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禁煙日的由來
煙草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燃燒吸吮。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
這天,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草制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
以后,英國、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煙日。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2.世界禁煙日的由來
世界禁煙日的來歷: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
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用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
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種、禁售、禁吸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
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
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 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 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
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開展無煙日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煙者主動放棄吸煙,號召所有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整個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投身到反吸煙運動中去,為人類創造一個無煙草的環境。
二手煙又稱環境香煙煙霧,由吸煙者呼出的煙氣與香煙燃燒時散發煙霧組成的混合物,是室內重要污染物之一。二手煙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不吸煙者的被動吸煙。
科學界多年積累的資料證明,任何劑量水平的被動吸煙都是有害的。對于兒童來說,被動吸煙可以引起呼吸道癥狀和疾病,如咳嗽、咳痰、哮喘和呼吸困難等疾病,并且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對于孕婦來說,被動吸煙會導致死胎、流產和新生兒低體重,甚至會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癥(SIDS)。被動吸煙亦會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煙民人數將由目前的12億上升到16億,因吸煙致死的人數將會由目前的每年4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吸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殺手。
此外由于受國際煙草工業咄咄逼人的市場推銷攻勢的影響,青少年的煙草消費在不斷增長。如果聽任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將有2.5億兒童今后會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
此外,全世界有一半的兒童,即7億人是被動吸煙者,他們的健康將或多或少地受到損害。 有醫學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吸煙問題,僅僅是加強禁煙措施,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還遠遠不夠。
最為重要的是,要幫助那些已經吸煙成癮的人戒煙,使煙草失去長期存在的基礎。
3.世界禁煙日的來歷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
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用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
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種、禁售、禁吸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
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
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
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開展無煙日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煙者主動放棄吸煙,號召所有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整個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投身到反吸煙運動中去,為人類創造一個無煙草的環境。
二手煙又稱環境香煙煙霧,由吸煙者呼出的煙氣與香煙燃燒時散發煙霧組成的混合物,是室內重要污染物之一。二手煙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不吸煙者的被動吸煙。
科學界多年積累的資料證明,任何劑量水平的被動吸煙都是有害的。對于兒童來說,被動吸煙可以引起呼吸道癥狀和疾病,如咳嗽、咳痰、哮喘和呼吸困難等疾病,并且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對于孕婦來說,被動吸煙會導致死胎、流產和新生兒低體重,甚至會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癥(SIDS)。被動吸煙亦會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煙民人數將由目前的12億上升到16億,因吸煙致死的人數將會由目前的每年4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吸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殺手。
此外由于受國際煙草工業咄咄逼人的市場推銷攻勢的影響,青少年的煙草消費在不斷增長。如果聽任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將有2.5億兒童今后會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
此外,全世界有一半的兒童,即7億人是被動吸煙者,他們的健康將或多或少地受到損害。 有醫學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吸煙問題,僅僅是加強禁煙措施,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還遠遠不夠。
最為重要的是,要幫助那些已經吸煙成癮的人戒煙,使煙草失去長期存在的基礎。
4.世界禁煙日是怎么由來的
5月31日是 “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2007年無煙日的主題是“創建無煙環境”,旨在提醒公眾認識煙草煙霧對被動吸煙者和環境的危害。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煙草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1987年11月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自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 煙草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吸吮。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
這天,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草制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
以后,英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煙日。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香煙中含有1400多種成分。吸煙時產生煙霧里有40多種致癌物質,還有十多種會促進癌發展的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種其它金屬化合物。
一支煙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殺死一只小白鼠。香煙煙霧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嚴重地削弱了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因此,吸煙使血液凝結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風、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更為嚴重的是,吸煙者還嚴重妨礙他人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吸煙時對旁人的危害比對他自己還大。
煙草問題已經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關注。2003年5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 上,世界衛生組織19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全球性條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公約》要求各國至少應該以法律形式禁止誤導性的煙草廣告,禁止或限制煙草商贊助的國際活動和煙草促銷活動,鎮壓煙草走私,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在香煙盒上用30%至50%的面積標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使用“低焦油”、“清淡型”之類欺騙性詞語。 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煙及其相關疾病的人數達490萬。
有資料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發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至3倍,循環系統發病率高3倍,氣管類發病率高2至8倍。被動吸煙的危害更大,每天平均1小時的被動吸煙就足以破壞動脈血管。
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比常人多出6倍。據《光明日報》2003年12月12日報道,全球11億煙民中,中國有3.5億,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達31.1%。
目前全球吸煙人數約為11億,估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億至17億。現在每年死于吸煙及其相關疾病的人數達490萬,每年支出的醫療費和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
煙草造成人的死亡和人患疾病的數量有據可查,但是它在導致貧困增長方面的作用卻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全世界有75%的吸煙者分布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用于購買香煙的家庭開支通常非常高,浪費了本該用于營養、教育等必須開支的有限家庭資源。
煙草種植還危害環境。煙草作物攫取土壤營養,所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造成污染,烤煙需大量消耗森林資源等。
