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進喜的簡短事跡
1.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 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里非常高興。
2.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于是就給孩子起 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后重整家業。在 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
3.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拓展資料:
王進喜個人成就: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
2.寫王進喜的片段作文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愿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硎怯衩攀?涂篤脹üと?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懟C揮兇》?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鉆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于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砹?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爭分奪秒地開了鉆。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么要?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后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
哇!王進喜可真偉大啊!他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二十年,這種精神值得我敬佩。
3.王進喜的簡短事跡
1.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母親何占信,父親 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里非常高興。
2.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于是就給孩子起 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
十斤娃長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后重整家業。在 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
3.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拓展資料: 王進喜個人成就: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
4.跪求
大慶的市區主要有兩個行政區:薩爾圖區、讓胡路區,我們先是來到了位于讓胡路區的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這是一座很雄偉的建筑,館區占地面積11.6公頃,主體建筑面積2.15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790平方米,展線總長度917延長米。主體建筑外形為“工人”二字組合,鳥瞰呈“工”字形,側看為“人”字形,象征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主體建筑高度47米,正門臺階共47級,寓意為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建筑頂部為鉆頭造型,象征大慶油田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這里詳細介紹了鐵人的生平、成長歷程以及取得的偉大成就。
這里通過鐵人用過的一件件文物,還原的一個個當時工作的場景生動的再現了那個年代的樣子,兩個孩子也是感到非常新奇。不停地用手機拍下一幅幅照片。對我來說這里喚醒了很多以前的記憶,還有那些激勵了一代人的口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只有在了解了中國當時的貧窮落后的狀況以及鐵人們惡劣的工作環境,才能真正明白當時的大慶人如過沒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就不會有日后的成就,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想一想60、70年代的北京公交車上還背著個大的煤氣包,因為我們當時沒有石油。在鐵人紀念館里,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立體的全面的王進喜,他不光是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更是改革創新的先驅,帶領工人們改進鉆頭、改變野外鉆井社備的運輸方式;他還為工人階級的下一代著想幫他們建學校,解決孩子們的上學難問題。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相信現在這個時代也同樣需要王進喜這樣的英雄榜樣!參觀完了鐵人紀念館,女兒在留言簿上公正地寫下了“穿越時空,感受歷史”八個大字。
之后我們又來到了同樣位于讓胡路區的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這是一座三層樓的巨大建筑。我們參觀了全部九個展廳,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越來越年輕的大慶。因為它在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這里展示的高科技產品,以及通過3D等畫面像人們演示的今日的大慶讓我們眼前一亮,仿佛走進了一個科幻世界。
短短的大慶一日游即將畫上句號,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確經永存心中。因為他是一個能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他的精神、這里人們的信仰將永不過時。
5.鐵人精神的征文
1.大慶,從一個荒蕪的平原到現在諾大的城市,從一個普通的油田到現在全國聞名。如果問這是為什么,我只能答:“因為有一些無私的人!有他們!”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有“鐵人”精神的人!也只有他們,才配稱之為“鐵人”! 提起“鐵人”精神,我們絕不會忘記一個人——王進喜,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鉆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 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拿下大油田! 1958年9月,他帶領鉆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鉆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鉆井隊”的稱號。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終于把井架樹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時,為了解決供水的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被人們譽為“鐵人”! 由于長期積勞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關心著油田建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時年僅47歲。王進喜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是啊,正是因為這些“鐵人”,才有了今天的大慶,有了今天大慶的美好生活!
2. 我們大家都知道敬愛的鐵人王進喜吧!
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他率領1205鉆井隊,參加大慶石油會戰。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沒有公路,缺少運輸工具,王進喜帶領大家用繩拉。打井開鉆時沒有水,王進喜和大家用臉盆端來幾十噸水,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鉆,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從鐵人的身上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當然,有這種無私奉獻,默默無聞這種精神的人更值得做我們大家的好榜樣。
通過學習鐵人精神,我深深地感到,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的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人。
我覺得清潔工是這種無私奉獻的人,他們不論寒冬炎夏,不論風欺雪壓,他們總是為我們無私奉獻,讓我們走在那干凈而又平坦的道路上,自己沒有一點怨言。
我覺得老師們是這種無私奉獻的人,他們像蠟燭一樣,為了我們每個學生,燃燒著自己,照亮了我們,把他們的知識和青春年華都無私奉獻給我們,讓我們學到了知識,學會了本領,更好的為祖國做貢獻。
我想,我們都應該來學習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
樓主如果覺得多,可自行刪減!
