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石龍是舉重之鄉
東莞市石龍鎮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鎮,面積10.38平方公里,僅擁有幾萬人口。
然而就是這個小鎮,卻哺育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打破舉重世界紀錄、第一個獲得奧林匹克銀質勛章的中國運動員陳鏡開,第一個在奧運會上為祖國奪得舉重金牌的曾國強……至今,石龍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打破世界紀錄和青年世界紀錄已達29人次,在國際舉重比賽、亞洲舉重比賽、全國舉重比賽中更是碩果累累。迄今為止,石龍鎮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全國、亞洲乃至國際舉重比賽,廣東省人民政府特授予石龍鎮“舉重之鄉”的光榮稱號。
2.關于東莞石龍的歷史
石龍鎮位于東莞市北部,東江下游。
總面積10.38平方公里,廣深鐵路貫通全鎮,交通四面八達。石龍鎮明末清初以來是廣東省著名商埠,并與廣州、佛山、陳村一起被譽為廣東“四大名鎮”。
石龍鎮還是著名的“舉重之鄉”,本鎮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石龍先后為國家輸送大批優秀舉重選手如曾國強、葉浩波 、陳滿林 、陳境開、陳偉強、李從軍等 。他們多次榮獲世界和亞洲冠軍,多次破世界紀錄。
商風鼎盛傳統的石龍鎮,得改革開放春風之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石龍鎮1996年被國家科委評定為“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1999年被國家信息辦公室評定為“全國首個信息化試點鎮”;2000年被省科技廳評定為“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
石龍鎮充分發揮地緣和人緣優勢,優先發展光學電子、醫藥、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目前全鎮有外資企業182家,已引進日本京瓷照相機、京瓷美達復印機、美能達復印機和打印機、臺灣EMC顯示器、北大方正電腦等國內外知名產品技術合作,以建立自主技術和品牌優勢為發展目標,將石龍鎮建成電子信息裝備開發制造基地。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出口總額4.8億美元。
石龍的由來 古有傳言:有石如龍,潛于與東江河底,蜿蜒自上而下,至我境而翹首遠望,低徊不去,逐成石龍福地。據專家從東江邊西湖樊屋貝丘遺址測算,石龍地區約在3500年前便有人類聚居。
相傳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建圩;至清代乾隆中期,石龍升級為“石龍鎮”。石龍歷史上曾3次設市,最早是在1927年8月,當時的省政府批準石龍設市,成為省屬直轄市。
抗日戰爭期間,石龍一度改稱為區,改稱市,改稱鎮。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部隊解放石龍,石龍鎮改稱石龍市,由軍管會接收建政。
1950年7月,石龍改市為鎮,屬東莞縣管轄。 歷史 中山公園 大革命期間,石龍曾經作過東征軍的大本營,為討伐盤踞在惠州的軍閥陳炯明,孫中山曾十四次親臨石龍前線,指揮戰斗。
為了紀念孫中山東征和緬懷孫中山的偉績,石龍人民將建于1924年的石龍公園改稱中山公園,亭臺假山錯落有致,正門有一座琉璃瓦門樓,門樓上“中山公園”大字為著名書法家秦X生題字。 李文甫紀念亭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中山公園內。
李文甫,石龍人,1909年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1911年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在攻打兩廣總督府的戰斗中受傷遇害,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唯一的東莞人氏。石龍人民念其英烈,與1924年在石龍公園建亭立碑紀念,亭邊有紅棉樹種植,碑記當時為廣東省省長胡漢民所撰。
**演講臺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石龍中山公園內。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期間,石龍曾作為東征軍的大本營。
當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曾三次到過石龍,二次發表演說。東征軍在中山公園召開軍民聯歡會,**在高墩上發表演說。
演講臺為灰磚建筑,臺上豎立一尊**東征銅像。 歐仙院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歐仙,字東明,黃家山人,宋仁宗時在世。年輕時曾到羅浮山從黃野人學道,暮年返鄉,買舟垂釣,順以渡人。
后來傳說有一天深夜,有道人度他得道成仙,由于此人心地善良,樂善好施,深為鄉民樂道。鄉民為了紀念他,在鄉間擇一清境廟側,集資建祠,稱“歐公祠”。
中山路 建于1929年左右,是石龍最早建的馬路,馬路兩旁的建筑是傳統的騎樓結構,石龍人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故命名為中山路。如此完整、規模宏大、風格統一的嶺南特色騎樓,在珠江三角洲實屬罕見。
中山路商業十分繁榮,在商業貿易上的重要位置。 竹器街 據考究已有400多年歷史,竹器的品種有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竹籮、竹籃、魚具等數十種之多,做工精細,堅固耐用而聞名于東莞、增城、博羅等縣的鄉里。
現在在回歸自然、崇尚綠色環保潮流、竹器街又活躍起來,重現昔日風采,經營竹器的店鋪有二十多家,產品琳瑯滿目。 古鎮新貌——NEW LOOK 金沙灣公園 位于石龍新城中心南岸,全長二千多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
金沙灣公園依江而建,設計新穎,充滿亞熱帶風情,由上而下分成大道、中路、江邊長堤三層,每層之間以綠化階梯相互連結,公園有花廊、花壇、草地,充滿大自然的氣息。江邊長堤建有音樂噴泉和兩個小型廣場,一個人造沙灘,還設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座椅,堤邊楊柳搖曳,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悠悠的江水鱗光閃閃,相互輝映,如詩如畫,成為東江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金沙漾月”被評為東莞新八景之一。 石龍古鎮圖 位于金沙灣北岸金沙灣廣場右側有一幅用福建青石雕刻而成的大型石雕——石龍古鎮圖,浮雕以古鎮明清時期“九廟六橋鳴鳳里”的繁華景象為背景,再現古鎮昔日風采,該作品長100米,高6米,用1100快福建青石雕刻而成,石塊總重量達1700噸。
