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新說怎么寫
茍延殘喘gǒu yán cán chuǎn
[釋義] 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殘喘:臨死前僅存的喘息。比喻勉強維持生存或維持殘局。
[語出] 宋·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辨形] 茍;不能寫作“荀”;延;不能寫作“廷”;殘;不能寫作“慘”。
[近義] 茍且偷生 茍全性命
[反義] 寧死不屈 視死如歸
[用法] 含貶義。用于人;也常用于面臨解體或崩潰的政權、軍隊以及其他集團。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見“茍且偷安”(346頁)。
[例句] 明·馮夢龍《警世恒言》:“宜春道:‘未死之人;~;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
[英譯] try to prolong one\'s exhausted panting
2.成語新說有哪些
[朝三暮四]
注釋:古時一人養猴子,原本是早上吃三個晚上吃四個香蕉,主人試著將香蕉改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后,意外的發現猴子很高興這個改變。而對於飼養者來說,這和原來的量沒有甚麼區別。這就是原本朝三暮四的典故。
而現在近代漢語中卻已經把這個詞比喻成不夠堅定隨風搖晃不定的多變性格。是屬於貶義詞;
[空穴來風]
注釋:原指有空洞穴的地方,風就能透進來。比喻出現的傳言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根據,事出有因。現在多用于指事情沒有依據.缺少實證的主觀臆斷行為;
[黃粱美夢]
注釋:指一場很好的夢境過程的睡眠,現在多用於形容癡心妄想,想不切實際的想法的貶義詞;
[后來居上]
注釋:原指朝廷官宦玩弄權術,后來上任的官僚卻先越級成了自己的上級,原為貶義詞,現在寓意恰恰相反,形容積極努力,扭轉局面的正面含義,多為褒義詞。
【百尺竿頭】
注釋: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界。現在意為:意指學問、成績等達到很高程度后繼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 。
3.成語新說
成語新說之孔融讓梨
孔融小朋友是曲阜六藝學院附屬中學之附屬小學之附屬幼兒園大班二組組長,算起來也是中層領導。領導當然要有領導的樣子:首先,開襠褲是不穿了;其次,后面還要屁顛屁顛地跟著個小朋友左手提著他的書包,右手端著他那裝滿了白糖水的罐頭瓶子。 孔家是曲阜的大戶人家,有權有勢。有權有勢的人,最喜歡的就是過生日,能熱鬧一番不說,最重要的是還能收不少的彩禮。孔融他爺爺說:“有生日要過,沒有生日,制造生日也要過”。這不,孔融他爺爺要過八月份的第三個生日了。不管怎么說,孔家的當家人過生日也算是大事。
生日這天一大早,就有人敲孔家的大門。來人提著個黑色的塑料袋,神秘兮兮的朝里面張望。孔融一看,原來是班里二墩子的奶奶劉姥姥,趕忙往家里讓。劉姥姥一把攥住孔融的手說:“聽說你們班班長要轉學了,那班長的寶座肯定是你的了。你當上了班長能不能把我們家二墩子也提拔提拔。不管怎么說,他也跟著您鞍前馬后好長時間了不是?這袋子梨,是我們家自己種的,您不嫌臟就吃了吧。”
孔融剛要說什么,劉姥姥已經扔下東西走了。孔融只好把東西提到家里。爺爺一看這半袋子梨在路上被磕磕碰碰都有點壞了,就吩咐孔融和幾個兄弟把它們分著吃了。
大家都知道這天中午有酒席吃,所以兩天前就開始控制食量,平常就靠喝點白開水充饑,說是減肥,實際上是想留著肚子在酒席上吃。大家都控制到現在,肚子已經餓得不行了,一看見這香噴噴的大梨,不禁興奮的流下了長長的口水,七嘴八舌的催促孔融快點分。
孔融首先拿出一個最大的梨,給了他的大哥。爺爺覺得很奇怪就問孔融:“為什么要把最大的給你的大哥哥呢?”
孔融說:“因為他是老大!”
孔融又拿出一個二大梨子的給了他二哥。爺爺興奮的叫了起來:“我知道你為什么要把二大梨子的給你的二哥了!因為他是老二對不對?”
孔融說:“真聰明。那你說這第三大的我應該給誰呢?”
爺爺說:“你是老三,那應該是給你自己了吧?”
孔融:“錯!這個要給我弟弟。”
爺爺:“為什么呢?”
孔融:“這個我說了你也不會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痛,你明明無法承受,卻又不能自拔……”
爺爺:“我知道了。那是愛情!你小小年紀不學好,搞什么早戀啊?小朋友們一定不要學他噢。話說回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輕輕的,我來了,正如我輕輕的走,揮一揮衣袖,作別西天的云彩。孩子,說,是誰家的閨女,爺爺給你做主!”
