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份簡單生動去敬老院后的感想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在某個敬老院的墻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發、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后連要說什么,我也一并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里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復又重復說著老掉牙的故事,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著我閑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涌上心頭。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這次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志愿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里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峰。 處于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系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集體公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而現在,由于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講錢,干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對于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學校這次組織的公益勞動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大學生,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 回來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了一輩子,現在盡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那么作為后輩的我們,更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或許這些老人的處境還算好,社會上還有更多的老人淪落到街頭,飽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個熱血青年都不忍讓老一輩人在流離失所中,生活在無盡空虛中。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的應有力量吧。慰問活動結束了,我覺得回校后會發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獻愛心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和力量
采納哦
2.去敬老院有感 文章 一篇 謝謝
去敬老院有感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從被窩里拉出來,說:“今天我們去敬老院給叔公拜年,你叔公沒有子女,一個人在敬老院一定很孤獨。”
我和媽媽去商場買了一大堆補品和水果出發了。一到敬老院,只見大門口的大理石上刻著“北侖新矸敬老院”幾個醒目的大字。遠遠望去,幾幢嶄新的樓房在四周綠陰的環繞下特別引人注目。走進大門,寬敞整潔的馬路邊栽滿了花花草草,前面綠油油的草坪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健身設施呢!
我們找到了叔公的房間,推門進去一看,整潔明亮的房間鋪著地板,嶄新的家具讓人感覺到家的溫暖。叔公躺在被窩里,我和媽媽把餅干、水果……放在柜子里。媽媽剝了根香蕉給叔公吃,他的嘴角滿是笑容,話也多了,問了媽媽許多家里人的事。
媽媽對叔公說:“您這樣整日呆在被窩里不好,我扶您去外面曬曬太陽,看看風景吧!”于是,我和媽媽扶著他一起去外面,叔公帶我們參觀了敬老院的活動室、醫務室……路上我們看到有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做護理的阿姨正在給一位老人剃頭呢!老人閉著眼,阿姨一邊剃頭一邊給老人講故事,聽到有趣處,老人就忍不住開懷大笑。
該回家了,媽媽拿出一些錢給叔公,叫他留著自己用,叔公拉著媽媽和我的手舍不得我們走,我和媽媽對他說:“以后我們會經常來看你的。”老人家欣慰地笑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其實老人需要的是那片最珍貴的親情啊!我一定和媽媽多去陪陪叔公”
3.養老院實踐心得體會
敬老院實踐心得
自古以來就有百行孝為先的說法,尊老愛幼又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由此在寒假里我在敬老院進行了社會實踐。去敬老院慰問他們幫助他們。
當我到敬老院時,我先和院長說明了來意,他帶去我和老人聊天,打麻將,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看著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里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在和他們的聊天中發現老人們平日里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溫飽要求之上,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特別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著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接受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群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
這里的老人并非每個都還有健康的身體,他們是社會的弱體,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在雨天,由于身體的原因,也許他們正忍受著各種疼痛的折磨;在冬天,由于環境的限制,也許他們正忍受著寒冷的侵蝕,也許難得見到的冬日陽光,可能根本曬不到。那我們又在干嘛呢?傾聽雨的歡唱,在和煦的陽光下嬉戲。相比而言,我們是快樂的,而老人們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又能做什么呢?我們可以做的只能使給他們我們最真摯的祝福;看望他們,給他們少許的快樂!我們要解讀他們的人生,即將走到生命末端的他們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來的我們會像他們的兒女一樣嗎?把至親至愛之人就這樣托付給敬老院嗎?如果是那樣,那么當最愛你的父母走了之后,一定會后悔!
