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橋的簡短故事(20字左右)
糖橋——相傳,三官(今光明)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這橋這么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著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于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名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知音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但錢強逼小女嫁于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于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于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夸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淀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幸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賭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碎盤橋——解放初,莊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為“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狠狠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為“碎盤橋”。
玉蟹橋——今頭橋鄉新亞村,原有頂三堍頭南北向石橋,名石蟹橋。相傳,原橋面西側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誤以為真蟹上橋,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覓寶人發現,在一個雪夜里將石蟹竊走,橋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狀。人們以為,被竊走的不是普通石蟹,準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橋便出了名。
2.誰有關于橋的故事(簡短),急用
目前在安徽省古徽州地域內的大小古石橋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縣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古橋大都是歷代徽商浪跡天涯,艱辛創業,掙錢回鄉所建。
歙縣六水回瀾、練江環繞,水多自然橋也就多,因此贏得“橋城”美名。橫臥在練江之上的3座大古橋,姿色各異,流傳著美麗傳說。
太平橋以長著稱,該橋為16孔拱形石橋,橋身為紅色砂礫巖,全長268米,寬7.1米,高13米。在我國的古石橋中,石拱成單不成雙,而太平橋卻為16孔。據說,該橋原為木結構,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因每年雨季漲水,三年兩頭橋毀人淹。相傳明弘治年間,當地一位孤寡老太臨終時將自己一生積攢的銀兩全部捐出,建議建座石橋,此舉感動眾人,大家紛紛籌資投勞,歷時數年石橋建成。為紀念這位寡婦,人們特意加筑一石拱,當年的太平橋也叫“寡婦橋”。
紫陽橋建于明萬歷年間,有9孔,長140米,寬10米,高卻有14米,過往船只不落桅桿直穿而過,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橋。傳說清同治年間,一些富商聚集在紫陽渡口商談建橋事宜。有幾位進城賣柴歸鄉的農夫也想探個究竟,富商卻嫌他們礙事。農夫當場發誓要造第一個橋墩。他們數年風雨無阻,建起了一個橋墩,而且把它加高,那些緊隨其后每人承擔一孔的富商,只好咬著牙把橋墩也建得那么高。
萬年橋建于明萬歷元年,橋設9孔,長153米,石料為青一色花崗巖,橋面橋欄為石板鋪筑。
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橋均各有特色。休寧齊云山下的登封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8墩9孔,青石砌筑,原橋中有亭廟,兩端各有石坊。橋頭古樹濃陰,水埠槌聲陣陣,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碧水倒映著古橋的身影。來到萬安鎮輪車村,眼前的輪車橋小巧玲瓏,長僅15米,爬山虎布滿橋體。
黟縣的萬松橋和通濟橋可以說是徽州古橋中的“小家閨秀”,它們均為2墩3孔,一為清朝所建,一為金朝遺產。在祁門秀麗的閭江上,橫臥著平政橋和仁濟橋一對姊妹橋,通稱“閭江雙虹”。其中仁濟橋的橋面呈曲廊梯級布局,兩邊欄柱,蹲獅相對,石板橋面,溜光發青,一派貴族豪氣。
徽州古橋中,有一種把亭和橋融為一體的廊橋。這歙縣許村的高陽橋為元代許友山所建,單墩雙孔,磚木結構的橋廊內分7間,中間頂部彩繪云龍飛鳳、兩側有佛座和紙爐。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橋建于清代,2墩3孔,長33米,廊內分11間,中間有佛龕。東側墻上辟8個大方窗,西側辟8個風洞窗,樣式各異,有滿月、花瓶、桂葉、葫蘆等形狀。如今該廊橋內擺攤設點,已成為一條商業走廊。唐模高陽橋已成為茶道戲劇表演的舞臺。巖寺洪橋作為當年新四軍的哨卡,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蓮的故事傳說簡短
相傳,蓮從前是長在陸地上的,而桔藕樹是生在水中的。
他倆常常往來探訪,促膝談心,成了很密切的知己,便結為同年。 有一天,他們談到兩人的居地時,桔藕樹想自己常淹浸在水中,很是凄慘,就起了和蓮換居的念頭來,于是就對蓮說:“同年,我居住的地方,無論怎么樣旱也不會受災,你天天受著旱災,我真是難過,這樣吧。
我倆換換住的地方吧。 當時,蓮有些不愿意,說:“你那里旱災雖然可以避免,但天陰下雨恐怕就要受水泡了吧?” 桔藕樹怕蓮不愿意,就急忙說:“不會的,你有大葉子頂在頭,完全可以抵御的。”
蓮聽后猶豫了,他想了一下說:“那我們暫時調換一下吧。如果我住著感到不合適,咱們仍然要換回來的,行嗎?” 桔藕樹一心想快些和蓮換居,見蓮還是不十分愿意的樣子,就向蓮發誓說:“行,行!那是一定的!如你住到我處后感到不合適,我們完全可以再調換回來,要是我不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那么以后就讓天刮大風吹脫我的葉子。”
蓮見桔藕樹說得那么認真,而且還發了誓,就換到水中住起來,桔藕樹就搬到了陸地上。 蓮住到水中后,總感到受水淹浸非常難過,便向桔藕樹提出要換回原來的地方。
這時桔藕樹堅持不肯換了,而且翻臉不認人,惡狠狠地說:“豈有此理!不愛換,早就可以不換,現在既然換了,為什么又來后悔呢?不行!不行!” 蓮聽了這話,知道自己上了桔藕樹的當,但也沒辦法,因為桔藕樹就是賴在陸地上不肯搬走,所以它只好仍然住在水中。由于被水淹浸得太厲害了,又沒其他法子,只得盡力向泥中鉆進去躲避,所以現在的蓮的根都是藏在泥中的。
桔藕樹因為發誓后食言,所以直到現在大風一吹,它就要掉葉子。 在很久很久以前,遼東半島,在渤海與黃海交界處一個地方叫做普蘭店。
普蘭店東三華里處有一片水鄉,水鄉深處,有一片蓮花怒放的地方,人們叫它谷泡或叫蓮花湖畔。湖里住著一位美麗而善良的蓮花仙子。
湖兩岸百姓在蓮花仙子的呵護下過著美滿祥和的溫馨生活。可是這些樸實善良的人們和百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里將發生一次驚天動地的劫難。