上面以栩栩如生的龍石雕烘托,給人一種巨龍騰飛的感覺。 舉重之鄉塑像 位于中山公園內,石龍是全國著名的舉重之鄉。
至1986年石龍舉重運動員共18次破超世界紀錄,10次破超亞洲紀錄。為表彰石龍人為舉重事業所作的貢獻,廣東省人民政。
3.關于東莞石龍的歷史
石龍在清代就以活躍的商業貿易而馳名省港,曾與廣州、佛山、順德bai陳村并稱廣東四大名鎮。
全鎮面積du11.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7萬,常住人口7萬多,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同胞2萬多人。zhi 從石龍西湖原樊屋村貝丘遺址推算,早在3500年前便有人群聚居于小丘群中。
兩晉dao以后,在東江大片游蕩區中首先露出石龍沙洲。宋代,石龍開始有人定居。
明清時期,石龍屬廣州府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管內轄的行政區域內。乾隆十九容年,縣丞署從東莞縣城移駐石龍,管理百幾十里范圍內圩、村。
4.石龍鎮的歷史文化
清代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寫道:“石龍亦邑之一會。”
石龍鎮地處東江中下游的咽喉之地,是東江運輸的交通樞紐。明清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石龍鎮控制著東江流域大米和木材等主要農林產品的流通,對整個東江流域和省港地區的糧食、木材價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后,石龍與香港展開了頻繁的貿易往來,土紙、黃麻、大頭菜、竹制品等商品大批由石龍運往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而洋貨則由香港運入石龍,再轉銷內地各省。
由于商貿的發展,石龍較早出現代理商行,如蘇柏記代理美孚、東興發代理亞細亞、福祥代理德士古等。1911年廣九鐵路建成通車后,石龍在商業和交通方面的地位更加顯要,成為東江流域和省港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重鎮。
1926年東莞第一家銀行在石龍設立,東莞最大規模的當鋪也在石龍經營。1929年5月,石龍開通了至廣州的長途電話業務,成為最早開通長途電話的城鎮之一。
商業的繁榮帶動了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形成了竹器街、面街、棉花街、彈花街、打石街、打鎖街、皮糖街、豬糠街、風爐街、豆腐巷、蒜頭街、果欄街、線香街等產品專賣街和作坊、工廠等。“石龍今日市廛開,車馬紛紛涌進來,午后酒闌人盡散,白云依舊鎖蒼苔”,就是石龍在清末民初商業繁華的真實寫照。
石龍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石龍人林直勉、李文甫、黃俠毅,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1922年4月,為討伐盤踞惠州的陳炯明叛軍,孫中山在石龍設行營兼大本營,先后14次親臨石龍前線,指揮戰斗。
**、**也曾多次到石龍指揮討伐陳炯明的戰斗。1925年10月8日,東征軍在石龍公園召開各界聯歡大會,**在會上發表演說,號召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奮起東征。
石龍又是全國聞名的舉重之鄉。1956年,石龍人陳鏡開代表中國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比賽,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56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成為中國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
從1956年至今,陳鏡開、陳滿林、陳偉強、曾國強等石龍運動員先后30次打破世界和亞洲舉重紀錄。1984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石龍鎮“舉重之鄉”的榮譽稱號。
1911年廣九鐵路建成通車,石龍在商業和交通的地位更加顯得重要,與廣州、佛山、順德陳村并稱廣東四大名鎮(舊稱“省、佛、陳、龍”),成為東江流域和省港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商貿重鎮。1926年東莞第一間銀行中央銀行在石龍設立,東莞最大規模的當鋪也開在石龍,現仍保存完好。
作坊林立,形成了竹器街、面街、棉花街等產品專產專賣街市和民一布廠等私營企業。
5.東莞石龍有哪好玩的
在東莞石龍鎮充分享受現代科技的魅力吧.
東莞石龍鎮位于市北部,東江下游。總面積10.38平方公里,廣深鐵路貫通全鎮,交通四面八達。石龍鎮明末清初以來是廣東省著名商埠,并與廣州、佛山、陳村一起被譽為廣東“四大名鎮”。石龍鎮還是著名的“舉重之鄉”,本鎮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石龍先后為國家輸送大批優秀舉重選手。多次榮獲世界和亞洲冠軍,多次破世界紀錄。
商風鼎盛傳統的石龍鎮,得改革開放春風之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石龍鎮1996年被國家科委評定為“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1999年被國家信息辦公室評定為“全國首個信息化試點鎮”;2000年被省科技廳評定為“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石龍鎮充分發揮地緣和人緣優勢,優先發展光學電子、醫藥、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目前全鎮有外資企業182家,已引進日本京瓷照相機、京瓷美達復印機、美能達復印機和打印機、臺灣EMC顯示器、北大方正電腦等國內外知名產品技術合作,以建立自主技術和品牌優勢為發展目標,將石龍鎮建成電子信息裝備開發制造基地。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出口總額4.8億美元。
石龍德星無菌培養植物有限公司是體現現代農業的特色農業。該公司1992年成立,有組培工廠2600平方米,溫室500平方米,應用袋培技術和特制的培養基進行無菌培養植物,主要產品有花卉、香蕉、蘋果、甘蔗等92個品種,年銷售1350萬株,年產值750萬元,產品不但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美國、荷蘭、日本、以色列、南美、東南亞、港澳、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聞名中外。不過近年來,隨著石龍鎮不斷推進產業轉型,至2008年初,除某魚塘還有幾十公斤魚外,已無農林畜牧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石龍舉重之鄉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