孔融:“什么跟什么啊?我是牙疼!齲齒懂不懂!小朋友們記住了:齲齒就是俗稱的‘蛀牙’,是小學生中最普通的一種疾病,患者比率高達70~80%。齲齒的成因是口腔內的細菌分解了積存在牙齒表面的糖類,形成了具有腐蝕性的酸性物質,而破壞牙齒原有的堅硬組織。預防齲齒重要的是要注意牙齒和口腔的清潔衛生,養成吃東西后漱口,早晚刷牙的習慣,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你們千萬不要學我,成天喝白糖水,又不刷牙,慢慢的就成了齲齒。”
4.對一個成語有新的解釋,求一篇成語新說的作文
1成語新說巜紙上談兵》作文范文
打開歷史的畫卷,那是一個金戈鐵馬、狼煙滾滾的時代。趙括的紙上談兵令我仰天長嘆!兩軍陣中,趙括死于亂箭穿身,悲哀!悲哀!
秦軍進攻趙國,趙王派廉頗為將迎戰退敵。秦軍幾攻不下,于是利用反間計,使趙王聽信饞言,調回廉頗,用上了趙括。
趙括是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諳讀兵書,跟父親學習兵法,談起用兵之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他從來也沒帶過兵打過仗。藺相如勸趙王,他雖然讀了許多兵書,可只會紙上談兵,要誤大事的。
尤其是趙括的母親,苦苦相勸趙王:“我兒趙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兒戲,談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無人,用他為將,只怕趙軍會斷送在他手里。”
趙括帶領四十萬大軍到達長平,廢除了以往廉頗的軍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辦。并揚言:“若秦軍再犯,將他們殺得片甲不留。”
幾仗只后,趙軍中了埋伏,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
造成這樣的慘敗,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趙括雖“飽讀兵書”,但只會按圖索驥,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趙括斷送了四十萬大軍的性命,自己也死于非命。
我掩卷沉思后,心想,中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十年寒窗,埋頭苦讀,有的勤奮專研,到頭來往往是南轅北轍,所學非用,難道這不是同樣的悲哀嗎?他們雖然擁有很多知識,但眼光只盯在“白領”和“高管”上,這讓我瞠目結舌。
現實一點吧!面對強烈的市場競爭,放下架子,更不要“孤芳”自賞,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諦。
2今天我看了成語故事《刻舟求劍》,哈哈大笑的時候我想起自己也有過這樣的事情,我現在還記得。
那是我一年級的事情了。
一天媽媽去上班了,家中留下我和姐姐。我們一起玩游戲,玩得滿頭大汗時,我們便坐下來休息。我一邊吹著風扇一邊看電視,準備看看小品。我看見正在演《砸墻》,《砸墻》?這不是媽媽愿意看的小品嗎?可媽媽不在家怎么辦呢?要不,我把電視關了等媽媽回來了再看。姐姐問我(你怎么把電視關了?)(等我媽媽回來了再看。)(說的也是)姐姐說。
中午,媽媽回來了。我馬上打開電視讓媽媽看小品,(怎么不演了?)我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電視又不像書)
我哈哈大笑。
5.成語新說600字作文
成語新說之孔融讓梨作文600字六年級
大家一定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沒聽說過的,也不要怕,今天我來講給你們聽。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并且還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這個故事的原意是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于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而經過幾百年后的今天同樣的詞卻改變成了另外不同的意義了。
以下是我編的小故事,請笑納。
孔融是龍堤中心幼兒園的大班二組組長。算起來也是中層領導。
一天清晨,有人敲孔家大門,來著提著個黑色的塑料袋,孔融定睛一看,原來是班里劉濤的爺爺劉姥姥,孔融讓他進來坐坐。劉姥姥一把抓住孔融的手說:“聽說你們班班長要去別的學校了,那班長的位置肯定是你的了。你當上了班長能不能把我們家劉濤提拔一下。不管怎么說,他也是看你臉色說話的呀。“孔融剛要說些什么,劉姥姥已經扔下東西走了。孔融只好把東西提到家里。孔爺爺一看這袋子梨都有點壞了,就讓孔融和兄弟們把它們分了吃。兄弟們看見梨都催孔融快點分梨。他先那了一個大的給大哥,弟弟看了問:”憑什么大的給大哥?“孔融說:”因為他是老大。“他又拿出一個比大哥的小一點的梨給了二哥。”孔融問弟弟:“為什么我把這個梨給二哥呢?”弟弟說:“因為他是老二。”“至于這第三個大的梨。”孔融說。“當然是給你啦!你老三。”弟弟說。“錯,給你。”孔融說。“為什么?\\\"弟弟說。孔融傷感的說:”有一種痛,你明明無法承受,卻又不能自拔……”這句話被孔爺爺聽見了。他大罵道:臭小子,膽敢早戀。看我不打死你!“孔融說:”爺爺你瞎說什么,我只是牙疼。”
我編的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要把好東西用來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6.關于世語新說的成語要二十個
1、席不暇暖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席:坐席。
暇:空閑。連席子也來不及坐暖。
形容奔走忙碌,沒有坐定的時間。2、難兄難弟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遠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
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謂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
今多反用譏諷兩人同樣壞。3、管寧割席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二人共園中鋤菜。
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世用“管寧割席”之朋友絕交。
4、身無長物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長物:多余的東西。
后以“身無長物”形容人除自身外,東西極少。也有用來形容沒有特長(似是誤用)。
5、小時了了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了了:明白懂事,年幼時聰明。
