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幫忙簡單介紹一下湖北保康的皮影戲 最好是150字左右
皮影戲是山區農民為了祈神還愿和慶賀豐年而產生的一種民間文化.皮影是用大張驢皮涂繪勾金、著色雕制而成, 是一種圖案藝術。所表現的人物、景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皮影戲的表演者點上機油燈,手持皮影在幕布后上場。舞臺形象便靠強烈的燈光將皮影投射到白布上。表演者邊舞邊唱, 題材主要以歷史故事為主。伴奏的樂器共有“5件”:即木琴、套鑼、笛子、鼓(一鼓、雙面鼓、兩套鼓)和撞鈴。
皮影戲演奏者來自農民,群眾和演員有著共同的感情和興趣。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深受山區群眾喜愛。在保康,皮影戲流行數百年而不衰。到了近代,隨著文化娛樂活動的日益豐富,皮影戲才逐漸隱退。如今在山區農村,只有在喜慶之日,才能偶然上門表演。近幾年來,先后有北京電影制片廠以及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湖北電視臺等媒體來襄樊市保康縣采訪報道了皮影戲。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馬良鎮張家嶺村三組的張家戲班,表演皮影戲至今已有30余年,在本地享有盛譽,經常應邀在劇院、景區表演。
2.誰知道湖北襄樊保康有那些風景區
保康縣東依襄樊,西鄰神農架,北交武當、十堰,南匯宜昌、長江三峽,境內奇山怪石、流瀑飛泉,素有"臘梅王國"之稱。
五道峽地處荊山主脈翠屏山(大石腦)北麓,海拔600~1450米。這里山險路險,游人稀少,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珍奇的動植物不時可見。
成片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五道峽區的特色。 五道峽是春秋楚國卞和得"和氏壁"玉璞的地方。
野花谷風景名勝區,被譽為"臘梅王國、牡丹故鄉"。是世界上第一個野生臘梅、野生牡丹、古樁紫薇、原始杜鵑等珍稀花卉植物,國內少有 保康縣東依襄樊,西鄰神農架,北交武當、十堰,南匯宜昌、長江三峽,境內奇山怪石、流瀑飛泉,素有"臘梅王國"之稱。
保康溫泉距縣城16公里。溫泉源自地下179米青峰斷裂帶,日流量2500立方米,水恒溫39。
5℃。現已建成溫泉室內標準游泳館,游泳池、戲水滑梯、水按摩池等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可接待游客500人。
景區內建有供游人游山賞景的祖師頂憩園、祖師殿、觀景亭、環山石級和游景回廊等景點及設施。 保康溫泉發現于明朝貞德年間,形成于寒武紀,屬氡氣泉,水出自地下179米青峰斷裂帶,水恒溫39。
5攝氏度,日流量2500立方米,富含氟、鐳、氡、鍶、鉬、硒、溴等27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治癌、治療消化道疾病和皮膚病之功效, 享有“華中第一泉”的美譽。 湯池峽溫泉位于保康縣城南部,距縣城16。
5公里。峽內山峰競秀,或峭拔如云,或駢立如筍,或危石疊奇,或銳如利劍,或挺如靈芝,或張如風帆,或闊如展旗,一峰數貌,移步換景。
在蜿蜒奇峭的峰巒間,陳家河千回百轉,像一匹錦帶飄灑流淌,將“仙人接吻”夫妻峰、百丈險峰祖師頂、神奇絕妙湯池觀及仙女幽巖、峭壁飛泉、桃紅柳綠、云煙竹樹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像一顆顆珍珠串為一體, 儼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湯池峽的各處勝景如詩如畫,漫游其間,令人如癡如醉,但最吸引人、也最不能叫人忘懷的,還是日夜從峽谷里奔流出來的溫泉水。
溫泉旅游度假區內現建有全省第一座室內標準游泳館、年產萬噸的“得玉泉”礦泉水生產基地、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和兩個度假村,恢復了與保康溫泉一脈相承的湯池觀道教場所,集療養、觀光、泳浴、垂釣、朝圣、休閑等多種配套服務為一體,2001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游區,游人在這里既可以領略登山觀光得樂趣,又可以享受戲水去乏的爽意。 野花谷自然風景區位于保康縣北部,距縣城20公里,是我國第一個野生臘梅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東半球唯一發現大片生存臘梅的地方。
保康臘梅是第4世紀古冰川遺留下的野生植物群落,當可稱謂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庫"。 野花谷是一條綿延20多公里的溪谷,生長著800余公頃20多萬株馨口、黃白、紅心、紫蕊、檀香等珍稀品種的臘梅,樹齡大多有百年以上,每至歲末,夾山野梅對峙競放,遠遠望去,上下重疊,依陰迎陽,雪一樣蓬松,云一樣舒卷。
世界稀有的野生牡丹、云錦杜鵑、紅豆杉等珍稀植物也遍布山谷,珍存著金釵、七葉一枝花等百余種名貴藥用植物。為一處自然生態旅游風景區。
九路寨位于保康西南邊陲,地處保康、宜昌、興山三縣交界處。這里四面絕壁,僅有九條崎嶇的小路盤繞出入村寨。
解放前,當地土豪孫秀章憑借天險,踞寨為霸,拉起了200余人的隊伍,稱雄一方。他堵塞了其中的八條路,僅在奇險無比的寨口“鉆天洞”留下一條靠攀援才能上下的路,居險把守。
九路寨東西長5。5公里,西北寬4。
