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林丹的故事 減短一點
林丹5歲開始練習羽毛球,9歲進福建體校,12歲入八一隊,18歲入選國家隊。
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擊為主打法,進攻意識強,場上速度快,進攻落點好,攻擊犀利,步伐靈活,扣殺較具有威脅。
林丹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長期占據著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0年亞洲青年錦標賽男團、男單冠軍,世青賽男團冠軍,男單第三名;
2001年荷蘭、德國青年公開賽男單冠軍,九運會男單亞軍,亞洲錦標賽男團冠軍、男單亞軍,丹麥公開賽男單亞軍;
2002年全英公開賽男單第三名,韓國公開賽男單冠軍;
2003年日本公開賽男單亞軍,新加坡公開賽四強,丹麥、德國、中國香港、中國公開賽冠軍;
2004年瑞士、全英、中國公開賽冠軍、日本公開賽四強、湯姆斯杯冠軍;
2005年美國阿納海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單亞軍;
2006年湯姆斯杯男團冠軍成員。
2.林丹的故事
1、雅典的鎩羽而歸,讓那個21歲的大男孩一夜之間仿佛成熟起來,他學會了堅強和忍耐。林丹說起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一次他在坐出租車時被司機認出,司機是個羽毛球愛好者,一下子就認出了林丹,他滔滔不絕地告訴林丹,應該怎么對付國外高手,該采取哪種戰術。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中國羽毛球隊流傳的一個經典笑話。
2、中國羽毛球隊經常爬山訓練,有一次林丹被游客認出,那個游客大聲對他喊道:“加油,不要再輸給陶菲克。”至今林丹對這句話記憶猶新:“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換種活法,不能讓大家再失望!” 收斂個性對著鏡子大喊“錯了” 林丹是個有血性的男子,他脾氣之大在圈內出了名,“自己是個蠻有個性的人,但今年很不順。”林丹自我評價。
3.林丹的故事
中國羽毛球隊被譽為世界羽壇的夢之隊,這支屢獲殊榮的隊伍背后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林丹被譽為“超級丹”,他是羽壇第一男單選手,他與謝杏芳的戀情成為佳話,北京奧運會讓他如愿以償,登上了冠軍領獎臺,一雪兵敗雅典之恥。 但林丹成功的背后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球迷祝福“不要再輸給陶菲克”
在雅典奧運會前,林丹已經成就了羽壇世界第一人,被公認為“超級丹”。他需要的只是一枚加冕王者身份的奧運金牌。但命運偏偏捉弄他,雅典奧運男單首輪他便黯然出局,賽后林丹痛苦地向媒體說:“不要再叫我超級丹。”林丹回憶起四年前那個落寞的夜晚,“當時我把自己關在奧運村的房間里,一個人坐在床上,當時整個人都是木的,整個晚上一直都在發短信,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奧運會已經離我遠去了。”林丹用溫情的目光看了看坐在身邊的謝杏芳,那個難熬的夜晚如何度過,這對羽壇情侶應該是最清楚的。
雅典的鎩羽而歸,讓那個21歲的大男孩一夜之間仿佛成熟起來,他學會了堅強和忍耐。林丹說起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一次他在坐出租車時被司機認出,司機是個羽毛球愛好者,一下子就認出了林丹,他滔滔不絕地告訴林丹,應該怎么對付國外高手,該采取哪種戰術。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中國羽毛球隊流傳的一個經典笑話。
中國羽毛球隊經常爬山訓練,有一次林丹被游客認出,那個游客大聲對他喊道:“加油,不要再輸給陶菲克。”至今林丹對這句話記憶猶新:“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換種活法,不能讓大家再失望!”
