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簡單說一說火車發展的歷程
火車的發展史: 火車的發明 火車和所有其他發明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問世的。
18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急需一種比馬車裝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車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這種機器比馬的力氣可大多了,它一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將“大力士”蒸汽機裝在車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來使車輛前進。
說來有趣,這種大膽設想首先在軍事上得到實現。當時,歐洲各國的軍隊為了滿足作戰需要,紛紛采用口徑和射程越來越大的大炮。
由于炮的重量不斷增加,用人推馬拉的辦法很難保證大炮能及時跟隨部隊作戰。法國一位名叫居尼奧的炮兵軍官,針對這一問題就研制成用蒸汽機推動的“蒸汽汽車”來牽拉,從而開辟了以機器為動力的現代車輛蓬勃發展的道路,也為火車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種將蒸汽機裝在車子上的機械車是怎樣推動車輛行駛的呢?我們從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機有一個大鍋爐,裝在車架的前端。在鍋爐下面燒著煤火,用來將鍋爐里面的水加熱成蒸汽。
由鍋爐上的一根管子將蒸汽引入車子前輪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氣很大,便推著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動,而活塞通過連桿和曲軸與前輪連在一起,于是隨著曲軸的轉動,車輪就跟著轉起來,從而使車子前進了。 此后不久,這種冒著黑煙、喘著粗氣的車子先后在英國和德國出現了,如英國1804年制成的蒸汽機車。
不過,它的模樣和先前不大一樣了:有的將鍋爐移到車子的中間,并罩上罩子,兩頭還裝上幾排座位;有的把鍋爐移到車后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裝了一個車廂,等等。蒸汽車有點近代車的氣派了。
與大多數新事物出現所受的遭遇一樣,在當時馬車占主要地位的歐洲各國,蒸汽車處處受到非難和排擠。 就說英國吧,那時各城市的郵政廳都使用大量的馬車來運送郵件。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郵政廳便和大大小小的馬車主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新出世的蒸汽車,并要求政府對蒸汽車加以種種限制。后來,英國政府也站在馬車主一邊來反對蒸汽車,并規定了許多條條框框。
例如,對蒸汽車下了這樣的命令:蒸汽車在行駛時,必須有手持小紅旗的人在車前55米處跑步前進,以招呼行人避讓;在有馬的地方,不許蒸汽車的鍋爐放氣;不許蒸汽車在街上鳴汽笛;蒸汽車在農村路上行駛,車的時速不得超過6千米,在城市不得超過3千米……這簡直比老牛車還慢呢!現在看起來確實令人發笑。 后來,盡管人們對蒸汽車進行了改進,但是由于它有著先天不足的弱點,例如車上裝的那又大又重的蒸汽機,既要經常停下來添煤加水,操作很不方便,又大量排出濃煙和蒸汽,而且還占了車上很大地方,裝運不了多少貨物,所以人們逐漸對它失望起來。
就在人們為蒸汽車的前途擔心的時候,有人就想到了16世紀中期在礦山上用木頭做軌道,以人力和畜力拉動的車子,提出也給蒸汽車鋪上軌道 (木頭軌道顯然不行,需要用鐵軌),讓它拖帶幾節車廂在鐵軌上行駛的設想。這可是個好主意,不僅使車廂里可裝很多的貨物和人員,而且可發揮蒸汽機力氣大的特長,使車子跑得快。
1825年9月27日,從英國斯多克頓到達林頓的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了。由蒸汽汽車改制成的蒸汽機車 (我們平常所說的火車頭)開始大顯身手了,蒸汽機從此派上了大用場。
這同時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車正式問世。 那天上午,由斯蒂芬遜制造并駕駛的“運動號”蒸汽機車拖帶著33節車廂,從斯多克頓出發了。
車廂里裝載煤和乘客,而看熱鬧的人站滿了鐵道的兩旁。人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追追跑跑,簇擁著這長蛇般的龐大怪物在緩緩行駛。
1828年,期蒂芬遜和他的兒子共同制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并參加了一次比賽。當時有3臺機車參加比賽,其中一臺在比賽開始不久,鍋爐接縫的地方便破裂了;另一臺走了40多千米因汽缸破損而停駛;只有“火箭號”機車以每小時22千米的平均速度,牽引著10多噸的貨物,跑完了112.6千米的路程,順利地到達終點,獲得了冠軍。
此后,火車便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世界各國相繼發展起來。 火車剛出世不久,跑得比較慢,本來就對火車冷眼相待的一些馬車主,更加傲氣起來,經常要跟火車比個高低,以顯示他的馬車跑得快。
然而,馬車有時的確會揚揚得意地跑在火車的前頭,這就進一步促使人們對火車進行不斷改進。 早期的蒸汽機車,外形各種各樣:有的像個壓路機,有的與四輪馬車相似 (如英國“一號蒸汽機車”),有的和原始的汽車類同……這些機車的運載能力都還不大,跑得比馬車快不了多少。
由于它們都是用煤炭或木材做燃料,行駛時鍋爐里的火焰熊熊,煙氣沖天,所以人們習慣上把它稱做“火車”。它雖然“吃”的是“粗糧”——煤,但力氣很大,而且煤的成本又較低,來源豐富,因而蒸汽機一直延用了很長時間。
作為工業生產發展產物的蒸汽機車,自然就要受到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重視。它們紛紛修鐵路,造火車,很快便使蒸汽機車風靡全世界。
到19世紀中葉,這股筑路造車風掀起了熱潮,英、美、日、德等國除了自己制造蒸汽機車外,感到修筑鐵路有利可圖,便向世界各地宣傳推銷,承攬修路造車工程,從而。
2.火車的發展歷史
火車的發展歷史如下:
1810年,火車先驅喬治.斯蒂芬孫他開始制造蒸汽機車。
