛城區(原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 楊靖宇幼時在村私塾讀書,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席卷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即投身于火熱的斗爭之中。
1923年9月,楊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業(開封織染)學校,由于他深知舊社會的黑暗,所以積極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釗創辦穆砜慫佳。
4.民族英雄的故事,簡短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并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后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鄭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將,華夏志士,父親為海盜出身的南明將領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籍貫福建泉州石井(現拆分為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戶藩。鄭成功祖籍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當地有他的衣冠冢。1646年勸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領軍和建虜對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連年出擊粵、江、浙等地。1659年與張煌言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兵敗后退守廈門。1661年,率軍渡過臺灣海峽,在臺灣南部登陸,攻克荷蘭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蘭總督投降,臺灣重歸祖國。他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史稱明鄭時期。他推行屯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5.我需要短的民族英雄故事
(1528-11-12-1588-01-05) 漢族,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軍事家、武術家。
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
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
于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戰,終于掃平倭寇之患。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
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
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
分守寧波、紹興、臺州(今浙江臨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
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
嚴明紀律,賞罰必信,并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二人為一隊,配以盾、槍、叉、鈀、棍、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譽為“戚家軍”。
戚家軍成軍于治世(相對明末),所面對的敵人戰斗力遠不如滿洲八旗,比較強的也就只有倭寇中的薩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騎兵.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余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軍于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農民和礦工.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臺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斗,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余級,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5000余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并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仙游,王倉坪,蔡丕嶺四戰,斬真倭20000余,另于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斬從倭30000,吳平逃亡海上.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貍帥蒙古鐵騎30000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8000銃騎突襲董狐貍牙帳,全殲朵顏30000鐵騎,俘董狐貍侄子長昂,董狐貍僅以身免,逼董狐貍扣關請罪\;萬歷三年,長禿帥兀良哈鐵騎50000入寇,戚繼光又率8000銃騎出塞包抄,全殲50000蒙古軍,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歷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共斬級十五萬余級,如果完全論功行賞,戚繼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級.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歷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并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歷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最初也是由兩萬浙兵構成。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于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后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只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 戚家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這樣每個士兵都會全力作戰,一直戰斗到獲勝或是戰死.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里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就連少數民族都愿意為之誓死效命,這樣的軍隊無論哪個封建王朝都是沒有的. 值得說明一下,戚繼光的這個官職是買來的.據說他看見中國已危在旦夕,便拿錢買通了官府,得了這樣一個抗倭救國的官,為國家付出.雖然這算"賄賂買官"行為,但買得好.抗倭救國.肅清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大敗倭寇于臺州,以功進都指揮使。
四十一年,奉命率師增援福建,搗毀倭寇巢穴橫嶼(今福建寧德東)、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興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進都督僉事。四十二年。
他再次領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撫譚綸的指揮下,與劉顯、俞大猷聯合攻克平海(今莆田東南)。進為都督同知,又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和浙江金華、溫州二府,都督水陸諸戎務。
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繼光將陸兵,于南澳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四十五年,進職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營戎務。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今河北薊縣)、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務,后又為總兵官,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并督帥十二路軍戎事,因屢立戰功,萬歷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
6.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跡
1民族英雄趙一曼的英雄事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中國**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
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
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
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后,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
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后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
在那次刑訊中,日本憲兵將趙一曼的手腳從背后綁在一起,將其一絲不掛地吊在刑架上,然后將電極一端夾在趙一曼的**上,另一端分別插入導尿管和**內,對她施以慘絕人寰的電刑。據當時的審訊記錄記載,曾在刑訊中經受了灌辣椒水和汽油,子彈尖頭摩擦肋骨,反復烙燙**也沒有喊叫一聲的趙一曼,“兩眼直翻,口吐白沫,多次出現大小便失禁”,也忍不住“發出厲聲慘叫”,而且“叫得越來越厲害,令人心悸的慘叫聲忽起忽落,甚至不斷發出一種間歇性的上滑顫音和下滑顫音,越來越慘烈,身體劇烈抖動”。
“連膽汁也嘔吐出來”,最后連被電極夾住的“**也開始慢慢焦黃,直至把整個乳暈焦成兩個銅錢般大的黑瘢。恥骨前區的部分體毛也漸漸地被烤焦,皮下靜脈網呈樹枝狀”。
……。受刑后,“趙一曼女士的**、**、泌尿器官和**的組織呈不同程度的炭化狀”。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刑法是何等地殘暴和難以忍受。
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后,**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2抗日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蘆花村里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
管樺從小就和村里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
他參軍以后,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于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3戰斗英雄**的事跡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
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共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5時25分,命令下達,**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
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