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舉幾個思維定勢的例子
1、如果給一個人看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張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對這個人說,這兩個人中有一個是全國通緝的罪犯,要指出誰是罪犯。這個人往往會以為丑陋粗俗的人是罪犯。
2、美國心理學家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從天花板上懸下兩根繩子,兩根繩子之間的距離超過人的兩臂長,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繩子,那么另一只手無論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一個人把兩根繩子系在一起。
不過他在離繩子不遠的地方放了一個滑輪,意思是想給系繩的人以幫助。然而盡管系繩的人早就看到了這個滑輪,卻沒有想到它的用處,沒有想到滑輪會與系繩活動有關,結果沒有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如果系繩的人將滑輪系到一根繩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蕩起來,然后抓住另一根繩子的末端,待滑輪蕩到他面前時抓住它,就能把兩根繩子系到一起,問題就解決了。
擴展資料
思維定勢的特點如下:
1、思維模式,即通過各種思維內容體現出來的思維程序、模式,既與具體內容有聯系,卻又不是具體內容,而是許多具體的思維活動所具有的逐漸定型化了一般路線、方式、程序、模式。
2、強大的慣性或頑固性,不僅逐漸成為思維習慣,甚至深入到潛意識,成為不自覺的、類似于本能的反應。尤其表現在,要改變一種思維定勢是有一定難度的,首先需要有明確的認識,自覺的進行;其次要有勇氣和決心。
3、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習慣性思維。世界觀、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都會影響到人們對事對物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不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過去的經驗。生活中有很多經驗,它們會時刻影響人們的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思維定勢
2.舉幾個思維定勢的例子
1、把六只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后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
結果發生了什么情況?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處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設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復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
可以說,正是由于這種思維定勢,它們才沒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蒼蠅則對所謂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沒有對亮光的定勢,而是四下亂飛,終于走出了囚室,頭腦簡單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在偶然當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2、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的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請你回答: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么關系?這一問題,在100名被試中只有兩人答對!后來對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局長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這就是定勢效應:按照成人的經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個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確答案。擴展資料:思維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容易使我們產生思想上的依賴,養成一種呆板、機械、千篇一律的解題習慣。
當新舊問題形似質異時,思維的定勢往往會使解題者步入誤區。這就是思維定勢的局限性。
在我們處理生活交往中一些問題時,如果我們能通過批判性、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堅定態度、敢于懷疑的大膽精神,可以對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性有所幫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思維定勢。
3.名人突破思維定勢之舉的例子
思維定勢的例子,天才也需要突破思維的障礙思維定勢例子一:拿破侖滑鐵盧兵敗后 拿破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后,他的一位善于謀略的密友通過秘密方式給他捎來一副用象牙和軟玉制成的國際象棋。
拿破侖愛不釋手,從此一個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發著寂寞痛苦的時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拿破侖死后,這副象棋經過多次轉手拍賣。后來一個擁有者偶然發現,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開,里面塞有一張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島的詳細計劃! 思維定勢例子二:心算家伯特·卡米洛的故事 伯特·卡米洛從來沒有失算過。
這一天他做表演時,有人上臺給他出了道題: “一輛載著283名旅客的火車駛進車站,有87人下車,65人上車;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來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來96人;再再下站又下去74人,上來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來23人……” 那人剛說完,心算大師便不屑地答道:“小兒科!告訴你,火車上一共還有___” “不,”那人攔住他說,“我是請您算出火車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這組簡單的加減法成了他的“滑鐵盧”。
4.關于思維定勢的故事有哪些
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像曲別針一樣,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所謂思維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
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經講過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于“天賦極高者”之列,他一直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
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說思考題:“有一位既聾又啞的人,想買幾根釘子,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兩個指頭立在柜臺上,右手握拳頭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指了指立著的那兩根指頭。于是售貨員就明白了,聾啞人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說著,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汽車修理工一聽笑了:“哈哈,你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干嗎要做手勢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這時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個“笨蛋”。而那位汽車修理工人卻得理不饒人,用教訓的口吻說:“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錯,因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聰明。”
實際上,修理工所說的受教育多與不可能聰明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因為學的知識多了人反而變笨了,而是因為人的知識和經驗多,會在頭腦中形成較多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會束縛人的思維,使思維按照固有的路徑展開。
樓上的回答網上一搜就有我就不粘在上面了。
5.因打破定勢思維而成功的事例
因打破定勢思維而成功的事例:
一、電扇的故事
日本日立公司在北海道有一家專門制造電扇的工廠,由于產品單調,銷路不好,一直虧損。該工廠的經理發現在這里很多農民靠塑料大棚種植農作物,而大棚需要換氣用的風扇,因此就自作主張生產其換氣扇。
一次,日立的總裁來到這里考察,看見此"不務正業"的現象,就問是怎么回事。該經理很巧妙地答道:這也是電扇啊。總裁沒太在意。結果若干年過去了,該工廠一躍成為日本唯一一家專營各類工業用風扇的唯一廠家!