通過這次跟老人們的聊天,使我們明白了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也知道了他們內心的一些感受。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家人,以前的我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在家里,爸爸媽媽把我當寶一樣寵著,什么事也不讓我做,深不知他們累了一天回家來還要奉承我們,只考慮到自己的快樂,自己一時的舒服,卻從來就沒想過他們的辛苦,想到以前真的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自己也已經不小了,也應該懂得如何去承擔,如何去分擔他們的憂愁了,我們應該讓父母感到我們長大了,讓他們對我們放心,讓他們為我們自豪。
4.綜合實踐去敬老院的總結怎么寫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敬老院調查報告 我們雖然是在校生,但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應該去關心幫助一些弱勢群體,比如那一個個白發蒼蒼的老人。
為他人服務,采納于一些社會活動,也是價值的體現。 一、走進敬老院 剛跨進敬老院,它給的感覺是平靜、安寧,在和煦的陽光下,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陽光底下,安安靜靜的,他們沒有孩子臉上的天真,青年臉上的憧憬,中年臉上的忙碌,他們象在思索些什么?或許是對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的回憶吧?偶爾頭頂上飛過一兩只燕子,但他們也從不抬頭看,只是默默地低著頭,沉溺于自己幸福的回憶。
院子里沒有太多的綠化,只是一些古樹,如同這些老人們經歷了幾乎一個世紀歲月的洗禮,沉積了太多的歷史。 二、敬老院生活 敬老院的生活是自由卻井井有條的。
他們每天7:30分吃早飯,雖然每天的早點只是稀飯、饅頭,但他們卻露出滿意的笑容。聽敬老院的阿姨說:“我們養了很多頭豬啊,一個星期就殺一頭的,老人們吃的很好。”
雖然是幾句簡短樸實的話語,卻藏滿了濃濃的幸福與關愛。他們還會評選“文明老人”,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就象“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一樣的評比條件讓老人們生活更加規范,思想也更上進了。
敬老院還有個寬敞的活動室,平時老人們在這里看看電視,聊聊天,打打牌,他們其樂融融。 三、讓愛零距離接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看起來并不是很起眼的老人,當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正一個人孤單的低著頭坐在一個角落里,我們走過去,給了一些水果,誰料,老人竟然簌簌的流淚了,那使被愛融化的眼淚嗎?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毫無掩飾,那樣的真真切切。
一直以來,我總以為這些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老人是膚淺的,沒有涵養的,不料,他們是那樣的出眾,一位叫董淑貞的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在臨死之前,把1000的積蓄毫不吝嗇的捐給了敬老院,她不求名利,但求此生無悔,終于在前幾天安心地到了另一個極樂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樂的飛向天堂的。 四、采訪院長 院長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對我們說:“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塊,村里、財政撥款,每個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元,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
老人生病時敬老院會報銷醫藥費,政府提供老人的衣著等,共有8名工作人員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生活狀況較好。 五、離開敬老院 離開敬老院的時候,我們的十佳歌手給老人們演唱了歌曲,或許他們根本聽不懂這種新潮的流行歌曲,但他們卻像是自己的孫女在唱歌一樣,眼里充滿了慈愛。
我們的學生會主席在與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握手道別時,那種依依不舍并不亞于親人之間的分別。他們太需要關愛了,點點滴滴的,哪怕是一句問候一個眼神。
六、感悟與收獲 收獲最大的是與老人們的心。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的人生總是一笑而過,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一路走來有著太多的悲歡離合,有著太多的辛酸,是啊,他們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關愛,是大家的愛。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一起用愛心去裝點這個世界。
5.去敬老院的社會實踐活動 心得
首先要把你的真實想法寫出來,其次呼吁人們要多關愛老人,多去看看自己身邊的老人,老人和孩子是一樣的都需要陪伴。
自古以來就有百行孝為先的說法,尊老愛幼又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由此在寒假里我在敬老院進行了社會實踐。去敬老院慰問他們幫助他們。
當我到敬老院時,我先和院長說明了來意,他帶去我和老人聊天,打麻將,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看著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里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在和他們的聊天中發現老人們平日里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溫飽要求之上,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特別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著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接受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6.《敬老院一行》的讀后感
參考一下吧!
“家有一老,勝似一寶”,生活在這種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我們生活得其樂融融。但是又有誰知道哪些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們是怎樣度過每有親人陪伴的每個孤單的日日夜夜?