后亦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謂不能以孩童時聰明懂事,就肯定他成年后必有成就。6、覆巢無完卵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鳥巢被翻,不會有完好的卵。
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幸免。7、楚囚相對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
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國人。
楚囚相對,后泛指處境窘迫者相對而泣。8、楚楚可憐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孫綽)齋前種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
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 楚楚:叢生貌。憐:愛。
本指幼松叢生柔弱可愛。后多用以形容神情凄楚或處境不佳,令人憐憫。
9、千巖萬壑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愷之)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龍其上,若云興霞蔚。” 巖:山崖。
壑:深溝,山谷。形容重山疊嶺。
10、云興霞蔚 出處同“千巖萬壑”。興:起。
蔚:聚集。云霧彩霞升騰聚集。
形容燦爛絢麗的景象。11、應接不暇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暇:空閑。美景繁多,來不及觀賞。
12、蘭摧玉折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意謂寧可守身潔白而死,不愿不賢不義而享榮華富貴。
后多以“蘭摧玉折”為悼人不幸早死之辭。13、骨肉相殘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比喻自相殘殺。
14、千里莼羹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千里:湖名,在江蘇溧陽縣。莼羹:用莼菜制成的羹。
指家鄉風味特佳的產物。含思鄉之意。
15、一覽無余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覽:看。
余:剩余。一眼望去,所有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16、帶金佩紫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金:指金印。
紫:指紫綬。帶金印,佩紫綬。
謂地位顯貴。17、百端交集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百端:種種感想。無數感想交互匯集,形容感慨無比。
亦作“百感交集”。18、綱目不疏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于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階下綱目不疏。”
比喻法令細密。19、拾人牙慧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拾:撿取。牙慧:牙齒后的智慧,指別人的話。
20、相煎何急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慚以無色。
比喻弟兄之間一方對另一方的迫害,亦作“相煎太急”。
7.成語新說作文300字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646
8.成語新說作文500字,有急用,快
謙讓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謙讓是一種以柔克剛的策略,是一種以退為進的人生藝術,總能獲得他人的稱贊。“孔融讓梨”這個成語傳播的就是這種精神。
很小就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相傳,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才思敏捷,十分懂事。他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有一天,他媽媽買來了許多梨,哥哥們讓孔融和小弟弟先拿。孔融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父親好奇地問孔融:“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呢”孔融理所當然地說:“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們吃。”父親接著問:“”照你這么說弟弟應該拿最小的才對呀?”孔融回答道:“我比弟弟大,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父親聽了直夸孔融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孔融讓梨”的故事因此被廣為流傳,成為父母教育兒女的經典例子。
幾千年后的今天,這個故事仍被人贊不絕口,孔融的舉動也已經成為人人仿效的對象,他也一直被當作謙讓待人的模范。但此時此刻,我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有了新的看法。我認為,在當今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如果你本著一味謙讓的心態,毫無疑問你永遠無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上站穩腳跟,與時俱進!也許在別人眼中是老好人形象,又或許在別人心中你是不知變通,一成不變之人。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有謙的姿態,但不能有讓的態度,要拿捏有度,做到謙虛待人,禮讓有度。
就拿學校組織現場知識搶答比賽來說吧,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誰人不想獲是第一名?在劍拔弩張的比賽當中,如果你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那么你或許就會成為一只待宰的羔羊。在賽場上,沒有同情弱者的規則,遵循地只是“勝者為王一,敗者為寇”的準則。你若一味謙讓不答,就會被第一個淘汰,只有那些懂是取舍,進退有度的智者,才會獲得最后的成功。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謙和有禮要對不同的人和事,我們提倡這一美德,但更要學會融會貫通。
“孔融讓梨”的故事會一直流傳下去,但我們的思想不能墨守成規,要學會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