收斂個性對著鏡子大喊“錯了”
林丹是個有血性的男子,他脾氣之大在圈內出了名,“自己是個蠻有個性的人,但今年很不順。”林丹自我評價。
從年初與李矛的沖突,再到毆打吉新鵬事件,媒體的矛頭幾乎都指向性格火爆的林丹,“當時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非議,很多媒體不了解事實的真相,一些朋友和球迷通過這兩件事情可能不像以前那樣支持我。”在如此多的非議面前,林丹學會了用調節心態來收斂個性。據林丹自述,在備戰奧運會的過程中由于狀態起伏,惱怒的他經常會摔斷球拍來發泄情感,“不過我把斷了的球拍留在房間里,提醒自己不要這樣做,并告訴自己,奧運會越來越近了,必須要調整好狀態和情緒。”林丹透露了一個他釋放壓力的辦法,在極度心煩的時候,他通常會一個人呆在房間,對著鏡子或者窗戶,大喊“錯了”,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北京奧運會前,林丹獲取了24個世界冠軍頭銜,但沒有一枚是奧運獎牌,“奧運金牌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分量最重的一塊獎牌,我相信很多人希望我拿。”林丹說。
4.林丹感人的故事
07年27日,福州市五城區社區50多名工作者聚集一起,暢談學習林丹先進事跡的體會。
“林丹不簡單,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茶會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梨香說,自己與林丹主任熟識多年,在工作中遇到疑難問題,經常打電話向她請教。
倉山區社區辦主任黃素華說,在林丹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不怕困難的執著精神,是值得每個社區工作者學習的。閩都社區居委會主任蔣敏說,學習林丹,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推動社區工作的開拓創新。
福州市社區辦主任俞昌林表示,林丹心系社區群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社區工作者的楷模,福州市社區辦將以學習林丹精神為契機,大力推動和諧社區建設,近期將制定《社區工作者行為準則》,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培養林丹式的社區干部。 廈門市湖里區金山社區26日組織學習林丹同志的先進事跡。
全國社區先進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社區黨總支書記盛運昌說,和林大姐早就認識,多次和她一起開會,還多次到福州軍門社區學習取經。“她太不簡單了,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對照先進事跡,盛運昌說,金山社區將提出“向林丹同志學習,做金山和諧社區的基石”的口號,在社區中開展學習活動。
主要從6個方面向林丹學習——36年如一日扎根社區持之以恒的精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真情實干,講求實效的工作作風;身先士卒,踐行**員先進性。讓金山社區不僅成為福建省的先進社區,也要成為全國的和諧與先進社區。
龍巖市新羅區西安村黨支書章聯生說,林丹的先進事跡給我們最主要的啟發就是,我們**員在干事情的時候,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我們**員不以身作則,不把社區的事情干好,就對不起群眾,對不起黨的培養。
章聯生表示,學林丹要多多關心群眾,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 年過五旬的林玉坤在莆田市當鳳山社區黨支書已有22年,對基層工作的艱苦深有體會,他說:“林丹當‘小巷總理’,一當就是36年,在她身上,不僅體現了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展現出人民公仆愛民的情懷,對我很有啟發。”
漳州市麗景花園的物業管理會主任鄭銀花告訴記者,林丹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她甘當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的精神,軍門社區開展的“周末家庭樂”、“社區文化節”、“迎國慶大家樂納涼晚會”等做法都給人很大啟發。這兩天,鄭銀花正在忙著籌備正月十四下午小區里的“文明小區和諧情”活動,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能夠促進小區鄰里之間的感情,因為“社區是社會的基層單位,社區和諧了,整個社會才和諧。”
“林丹是我們社區工作者的楷模,我們要學習她一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扎扎實實地為社區群眾服務,努力創建和諧社區。”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蓮峰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俊飛說,看了《福建日報》報道林丹的事跡后,社區工作人員深受感動,他們紛紛表示要把林丹的事跡作為今后工作的榜樣,緊密結合城市文明社區建設的實際,以發展社區為龍頭,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人的素質和整個社區文明程度為宗旨,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工作新格局。
三明市梅列區高巖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文香,在居委會工作有14個年頭了。她仔細地看了《福建日報》上關于林丹的報道,還做成剪報收藏。
她說:“林丹不僅工作做到實處,還很講究方法。我一定要好好借鑒,在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三明市白沙工商所所長蘇錫燕說:“我們工作和林丹工作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過,一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一個面對的是轄區的企業。
林丹說,居民永遠是第一位的。對我們工商執法人員來說,企業永遠是第一位。
我們現在就是在打造企業之家,更好地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更好地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石獅市玉湖社區組織委員吳延固對記者說,作為社區管理人員的好榜樣,林丹值得所有社區工作人員學習。
多年來,玉湖社區立足于打造服務型社區,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推進村改居、居改社區進程,大力加強社區建設,發展社區服務事業,培育社區文化,健全社區服務體系。社區還組建了計劃生育服務隊、環境衛生整治隊、移風易俗督導隊、義務消防隊等。
5.作文如何寫林丹的事例
我的崇拜者——林丹