6.描寫鐵人紀念館的小作文
我受到了教育
一個人,一座城市。很少有一個人的名字能夠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與大慶息息相關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驚中華大地的王進喜,大家慣稱他為鐵人。而今天,陽光明媚,我們步行去鐵人紀念館。來到鐵人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個金黃的大字:“鐵人紀念館”。共有47個臺階,表示鐵人47年的艱苦奮斗。進入展廳,講解員講述了鐵人王進喜的艱苦生活,因家貧,6歲時用棍子拉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8歲時給有錢人家放羊。,鐵人1923年出生于甘肅玉門亦金村。1938年他進玉門石油公司當徒工、干活時被砸傷了腿,被廠主趕出大門,,他作為一個干雜活的窮工人,多少年里連鋪蓋卷也沒混上,蓋的是破羊皮,鋪的是稻草。但他說為中國一定要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還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一天突然發生井噴,寒冬臘月為了壓制井噴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泥漿中充當攪拌機。鐵人的英雄事跡太多了。通過參觀學習,我要向鐵人學習。學習他頑強不屈勇于創新的精神,學習他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我將來也像鐵人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滿意請采納
7.關于鐵人的故事
(一) 王進喜從1959年開始,10次見過**,可同**握手的照片只有一張。
1969年4月,王進喜作為大慶人的代表到北京參加黨的“九大”。大會選舉時,主席團成員王進喜投完票返回自己的座位時,從**身邊經過,**起身向**介紹說:“主席,這是大慶的鐵人王進喜。”
**很高興,站起來伸出手笑著說:“王進喜,我知道是工人階級的代表。”鐵人忙伸出自己的雙手握住**的大手。
“這10年一握”,讓王進喜想起1964年那次**接見。那年年底,王進喜到北京參加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
12月26日,**過71歲生日,舉行便宴,王進喜、陳永貴、邢燕子、董加耕4位勞模應邀出席。人們坐定以后,**說:“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壽,而是實行‘三同’。
我用自己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我的孩子沒讓來,他們不夠資格。
這里有工人、農民、解放軍,不光吃飯,還要談談話嘛!” 當談到大慶時,**說:“石油工人們一起奮斗搞出一個大慶來,很不錯嗎!石油工人干得很兇,打得好。要工業學大慶。”
**不斷地給4位勞模夾菜,語重心長地囑咐他們:“不要翹尾巴。” 這頓飯,王進喜沒喝酒,吃得也很少。
就是坐那看**,聽**講話,牢牢地記住了那句“不要翹尾巴”的囑咐。 (二) 帶領貝烏5隊在山溝里打井的王進喜,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新疆的張云清鉆井隊月進尺突破千米,超過了玉門最好的井隊。
一向不服輸的他立即找到大隊領導,要求上白楊河。大隊領導不同意,他就找玉門局局長焦力人。
焦力人和其他領導商量后同意貝烏5隊去白楊河,參加大會戰。 到白楊河以后,王進喜組織全隊討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萬,祁連山上立標桿”目標。
后來為迎接石油部克拉瑪依現場會,又改為“月上五千,鉆透祁連山,快馬加鞭進軍吐魯番”。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王進喜住到了井上,一天24小時“全天滾”地領著打井。
局長焦力人到井場檢查工作,發現王進喜疲倦地躺在排好的鉆桿上睡著了,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王進喜不僅帶頭大干苦干,還打破常規,通過采取優化鉆井參數、開雙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鉆井速度,于1958年9月,創造了月鉆井進尺5009.47米的紀錄,雙倍地實現了“鉆透祁連山”的奮斗目標。
10月,王進喜作為貝烏5隊代表,到新疆參加了石油部召開的克拉瑪依現場會,受到了表彰。余秋里說:“王進喜不安于現狀,不拘于常規,奮發思變,帶動了全國鉆井事業的發展。”
(三) 1959年10月,王進喜同“群英會”幾位代表去看天安門,然后參觀故宮。從故宮神武門出來準備去逛王府井。
當他們從五四大街到沙灘時,王進喜看到一些汽車上背著沉重的大包袱,就問身邊的同志:“汽車背的是啥家伙?”那位同志告訴他,首都汽油不夠用,很多汽車都改燒煤氣,所以不得不背上“煤氣包”。王進喜聽后沉默了。
他心想,我們是搞石油的,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油用了,還有什么臉當先進。一陣難過,他蹲在路邊哭了起來。
一個鋼鐵男兒,聽見首都沒油淚灑北京沙灘,這是中國工人階級高度責任感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的猛醒。 這個“煤氣包”成為王進喜后半生為油而戰的思想動力源。
(四) 正當鐵人為國家缺油而難過發愁時,東北大地響起一聲春雷,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油田。石油部決定按照**“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組織大慶石油大會戰。
在石油部直接領導下,僅兩個月,相繼有4萬人聚集荒原,全國支援會戰的物資也陸續運到大慶。會戰工委決定1960年4月29日在薩爾圖召開慶“五一”萬人大會,宣布大會戰正式開始。
4月29日清晨,1205鉆井隊工人們早早起來放架子,做搬家準備。不巧的是由于鉆桿滾堆把王進喜的右腿砸傷,他當場就昏了過去。
當他醒來時發現有的工人正在哭,他鎮定地說:“我又不是泥捏的,砸一下就散了,不要哭。”他決定,對自己的腿傷,全隊要保密,特別是對上級封鎖消息。
