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中外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
萊特兄弟,即維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1867―1912)和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1871―1948)是美國發明家。
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后,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么也飛不高。” 還有一回是弟弟奧維爾的故事。
奧維爾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奧維爾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條紅絲帶擦嘴,姐姐看見了問他:“哪來的手帕這么漂亮?” 奧維爾毫不在意地說:“哦,這是法國政府發給我的榮譽獎章,剛剛嘴巴沾油沒手帕用,我就拿來擦嘴了。”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者過門,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最出名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一代才子錢鐘書出生在搖曳著水聲槳影的江南名城無錫。
錢鐘書周歲“抓周”時,第一下就抓住一本書不放,伯父為他起名“鐘書”。這個名字倒真地驗證了錢鐘書一生都嗜書如命的脾性。
錢鐘書有著非凡的記憶力,被人嘆稱為“照相機式的記憶力”。他看過的即使是晦澀生僻的古籍,都能準確無誤地復述,有時甚至一字不差。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的記憶力到了七八十歲的高齡也不曾衰退,1979年訪問美國時,他常常對提及的學術內容倒背如流,把“耶魯大學在場的老外都嚇壞了”。過目不忘的天分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使他成為個性獨特的小說家。
他的《圍城》充滿了機智、幽默,蘊涵著深邃的諷刺,讓人在淺笑中感悟深刻的哲思,回味無盡。他在《圍城》里說,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智慧的譬喻,不僅對婚姻,也是對事業、理想、金錢等人世種種的凝練概括。
“**”時期,錢鐘書憑著超人的記憶力、達觀的人生態度和孜孜以求的刻苦精神完成了學術著作《管錐編》。“管錐”喻意“以管窺天,以錐指地”。
這部鴻篇巨制,可稱是中國古典文化在20世紀的最高結晶之一,其廣博的思想和浩瀚的內容使人震撼。達觀直率、淡泊名利的品質凝聚成錢鐘書榮辱不驚的人格魅力。
“**”中,這位二十幾歲便名揚四方的“文化昆侖”;竟被指派在一名女清潔工的監督下打掃廁所,但他卻能一直幽默樂觀地生活,即使在慘無人道的批判面前,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電視劇《圍城》熱播后,錢鐘書的新作舊著,被爭先恐后地推向市場。
面對這種火爆,錢鐘書始終保持靜默。對所謂的“錢學”熱,他認為“吹捧多于研究”、“由于吹捧,人物可成厭物”。
有人用錢策動他接受采訪,他卻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一著名洋記者慕名想見他,他回話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錢鐘書認為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抵制任何誘惑,要有一枝善于表達自己思想的筆,要有鐵肩膀,概括起來說就是:頭腦、筆和骨氣。
2.淡泊名利的事例
1、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最為經典的例子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于是驚訝地問到怎會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3、當代大學者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 中央電視臺 《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鐘書的防線,最后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鐘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4、卸任總理**淡泊生活:不寫書也不看傳記當年, **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
5、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發表了告別演說,最后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愿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臺了.”兩天后,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岸邊送別的人流如潮。
3.淡泊名利的名人事例30字左右
1、莊子
莊子是楚莊王后裔,后因戰亂遷至宋國。 他生活困頓,卻鄙棄權勢名利,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莊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惠子信以為,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有一天,莊子突然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 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莊子知道惠子的疑慮,于是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南方有只鳳凰。這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只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的這個故事一講完,惠子頓時羞愧無語。在莊子看來,無論權勢有多大,對于他而言都只是“腐爛的老鼠“!
