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梅花的勵志小故事
古代愛梅的文人多為獨具風骨之人,其愛梅詠梅的理由,也正是他們立身處世的準則:追求真理,維護道義,高標立世。在這梅花中處處滲透出他們理想中的氣質,他們的精神,化作優美的文字,如梅花般散發出傳世的芬芳,花中有人,人中有花。
如元代的王冕在《墨梅》中寫道:“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白梅》中寫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陸游在《園中賞梅》中寫道:“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歷代無數仁人志士都是具有梅一樣品格的人,他們本身就是真理的實踐者和傳播者,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梅含蘊著道德精神與人格操守的價值。
2.梅花的幾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也代表了梅花的精神
根據相傳宋代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由梅花精靈投胎而出生于成年人。
因此被后世的人稱為梅花之花神。根據相關的傳說,某一天,壽陽公主閑暇無事,就在宮殿的梅花林中欣賞梅花,剛欣賞了一下,便睡意濃濃眼皮都太不起來了,她就稍微睡了一會。
這時,額頭上只有一朵梅花,留下一個微弱的五瓣紅色標記。醒來后,原始迷人而迷人的壽陽公主更美麗,更美麗。
后世的人們,將額頭上印上梅花,稱為“梅花妝”。在大家聽完第一個壽陽公主的故事,是否是意猶未盡呢?好吧,讓我在說說另外一個關于梅花的故事。
相傳啊,在隋朝統治期間,有一位名滿天下的青年才俊,其名姓趙名世雄。由于其有事要去羅山辦,他清晨就從家里出發,到達羅浮山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由于天色已經過晚,也只能找地方落腳。正好在梅林中有一戶人家,他就上門去試試,看看是否能借宿一晚。
湊巧的是,借宿的人家正好有一位美麗的菇涼,兩人便意一見鐘情。于是兩人就在梅林中,對飲、暢談,身邊竟然還有綠衣童子在跳舞助興。
后來他們倆都醉了,一起睡在了桃花林中。當第二日清晨趙世雄在桃花林醒來時,哪里還有什么人家和美麗菇涼,只有那盛開的梅花和站在枝頭高歌的翠鳥。
聰明的讀者,從以上兩個梅花的故事中都會發現有這樣的幾個共性:一、與梅花仙的奇遇均發生在夢中。二、均為共同經歷了一段美好的經歷。
三、所有的經歷中,均蘊含勒,對人生美好、生活的美好的共同向往之情。其實在現實中,梅花本身就代表了 高潔、堅強、謙虛等給人與勵志與激發的動力。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更加梅花變成了神物。在故事中,梅花不僅充滿勒情韻,也有對生命的向往。
梅花不僅如此,其還代表勒傲骨。踏雪尋梅這句話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是怎么來的?大家未必就知道勒。
踏雪尋梅源自我國唐代的著名孟浩然與同代詩人王維的論詩對弈中,不幸敗北后。其為了更加的體驗生活,經常冒雪騎著小毛驢去尋找梅花,想要找出做出的好詩的境界和感覺。
后來他終于得償所愿,所以踏雪尋梅也成了代表毅力的一種代名詞。
3.梅花的勵志詩句
1. 梅仙隱去事難論,故種疏梅隱小軒。
2. 梅子垂垂傍短墻,淡煙微雨暗池塘。
3. 梅花已遂凍泥空,留得余香傲晚風。
4. 梅花玉立知何許,回首江東日暮云。
5. 梅發無衰盛,根生有瘠腴。
6. 梅山不見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
7. 梅開在高岡,仰望不可攀。
8. 梅花當冬吐冰雪,古今已復稱高潔。
9. 梅花佳處是孤影,月落參橫真見之。
10. 梅從何遜驟知名,句入林逋價轉增。
4.梅花勵志的句子
關于梅花的勵志名言1.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2. 雪里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3.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幾道《虞美人》4.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5.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6.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唐·李商隱《憶梅》7.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8.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唐·齊己《早梅》9.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宋·張道洽《嶺梅》10. 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宋·吳則禮《虞美人》11.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12. 梅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13.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14.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15.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16.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宋·晏幾道《臨江仙》17.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唐·張謂《早梅》18.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宋·辛棄疾《賀新郎》19.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20. 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21. 溪源新臘后,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22. 寒柳翠添微雨重,臘梅香綻細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23.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24.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王安石《梅花》( 經典語錄 )25.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26.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蘇軾《紅梅》27.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28.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29.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30.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晉·陶淵明《蠟月》31.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黃庭堅《虞美人》32.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33.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34.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
35.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36.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37. 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38. 雪后疏梅,時見兩三花。宋·辛棄疾《江神子》39. 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兒》40. 不知墻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宋·侯真《踏莎行》41. 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宋·晏殊《蝶戀花》42. 唐·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43.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宋·葉夢得《臨江仙》44.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宋·辛棄疾《仆算子》45. 山園小梅 林和靖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