1817年,當斯蒂芬孫決定他主持修建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線上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一條完全靠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從此火車開始奔騰在人類的歷史舞臺。
1814年,一個名叫德里維斯克的英國礦山技師,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這種車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 “火車” ,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制了第一臺電力機車,重約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貿易展覽會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門子與通用電氣公司研制的第一臺實用電力機車投入使用。
1924年,德、美、法等國成功研制了柴油內燃機車,并在世界上得到廣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輪機車,以柴油為燃料。且結構簡單、震動小、運行性能好,因而,在工業國家普遍采用。
擴展資料:
火車發展經歷的階段:
1、初期發展階段,大約從1830年到1900年前后。這一階段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鋼軌生產技術的進步為代表,解決了鐵路發展的動力和鋼軌等關鍵問題,促進了鐵路的大發展。
2、大約從1900年到1950年前后。在這一階段中,鐵路技術的進步主要是圍繞機車技術的進步和鋼軌斷面的改進兩個方面進行的。首先是電力機車的出現,為鐵路的發展提供了干凈的動力。
3、從1950年開始到現在。這一階段是高技術鐵路的飛躍發展時期,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高技術鐵路以其高的速度、高的運輸效率,在陸海空運輸中獨占鰲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火車
3.火車的發展史
火車(train),人類的交通工具。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于是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特里維西克所設計的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制了第一臺電力機車。
火車
早在1804年,一個名叫德里維斯克的英國礦山技師,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這是一臺單一汽缸蒸汽機,能牽引5節車廂,它的時速為5至6公里。這臺機車沒有設計駕駛室,機車行駛時,駕駛員跟在車旁邊走邊駕駛。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引,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火車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械交通工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也叫列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車。 在1781年,火車先驅喬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個英國礦工家庭。直到18歲,他還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和七八歲的孩子一起坐在課堂里學習。1810年,他開始制造蒸汽機車。1817年,當斯蒂芬森決定他主持修建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線上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任務。但是,保守的鐵路擁有者卻對蒸汽機車的能力表示懷疑。他們提出,在鐵路邊上固定的牽引機,用拖纜來牽引火車。斯蒂芬森為了讓人們充分相信火車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號”機車。這種機車的卓越表現終于讓懷疑者改變了態度,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完全靠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動力的燃煤蒸汽機車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必須在鐵路沿線設置加煤、水的設施,還要在運營中耗用大量時間為機車添加煤和水。這些都很不經濟。在19世紀末,許多科學家轉向研究電力和燃煤蒸汽機車。 一、火車;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駛的蒸汽火車是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特里維西克所設計的。 它的火車有四個動力輪,1840年2月22日試車,空車時,時速20公里,載重時,每小時8公里(相當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不幸,火車的重量壓垮了鐵軌。 二、電力機車;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制了第一臺電力機車,重約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貿易展覽會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門子與通用電氣公司研制的第一臺實用電力機車投入使用。其時速達到200公里。 三、燃油機車;1894年,德國研制成功了第一臺汽油內燃機車。并將它應用于鐵路運輸,開創了內燃機車的新紀元。但這種機車燒汽油,耗費太高,不易推廣。 1924年,德、美、法等國成功研制了柴油內燃機車,并在世界上得到廣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輪機車,以柴油為燃料。且結構簡單、震動小、運行性能好,因而,在工業國家普遍采用。 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都大力發展高速列車,例如法國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車,時速到達260公里;日本東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車時這也達到200公里以上。人們對這樣的高速列車仍不滿足。法國、日本等國率先開發了磁懸浮列車。我國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線,由地鐵龍陽路站到浦東機場。這種列車懸浮于軌道之上,時速可達400-500公里。