5公里,最高海拔1426米,山寨被戰口河、天橋河、新路河、柳簸坪河、南門河、霸王河、鑼鼓河等7條河流所環繞,整個景區約90平方公里。 解放以前的九路寨十分封閉,幾乎與世外隔絕,有幾條山中鳥道出入,故而得名,依次為走馬嶺、老灣巖口、南巖坡(柳簸坪)、蔣家槽(龍洞扁)、新路、卡子溝、鉆天洞、蔡家溝、鷹嘴石。
因狹窄奇險,一般無人行走。 九路寨山脈縱橫,溝谷相通,山峰聳峙,溪澗回環。
因峰高峽幽,人煙稀少,數十種珍禽異獸棲息于此;珍稀植物種眾多,是一個綠色資源寶庫。這里一直處于原始狀態,山、林、寨、洞、瀑諸景組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可與三峽比雄,與華山比險,與青城比幽,與峨嵋比秀,與張家界媲美,屬典型的高山河谷自然景區。
3."孝心少年”主要事跡簡介
一分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給豬喂上豬食后再做晚飯、洗碗,他只能在節假日在家里幫家人分擔家務。在萬般無奈情況下。
(二)在學校勤奮刻苦、爸爸,當她走到門邊時卻突然暈倒,父親和姐姐長年在外打工。
在學校,家境困難,一時還不適應高中的學習。
曾記得上初中時,家住保康縣歇馬鎮向家店村二組,孝順長輩的好孩子,孝心感人
由于奶奶殘疾,他雖天資不占太多優勢,勤學苦練。上小學時,做飯、行動都不方便、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是勤快懂事,男郭錦毅,他將華羅庚“勤能補拙是良訓、洗腳、操持家務外、打豬草、姐姐,便將奶奶綁在自己稚嫩的脊背上,無法趕來施救,他非常疼愛奶奶,交流,踉踉蹌蹌用了三個多小時,父母親因長年勞作分別患有嚴重胃病和重度貧血,由于他及時將奶奶送治。晚上幫奶奶擦身,不醒人事,他劈柴;在家里,成績一度有起落。
家有奶奶,這可把他嚇壞了,母親除種地,聽到豬在嗷嗷叫,以勤補拙。他放下書包,且十年前雙腿又摔斷,他急中生智,先天聾啞。2013年3月被評為襄陽巿“優秀學生”,便提著籃子到地里打豬草。中考時他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進入保康一中,品學兼優
他深知家境困難,還要經常到別人家幫工,奮發向上。盡管做的飯菜的味道不十分可口,患有高血壓,他是尊敬師長、媽媽。姐姐小時因不慎將面部燒殘,他從小知道。上了初中高中后、奉菜,放假回家時買點水果帶給奶奶吃,盡力幫助母親分擔家務,回家的機會少了:長輩體弱多病,但一想到能讓勞作一天的媽媽放工回來便能吃上熱飯菜,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家期間,但他憑借堅強的意志,有一次周末回家,媽媽還在地里干活。當時媽媽在別人家幫工。他只好給村醫打電話求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在危難時刻挽救了奶奶的生命。奶奶74歲,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助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便很懂事:
(一)在家里勤快懂事。
二,奶奶見孫兒回來便從屋里出來,現為保康一中高一(7)班學生,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一家生計,讀書不易。進入一中后、團結同學。于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喂豬等、擦桌凳,經常從自己有限的生活費中節約一點,吃飯時先給奶奶盛飯,吃力地連背帶拖。
進入高中后,心里非常欣慰。
(三)尊敬長輩。他通常下班車后再走兩個小時的山路才到家、主要孝心事跡,將奶奶送到另一個更遠的村衛生室醫治,無法聯系,打豬草忙個不停,努力學習,不能正常行動和交流,或在給別人家幫工,但他卻用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在初高中上學時,可村醫正在很遠的地方出診,成績重新回到年級前列,如掃地,17周歲,每次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奶奶
4.湖北民間文學(神農架林區、保康縣)《黑暗傳》如何成書的
《黑暗傳》是一部“活態史詩”。
它采取口頭與書面文本世代相代,作為“孝歌”“喪鼓歌” “田歌”由大歌師以隆重的形式演唱,深受山民喜愛。 由于《黑暗傳》題材宏大,敘事復雜,被民間歌手視為“大部頭”,能全篇歌唱的歌手極少。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保康縣文化部門開始對《黑暗傳》進行搶救性挖掘,把《黑暗傳》編入《保康民歌集》,對民間歌手給予經濟補償。 今年2月1日,保康縣文體局申報的長篇敘事神話史詩《黑暗傳》被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上申報。
3月,保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加緊開拍《黑暗傳》紀錄片,先后在該縣馬良、歇馬一帶發現了《黑暗傳》4部,它們分屬不同的年代,均為毛筆書寫的手抄本。 其中最有價值的版本是清光緒四年65頁1548行的《先天黑暗傳》手抄本和清同治六年1812行的《黑暗綱鑒》。
目前,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還在尋找《黑暗傳》“先天”“后天”“翻身”和“治世”等四個部分的完整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