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的名稱由來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漢政權與西域各邦建立了聯系。公元前60年,西漢政權在烏壘(今輪臺縣境內)設立西域都護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清乾隆后期改稱西域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設在烏魯木齊市(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
1771年,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歸祖國。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稱西域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開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對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轄治理。新疆與內地的軍政體制基本一致,國家的統一局面得到進一步加強。
2.新疆的名稱由來
新疆古稱西域,西域一詞特指新疆地域范圍從古代一直延續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統治時期。
清軍入關以前,它所統轄的疆域僅限于中國東北地區。入關后,它迅速統一了中國大部。
但在個別地區,它的統治也是經過了多年反復之后才最終確立的。清朝前期的幾代皇帝,都視統一全中國為己任。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國的控制區域不斷擴大和鞏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時,清政府的政令終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乾隆皇帝將最后由自己所確立的清政府統治的地區稱為新疆。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之后,將古稱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也稱為新疆 。
新疆這個名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繼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犁地區。
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
于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一層新的意義。即新疆自古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復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從口頭傳統上已經成為特指西域地區名詞“新疆”一詞正式成為特指中國西域地區的專用名詞,沿用至今。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現有14個地、州、市,90個縣(市),其中34個為邊境縣(市)。
2016年1月18日,新疆哈密地區撤地設市宣布大會在哈密舉行,哈密地區撤銷地區建制設立地級市。撤地設市”將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少數民族民眾的生產水平,改善少數民族民眾的生活質量。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名稱的來歷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般仍沿用清朝舊稱,但新疆的維吾爾人已改用 "威武爾"來稱呼自己的民族。
1935年,新疆召開第二次民眾代表大會,會上應維吾爾族改變民族稱謂的要求,提出把它寫作"維吾爾",經省政府會議通過,并正式發布布告,開始統一使用"維吾爾"這個漢譯名稱,并對其含義作了新的解釋。布告說:"…此名稱狹意言之,為保衛自己民族之意,廣意言之,為保衛國家之意。
與威武爾一稱,亦無沖突處。顧名思義,當生愛國家、愛民族之觀念。
且用此三字譯。維吾爾之意,亦較其他字為妥。
"據悉,"維吾爾"這三個漢譯字,是由包爾漢、郁文彬兩人提出,交省府會議討論通過的。
4.“新疆”這個名稱的由來
新疆建省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
建省以前,這個地區稱為西域。西域一名大約起源于西漢宣布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政府在這里設置的西域都護。
清朝統治者稱西線為新疆是有其特殊用意的。原來新疆一詞本是個普通名詞,并非專指西域地區。
它由一個普通名詞變成專指西域地區的專有名詞,成為清代一個省級行政區的正式名稱,是經歷了數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演變過程。 清代,北方的蒙古喀爾喀部、西北的厄魯特蒙古各部和回部、西南的藏族各部,雖然都已向清朝稱臣納貢.接受冊封,但當地各族首領仍保持著世襲統治權力而繼續割據一方。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朗平定準噶爾部,二十四年又平定回部,始設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和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官員分別進行管理。于是西域統一于清朝,重新處于中原統一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結束了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割據的局面。
由于西域各處統一于清朝的時間,比起東北、西南地區都較晚一些,所以清朝統治者有時就泛稱西域地區為新疆、或西域新疆。 稱為新疆,自然是與“舊疆”相對而言的。
在清朝滿族統治者的習慣中。本來就有把鉸早歸并于自己的民族和地區稱之為“新”的先例。
如在清朝統一東北地區滿族各部的過程中,邊睡地區的墨爾哲勒等部歸附較遲,就被稱為“新滿州”。清朝統治者還有個習慣,那就是把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統治的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用當地少數民族的族名加一個“疆”字來表示。
如對西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一帶的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清朝統治者稱為“苗疆”,對西北的天出以南信仰伊斯蘭教(當時稱為回教)的維吾爾族聚居地區稱為“回疆”,天山以北準噶爾部聚居地區稱為“準疆”。在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統一于清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改上歸流,即廢除該地少數民族首領的世襲統治,而改為中央政府可以隨時任免、不斷更換的“流官”來管理的制度以后,就把這些地區稱為新疆。
而稱以前半割據式的“土官”世襲統治地區和清朝較早統一的地區為“舊疆”。如在西北地區,哈密、巴里坤、奇臺、吐魯番等地清朝都稱為“我朗舊疆”,在此以西的原準噶爾轄地則稱為“準噶爾舊疆”(《皇輿西域圖志》卷九《疆域》卷二二《山》)。
現在的貴州、云南、四川、廣西、湖南等省的一些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曾被稱為“苗疆”和新疆的。雍正時的云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曾稱當時已經改土歸流的“烏蒙系改土新疆”(《清世宗雍正實錄》卷九六)。
蘇爾德的《回疆志》又名《新疆回部志》,說明當時就把回部、回疆稼為新疆。至于天山以北的原準噶爾部活動地區,清朝官修的《皇輿西域團志》、8大清一統志》、《皇朝文獻通考》也都曾稱之為“準部”、“準疆”、“準噶爾舊疆”、“新辟皇輿之新疆”,或徑稱之為“新疆”。
西域自古為我國固有領土,他們本來是很清楚的,因為乾隆皇帝在圣渝中就曾說過:“漢時西唾塞地極廣,烏魯木齊及回子請部落皆曾屯成,有為內屑考。唐韌開府,擴地及西北邊。
今遺址久姻”。(《清高宗實錄》卷四八二)正是為了夸耀“本朝”的文治武功邁越前古,“遠扶漢唐而上”(《皇輿西域圖志》卷八)清朝統治考才把西域稱為新疆。
易慶末年,在伊犁將軍松藥的主持下,由徐松等編纂的《西唾要略》,由皇帝親為作序.并揚名《欽定新疆識賂》。這是清朝統治者正式用“新疆”一詞作為地名宋代替“西城”一詞的開始。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新疆”一詞已經正式由一個普通名詞變成為專指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帶的專有名詞了。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沙俄侵略我西北邊疆,并強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了中國西北邊疆領土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
清朝政府的軍隊在左宗棠和劉銅堂的率領下收復新疆。其后左宗黎和劉錦堂相繼奏諸清朝皇帝在新疆改行行省制度。
光緒十年(公元i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任命劉錦堂為甘肅新疆巡撫。從這一年開始,直到1955年正式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為止,新疆省這一名稱一直沿用了70多年。
5.新疆省的名字由來
樓主你好 很高興在此一起交流!
