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影降臨好不好看,影評及觀后感
《降臨》(Arrival)改編自美國當代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語言學取勝的科幻小說,曾榮獲1998年星云獎。
科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先使整個設定令人信服,電影同原著一樣,著重構建了第三類接觸的對話體系,這套體系在小說中著筆墨太多。在電影中,它幾乎也占滿篇幅,然而這一切加法都是服務于做了減法的母女線,給予觀眾對未來部分的遐想。
影片對于外星生物和其語言系統的描述有別于以往,它的形象符合小說中的描繪——“看上去就像七條交叉的肢支起的一個桶。呈中心對稱狀,任一條肢都可當作手臂或是腿。”
;“它的肢沒有明顯的關節,解剖學者猜它們是由脊椎骨構成的。”;“每邊都有眼睛,每個方向都可稱為‘前方’”。
——人類將之稱之為“七肢桶”,它們的形象超越了很多電影對于外星生物的想象,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魚,和人類不同的是,它們沒有深喉系統。盡管也能發聲,但在七肢桶的體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語言”。
女主人公露易絲在與七肢桶的語言接觸中,逐漸發現其語言結構與人類截然不同,它們的語言能同時表現因果。語言和文字是兩套系統——文字不像人類文字那樣呈線性時間,而是平面上的水墨符號(小說中是這么描繪的:“弗萊普和拉斯普貝里會堆砌符號,形成一個大集合,這樣來寫一句句子,這樣形式的書寫讓我想起原始的象形文字”),沒有前后關系,可以任意閱讀(思維方式也是沒有前因后果,可以任意看到“過去”和“未來”,目的是為完成“過程”)。
所以它們能隨心所欲支配文字,不消用語言表達,更不受線性時間控制,而它們發表的信息量多少取決于文字的大小。因為在非線性時間中這一切都是平行的。
而人類的思維和文字,是有因才有果,是由線性導致的。電影中,那些像水墨畫的文字,加上講求因果,頗具佛家禪意的輪回意境。
當大時哥聽到這個消息真的非常興奮《降臨》于去年11月11日在北美上映后好評如潮,隧成為頒獎季熱門。影片不但擁有大量燒腦情節,同時還蘊含豐富的情感,被視為近五六年來最好看的科幻片之一。
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地球,人類派出了一個精英團隊前往現場進行調查,而團隊的領袖正是由艾米·亞當斯扮演的語言學家Louise Banks博士。正當人類即將在全球范圍內陷入一場大戰之際,Banks博士與她的團隊卻試圖與外星人進行溝通,為與外星人交流,Banks博士不得不冒險與外星人接觸。
本片男主角是「鷹眼」杰瑞米-雷納戲中不懂射箭,是一個天才物理學家。女主角Louise Banks由艾米·亞當斯飾演《降臨》12款預告海報中的一部分本片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并非是一個《獨立日》般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故事,而是著重于探討地球人與外星人的交流。
在以往的大多數科幻作品中,交流這個至關重要的難題都被回避,取而代之的是外星人簡單粗暴的開戰,或科學家直接制造出了翻譯器。讀過原著的朋友應該知道,故事并非聚焦在外星人降臨地球,它們也并沒有一言不合就開戰的意愿。
如果硬要歸納,文章的關鍵詞大概是“交流”“自由意志”“預知未來”。全文有兩條時間線,一條是班克斯學習“七支桶”語言的現在時,另一條是關于她女兒一生的未來時。
故事的一開始,班克斯就知道自己的女兒死在了25歲。這并不是因為女主被外星人改造,而是在交流學習中,“七支桶”的語言體系影響了女主感知世界的方式。
2.看降臨的觀后感,有很多人都沒看懂電影講了什么鬼
好久沒來忘了怎么發帖子了。
想說一說昨天看降臨的觀后感說實話,一開始是我對電影還是抱了很大期待的,結果看完電影感覺很沒勁,電影情節整體節奏緩慢,軟科技過多,對于很多非科幻迷觀眾來說是看不懂的,我相信今天去看電影的朋友們,有很多人都沒看懂電影講了什么鬼。
降臨是根據小說你的一生改編成電影的,這本書的世界觀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七枝桶并不是擁有超能力,只是它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不同,因而能夠看見未來,這也是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語言習得的原因,在這點上,電影的改編完全失敗,電影讓人看后就是一個感覺,這外星人特么是個什么鬼。