在鑼鼓喧天的萬人大會上,王進喜披紅戴花、騎大馬,繞場一周,會戰工委大張旗鼓樹鐵人,號召人人學鐵人,人人做鐵人。 在會上,王進喜以頑強的毅力忍著腿疼,豆大汗珠直往下流,但仍鎮定自若。
有位領導問他為什么流汗,他說:“開大會緊張。”在聽領導報告時,他想,看來油井打好打壞已不是一個人、一個隊的事情了,以后自己一舉一動都關系到整個會戰。
原來以為無非是多流點汗,少睡點覺,現在看來要像過去打仗一樣,要豁出去身家性命來干。因此,在他發言時,面對萬人鄭重宣誓:“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鏗鏘的誓言,成為鐵人后半生的思想動力,也成為會戰職工的精神力量。
(五) 大會戰用“兩論”起家,靠“五面紅旗”帶頭,形勢迅猛發展,“五一”會戰打響,“六一”首車原油外運,做到了當年投資,當年見效,到年底生產原油97萬噸,有力地支援了祖國建設。只經過三年半的時間,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
8.誰幫忙找一下關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文章
翻開塵封的歷史,讓我們回到歷史的47年前。
在東北的松遼平原上,一位居住在當地的王進喜的房東大娘,當年王進喜帶領工人打大慶的第一口油井時,是住在老鄉家的。王進喜為了打井,日夜不離土地。
打井前后一、二十天,他一次也沒回家吃飯休息;房東大娘十分感動,對回去的工人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鐵人哪!”從此王進喜就被叫鐵人了。正是這句話,發自于中國普通人眾者的聲音,涵蓋了對鐵人——王進喜的尊稱。
這聲音,象春天驚蟄時的春雷,在中國的大地上,一片雷場,開始奏響“中國貧油論”的有力吶喊!也從此,大慶會戰成為中國國人骨氣和正氣的代名詞而永垂青史。也從此,一個閃耀著:“對待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三老四嚴的大慶精神,真正成為領導中國石油的一種強音!而且經久不衰!王進喜,也象一座豐碑,屹立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中國石油一代又一代后來者為之驕傲的榜樣。
如今,鐵人已經離開我們有30多個年頭了。我們新一代石油人只能從歷史資料片中領會鐵人閃亮的一面。
但是,我們始終是“踏著鐵人的腳步走,高舉紅旗去戰斗”。作為新時期的石油人,作為“鐵人”精神的承載者、繼承者,我們生活、工作在油田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時刻準備著、準……。
9.誰幫寫一篇關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作文寫得好加分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好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這是我們一名石油前輩說過的一句話,他就是——鐵人王進喜!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所有石油行業人用行動證明了什么才叫愛國,什么才叫愛國主義,什么才叫愛國精神;“創業”,不是簡單的創造一項事業,完成一項工程,建設一個企業,而是把創業文化變成了一種精神,一種動力,一種享受,一種成就。創業既有艱苦創業的要求,更有不斷創新的內涵;“求實”,是一面鏡子,一面旗幟,正是這種求實態度,才使廣大石油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做出了一個又一個貢獻;“奉獻”,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財富,也是人格魅力、人文精神的象征。大慶人創造的“大慶精神”,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精神而是一個時代精神的展現,是這個時代所有為社會進步、人民富裕、國家強大而努力的人們的集體精神的展現!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我們現在還小,不能馬上為祖國作貢獻,但我們應從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5633938小學習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鍛煉自我,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祖國建設接班人打好基礎。
我是一個獨生女,養成了許許多多不良習慣,比如說:比較懶惰、總半途而廢、依賴性很強??當我學習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后,我羞愧萬分,因為我生活的太自由、太幸福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都不用我去操心,什么我都不用多管??。可王進喜呢?鐵人們在那么艱苦的生活條件和惡劣的工作環境下,永不服輸,喊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舉“把我國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在看《鐵人王進喜》的電影時,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就往下落,尤其是他在腿部受傷后看到井噴,就奮不顧身的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的事跡,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來鞭策自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多幫助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孝順長輩,在學習上克服沒有毅力和缺乏耐心的毛病,努力攻克難關,鐵人他們連那樣的困難都能戰勝,我也一定能行!
一個英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一個個榜樣,一曲曲壯歌,一代代相傳!我們身邊就是油田!我們更加愛大慶!我們為大慶油田而驕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