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愛國故事
屈原愛國故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 「博聞強志, 明於治亂, 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 應對諸候, 王甚任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 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 連帶的也不采納他的諫言, 最后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悲憤, 落拓江湖,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 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后數十年, 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后, 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 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起船只, 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 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 雞蛋等食物, 撲通的往江里面丟, 說是讓魚假吃了, 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藥暈了蛟龍, 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 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黃酒抹七竅, 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從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們都要劃龍舟, 吃粽子, 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 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 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過, 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 民間則有一種說法.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 黃巢領兵造反, 所到之處, 殺人百萬,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 就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 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 兵臨鄧州城下, 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 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 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馬問道: 「大嫂, 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 不日就要攻進鄧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 我們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你為什麼手牽小的, 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 「懷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 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 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 深受感動, 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 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 將信將疑, 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 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 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 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 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 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節, 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 艾草, 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學而不厭 講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
青年時期,他就酷愛讀書,認為讀書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會之理”。18歲時,為了謀生,他在做醫生還是當塾師之間選擇了后者,從此開始了“一生都教書”的道路。
然而,他白天教學生讀書,晚上自己還要去拜先生學本領,因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給學生”。徐特立讀書時很講究方法,積累了一套自學經驗。
20歲的時候,他準備讀八股文,參加那時候的科舉考試。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長沙城里,拜訪有名的**峰先生,想請陳舉人看看自己的八股習作寫得怎樣。
老舉人看過他的八股文,下了一個評語:尚有“一隙之明”。接著問他:為什么不讀書,而要讀八股?陳舉人耐心地告訴徐特立: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縛人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
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訪**峰,陳舉人這次送給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題寫了一段話:“讀書貴有師,尤貴有書。鄉村無師又無書,但書即師耳。
張之洞《書目答問》即買書之門徑,《輶軒語》即讀書門徑,得此二書,終生受用不盡。”徐特立非常高興,馬上跑到書鋪買了《書目答問》和《輶軒語》帶回家,當做自學指南。
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讀書貴有師,尤貴有書”牢記在心。后來回憶往事時,徐特立很有感觸地說:“我一生知道讀書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舉人先生。”
讀古書很費時間和精力,徐特立從不貪多,他遵循著兩條原則: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說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讀兩個,計劃一年讀完。
他認為光貪多,不能理解和記憶,讀了等于不讀。他在教中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本書,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記一字,兩年學完,有些學生偏要星期六同時學6個字,結果,到默寫的時候,多半人都寫不出來。
他說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經常學習的害處”。“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
在湖南一師教書的時候,他發現一般學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時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長期刻苦自學得到的經驗介紹給大家。
2.3個簡短的愛國事例
1. 人民的好總理
1910年春天,2歲的**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問大家為什么讀書時,**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后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 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4. 李小龍
李小龍,在60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是淡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是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3.愛國故事,25字的簡略版
1、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
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
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員馬寶
玉,副班長、**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晉察冀
邊區所屬的北岳、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
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
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
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
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
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
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
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
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
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
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
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4。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5.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4.愛國故事50字左右
1、錢學森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
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于回到祖國懷抱。2、吉鴻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
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3、華羅庚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4、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到土牢里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將軍,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還說什么鬼話!”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義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擴展資料:愛國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
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是公民必須擁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
愛國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出處:漢·荀悅《漢紀·惠帝紀》:“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親民如子、愛國如家。”
《晉書·劉聰傳》:“臣聞古之圣王愛國如家,故皇天亦佑之如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錢學森 百度百科-吉鴻昌 百度百科-華羅庚 百度百科-楊靖宇 百度百科-文天祥 百度百科-愛國。
5.簡短的愛國名人的故事
1、岳母刺字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征國內無首。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
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2、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
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
1661年(清朝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歷十五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今臺灣東平地區)、赤嵌(今臺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
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并切斷了與臺灣城的聯系。戰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只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擊沉。
與此同時,又擊潰了臺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
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筑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后,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
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治。3、林則徐虎門銷煙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
此事后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
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4、詹天佑為國修鐵路詹天佑天賦過人,十幾歲就憑借清政府官費出國深造。
當時他是第一批被清朝政府派遭出洋學習的,在國外,他接觸了當時最先進科學技術,深深地感到祖國的落后。他中學畢業后,報考了美國陸海軍學校,但是被拒絕了。
因為當時的中國真的是太落后,遭到外人的鄙視。之后,他進入耶魯大學學習,通過奮發努力,刻苦鉆研,各項成績優異。
他的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獲得教授們的好評。二十一歲時畢業,取得學士學位,當時一百二十多個中國留學生中,只有兩名取得學位,詹天佑是其中之一。
詹天佑回國之后,作為我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參加修筑蘆臺到天津的鐵路。他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本領,很快就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不久,詹天佑出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消息一傳出,馬上轟動了全國。當時的京張鐵路全長二百公里,途徑燕山山脈,地勢陡峻,山巒重疊,而且還要跨過“天險”居庸關和八達嶺。
這件事,在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看來,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中國要完成這項工程,至少也要再過五十年。
詹天佑說干就干,不管是刮風下雨,他每天都親臨現場,背著花桿、經緯儀、水準儀,精心測量、計算和設計。經過多次測量,比較,最終選擇了一條最經濟合理的路線。
施工期不到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京張鐵路全線竣工,比預期計劃提前兩年。這一工程,使當時的國人無比驕傲,深深地打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臉。
5、關天培以身殉國關天培,鴉片戰爭中的大清名將。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即致力于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
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
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門要塞的沙角、大角炮臺均被英軍攻陷。關天培坐鎮虎門,僅剩數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年逾六旬的關天培親自指揮,負傷十余處尚親自開。
6.3個簡短的愛國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
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拼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后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
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7.愛國故事,25字的簡略版
1、狼牙山五壯士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員馬寶玉,副班長、**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岳、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
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
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
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3.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4。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
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
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5.陳天華遙寄血書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愛國故事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