其實作為宇宙文明世界觀,土豆是比較喜歡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的,降臨的世界觀,擁有強大無比科技力量的外星文明來到地球幫助人類發展,原因就是為了三千年后希望人類幫助他們,不是很能理解這種設定,當然最最重要的事,降臨黑中國,靠(#‵′)…在見識了強大外星文明后,那個傻逼才會去攻擊外星人,這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嗎?這鍋怎么讓中國來背總體來說,這電影真不建議去看,沒啥意思。
3.如何評價電影《降臨》
《降臨》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杰瑞米·雷納、艾米·亞當斯、福里斯特·惠特克、邁克爾·斯圖巴聯合主演的科幻片。
《降臨》根據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講述了12個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在地球上時所發生的故事。該片于2016年11月11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降臨》是一部充滿智慧,意味深長而又震撼人心的科幻片,從頭至尾都能抓住觀眾的心。影片的主演艾米·亞當斯的表演克制而又極具情感深度,這部適合成年人觀看的科幻劇情片在描述愛與失去的部分,既令人恐懼又讓人緊張。
《降臨》總體還是不錯的,影像化的外星生物形象,在配樂和環境氛圍的配合下,前期呈現出神秘恐怖,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怪異的造型又有些讓人心生親近,對露易絲和外星生物的接觸也不感到排斥,這已然是一種成功了。外星飛行器的造型也很與眾不同,全景時夠震撼,有質感,內部運行的重力理論也很精妙,配上詭異的音效,效果奇佳。
4.如何解讀《降臨》這部電影
我也是觀影結束后才得知,這部電影在爛番茄上曾連續收獲96個好評,新鮮度一度高達百分之百。不出意外,這部電影基本已經鎖定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一個提名,但是我并不覺得它最終能夠捧回小金人,它看起來不太符合奧斯卡評委們的一貫口味,但是我相信,這部電影絕對會在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因為它注定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正如片名一樣,電影講述了12個貝殼狀UFO降臨在世界各地的故事。看似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外星人入侵地球,誰能料到這部看似科幻的電影的內核竟是滿滿的社會關懷。在當今的科幻片里,要不就是滿屏絢爛奪目的特效,要不就是天馬行空的燒腦設定,《降臨》難能可貴的將視角拉回到文明最初的碰撞,讓電影在天馬行空之余,也能夠腳踏實地。
如果抱著去看地球人與外星人大戰的朋友可能就會失望了,其實像《獨立日》里那樣,外星人一言不合就入侵地球的設定是非常戲劇化的。在兩個外星文明剛剛接觸之際,更多的應該是彼此之間小心翼翼的試探與交流,而不是外星人一落地就滿嘴飆起英文,《降臨》便是將視角設定在了這個長期被人們忽視的不起眼的環節上。
電影在一開始就從女主角路易斯的視角進行了簡短而有力的刻畫:透過大學里的電視新聞,12駕“貝殼”降臨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傳播開來,電視機前學生們陷入恐慌,露易絲從人群后走過,并不太在意新聞,徑直走向教室授課。此后也是像往常一樣上班工作,回家打開新聞滿是人們對于“貝殼”的恐懼,她卻晚上依然睡得很香。
這段刻畫沒有半句廢話,甚至一舉多得,既交代了電影的背景與社會環境,也入目三分的鋪墊了露易絲堅韌、果敢的形象,非常妙。
露易絲是大學里的語言學教授,曾與軍方有過多次翻譯上的合作,于是自然的,被軍方的一位上校請去了一駕“貝殼”所在的前線。與她同行的還有一名物理學家伊恩,兩人將攜手合作,結合物理學與語言學的角度,破譯“貝殼”里的外星人“七肢怪”的語言,弄清“七肢怪”來到地球的目的。
電影比較遺憾的一個地方就是為了著重刻畫女主角露易絲而弱化了男主角伊恩。伊恩在電影里面的形象并不豐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伊恩甚至成了露易絲的附屬品,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只是編劇覺得需要這么個角色來豐滿露易絲的整個人生而已。當然這是后話了,你得看完電影才能體會到這些。露易絲與七肢怪的交流、運用語言學技巧逐步破譯外星語言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當一群穿著橙色防化服的人站在“七肢怪”面前與它們進行交流時,露易絲拍著胸脯在白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七肢怪”是否能分清這串英文指的是眼前這個在寫字的小人,還是面前這一群小人總的物種代稱?
