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錢學森寫一篇簡短的傳記
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后,入加州理工學院從西爾多·馮·卡門學習.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因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位列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1949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并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領導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1955年10月回國,有關其回國的具體過程充滿爭議,中國官方宣稱錢學森是自愿回國,但是美國方面則有資料顯示是錢學森因被錯誤懷疑參與共產主義活動而被美國驅逐出境.從1956年起,錢學森開始在中國建設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并任該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劃協調技術.1958年開始研制航天運載火箭,1960年“東風一號”近程地地彈道導彈發射成功,1965年開始實施人造衛星工程,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他為建設中國火箭彈道和航天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1991年被**和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查閱資料 為錢學森寫一篇簡短的傳記
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
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后,入加州理工學院從西爾多·馮·卡門學習。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因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位列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1949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并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領導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
1955年10月回國,有關其回國的具體過程充滿爭議,中國官方宣稱錢學森是自愿回國,但是美國方面則有資料顯示是錢學森因被錯誤懷疑參與共產主義活動而被美國驅逐出境。從1956年起,錢學森開始在中國建設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并任該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劃協調技術。
1958年開始研制航天運載火箭,1960年“東風一號”近程地地彈道導彈發射成功,1965年開始實施人造衛星工程,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他為建設中國火箭彈道和航天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1991年被**和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3.錢學森的簡短傳記,字數150~200字,包括生平,主要成就,注意抓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國空氣動力學家。
他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火箭導彈發展的重要人物。1947年與蔣英結婚。
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后,入加州理工學院從西爾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學習。
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因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位列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
1949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并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領導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1955年10月回國,有關其回國的具體過程充滿爭議,中國官方宣稱錢學森是自愿回國,但是美國方面則有資料顯示是錢學森因被錯誤懷疑參與共產主義活動而被美國驅逐出境。
從1956年起,錢學森開始在中國建設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并任該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劃協調技術。1958年開始研制航天運載火箭,1960年“東風一號”近程地地彈道導彈發射成功,1965年開始實施人造衛星工程,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他為建設中國火箭彈道和航天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1991年被**和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58年錢學森宣稱“只要有足夠的水、肥料、勞力,就可以讓農作物增產二十倍”,為**“**”背書,造成中國餓殍盈野的局面。當時田家英問**∶“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
**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晚年的錢學森肯定特異功能的現象,并在《自然雜志》發表文章表示支持。
著作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關于思維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創建系統學》、《論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論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等。
4.錢學森小傳(100字左右),急
錢學森同志,193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現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杰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并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志在學術成就上實質性地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費留學生,次年九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一九三六年九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0年,錢學森同志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
錢學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經過**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于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956年初,錢學森和國家領導人在一起(13張)向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控制科學領域,1954年,錢學森發表《工程控制論》,引起了控制領域的轟動,并形成了控制科學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1957年,《工程控制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同年9月,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
他也成為該組織第一屆理事會中唯一的中國人。 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在應用力學領域,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及固體力學方面做了開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壓縮邊界層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并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在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堅持致力于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并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在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領域,錢學森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在思維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
5.為錢學森寫一個小傳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導彈之父,可誰又曾想過他艱難的歸國路。
提出回國請求,退回;再次提出請求,又失敗……錢學森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力量源自哪里,源自他的愛國心。曾幾何時,他們想過,現在這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來自什么?回答是祖國。
祖國,我愛你!你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讓我們為你自豪。
您的風光明麗可愛。山河又雄偉壯觀。
您的疆士多么寬闊,正如你那寬廣的胸懷。您知道愛國心的心量有多么強大嗎?正如錢學森,不辭千辛萬苦也要投入你的懷抱,他十分地愛著祖國。
哪怕棄去功名金錢!您那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宏的氣魄讓我們明折,讓我們驕傲,讓我們自豪,讓我們要發奮圖強,讓我們不斷進取,不斷開拓。“我是中國人。
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錢學森曾經這樣說過。
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是他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時而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在美國,他是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他有著十分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以說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而回國,他單身一人,沒有任何人來幫助他,而新中國成立,沒有良好的條件提供給錢學森作研究,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他為什么要回國?因為他十分、十分、十分地愛國。您是世界之國的佼佼強者,我愛你,我的祖國。
6.錢學森成就
1。
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
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2。
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3。
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4。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并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
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茍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茍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5。
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于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并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
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于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
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
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6。
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7。
思維科學 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于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
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
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筑 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筑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后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8。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于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于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量,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量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
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9。
科學技術體系 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 10。
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
7.誰會給錢學森寫一小傳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男,漢族。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簡歷》(作者:鐘新?泉州晚報,2009-11-07。)
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次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從而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1948年,錢學森為準備回國,退出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新中國成立后他回國心情更加急迫,但自1950年夏起,被以莫須有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
1955年10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立即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之中。1991年10月,錢學森被**、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辭世,享年98歲。【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錢學森寫一篇簡短的傳記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