二、高斯的故事
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還是上小學時,一次一位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他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3……一直加到100為止。他想這道題足夠這幫學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閑。
誰知,出乎他的意料,剛剛過了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問小高斯是怎么算出來的。
高斯說,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三、地圖的故事
一天早上,一位貧困的牧師,為了轉移哭鬧不止的兒子的注意力,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細小的碎片,丟在地上,許諾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拼起這些碎片,我就給你二角五分錢。”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沒有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
牧師:“孩子,你怎么拼得這么快?”小約翰很輕松的答道:“在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么,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著給了兒子二角五分錢。
四、鬼谷子的故事
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在教學中極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余”,并限期10天內完成。
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后,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小門的窯洞里,燒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余(榆)。
十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五、哈利的故事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有一天,哈利的腦瓜里誕生了一個想法:向每一個買票的人贈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觀眾。
但老板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作擔保,懇求老板讓他試一試,并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工資里扣,如果贏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以后的馬戲團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的聲音:“來看馬戲,買一張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
在哈利不停地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觀眾們進場后,小哈利就開始叫賣起檸檬冰等飲料。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后覺得口干時都會買上一杯,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以往增加了十幾倍。
6.列舉一個突破思維定式的例子
(1)廣場上有一匹馬,馬頭朝東站立著,后來又向左轉了270度,請問,這時它的尾巴指向哪個方向?
(2)你能否把10枚硬幣放在同樣的3個玻璃杯中,并使每個杯子里的硬幣都為奇數?
(3)天花板下懸掛兩根相距5米的長繩,在旁邊的桌子上有些小紙條和一把剪刀,你能站在兩繩之間不動,伸開雙臂雙手各拉住一根繩子嗎?
(4)玻璃瓶里裝著橘子水,瓶口塞著軟木塞.既不準打碎瓶子,弄碎軟木塞,又不準拔出軟木塞,怎樣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5)釘子上掛著一只系在繩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斷繩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嗎?(剪時,手只能碰剪刀)
(6)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邊5只內裝有汽水,右邊5只是空杯.現規定只能挪動兩只杯子,使這排被子變成實杯與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動兩只杯子啊?
(7)有一棵樹,樹下面有一頭牛被一根2米長的繩子牢牢的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飼料放在離樹恰好5米之外就走開了.牛很快就將飼料吃了個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飼料的?
(8)一只網球,使它滾一小段距離后完全停止,然后自動反過來朝相反方向運動,既不允許將網球反彈回來,又不允許用任何東西打擊它,更不允許用任何東西把球系住.怎么辦?
1,朝下
2,再加一枚放就ok,因為沒說杯子里面一共只能有10個.
3,先拉住一根在走過來拉住另外一根,站在中間不動就ok.
4,把木塞推進去.
5,減一節多出來的繩子頭.
6,將2,4個杯子的水到進7,9.
7,牛沒有被栓在樹上.
8,用翹翹板原理.
7.克服思維定勢的例子
其實我們中國古代就有很多克服定勢的名言!
比如說,凡事留三分。
說話說七分,留三分。
看事情,要bai對立著看。
做事情,要自己權衡利弊,再開始做。duzhi
等等等等,思維定勢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但是你可以想一下,古代那些君王,他們為什么能成就霸業dao呢? 因為他們都具備一點。 那就是盡量的避免先下結論。 (就算他們聽說有哪個大將軍要背叛自己,首先都得查明了)
如果他們不具備這種素質,那么就會容易中反間計。 等等。 他們也就不可能成就霸業。
所以說,克服定勢主要還是靠“見識”和知識。 知識淵博了,看很多事就不會那么狹隘,那么死板專。對不對。
如果你不讀書,別人說世上有鬼,那你肯定絲毫不會懷疑, 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克服定勢,也就是一個人思想修為的高低, 修為高了,看東西就不會那么淺顯,屬也不會相信道聽途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