4.火車的發展歷史
火車依靠裝有動力機械的機車(俗稱火車頭)牽引一節節車廂,在鐵路上行進。
火車是現代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運送旅客外,火車還是長途運送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負載量大、運輸成本低等優點。此外,在大型的煤礦、工廠里,也利用火車完成內部的運輸任務。
火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最早出現的火車是在1814年由英國人斯蒂芬森制造的。
到1825年,他制造的“動力”1號機車創造了當時陸行駛的最高速度,每小時24千米。在這之后的幾十年中,火車逐漸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歐洲各國及美國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人類從此進入了鐵路時代。
火車和鐵路的出現使人們可以更快地進行長途旅行,可以更容易地從很遠的地方得到所需的物資并把產品運送到遠方去銷售,這些都大大推動了生產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在火車發展的初期,火車的動力主要由機車上的蒸汽機提供,機車上必須攜帶蒸汽機工作所需要的煤和水,這樣的機車稱為蒸汽機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火車已不再使用笨重、效率較低的蒸汽機,而采用內燃機或電動機產生動力,這樣的機車分別稱為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 內燃機車有柴油機車和燃氣輪機車兩種,都是自身攜帶燃料,用內燃機產生動力通過傳動裝置牽引火車前進。
電力機車則是靠沿鐵軌建造的輸電線路輸送電能,用電動機產生動力,具有控制方便、速度快、污染小的優點。電力機車除了能在地面上行駛外,一些城市中修建的地下鐵路也都是電力機車牽引。
鐵路是專為火車行駛修建的。鐵軌鋪設在枕木上,枕木可以把火車經過產生的壓力均勻地傳到地面。
鐵軌的橫斷面是“工”字型,這樣既有足夠的強度,又節省了材料。火車的轉向也是由鐵軌引導的。
中國第一輛蒸汽機車是1881年在唐山制造的。以詹天佑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鐵路建設者為創建中國的鐵路運輸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中國目前可以自己設計、生產、維修各種機車,并在1988年結束了制造蒸汽機車的歷史,進入以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牽引火車的時代。 目前世界上的火車已主要由內燃機車或電力機車牽引,火車運行速度也大大提高。
最先進的磁懸浮列車利用磁力使列車懸浮在鐵軌上,速度最高能達到每小時500多千米,而且還將繼續提高。盡管今天汽車和航空運輸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火車仍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5.鐵路發展史,要短,急
世界鐵路發展歷史】
1688年,英國的資產階級發動“光榮革命”,宣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新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手工工場日益精密的技術分工,使各個生產過程簡單化到能夠用機器代替手工勞動,使手工工人的技術趨于專門化,這都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
工業革命首先是從紡織行業開始的。在紡織行業中,大機器生產逐步取得了主導地位。機器的發明和應用,蒸汽機應運而生,隨后利用蒸汽機的原理制造出在公路上跑的蒸汽車,也就是后來的汽車。幾十年后,能在軌道上運行的蒸汽火車頭問世。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永久性公用運輸設施,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的鐵路正式通車了。在盛況空前的通車典禮上,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的載重量約90噸的“旅行”號列車,由設計者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上午9點從伊庫拉因車站出發,下午3點47分到達斯托克頓,共運行了31.8公里。
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的正式開業運營,標志了近代鐵路運輸業的開端。鐵路以其迅速、便利、經濟等優點,深受人們的重視。在它的發源地英國自不必說,修筑鐵路成為最熱門、最時髦的事情。19世紀50年代是英國鐵路修建的高潮時期,1880年主要的線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國性鐵路網已形成,路網總長達 32000公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火車的發展史簡短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