我是一個熱愛體育運動的人。像足球巨星貝克汗姆、籃球飛人喬丹和跨欄高手劉翔,這些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不過我最愛的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羽毛球選手——林丹。 大家一定不熟悉羽毛球這項運動吧!告訴大家,羽毛球不僅要比身體素質,更要比雙方的戰術和技巧,可是,真正的國際高手對決的時候,雙方的技術都不相上下,這下就要憑心理素質了,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意志力,這些才是羽毛球比賽勝負的關鍵。 要問我為什么喜歡林丹,就是因為他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就像他的短發一樣,左手握拍的林丹在比賽場上步伐靈活,扣殺犀利,每當林丹一板扣殺后就如同刮起一陣猛烈的颶風一樣讓人望而生畏。除了天生膽大以外,林丹還極富表現欲望,當對手重殺的時候,他就會猛的一躍,飛身救球,只要球不落地,林丹總是拼住了勁兒。而且,每打出好球,他不是用球拍直指上空,就是輕快地小跑一周,有時還會向支持他的球迷叫好。
林丹用自己的實力給國家創造了榮譽。而我也是一名羽毛球選手,我更希望以后也能成為像林丹這樣的體育明星。
6.林丹感人的故事
07年27日,福州市五城區社區50多名工作者聚集一起,暢談學習林丹先進事跡的體會。
“林丹不簡單,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茶會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梨香說,自己與林丹主任熟識多年,在工作中遇到疑難問題,經常打電話向她請教。倉山區社區辦主任黃素華說,在林丹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不怕困難的執著精神,是值得每個社區工作者學習的。閩都社區居委會主任蔣敏說,學習林丹,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推動社區工作的開拓創新。福州市社區辦主任俞昌林表示,林丹心系社區群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社區工作者的楷模,福州市社區辦將以學習林丹精神為契機,大力推動和諧社區建設,近期將制定《社區工作者行為準則》,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培養林丹式的社區干部。
廈門市湖里區金山社區26日組織學習林丹同志的先進事跡。全國社區先進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社區黨總支書記盛運昌說,和林大姐早就認識,多次和她一起開會,還多次到福州軍門社區學習取經。“她太不簡單了,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對照先進事跡,盛運昌說,金山社區將提出“向林丹同志學習,做金山和諧社區的基石”的口號,在社區中開展學習活動。主要從6個方面向林丹學習——36年如一日扎根社區持之以恒的精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真情實干,講求實效的工作作風;身先士卒,踐行**員先進性。讓金山社區不僅成為福建省的先進社區,也要成為全國的和諧與先進社區。
龍巖市新羅區西安村黨支書章聯生說,林丹的先進事跡給我們最主要的啟發就是,我們**員在干事情的時候,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我們**員不以身作則,不把社區的事情干好,就對不起群眾,對不起黨的培養。章聯生表示,學林丹要多多關心群眾,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
年過五旬的林玉坤在莆田市當鳳山社區黨支書已有22年,對基層工作的艱苦深有體會,他說:“林丹當‘小巷總理’,一當就是36年,在她身上,不僅體現了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展現出人民公仆愛民的情懷,對我很有啟發。”
漳州市麗景花園的物業管理會主任鄭銀花告訴記者,林丹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她甘當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的精神,軍門社區開展的“周末家庭樂”、“社區文化節”、“迎國慶大家樂納涼晚會”等做法都給人很大啟發。這兩天,鄭銀花正在忙著籌備正月十四下午小區里的“文明小區和諧情”活動,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能夠促進小區鄰里之間的感情,因為“社區是社會的基層單位,社區和諧了,整個社會才和諧。”
“林丹是我們社區工作者的楷模,我們要學習她一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扎扎實實地為社區群眾服務,努力創建和諧社區。”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蓮峰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俊飛說,看了《福建日報》報道林丹的事跡后,社區工作人員深受感動,他們紛紛表示要把林丹的事跡作為今后工作的榜樣,緊密結合城市文明社區建設的實際,以發展社區為龍頭,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人的素質和整個社區文明程度為宗旨,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工作新格局。
三明市梅列區高巖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文香,在居委會工作有14個年頭了。她仔細地看了《福建日報》上關于林丹的報道,還做成剪報收藏。她說:“林丹不僅工作做到實處,還很講究方法。我一定要好好借鑒,在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三明市白沙工商所所長蘇錫燕說:“我們工作和林丹工作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過,一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一個面對的是轄區的企業。林丹說,居民永遠是第一位的。對我們工商執法人員來說,企業永遠是第一位。我們現在就是在打造企業之家,更好地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更好地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石獅市玉湖社區組織委員吳延固對記者說,作為社區管理人員的好榜樣,林丹值得所有社區工作人員學習。多年來,玉湖社區立足于打造服務型社區,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推進村改居、居改社區進程,大力加強社區建設,發展社區服務事業,培育社區文化,健全社區服務體系。社區還組建了計劃生育服務隊、環境衛生整治隊、移風易俗督導隊、義務消防隊等。
7.林丹的事跡,大概三百字
林丹,奧運冠軍,中國男子羽毛球隊單打運動員。
5歲練習羽毛球,9歲進福建體校,12歲進入福州八一體工隊,教練是何國權,18歲進入國家隊,教練是伍佰強、湯仙虎、鐘波、李志峰。2002年8月,不滿19歲的林丹登上國際羽聯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4年至2008年,林丹獲得各類世界比賽冠軍,長時間占據世界排名第一,被稱“超級丹”。2008年獲奧運冠軍。
2010年11月,奪得廣州亞運會男單冠軍。2011年8月14日于倫敦世錦賽上,獲得第四個世錦賽男單冠軍,同時他的世界冠軍數達到了15個。
2011年10月29日,林丹因甲溝炎復發本賽季第四次退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林丹戰勝李宗偉奪得羽毛球男子單打金牌。
8.林丹刻苦學習的事例
1997年,林丹隨解放軍隊到南日島體驗部隊生活。
