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篆的特點
小篆的特點
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2.小篆的特點是什么
小篆的特點是什么小篆的特點是什么我來答共11條回答靠名真tm難起LV.32019-10-041、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2、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3、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斜度的對稱。
4、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擴展資料:秦丞相李斯被稱為小篆的鼻祖。
3.小篆字體特點
小篆的結體不同于隸書、楷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三比二。
二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由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則可以聳起。
三是筆畫橫平豎直,粗細均勻,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方中寓圓,園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對稱,這是篆書不同于其他書體的重要特征。有獨體對稱,有字的局部對稱,還有圓弧形筆畫左**斜度的對稱。
4.篆書特點 篆書有什么特點是什么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系。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凈簡約的美感。加之字體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
5.小篆的特點
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5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嶧山石刻
【嶧山刻石碑文】 清文學家王昶《金石萃編》錄其全文如下: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登于繹山①,群臣從者,咸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箸經紀。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令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于久遠也,如后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
注:①繹山:指嶧山。②此碑現存于陜西西安碑林。
6.篆書書法特點
篆字種類很多,概括起來講,也有甲骨、金文、小篆三體。甲骨文和金文,都可統稱之為大篆,小篆是經過秦代統一文字后的書體,還有秦漢專供制印人使用的繆篆。
篆字在今天的實用性比較小了,因為現在這種字體不易為群眾識別,但是由于書體結構充滿了裝飾性,并有很大的書法藝術價值,所以仍被保留在書法園地里,作為書法家的書寫字體形式之一。
這里只簡略的介紹一下大小篆的結構和運筆。
篆字的特點
1.因形立意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現方法很多,大多屬于因形立意,如馬、羊、象等寫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結構的法則還沒有規律化,寫一個人字,可以表現彎腰勞動,也可以表現成跪著的人。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狀及位置也是很散亂的,到了秦代統一文字后的小篆。文字經過整理,才比較趨于統一,但是還保留著很多因形立意的圖形文字。
2.體正勢圓
小篆形體要憑、要正,橫畫逼平、豎畫必直,是嚴緊而又工整的書體形式。小篆從結構到運筆都是以圓為主,字的外輪廓,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線拉長,如中,天。而形成很自然的橢圓形。
小篆的字勢,凡方折處都是弧形線,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繆篆和秦詔版上也有部分的房型體勢,但細細觀察,仍多是方中有圓,與隸字體勢的以方為主,大不相同。
3.左不見撇,右不見捺
篆字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書體,不像楷體字有很多不同的變化,其基本組字的方法,有用點、直、弧三者,筆畫粗細一致,起止都要藏鋒,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筆弧線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