新疆古稱西域
之所以改名新疆是因為 在清朝的時候 之前西域雖對滿清朝廷納貢稱臣 但是真正還是屬于一個自治區域的
但是從乾隆年間 滿清朝廷開始在西域設立伊犁將軍等官職 西域才開始真正的為滿清朝廷所直接統治
由于在清朝滿族統治者的習慣中,歷來有把較晚歸并于自己的民族和地區稱為 新疆 的先例 所以西域也被稱為新疆 而新疆這個名字 就一直伴隨這這塊土地 一直到了今天
呵呵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6.“新疆”這個名稱的由來
新疆建省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建省以前,這個地區稱為西域。西域一名大約起源于西漢宣布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政府在這里設置的西域都護。
清朝統治者稱西線為新疆是有其特殊用意的。原來新疆一詞本是個普通名詞,并非專指西域地區。它由一個普通名詞變成專指西域地區的專有名詞,成為清代一個省級行政區的正式名稱,是經歷了數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演變過程。
清代,北方的蒙古喀爾喀部、西北的厄魯特蒙古各部和回部、西南的藏族各部,雖然都已向清朝稱臣納貢.接受冊封,但當地各族首領仍保持著世襲統治權力而繼續割據一方。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朗平定準噶爾部,二十四年又平定回部,始設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和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官員分別進行管理。于是西域統一于清朝,重新處于中原統一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結束了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割據的局面。由于西域各處統一于清朝的時間,比起東北、西南地區都較晚一些,所以清朝統治者有時就泛稱西域地區為新疆、或西域新疆。
稱為新疆,自然是與“舊疆”相對而言的。在清朝滿族統治者的習慣中。本來就有把鉸早歸并于自己的民族和地區稱之為“新”的先例。如在清朝統一東北地區滿族各部的過程中,邊睡地區的墨爾哲勒等部歸附較遲,就被稱為“新滿州”。清朝統治者還有個習慣,那就是把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統治的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用當地少數民族的族名加一個“疆”字來表示。如對西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一帶的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清朝統治者稱為“苗疆”,對西北的天出以南信仰伊斯蘭教(當時稱為回教)的維吾爾族聚居地區稱為“回疆”,天山以北準噶爾部聚居地區稱為“準疆”。在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統一于清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改上歸流,即廢除該地少數民族首領的世襲統治,而改為中央政府可以隨時任免、不斷更換的“流官”來管理的制度以后,就把這些地區稱為新疆。而稱以前半割據式的“土官”世襲統治地區和清朝較早統一的地區為“舊疆”。如在西北地區,哈密、巴里坤、奇臺、吐魯番等地清朝都稱為“我朗舊疆”,在此以西的原準噶爾轄地則稱為“準噶爾舊疆”(《皇輿西域圖志》卷九《疆域》卷二二《山》)。
現在的貴州、云南、四川、廣西、湖南等省的一些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曾被稱為“苗疆”和新疆的。雍正時的云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曾稱當時已經改土歸流的“烏蒙系改土新疆”(《清世宗雍正實錄》卷九六)。蘇爾德的《回疆志》又名《新疆回部志》,說明當時就把回部、回疆稼為新疆。至于天山以北的原準噶爾部活動地區,清朝官修的《皇輿西域團志》、8大清一統志》、《皇朝文獻通考》也都曾稱之為“準部”、“準疆”、“準噶爾舊疆”、“新辟皇輿之新疆”,或徑稱之為“新疆”。西域自古為我國固有領土,他們本來是很清楚的,因為乾隆皇帝在圣渝中就曾說過:“漢時西唾塞地極廣,烏魯木齊及回子請部落皆曾屯成,有為內屑考。唐韌開府,擴地及西北邊。今遺址久姻”。(《清高宗實錄》卷四八二)正是為了夸耀“本朝”的文治武功邁越前古,“遠扶漢唐而上”(《皇輿西域圖志》卷八)清朝統治考才把西域稱為新疆。
易慶末年,在伊犁將軍松藥的主持下,由徐松等編纂的《西唾要略》,由皇帝親為作序.并揚名《欽定新疆識賂》。這是清朝統治者正式用“新疆”一詞作為地名宋代替“西城”一詞的開始。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新疆”一詞已經正式由一個普通名詞變成為專指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帶的專有名詞了。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沙俄侵略我西北邊疆,并強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了中國西北邊疆領土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清朝政府的軍隊在左宗棠和劉銅堂的率領下收復新疆。其后左宗黎和劉錦堂相繼奏諸清朝皇帝在新疆改行行省制度。光緒十年(公元i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任命劉錦堂為甘肅新疆巡撫。從這一年開始,直到1955年正式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為止,新疆省這一名稱一直沿用了7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