在那里,他們這些專業羽毛球選手每天要跟部隊官兵一起出操、站崗,在大太陽底下站幾十分鐘、夜間緊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體驗過。除了操練,他們還要跟部隊同吃同住,在解放軍隊訓練的時候,大家總覺得伙食不好,挑來挑去的。
到了那里,吃飯的時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飯里的肉。據林丹說,那里講究的是“看菜吃飯”,也就是說看沒什么菜就多吃飯,即使有菜也要看著吃。
有一次,林丹跟連長、班長幾個人一起吃飯,一個盤子里只有幾條小咸魚,林丹上去就夾了兩條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長后來質問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飯’么?旁邊還坐著連長呢!”剛去部隊的時候,林丹要洗澡,就問澡堂在哪兒,幾點有熱水。班長告訴他這里洗澡不用熱水。
結果在部隊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涼水沖一下便趕快穿上衣服。經過那段時間在部隊的鍛煉,林丹充分感受到了當軍人的不容易,體會到了軍人的可貴可敬,也讓他平添了身為軍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這種感情后來在林丹得勝后的標志性動作——行軍禮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9.林丹刻苦訓練的準確事例
5歲時,迷上羽毛球 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
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發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
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里的同學都被家長帶著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臺“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
可是,這么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 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巖參加比賽。
媽媽想,兒子不愿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于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
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余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
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余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
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 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
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
另外,在隊里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么,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 在業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
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里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后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 9歲時,在淚水中成長 1992年,9歲的林丹順利進入福建省體校,來到了距上杭縣600公里遠的福州。
在省體校的第一個學期,林丹是伴著淚水度過的。 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進的省體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
自從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媽媽走后,他就開始哭,幾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場。甚至有時在訓練的時候,練著練著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來了,教練一看,就先讓他站在一邊,哭完了再練。
訓練完了,回到宿舍,他獨自一人常常發呆,不知不覺中又開始哭起來。后來,林丹開始給家里寫信,一天一封,主題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媽媽還保留著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緩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緒。
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點好吃的,給媽媽打個電話,周日再回到體校。 剛到省體校的時候,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林丹根本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換,床鋪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別說換洗床單枕套了,整個人都邋邋遢遢的。
到體校的第一個星期,因為總是一個人發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來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直到第一個學期結束從家里再回到體校的時候,林丹想家的情緒才緩解了一些。
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哭了,家信也減少到一星期寫一封了。 在挺過了最初的適應期后,林丹不服輸、自尊心強的特點便顯現出來。
很快,他學會了換衣服、洗床單,獨立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訓練中更是特別要強。林丹媽媽說,有一次,林丹發燒打點滴,但他卻不愿耽誤訓練,沒有向教練請假,從醫院回來便繼續投入訓練了。
14歲時,在部隊經受洗禮 1995年,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林丹獲得了男單冠軍,被解放軍隊看中,讓他到隊里試訓了10天。之后沒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軍隊的錄取通知,12歲的他就這樣跨進了軍隊的大門,成為一名軍人。
到解放軍隊后,隊里給林丹發了很多新裝備,好像還是凱勝的,有服裝、球拍等,抱著這些裝備,林丹別提多開心了。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頭拍子,從來沒有用過這么好的裝備。
