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例子
原發布者:**亞
人類破壞環境的具體例子【篇一:人類破壞環境的具體例子】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6篇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6篇一: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素有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間,又被濃霧籠罩。這期間許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統疾病,一下住滿了倫敦的各家醫院。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歲以上最多,約是平時死亡人數的3倍,1歲以下的死亡較平時增加1倍。事件發生的1周中,因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心臟衰竭的死亡人數分別是平時同類病死亡人數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人數較平時均有成倍增長。事件后的兩個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們就此事件分析認為,這于倫敦當時大量的耗煤有關。事件期間塵粒濃度最高達4。46毫克/米3,為平時的10倍,so2濃度最高達平時的6倍,在濃霧的特定條件下,煙霧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從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塵上,從而形成酸霧,成為這一事件的殺手。二:愛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因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使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這種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患病者超過10000人,16人死亡。三:比利時的馬斯河谷事件比利時的馬斯河谷位于狹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氣溫發生逆轉,致使工廠中排放的有害氣體和煤煙粉塵在近地大氣層中集聚不散,3天后開始有人發病。其癥狀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一星期
2.人們破壞自然的例子有哪些
事例一: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事例二: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自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
事例三:羅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事例四: 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污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污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將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事例五:海洋資源破壞和污染
據估計,全世界有9.5億人把魚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海洋日趨嚴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撈的1.01億噸魚中,有77.7%來自海洋。當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3以上的海洋魚類已被最大限度或過度捕撈,特別是有數據資料的25%的魚類,由于過度捕撈,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另有44%的魚類的捕撈已達到生物極限。而另一方面,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廢物和污染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污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0淤泥和廢水、廢物帶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變,使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壞。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和比例約是:城市污水和農業徑流排放44%,空氣污染33%,船舶12%,傾倒垃圾10%,海上油、氣生產1%。
3.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事例 簡單一點
僅就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這一個方面來講,可以說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對環境的破壞史.原始人類學會了用火,森林火災就伴隨人類直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百分之九十九的森林火災都是人為造成的.為了獲得食物人類不得不大量的墾荒和放牧,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如今地球植被的急劇減少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隨著人類活動地域的不斷擴大,大量的生物物種相繼滅絕,生物鏈的斷裂會導致地球生態的嚴重失衡,也將會威脅到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近現代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物質需求的欲望也極度膨脹,在人們的物質生活獲得了極大的提高的同時,各種威脅也隨之而來。
環境污染:空氣、水、食物的污染使人們的生存空間不在潔凈。全球變暖:最終有可能導致兩級冰川融化,使人類遭受滅頂之災。
臭氧空洞:預示著天然屏障已被破壞,人類將有可能暴露在無情的宇宙射線之下。凡此種種皆是人類只重發展不重視保護環境的結果,如今人類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種種威脅,這也是人類掠奪地球資源破壞地球環境應得的懲罰。
4.人類破壞自然的例子
一是資源破壞.人類過渡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天然氣僅夠開采200-300年.
二是生態破壞.上世紀50年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鐘有2000平方米森林別毀掉.
三是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經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
四是物種減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消滅,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滅.
五是環境惡化.環境惡化是工業文明造成給人類造成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內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體污染、酸雨、光化學污染等都是破壞自然的表現
5.有哪些人類破壞環境的例子
破壞環境:由于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
由于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于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余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過度采伐。
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并存的。
6.人類破壞自然的例子
一是資源破壞。
人類過渡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天然氣僅夠開采200-300年。
二是生態破壞。上世紀50年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鐘有2000平方米森林別毀掉。三是土地沙化。
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經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四是物種減少。
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消滅,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滅。五是環境惡化。
環境惡化是工業文明造成給人類造成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內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體污染、酸雨、光化學污染等都是破壞自然的表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