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船瓜洲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泊船瓜洲》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2113深地思念和愛戀.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中首5261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4102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擴展資料: 王安石作這首詩時, “又綠江南岸”的“1653綠”字,改了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卷八對此有具體的記載: 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專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屬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因為這個記載,也因為后人的廣為稱道,“綠”字的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煉字的范例。
2.泊船瓜洲中心思想
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話釋義: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對具體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都有爭議,具體主要有三種意見:
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后所作。
②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
③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文章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鐘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
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丑惡,腐朽的地方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余韻。
3.泊船瓜洲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泊船瓜洲》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地思念和愛戀.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擴展資料:
王安石作這首詩時, “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卷八對此有具體的記載:
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因為這個記載,也因為后人的廣為稱道,“綠”字的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煉字的范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泊船瓜洲的中心思想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