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杜牧的資料50字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主要成就:創造了晚唐詩歌高峰
濃縮為50字:唐代杰出詩人、散文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創造了晚唐詩歌高峰,著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2.杜牧的資料
杜牧簡介
(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漢族。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
文學成就增加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wtp=tt
3.杜牧的資料 簡介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現在陜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晉杜預,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從十五六歲起,博讀經史,關心時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剛直,屢受 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其詩 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
尤其長于七言律詩和絕句。
4.杜牧簡介50字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5.杜牧的資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傳統的家庭。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
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愛好文學。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先后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學,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早逝。杜牧對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樂。杜佑的樊川別墅在長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園中嬉戲。
祖、父相繼去世后,他家日益貧困,"食野蒿藿,寒無夜燭"。穆宗長慶二年(822),杜牧20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專注于治亂與軍事。
23歲寫《阿房宮賦》。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進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冬季,入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后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節度使牛僧孺辟為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頗好宴游。
大和九年,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開成二年,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幕,為團練判官。
旋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員外郎。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為黃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大中四年,出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第三年,遷中書舍人。
歲暮卒于長安,終年五十歲。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當唐王朝似欲中興實則無望的時代,面對內憂外患,他憂心如焚,渴望力挽狂瀾,濟世安民。他在《郡齋獨酌》里說自己:"豈為妻子計,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
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商。
"他主張削平藩鎮,收復邊疆。其"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的氣概很像后來岳飛的《滿江紅》。
他在《燕將錄》里褒揚譚忠,是因為他能勸說河北諸鎮不反抗朝廷。為了實現這些抱負,他主張讀書應留心"治亂興亡之跡,財賦甲兵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
他強調知兵與否關系著國家的興亡:"主兵者,圣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后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茍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注孫子序》)。
為此,他寫了《原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和《孫子注》。由于懷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實現,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曠放不羈。
這些都影響到他的創作。 杜牧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前人甚至說"有唐一代,詩文兼備者,惟韓、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
杜牧的詩現存二百多首,眾體兼備,內容豐富,情調豪放爽朗,風格清新俊逸。他的近體詩,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尤其七言絕句更是名篇迭出,膾炙人口,如《過華清宮絕句》、《赤壁》《題烏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揚州韓綽判官》、《山行》、《秋夕》等,歷代傳誦,家喻戶曉。
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潤州二首》、《題宜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九日齊山登高》、《登九峰樓寄張祜》等篇也為人稱道。至于他的五絕、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長安秋望》、《秋晚早發新定》、《題揚州禪智寺》、《華清宮三十韻》、《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等便是這些詩體的代表作。
他的古體詩寫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詩寫得非常出色,敘事議論,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詩》、《張好好詩》、《郡齋獨酌》、《感懷詩》等。 杜牧的詩歌,內容豐富,反映面廣。
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擅權,黨爭嚴重,社會動蕩。杜牧從小有著經邦濟世的抱負,但官場險惡、仕途坎坷,使他壯志難酬,長時期的幕僚生活、不穩定的朝野升遷,使他感慨良多。
杜牧的詩作就其內容題材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關心世事,愛國憂民之作。
此類為數不多。如他25歲時寫的《感懷詩》,通篇夾敘夾議,筆力雄健,慨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急征暴斂造成的國弱民貧的深重災難,歌頌太宗李世民順應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業跡,肯定憲宗李純武力削藩平叛之舉,希望朝廷勵精圖治、平息戰亂、實現安定統一。
同時也抒發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詩中"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等句,質樸簡潔,精警動人。
又如《郡齋獨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等。 第二類,品評歷史,借古諷今之詩。
這是杜牧詩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類詩大體又有兩種情況:一是論史之作,以七絕為代表,如《赤壁》、《題烏江亭》、《題商山四皓廟》、《春申君》等。
杜牧很注意研究國家治亂的經驗教訓和經濟、軍事問題,所以在詠史詩中往往有新穎獨特的評論。二是借古諷今之作。
詩人針對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
6.杜牧的資料
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
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
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7.誰給簡單介紹一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
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
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出處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