當露易絲向“貝殼”里的兩只“七肢怪”拋出“What's your purpose on Earth?(你們來地球的目的是什么?)”的問題時,“七肢怪”又是否能理解,這里的“your”指的是它們兩只“七肢怪”,還是所有來到地球的“七肢怪”(即你與你們的差異)?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歧義,卻是兩種陌生語言交流之初,最為重要且關鍵基礎。一旦基礎建立的有所偏差,之后交流產生的歧義將成指數倍的增長。以至于,用文字的形式進行交流的美國人,最后翻譯出“七肢怪”的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武器”;而用麻將游戲形式與“七肢怪”進行交流中國軍方,最后翻譯出的結果卻是“來地球使用武器”。
聯想現實,你就不難發現,即便是各種語言系統融匯已久的人類社會,卻仍然問題不斷。舉一個例子來說,在《超人:鋼鐵之軀》里飾演反派佐德將軍的著名演員邁克爾珊農,被媒體報道稱其在觀看《超人》續作《蝙蝠俠大戰超人》時竟然睡著了。看到這樣的標題你或許是覺得《蝙超》這部電影太無聊了,然而實際上他是在跨洋飛機上看完了這部電影,他實在太忙了,很遺憾只能以這種方式欣賞電影。他還補充道他加入《超人:鋼鐵之軀》是因為他認為那是個很美的故事,當然最后這句可成不了新聞標題。
挺有意思的不是嗎?語言融匯、建立之初,學者專家們都是小心翼翼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探討與商定,才能取得一點進展,謹慎只是為了使語言更加準確。而現在呢,曲解、斷章取義已經成為一種獲取利益、博取關注的流行手段,語言的準確性與權威性,成了一個笑話。
流言、謠言不絕于耳,語言的誕生本是為了更好的交流,現在交流確實方便多了,腦子卻被弄成了一團糟。
《降臨》作為一部科幻電影能有這樣的社會關懷,我覺得非常好,這很了不起,很偉大。這部電影的降臨,無疑是給科幻這個題材重新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5.如何評價電影《降臨》
先夸一夸:
電影在攝影,剪輯,音樂,音效, 演技這些硬指標上無懈可擊,非常出色。
外星飛船的設計極簡而富有視覺沖擊力,完美表現了那種和人類保持合適距離的禮貌接觸以及一種遺世獨立的態度,非常了不起。第一次進入外星飛船時重力改變的設計也是神來之筆,這么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細節,四兩撥千斤地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外星人的科技遠超地球,但是他們沒有敵意,愿意創造出一個友好但是孤立于外界的環境來方便雙方交流。 太妙了。
Amy Adams的演技非常具有感染力,在全片泰倫斯馬利克靈魂附體的大光圈特寫的情況下能撐起整部電影的演技,極其不易。
除了情節之外,對原著中所描述的場景和事物的還原都做得極其到位:外星飛船和七肢桶的形象、外星文字的形式、雙方交流的過程、外星飛船撤離的方式,都讓我這個原著鐵粉都看得心服口服,有很多地方甚至超出預期。
下面是吐槽時間。
我這次去看電影,由于是安利了沒看過原著的朋友一起去看,所以抱著兩個立場:一是作為原著黨去審查電影拍得如何,一個是假設自己對情節一無所知,看是否能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故事。
結果。。很詭異。
對電影和小說核心的思想“語言影響人的思維模式,進而影響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我認為電影的表現缺乏說服力。
6.如何評價電影《降臨》
電影《降臨》這部科幻片還是挺不錯的,讓人覺得如此美好而又發人深思。
《降臨》影像化的外星生物形象,在配樂和環境氛圍的配合下,前期呈現出神秘恐怖,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怪異的造型又有些讓人心生親近,對露易絲和外星生物的接觸也不感到排斥,這已然是一種成功了。外星飛行器的造型也很與眾不同,全景時夠震撼,有質感,內部運行的重力理論也很精妙,配上詭異的音效,效果奇佳。
最妙的則是對外星人語言的設計,在所有外星科幻片中外星人要么哼哼啊啊發出怪異音節,要么一口流利英語的境況下,七肢桶的這種涵義豐富的可視化語言非常有想象力,盡管是在原著描寫基礎上設計的,但真正借用東方水墨的風格,設計出這種契合東方哲學周而復始哲學思想,又非常有美感的語言形象,依然是影片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