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的名言及出處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7、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11、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13、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14、愈艱難,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15、凡是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17、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
這些孱頭們。19、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0、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21、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22、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23、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24、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25、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26、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27、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28、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29、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30、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里。31、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32、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33、智識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軟。
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識非鏟除不可。34、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5、幼稚對于老成,有如孩子對于老人,決沒有什么恥辱的,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36、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38、從來如此,便對嗎?39、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40、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么“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41、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
只有這兩條路。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44、與名流者談,對于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
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45、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們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49、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50、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52、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53、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54、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55、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56、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
2.魯迅的名言及出處
魯迅名言部分節選: 1.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么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
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
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 來』的就是。」《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2.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 3.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填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一九二五年 4.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墻』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墻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
」《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5.中國人的官癮實在太深,漢重孝廉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有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
」《學界的三魂》一九二六年 6.專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諺語》一九三三年 7.其實,中國人并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
比如病人,患有浮腫,而諱疾忌醫,但愿別人胡涂,誤認他為肥胖。《立此存照》一九三六年 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孩子們在瞪眼中長大了,又向別的孩子們瞪眼,并且想:他們一生都過在憤怒中。
」《雜感》一九二五年 9.酷的教育,使人們見酷而不再覺其酷,例如無端殺死幾個民眾,先前是大家就會嚷來的,現在只是如見了日常茶飯事。人民真被治得好象厚皮的,沒有 感覺的癩象一樣了,但正因為成了癩皮,所以又會踏殘酷前進,這也是虎吏和暴吏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還是毫無辦法的。
」《偶成》一九三三年 10.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 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甚么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11.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六年 12.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hu su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仿佛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后走不幾步,他們并這一點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六年 13.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么心平氣和,于較新的機運就這么疾首蹙額;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14.誰說中國人不善于改變呢?每一新的事物進來,起初雖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會改變。不過并非將自己變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將新事物變得合于自己而已。
」《補白》一九二五年 15.我有時也偶爾去看看學校的運動會。這種競爭,本來不像兩敵國的開戰,挾有仇隙的,然而也會因了競爭而罵,或者竟打起來。
但這些事又作別論。競走的時候,大 抵是最快的三四個人一到決勝點,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幾個還至于失了跑完預定的圈數的勇氣,中途擠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為跌倒,使紅十字隊用擔架將他抬走。
假若偶有雖然落后,卻盡跑、盡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為他太不聰明,“不恥最后”的緣故罷。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
“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注:本文選自《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3.求魯迅的名言或名句(要出處的)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勇者舉刀向強者!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
——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4.關于魯迅的名言,最好注明出處
1、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 《華蓋集·雜感》
2、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魯迅 《狂人日記》
3、卑怯的人,即使有萬丈的怒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燒掉什么呢?——魯迅
4、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立刻想到**,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唯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魯迅 《而已集·小雜感》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故鄉》
6、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魯迅 《魯迅雜文選》
7、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8、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魯迅 《野草·題辭》
9、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魯迅 《娜拉走后怎么樣》
10、什么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 《生命的路》
5.問一句魯迅的名言的出處和背景
為了查找魯迅的提法,翻閱了《魯迅書信集》,從1933-1934年有關評論木刻創作、結集出版給木刻作者等人的書信中,談到了不少近似的論述,略引幾段,稍加說明,以便比較。
《致何白濤》(1933年12月19日)
"我以為中國新的木刻可以采用外國的構圖和刻法,但也應該參考中國舊木刻的構圖模樣,一面使人特顯出中國特點來,使觀者一看便知道這是中國人中國事,在現在,藝術上是要地方色彩的。"這說明魯迅強調藝術上應有"中國的特色"和"地方色彩",以免在世界上不同環境中雷同。現代國際式建筑,就是這樣千篇一律。
魯迅從1934年2-6月給陳煙橋寫了10封有關木刻的創作、出版和發展的信,闡明其見解,如:"我的主張雜入靜物,風景,各地方的風俗,街頭風景,就是為此。現在的文學也一樣,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國之活動有利。"
前面魯迅強調"中國特點",又把"中國的特色"與"地方色彩"并提,也可理解為:"有中國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至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提法,如查不到出處,有可能是魯迅上述提法的演變和發揮。
魯迅要求"打出世界上去",并曾將木刻寄到國外展出。在6月20日《致陳煙橋》信中提到:我們的繪畫(這是北京的作家的出口)及木刻,在巴黎展覽很成功;……這些作品又在莫斯科展覽,評論很好云云。"
6.魯迅的名言,要注明出處
空虛寂靜 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
死于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 ----魯迅《傷逝》 真話須有勇氣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茍安于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
----魯迅《傷逝》 快步走著 我快步走著,仿佛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沖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麼掙扎著,久之,久之,終于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魯迅《孤獨者》 解剖自己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魯迅《墳·寫在〈墳〉后面》 充實和空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魯迅《野草·題辭》 顯微鏡 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臺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
從高超的學者,是渺小,污穢,甚而至于可惡的,但在勞作者自已,卻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和人生有關,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 ----魯迅《集外集拾遺·做“雜文”也不易》 野史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涂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
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了然了,因為他們畢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采花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真的聲音 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 根于愛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干凈時,卻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
創作總根于愛。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瞞和騙 ┅┅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于已經自已不覺得。
----魯迅《墳·論睜了眼看》 天才與民眾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 拿來主義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已來拿! ┅┅ 總之,我們要拿來。
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發表真話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
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已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 接近孩子 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忘卻了的孩子世界邊疆去,想到月亮怎麼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麼嵌在天空中。
但孩子在他世界里,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 ----魯迅《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 制造機器 現在的所謂教育,世界上無論那一國,其實都不過是制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
要恰如其分,發展各各的個性;這時候還未到來,也料不定將來究竟可有這樣的時候。我疑心將來的黃金世界里,也會有將叛徒處死刑,而大家尚以為是黃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們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書似的每本一律。
----魯迅《兩地書·北京四》 希望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已手制的偶像麼?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魯迅《故鄉》 擺脫冷氣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堅信”很少 中國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堅信”。
我們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燒紙錢作賄賂,佩服豪杰,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
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 ----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騎墻 夫近乎“持中”的態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
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但境遇是很危險的,┅┅。后者則是“騎墻”,或是極巧妙的“隨風倒”了,然而在中國最得法,所以中國人的“持中”大概是這個。
----魯迅《集外集·我來說“持中”的真相》 替換 ┅┅我以為信運命的中國人而又相信運命可以轉移,卻是值得樂觀的。不過現在為止。
是在用迷信來轉移別的迷信,所以歸根結蒂,并無不同,。
7.魯迅的名言,要注明出處
魯迅名言
詩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史記》)
8.魯迅格言及出處
1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 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5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7、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1、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艱難,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5、凡是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7、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
這些孱頭們。 19、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0、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 21、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22、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 23、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24、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28、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29、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30、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里。 31、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32、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33、智識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軟。
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識非鏟除不可。 34、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5、幼稚對于老成,有如孩子對于老人,決沒有什么恥辱的,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 36、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38、從來如此,便對嗎? 39、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40、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么“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41、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
只有這兩條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44、與名流者談,對于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
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45、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們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49、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50、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52、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53、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54、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5、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56、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魯迅的簡短名言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