渤海灣里住著一條兇狠、丑陋的蛟龍王子,他聽說蓮花湖里住著一位非常美麗動人的蓮花仙子,領著這里的百姓過著安逸的生活,就決定占領這個地方,霸占蓮花仙子,讓當地的百姓聽從他的,為他效力。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蓮花湖畔的百姓向往常一樣在這里耕耘、織布、養蠶、守獵……突然間西南方向,空中烏云密布、狂風驟起、風沙翻滾,渤海里一股黑色龍卷風向著蓮花湖襲卷而來,蛟龍王子露出猙獰兇狠的面孔,大吼大叫的說到:“我要在這里稱王,蓮花仙子我要娶你為妻,你們都聽著,從現在開始,都要服從于我。”
當地的人們早就痛恨這條蛟龍,便拿起武器同他斗爭。可是純樸的人民哪里是他的對手,看著百姓不斷地倒下,蓮花仙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穿上自己最心愛的粉紅色長長的衣裙,手拿家中祖傳的雙鋒寶劍沖出湖面與蛟龍展開了一場生與死的搏斗。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與蛟龍激戰了九九八十一回,七七四十九天,天地萬物都在感受著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與較量。就在最后關頭,蓮花仙子再次手持雙鋒寶劍揮出閃眼光環,頓時,天地間一道耀眼的光亮從蓮花湖里升起,深深地刺向蛟龍的眼睛,說時遲,那時快,蓮花仙子一次再一次使出全身力氣一個騰飛的健步沖向蛟龍,用鋒銳無比的寶劍刺斷了他的喉嚨,此時疼痛難忍的蛟龍翻騰著身子撞斷了蓮花湖南岸邊的高山逃回渤海灣里一命烏乎了。
后來人們發現那座山的形狀象兩個車輪,就起名車轱轆山。 東方升起了一輪紅日,萬物復蘇,而美麗的蓮花湖因這場大戰湖水因此而枯竭了,所有的蓮花都漸漸的謝調了,而疲憊不堪的蓮花仙子奄奄一息的說:“我不行了,我死了后,把我身上的蓮花籽全部留下來,埋在蓮花湖中,讓以后這里飄滿花香,讓這里的人民充滿希望”。
只見蓮花仙子站在湖中,伸出雙手,一股熱量由此生散發出,大地萬物都能感受她的溫暖,此時一粒粒晶瑩剔透的蓮花籽從空中飄落下來,投入大地的懷抱,深深埋在這黝黑黝黑的土地之中。而美麗的蓮花仙子卻再也回不來了。
一轉眼幾千年過去了,在普蘭店西泡子黝黑的大地土層中,出土了大量的灼灼動人、堅忍不拔、出污泥而不染的千年古蓮籽。 這就是古蓮子神話傳說的文化內涵。
據說,以前,天上有一位仙女,羨慕人間生活。她在天上聽說西湖的美麗,就一心想逃出天宮親眼看一看。
有一天,她趁王母不在家,就下凡來到西湖上空。她俯瞰了這里的山山水水,果然名不虛傳。
仙女被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再也不想回天宮。這一來,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了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她。
可是仙女實在不愿離開西湖,痛哭流涕,恨自己不該在天宮,恨王母不該那么嚴。在天兵天將的簇擁和威嚇下,仙女的眼淚滴到西湖里,又把頭上的玉簪投在西湖中,表示戀戀不舍之意,悻悻離開西湖回到了天宮。
一會兒,西湖里長滿了盛開的荷花。從此 花開花落,年年如此。
4.曹沖稱象的故事簡短
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稱贊曹沖幼時過人的智慧。智慧不在年齡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
擴展資料:
“曹沖稱象”原理:
“曹沖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沖,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于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可是,在那個年代(公元200年),雖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經發現了500年,但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傳入中國,小曹沖不可能知道這個原理,更不用說浮沉條件了。
實際上,聰明的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里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只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著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后,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復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后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里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鐘,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里,愛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沖稱象
5.列寧的故事簡短
1、列寧珍惜時間的故事
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準了他的計劃,并問道:“那么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呢?”
“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么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2、列寧釋放暗殺他的兇手
列寧遭到敵人的暗害有三次,其中二三兩次早有介紹,唯獨第一次聞者甚少。第一次是在1918年1月1日,列寧到某部駐地參加集會。
返歸途中遭到社會革命黨唆使的士兵的槍擊,汽車被打穿了好幾個窟窿,同車人受了傷,列寧卻安然脫險,兇手全部被逮捕。
當時,德國進攻新生的蘇維埃,關押在斯莫爾尼宮拘留所里的那些兇手就寫了信來,要求派他們到前線去。列寧是一個從不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心上的人。
對信作了批示:“此案停止審理。人員釋放,派他們上前線。”于是這幾個人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托付給他們的任務。
他們當中有兩人至今仍在俄羅斯為蘇維埃工作,還有一個人在搞文學研究,正準備發表有關這一事件經過的作品。
3、列寧打碎花瓶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
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
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4、列寧理發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里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
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
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43637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5、列寧戒煙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
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
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
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那時,俄國的紙煙并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6.關于曾子的簡短小故事(50)
曾子殺豬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