除了新裝備,林丹還擁有了自己的軍裝。當時他的個子特別小,還不到1.4米,帽子戴在頭上像扣了一口鍋,腰帶系到最里面的扣眼還是松,褲子直往下掉,大家見了都哈哈大笑。
1997年,林丹隨解放軍隊到南日島體驗部隊生活。在那里,他們這些專業羽毛球選手每天要跟部隊官兵一起出操、站崗,在大太陽底下站幾十分鐘、夜間緊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體驗過。
除了操練,他們還要跟部隊同吃同住,在解放軍隊訓練的時候,大家總覺得伙食不好,挑來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飯的時候,大家左看右。
10.林丹刻苦訓練的準確事例
5歲時,迷上羽毛球 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
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發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
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里的同學都被家長帶著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臺“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
可是,這么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 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巖參加比賽。
媽媽想,兒子不愿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于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
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余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
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余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
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 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
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
另外,在隊里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么,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 在業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
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里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后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9歲時,在淚水中成長 1992年,9歲的林丹順利進入福建省體校,來到了距上杭縣600公里遠的福州。
在省體校的第一個學期,林丹是伴著淚水度過的。 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進的省體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
自從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媽媽走后,他就開始哭,幾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場。甚至有時在訓練的時候,練著練著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來了,教練一看,就先讓他站在一邊,哭完了再練。
訓練完了,回到宿舍,他獨自一人常常發呆,不知不覺中又開始哭起來。后來,林丹開始給家里寫信,一天一封,主題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媽媽還保留著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緩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緒。
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點好吃的,給媽媽打個電話,周日再回到體校。 剛到省體校的時候,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林丹根本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換,床鋪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別說換洗床單枕套了,整個人都邋邋遢遢的。
到體校的第一個星期,因為總是一個人發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來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直到第一個學期結束從家里再回到體校的時候,林丹想家的情緒才緩解了一些。
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哭了,家信也減少到一星期寫一封了。 在挺過了最初的適應期后,林丹不服輸、自尊心強的特點便顯現出來。
很快,他學會了換衣服、洗床單,獨立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訓練中更是特別要強。林丹媽媽說,有一次,林丹發燒打點滴,但他卻不愿耽誤訓練,沒有向教練請假,從醫院回來便繼續投入訓練了。
14歲時,在部隊經受洗禮 1995年,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林丹獲得了男單冠軍,被解放軍隊看中,讓他到隊里試訓了10天。之后沒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軍隊的錄取通知,12歲的他就這樣跨進了軍隊的大門,成為一名軍人。
到解放軍隊后,隊里給林丹發了很多新裝備,好像還是凱勝的,有服裝、球拍等,抱著這些裝備,林丹別提多開心了。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頭拍子,從來沒有用過這么好的裝備。
除了新裝備,林丹還擁有了自己的軍裝。當時他的個子特別小,還不到1.4米,帽子戴在頭上像扣了一口鍋,腰帶系到最里面的扣眼還是松,褲子直往下掉,大家見了都哈哈大笑。
1997年,林丹隨解放軍隊到南日島體驗部隊生活。在那里,他們這些專業羽毛球選手每天要跟部隊官兵一起出操、站崗,在大太陽底下站幾十分鐘、夜間緊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體驗過。
除了操練,他們還要跟部隊同吃同住,在解放軍隊訓練的時候,大家總覺得伙食不好,挑來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飯的時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飯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