2、諸葛亮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做了一番大業,但他生活簡樸。他傾全力去做事,未曾經營家業,更不圖個人享受。死后他內無遺帛,外無贏財。他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表現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風。(三國時期諸葛亮所著《誡子書》。譯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陶淵明
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云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借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后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
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后說自己怎么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說完之后,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4、華盛頓
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民打贏了南北戰爭,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們發表了告別演說,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愿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臺了。”
兩天后,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12月23日,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一切公職,親手交回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委任狀,正式解甲歸田,然后,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華盛頓的這一決定令人大感意外,這也體現了他的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風,令后人稱頌敬仰。
5、彌爾頓
17世紀英國杰出詩人彌爾頓,晚年雙目失明,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著名史詩《失樂園》,這部詩長達1萬行,共計12卷,可是手稿給出版商后,只得了5磅錢。然而彌爾頓并不在意,他所表現出來的君子本色令人佩服。正如馬克思所說,彌爾頓是“出于春蠶吐絲一樣的必要而創作“,并非為了金錢。
4.關于淡泊名利的事例,三個,每個一百字
淡泊名利的事例:一、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
于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二、萊特兄弟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后,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6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么也飛不高。”
三、錢鐘書有人用錢策動錢鐘書接受采訪,他卻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一著名洋記者慕名想見他,他回話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錢鐘書認為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抵制任何誘惑,要有一支善于表達自己思想的筆,要有鐵肩膀,概括起來說就是:頭腦、筆和骨氣。四、王扶王扶年少時重視節操品行的培養,客居在瑯琊郡不其縣(今山東省青島市),所到之處,百姓都為他的德行所感化。
瑯琊相張宗親自登門拜見王扶,邀請他出來做官,王扶沒有答應,張宗想強行征召他,于是王扶就歸隱鄉里。張宗接連邀請,王扶堅持說自己病了,臥床不起。
太傅鄧禹聽說王扶賢能,征召他做官,王扶也沒有前往。明帝永平(57年—75年)初年,尚書仆射鐘離意上書推薦王扶,說:“王扶七十歲了,性情恬然淡泊,所住的地方,鄉里的人被他所感化,他修身養性正義之事,應該在朝廷有位置。”
于是,明帝下詔征召王扶,特地賜給他置辦行裝的費用,到達朝廷后又授予王扶議郎的官職。上朝參見明帝時,王扶小心謹慎,好像不能說話,然而性情沉著正直,不可用不合道義的事情來冒犯他。
永平中,臨邑侯劉復寫《漢德頌》盛贊王扶為“名臣”。五、許由相傳在堯帝時期有一個賢者,名叫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族人崇敬。
堯帝曾多次向他請教,后來想把君位傳給他。而他認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嚴詞拒絕了堯帝,并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意聽這種話。
后來,他在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愿意與世俗社會交往。他把自己淡泊名利之志寄托于琴,作了琴曲《遁世操》。
5.名人淡泊名利的故事
當代大學者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鐘書的防線,最后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鐘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鐘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鐘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鐘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后,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鐘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鐘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鐘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鐘書一概堅辭。
6.名人淡泊名利的故事有哪些
當代大學者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鐘書的防線,最后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鐘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鐘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鐘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鐘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后,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鐘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鐘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鐘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鐘書一概堅辭。
7.古今中外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萊特兄弟,即維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1867―1912)和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1871―1948)是美國發明家。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后,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么也飛不高。”
還有一回是弟弟奧維爾的故事。奧維爾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奧維爾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條紅絲帶擦嘴,姐姐看見了問他:“哪來的手帕這么漂亮?”
奧維爾毫不在意地說:“哦,這是法國政府發給我的榮譽獎章,剛剛嘴巴沾油沒手帕用,我就拿來擦嘴了。”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者過門,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最出名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一代才子錢鐘書出生在搖曳著水聲槳影的江南名城無錫。錢鐘書周歲“抓周”時,第一下就抓住一本書不放,伯父為他起名“鐘書”。這個名字倒真地驗證了錢鐘書一生都嗜書如命的脾性。
錢鐘書有著非凡的記憶力,被人嘆稱為“照相機式的記憶力”。他看過的即使是晦澀生僻的古籍,都能準確無誤地復述,有時甚至一字不差。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的記憶力到了七八十歲的高齡也不曾衰退,1979年訪問美國時,他常常對提及的學術內容倒背如流,把“耶魯大學在場的老外都嚇壞了”。過目不忘的天分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使他成為個性獨特的小說家。他的《圍城》充滿了機智、幽默,蘊涵著深邃的諷刺,讓人在淺笑中感悟深刻的哲思,回味無盡。他在《圍城》里說,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智慧的譬喻,不僅對婚姻,也是對事業、理想、金錢等人世種種的凝練概括。
“**”時期,錢鐘書憑著超人的記憶力、達觀的人生態度和孜孜以求的刻苦精神完成了學術著作《管錐編》。“管錐”喻意“以管窺天,以錐指地”。這部鴻篇巨制,可稱是中國古典文化在20世紀的最高結晶之一,其廣博的思想和浩瀚的內容使人震撼。達觀直率、淡泊名利的品質凝聚成錢鐘書榮辱不驚的人格魅力。“**”中,這位二十幾歲便名揚四方的“文化昆侖”;竟被指派在一名女清潔工的監督下打掃廁所,但他卻能一直幽默樂觀地生活,即使在慘無人道的批判面前,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電視劇《圍城》熱播后,錢鐘書的新作舊著,被爭先恐后地推向市場。面對這種火爆,錢鐘書始終保持靜默。對所謂的“錢學”熱,他認為“吹捧多于研究”、“由于吹捧,人物可成厭物”。
有人用錢策動他接受采訪,他卻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一著名洋記者慕名想見他,他回話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錢鐘書認為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抵制任何誘惑,要有一枝善于表達自己思想的筆,要有鐵肩膀,概括起來說就是:頭腦、筆和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