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近代史簡要介紹一下謝謝了
中國近代史簡介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 中國近代史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
但由于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
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
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動蕩,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
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
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兇.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
接著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占領了北京。并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忻為首(曾國藩、張之洞等)。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并且有所發展。
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
2.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1、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
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此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2、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后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3、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該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前期綜述(1840-1919年),此時期又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其性質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該國的封建統治,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為政治目的;以發展資本主義為最終目標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的一次舊民主主義革命)。5、此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止,共約80年間的歷史。
據教材內容的種種歷史現象的內在聯系及相互關系,形成一個相對完整且嚴謹的知識體系,既能體現出這個時期發展的特點及客觀規律,又能涵容這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基本知識,可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初),此時期的歷史大事有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前者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非正義的侵華戰爭,即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的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而后者是農民階級的革命運動,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系。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擴大海外殖民地,以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等迫切要求中國的市場開放,用戰爭暴力作為達到它們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衰落期。
到鴉片戰爭前,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清政府統治腐敗、經濟落后、對內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人民,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尖銳,對外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中華民族災難的到來。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是民族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
但由于清王朝的腐敗、落后及戰爭中的妥協投降政策,戰爭的結局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外來侵略者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主權,中國的門戶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其兩者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內涵)。
6、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既取得的侵華權益不能滿足,力圖全面擴大侵華,并趁清政府處于內戰的窘境,以"修約"不成制造借口而發動,英法是主兇,美國是幫兇,俄是既追隨英法又單獨作案的兇犯。中國又喪失了許多主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7、由上可知,鴉片戰爭后的二十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現出半封建社會的特征。但鴉片戰爭并未解決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雖由于時代,尤其是階級的局限而最終失敗,但有著極重大的意義且承擔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與一些領導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時代特點(社會性質決定),這是以前農民戰爭所不曾有過的,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拓展資料:一、理論依據1、將現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中國史學界由來已久。20世紀初年,梁啟超曾經在《50年來中國進化概要》中,從現代化的視角把近代中國五十年的歷史演進過程劃分為三個時期,它們分別代表著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三個層面。
一是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經世致用論和自強運動即器物層面的現代化起步;二是從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維新變法運動即制度層面現代化的變革;三是。
3.中國近代史概述 簡短
中國近代史概括來說就是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探索史、抗爭史,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三個基本線索。
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承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屈辱史)。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屈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各個階級都在為中國的光明道路進行不屈的探索(探索史)。
抗爭史從農民階級的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先后失敗,資產階級又開始了他們的抗爭,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再到中華民國的成立,他們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前進。可他們也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的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最后,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無產階級的身上,五四運動揭開了序幕,伴隨著中國**的成立和他們的成長,中國人民最終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4.中國近代史的提綱(簡潔)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
中國**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通過學習,了解中國近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能夠初步閱讀、理解和歸納一些基本的歷史材料,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釋歷史問題;認識外國列強的侵略、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知道沒有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5.請說說中國近代史的概況
中國近代史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到新中國成立(1949)為止。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現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 中國近代史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于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
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
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蕩,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
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
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兇.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占領了北京。
并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為首(曾國藩、張之洞等)。
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并且有所發展。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但因為政治上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
6.用一句話概括中國近代社會的狀況
用一句話概括中國近代社會的狀況?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有具體日期.人.地點。
經典的國辱可以描繪的生動點.展開我來答共7條回答末你要LV.32019-10-01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1、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
7.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從鴉片戰爭起,中經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和統治,為創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可歌可泣的斗爭。可以說,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同時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愛國運動史。
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后,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后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
此后又陸續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等等。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又從中獲取了什么歷史教訓?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愚昧無知的中國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國、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使中國終于嘗到了自己釀下的苦果。從中我們可知: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
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的成立創造了條件。中國**的誕生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在此之前,無數的仁人志士拋頭顱、撒熱血,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條振興中華的道路嗎?而這條道路就是中國**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后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
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
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8.中國近代史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前(1840~1894年)。
這一階段,西方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是發動戰爭,主要方式是商品輸出。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和低關稅,雇用大批買辦,在中國建立起一整套產品推銷網、原料收購網和金融控制網,逐步控制了中國市場。
第二階段:甲午中日戰爭到一戰結束(1894~1918年)。 這一時期西方列強侵華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來又逐漸實行“以華治華”的政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過渡。
第三階段:一戰后到二戰結束(1918~1945年)。 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是從“以華治華”到強占中國。
當時侵華先是由列強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獨占。第四階段:二戰后到朝鮮戰爭(1945~1953年)。
這一時期,帝國主義的侵華方式先是“以華治華”,后發展為孤立、封鎖、包圍。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是美國。
另外說下,課本上的歷史未必是真實的歷史。
9.中國近現代史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中法戰爭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戊戌變法 898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4月辛亥革命1905年8月20日中華民國1912年北洋軍閥1912年4月新文化運動1915年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國共合作 第一次:1924年 第二次:1931年四大家族1938年國民革命運動1924年1月長征1934年10月抗日戰爭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解放戰爭1946年8月大決戰1949年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
10.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一到七章概述 簡潔一點 總共不多于350字 謝謝
主要戰爭: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主要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主要內容如下: (1)割讓香港島。 (2)賠款2100萬銀元。
(3)五口通商。 (4)協定關稅。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清政府同英法在北京簽訂《北京條約》。主要內容是: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給英國;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堂資產,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賠款英法軍費各增至800萬兩,恤金英國50萬兩,法國20萬兩。
這些不平等條款使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中日《馬關條約》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后,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有: 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實質是要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完全控制;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上述各口;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任意設立工廠,產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0363866運銷內地只按進口貨納稅,并準在內地設棧寄存。 《馬關條約》是日本在西方列強的支持下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也是自《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
它給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德、日、意、奧、西、比、荷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 (1)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多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做擔保。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把守,中國人則不準居住。
(3)大沽炮臺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臺一律拆除;準許各國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駐軍。 (4)要懲辦在義和團運動中和帝國主義做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任何反帝組織,違者處死。
各省官員對所屬省內發生的反帝事件,“必須立即彈壓懲辦”,否則,該官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5)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以辦理今后對外事宜。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變法(運動、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有點多,算了!打累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