今天隨著團支部組織的活動走進了環市敬老院。這是我第三次去敬老院。中午二點我們從學院開始出發,步行到環市敬老院,大概用了45分鐘,我們抵達目的地。這里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樣,它外表樸素安詳,卻讓我不覺想到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進了大院以后,負責同學簡單給我們介紹了敬老院和老人們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按分工行動。我們分為三組:聊天組、清潔組、表演組。我被安排到聊天組。
我們開始看到一個婆婆,想過去陪她聊聊天,可是她似乎很抗拒,不理我們,問多了兩句,她就讓我們去其他地方,不要吵她……我們很無奈。長期的孤獨使她對別人產生了一種抗拒,太久沒有得到溫暖,現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溫暖,竟有點不習慣了么?
后來我們又去到一個房間里,里面住了三個婆婆,她們很熱情,也比較健談,似乎很久沒有人陪她們聊過天,所以跟我們說了很多,說她們年輕的時候,說她們過去的種種和現在的一切。
后來,我們又為老人們表演了節目。在看我們表演節目時,有位老人一直都很開心,不管是什么節目,好看不好看,她都使勁拍手贊揚我們,呵呵,真是一位樂觀的老人。
節目結束后,我扶一位老奶奶回房,途中我問起她的生活起居。她說整天在這很無聊,沒有什么事干,飯菜不好沒人理,生活苦難也沒人幫……我聽得很難過,老奶奶卻一臉的平靜,或者,是她已經習慣?還是,她根本無力改變現狀,除了接受還能做什么……
我們要走的時候,老人們一直叮嚀我們有空常來看看。我想他們是很渴望有人關心的,只是,原本最應該給予他們關心的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今天,我們走出校門,走進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沒有”自己的親人,他們在敬老院忍受著孤獨和寂寞。今天我們幫他們找回了久違的微笑,但是他們更使我們懂得了更多的東西。他們使我們這些沒有經歷滄桑的大學生感受了什么是孤獨,使我們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家里的老人們。俗話說: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家的老人還健在的時候,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心去好好體貼他們,使他們的晚年充滿溫情和快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身邊有很多像我們今天見到的老人,他們“沒有”自己的親人`他們在敬老院中獨守寂寞,我們應該走進他們中去,給他們應當屬于他們的親情和溫暖。
今天,我們給老人們帶去了快樂,但他們使我們懂得了更多,讓我們懂得如何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關懷每一個人
7.去敬老院敬老的公益活動總結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幸運的tian小甜
敬老院公益活動心得體會導讀:本文敬老院公益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如果能幫助到您,歡迎點評和分享。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要善待老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對待自己的親人,整理了敬老院公益活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 敬老院公益活動心得體會1 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總學得缺少一點什么,總是呆在風平浪靜的象牙塔做著最天真的事。今天,作為武漢理工大學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隨大家前往陽光福利院,心中起伏不斷,有點顧慮會不會又是千篇一律活動,形式一下,然而整個上午的感覺,卻把這種無知的顧慮沖擊得云消霧散,這確實是一次愛心之旅,更是對人心的洗禮。 20xx年10月25日,陽光明媚,一大早,我們志愿者協會成員徒步去敬老院。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時,更旨在現實客觀地詮釋和諧二字的涵義,讓處于黃昏時段的老人感受到社會上最單純的溫暖,讓我們更深刻的領會十七大精神。的確,創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更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構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齡超過65歲,其中年齡最高的一位有85歲高齡。我們全體職員者分成兩組,一組負責幫他們布置重陽節日表演會場,一組專門跟老人散步聊天。分工完畢后,同學們就熱火朝天的干起來。屋里的老人也都笑逐顏開,與同學們聊了起來。整個大院里除了同學們的干勁還有老人和工作人員的歡聲笑語,溢滿溫馨好似春花開滿園! 這次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