最新研究表明,各煙草種植國近5%的森林砍伐與煙草加工有關。 歷年世界無煙日主題 1988年:要煙草還是要健康,請您選擇 1989年:婦女與煙草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煙 1991年:在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煙 1992年:工作場所不吸煙 1993年:衛生部門和衛生工作者反對吸煙 1994年;大眾傳播媒介宣傳反對吸煙 1995年:煙草與經濟 1996年:無煙的文體活動 1997年:聯合國和有關機構反對吸煙 1998年:在無煙草環境中成長 1999年:戒煙。
口號是“放棄香煙” 2000年:不要利用文體活動促銷煙草 口號“吸煙有害勿受誘惑” 2001年: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2002年:無煙體育—清潔的比賽 2003年:無煙草影視及時尚行動 2004年:控制吸煙,減少貧困 2005年:衛生工作者與控煙 2006年:煙草吞噬生命 2007年:創建無煙環境 口號:創建無煙環境,構建和諧社會 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拒絕”香煙”。
5.世界禁煙日有什么來歷
世界禁煙日的由來: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
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用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
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種、禁售、禁吸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
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
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
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開展無煙日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煙者主動放棄吸煙,號召所有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整個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投身到反吸煙運動中去,為人類創造一個無煙草的環境。
二手煙又稱環境香煙煙霧,由吸煙者呼出的煙氣與香煙燃燒時散發煙霧組成的混合物,是室內重要污染物之一。二手煙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不吸煙者的被動吸煙。
科學界多年積累的資料證明,任何劑量水平的被動吸煙都是有害的。對于兒童來說,被動吸煙可以引起呼吸道癥狀和疾病,如咳嗽、咳痰、哮喘和呼吸困難等疾病,并且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對于孕婦來說,被動吸煙會導致死胎、流產和新生兒低體重,甚至會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癥(SIDS)。被動吸煙亦會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煙民人數將由目前的12億上升到16億,因吸煙致死的人數將會由目前的每年4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吸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殺手。
此外由于受國際煙草工業咄咄逼人的市場推銷攻勢的影響,青少年的煙草消費在不斷增長。如果聽任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將有2.5億兒童今后會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
此外,全世界有一半的兒童,即7億人是被動吸煙者,他們的健康將或多或少地受到損害。 有醫學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吸煙問題,僅僅是加強禁煙措施,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還遠遠不夠。
最為重要的是,要幫助那些已經吸煙成癮的人戒煙,使煙草失去長期存在的基礎。
6.世界禁煙日有什么來歷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食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撰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止種植、禁止銷售、禁止吸食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
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
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
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7.世界戒煙日的來歷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
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用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
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種、禁售、禁吸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
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
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
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8.世界禁煙日有什么來歷
世界禁煙日的來歷 哥倫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觸煙草,然后引進到歐洲,逐漸傳布全世界。
幾百年來,人們對吸煙與健康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在人們吸用煙草的初期,有人說吸煙能防瘟疫。
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曾以吸煙作為防疫措施。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該城的煙廠工人無一人得病。
但是,另一方面反對吸煙的力量也很強大,早在1602年,倫敦大主教之死震驚了世界,因為他嗜好吸煙,人們認為他是吸煙致死。于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發動了禁煙運動,并親自寫了《對煙草強烈抗議》的文告。
隨后,世界上不少國家頒布了法規,禁種、禁售、禁吸煙草、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不過,幾百年來,爭論雙方都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于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禁者自禁,吸者自吸。 從學術上而言,真正首先提出吸煙有害于健康論文的是1795年德國的賽瑪林格(Somnering),他認為吸煙斗的人容易生唇瘤。
近代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提出,可追溯到 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根據對人類流行疾病的調查研究,發現患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對吸煙與健康關系問題的關注。
不過,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應歸因于1950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正式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報告綜述了流行病學研究、煙草消費趨勢、煙草化學成分及其致癌性、吸煙對試驗動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面的資料,明確提出了吸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與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于是,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了世界吸煙與健康會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口號,并把這一年定為“反吸煙年”。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會作出一項決議,把1988年4月7日,即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 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定在每年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即5月31日,以便提醒人們注意煙草對兒童的危害。 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大會發表了關于吸煙的第一份世界綜合性報告《警惕煙草》,報告指出: “香煙每10秒鐘殺害一個人,估計世界上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吸煙。
倘若煙草消費量維持目前的增長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00萬,其中70%的受害者在發展中國家”。大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各國實施“與吸煙作斗爭的總體計劃”:逐步禁止香煙廣告;加重對煙草的課稅;加強對不吸煙者在公共場所的保護;減少被動吸煙對少年兒童造成的影響等等。
1997年,第10屆世界禁煙大會在北京舉行。 目前吸煙有害健康已成了世人的共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開展無煙日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煙者主動放棄吸煙,號召所有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整個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投身到反吸煙運動中去,為人類創造一個無煙草的環境。
二手煙又稱環境香煙煙霧,由吸煙者呼出的煙氣與香煙燃燒時散發煙霧組成的混合物,是室內重要污染物之一。二手煙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不吸煙者的被動吸煙。
科學界多年積累的資料證明,任何劑量水平的被動吸煙都是有害的。對于兒童來說,被動吸煙可以引起呼吸道癥狀和疾病,如咳嗽、咳痰、哮喘和呼吸困難等疾病,并且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對于孕婦來說,被動吸煙會導致死胎、流產和新生兒低體重,甚至會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癥(SIDS)。被動吸煙亦會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煙民人數將由目前的12億上升到16億,因吸煙致死的人數將會由目前的每年4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吸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殺手。
此外由于受國際煙草工業咄咄逼人的市場推銷攻勢的影響,青少年的煙草消費在不斷增長。如果聽任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將有2.5億兒童今后會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
此外,全世界有一半的兒童,即7億人是被動吸煙者,他們的健康將或多或少地受到損害。 有醫學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吸煙問題,僅僅是加強禁煙措施,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還遠遠不夠。
最為重要的是,要幫助那些已經吸煙成癮的人戒煙,使煙草失去長期存在的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世界禁煙日的由來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