8.需兩篇志愿者心得,一篇是去老人院的
去敬老院服務的心得體會 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可以對自己說: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因為我終于踐行 了加入心連心志愿者協會的誓言: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奉獻自己 的愛心。
放假前兩天,得到團支書要組織我們去敬老院服務的通知,我非常高興。因為,像我這樣單親的孩子,多數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對老人有種特殊的情 感,那甚至超過了父愛和母愛。
提起老人,我有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感!所以,從那刻起,我就想著以何種方式給那些可敬的老人帶去自己所能創造的歡樂。暑期的一個早晨,我早早的起來收拾,在校門口集合完畢。
步行約十分鐘,我們上去了敬老院的公交車,在團支書的倡議下,我們做了一個簡短的自我安 排。而后,團支書講了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次參加此類志愿活動,大家都有些 緊張,可我暈車暈得難受,也就少了這些情緒?? 終于到了!因為暈車,有些有疼,可我一再提醒自己:我是要給老人帶去 歡樂的,一定要微笑!做個深呼吸,嘴角彎彎就微笑。我們到接待室簽上各自 的姓名,便兩人一組開始行動了。
我們放輕腳步,生怕打破這兒的安靜尋找自己服務的對象。門緊閉的我們 不敢打擾,只是悄悄把頭探進半開的門。
我們看見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盤腿坐 在床上看電視,便小心翼翼地走進去,微笑地說:“奶奶,我們是志愿服務隊 的,我們可以在這陪你聊會兒天嗎?”奶奶馬上滿臉笑容地說:“當然可以 呀!”我們在交流中,得知奶奶姓張,74 歲了,一共有三男三女,她家鄉是江 蘇南京的。我們熱情地叫她張奶奶,問她對這兒的生活是否習慣。
雖然她說的 有些話我聽不懂,但我還是面帶笑容地回應她:“嗯,是的。”我給奶奶捶捶 背,捏捏手腳,她不時地拉過我的手說:“孩子,別捏了,你手累??”聽了 這話,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祖奶奶,我給她捶背時,不到一會她就說:“孩子,好了,不捶了,你累了??”他們總是那樣,自己辛勞了一輩子,也不要兒女 受一點累。
我微笑地對張奶奶說:“奶奶,我不累,真的!”隨后我又給奶奶 唱了幾首家鄉的民歌,像《太陽出來喜洋洋》、《康定情歌》什么的。奶奶一 直笑得合不上嘴,拍手叫好。
我看見外面陽光明媚,便給奶奶提說去外面走走,奶奶頓時難過起來,說她的腿好幾年都不能走了。我當時好恨自己,無意觸及 到奶奶的傷心處。
我連忙說:“奶奶對不起,別傷心,我們坐著看電視也很好 呀!” 很快,兩三小時過去了,然后,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去往爺爺奶奶的宿舍,幫助他們打掃宿舍衛生。在探望老人期間,有這樣一個老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他的居住環境并不好,我們一起幫他收拾了床鋪,清理了室內衛生,他在一旁看著,總是客氣地說:“同學們辛苦了,謝謝同學們,我自己來就可以。”
使得我們覺得老人格外的親切 通過志愿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 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
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里都有一 股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很少能夠體會到。
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 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 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 雷峰。
作為當代大學生,每天所面對的不僅僅只是課堂與知識,而應當有較多的 接觸社會實踐。此次活動不僅給敬老院里因各種問題而失去家庭溫暖的老人送 去了溫暖,同時在活動中也更加鍛煉了自己。
看著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歲 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時光的車輪碾過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都激發了我們愛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393531心。作為青年的我們把自己當作老人們的親孫子,與老人閑話家常,為老人們捏肩 捶腿,盡自己的“孫輩”之孝。
從此次敬老院的活動中感到了不一樣的人群,不一樣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的重要性。望著那群因不幸而走到一起的老人們,那群因孤獨而相伴終老 的老人們,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希冀,希望我們能為老人帶去一絲溫暖,希望老 人能夠幸福的安度晚年。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奉獻我們的愛心,去關心可敬的老人、可愛的兒童?? 你會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成為真正的社會人!你適當的改一改。
9.急需一份寒假到敬老院社會實踐后的感想
這是我前幾天去福利院寫的 不全是敬老院 希望對你有點借鑒意義
幾經周折,翻山越嶺,經過騰起的漫天塵埃的“洗禮”,才終于抵達“湘潭市福利院”。
進門右走不過數十米便到了老年公寓,推開一扇木門,一位高高瘦瘦的老人正躺在一張低矮的床上,屋內僅有一個衣柜和幾條凳子,一條小凳子上哈靠著一副拐杖,唯一能稱上電器的是一個電烤爐。老人已有90高齡,曾是37年9月遠征老撾、緬甸、柬埔寨的遠征軍,他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說起了往事:"當年,中美英法俄五國聯盟合打日本,日軍節節敗退,最后彈盡糧絕、東躲西藏,我們圍追堵截,火燒日寇,火盡之后,只見日軍尸骸蜷縮一團,燒焦發臭。"講起戰場經歷他慷慨激昂,說起日軍罪行他咬牙切齒,憶起當年往事他溫馨向往。豐富的表情和生動的言語無不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幸福的時光總是匆匆流逝,惜別之時,他費力的坐起來,與我們合了張影。
出門后,我們遇到了幾個快樂的小老頭,他們有時逗得我們哄堂大笑,一個駝背的老奶奶見到我們,也舉起拐杖向我們問好……
院內左邊還有一個神經病院,我們路過時,那些病人們擠在門口手抓著鐵門平靜的望著我們,他們沒有發病的時候眼里流露出那種對窗外大千世界的向往,令人心生憐憫,可現實中他們卻永遠不可能邁出那一扇道門檻,我們無奈的尷尬的從他們的視線中走開。
繼續左走便是孤兒院了。孤兒院也被大門鎖上了,一個小男孩趴在門上好像在等待著什么,問他話他也不回答。老師過來推開了門,院內也只擺放著幾個銹跡斑斑的蹺蹺板和滑滑梯。這時二樓有一個人見我們拿著相機,厲喝道:“不準拍照!不準上樓!”我頓時心涼了半截,難道就這么不歡迎我們?這兒就這么沒人情味?幸好一樓的老師還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說明來意后我們接受了一項擦窗戶的任務。一個小男孩跑了過來,從他口齒不清的說話中,我大概知道了他叫“明明”,來自長沙,5歲。我遞給了他一塊抹布,同我們一起勞動,顯然他衣服比較單薄,手起凍瘡都凍爛了,但他擦起窗戶毫不猶豫,并且能夠看出他非常快樂。又來了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抱著一疊床單,我和她打個招呼,她回了回頭,對我“嘿嘿”的傻笑,臉上的肌肉都扭曲變形了,說了些什么我也完全沒聽懂。我明白了,這里的的小孩大多都是不太健全的,不然他們也不會狠遭親生父母拋棄了。
在這里大多是更小的一兩歲、兩三歲的小孩,我想去二樓看看其他的小朋友,結果又遭到了開始的厲喝:“不準上樓!”,幾經交涉,通過喊話的形式取得老師的同意后我們終于上了樓,一個小孩踉踉蹌蹌的跑在最前面,張開雙臂大方的投入我的懷里,她叫“鄧琪”,三歲,相比其他孩子他還稍顯幸運,只是每到夏天她的皮膚就會發炎。這時隱隱約約又聽到了幾句熟悉的聲音,回頭一看不正是開始厲喝我們的那人嗎?原來他不是老師,也是個孤兒,她是這個院子里年齡最大的,她不喜歡我們,一個人在旁邊玩,我帶著鄧琪找到她,她見到鄧琪表情也和緩了許多,但每問她名字她總是岔開話題不說,其他人告訴我她叫“小鴿”。經過我們的努力,只要是會走路的小孩子全部都和我們打成一片,其樂融融。
孤兒院每天大概有五位老師上班,但要照顧四五十個小孩,得做飯、洗衣、喂奶喂飯,而且還有很多更小的或腦癱弱智的孩子等著她們的照顧。當然不可能過多的時間陪著這些孩子玩。所以有些孩子會比較怕生、內向、孤僻,我們能給他們帶去一點溫暖,帶去一縷人情味,帶去一片快樂對他們的內心世界產生一丁點的影響我們也心滿意足了。這有孩子出去讀初中、高中了甚至有考起了北京的大學的,真的特別要感謝老師們,像親生父母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并引導他們走上社會,相比之下狠心拋棄他們的父母便相形見絀了。
這時我才發現,那個抱著床單的小女孩笑容是那么的美,“小鴿”是那么的活潑,“鄧琪”是那么的大方,福利院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可愛,那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