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 名人事列
青春短暫
●曾麗蕓
青春是短暫的,它隨時都可能從我們的指間溜走,等我們醒悟過來時,就可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歷史上有許多故事可以證明青春的短暫。在這短暫的青春,我們又將如何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小學時,學過這么一篇課文。一個小男孩從小很貪玩,從早到晚,不是與人玩沙包、打彈弓,就是吃東西。不知不覺中,童年時期已過去了,少年時期的他依然如此,天天懵懵懂懂地過著每一天。時光飛逝,到了青年的他還是如此,不是與別人從早到晚喝酒,就是從早到晚賭錢。直到了晚年,他開始后悔了,后悔小時候天天玩沙包,后悔天天吃喝玩樂,后悔沒有學到一點知識,想到這兒,他不由放聲大哭,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出現在他面前,對他說:“若我給你第個次機會,你是否能悔過自新?”“若給我第二個機會,我一定會悔過自新的!”時光倒流了,那人回到了童年,他背上書包去上學,可路上看見伙伴們在開心地玩沙包時,不由得又動心了,他想:反正還有很多時間,就玩一會兒吧!可玩一天,他就成了老年人,想到自己又浪費了大好青春,不由得放聲大哭。這時白發蒼蒼的老人又出現了,那人希望老人再給次機會,老人說:“一萬次機會也沒用,你同樣會浪費掉的!”
這個老人就是時間老人。如果我們不珍惜這美好的青春,那我們也就會像那男孩一樣,后悔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光。青春短暫,我們要如何才能讓美好的青春煥發出無限的光彩呢?那就要從現在開始,抓住每分每秒,不讓它從我們的指間溜走,常言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青年節的來歷,簡短點的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代表居然準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游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吁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的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并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她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為了使青年繼承的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3.關于“五四青年節”的名言(帶人名)
五四青年節名人名言
如果你年輕時就沒有學會思考,那么就永遠學不會思考。---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二十歲時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歲時是機智,四十歲時是判斷。
我們不能總是為我們的青年造就美好未來,但我們能夠為未來造就我們的青年一代。
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 —— 于謙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補何及! —— 權德輿
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代要造成青年為能擔負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 —— 茅盾
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 —— 斯大林
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 —— 貝弗里奇
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 羅素
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 —— 林寬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一個民族的年輕一代人要是沒有青春,那就是這個民族的大不幸。 —— 赫爾岑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實的保衛者,是使歷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進的力量。 —— 宋慶齡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 雷鋒
白發無憑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 俞良弼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 屈原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 李大釗
4.有關“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事列~,
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事例:
一、耿弇的故事
東漢時期,耿弇奉命率軍去平定張步的叛亂。在戰斗中,耿身先士卒,英勇無畏。有一次,耿弇不幸被射中腿部,為了不影響戰斗,也為了鼓舞士氣,他悄悄拔出佩刀將箭斬斷,繼續作戰。
耿弇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士兵們勇往直前,奮力殺敵,終于取得了勝利。事后,皇帝劉秀對耿弇說:以前你要求平叛,我認為你口氣不小,未必能成功。現在才知道,有志氣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的。“有志者事竟成。”
二、魯迅的故事
青年時期魯迅,曾到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希望以醫救國。學校放燈片。有時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放映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砍頭示眾,周圍人在看熱鬧,畫面上觀眾體格強壯而精神麻木。
魯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學醫在當前并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文藝。于是,他毅然棄醫學文。終于成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
三、陳勝的故事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出身貧窮,年輕時在農村當雇工,替人耕田種地。當時他就立志將來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一起當雇工的伙伴都笑話他,認為替人耕田種地的下等人,還想干一番大事業,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
陳勝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負,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淺的人所理解,感嘆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鵝的大志的。后來陳勝終于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由他首先發難,將秦王朝推翻了。
四、王獻之的故事
王獻之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喜歡書法。他看到他父親的筆跡很好,所有的人都在抄他的筆跡。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像我父親一樣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書法家。有一次他問他父親:“爸爸,你的字為什么這么好看?”王羲之笑著說:“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秘密,明早到院子里來。”
第二天,王獻之早早來到院子里,發現父親已經在那里練習了他的書法。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著院子里的十八壺水說:“書法沒有秘密。只要你寫完十八壺水,字跡就自然完成了。”王獻之深受啟發,日夜練習寫作。轉眼間,年復一年,當他寫完十八壺水時,他終于成了一位偉大的書法家。
五、蒲松齡的故事
話說蒲松齡在自己后期的科舉考試屢次不中、落魄至極之際,親自寫下的勵志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開始時是刻在銅尺之上,后懸置于書屋聊齋書房。終于他憑著自己的雄心壯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齋志異》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5.五四名人名著和經典作品
五四主要領導人:
胡適(1891-1962),中國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陳獨秀(1879-1942)和李大釗(1889-1927),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林長民(1876-1925),國民外交協會理事。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學時任校長。
學生:
羅家倫(1896-1969),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五四后留學海外,后來擔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1928年9月18日就職)。逝世于臺北。
鄧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生聯合會總務干事,參與火燒趙家樓行動。后成為中國**創始人之一,長期擔任中共高級領導人。被中國國民黨逮捕后殺害于南京。
聞一多(1899-1946),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清華大學學生。全國學生聯合會清華大學代表。后為詩人,學者,曾任西南聯大教授。在昆明發表完演講之后回家途中遭特務暗殺,身亡。
**(1898-1976),南開大學學生,天津覺悟社領導人。后來成為中國**重要領導人,曾長期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張聞天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曾在短期內當過黨的總負責人(亦稱**)。
沈澤民中國**早期杰出的黨員之一,作家。
6.記一個名人事記作文700字
名人事跡
翻開書本,看看那些名人事跡,心中不免感慨萬千。從他們的事跡中,使我明白了許多。在所有的名人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和牛頓。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于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十分清貧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四歲起,在父親的拳打腳踢下開始學習鋼琴,十三歲便成為管風琴師,并開始創作音樂作品。而后,貝多芬又面臨著耳聾的威脅。可以想象得出,一個音樂家如果失去了聽力,他將如何去創作,如何去鑄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但是,貝多芬仍然堅持創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幾乎全是在耳聾期間完成的。盡管如此,命運卻不肯放過貝多芬,當他的創作激情達到高潮時,病魔在一點點的向他發出進攻,使他的身體逐漸惡化,直至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輝永遠流傳下來。如今,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幾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們卻缺少了那種堅強、刻苦的精神。貝多芬的事跡使我受益匪淺。因為,意外可能隨時會降臨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能否堅強
地去面對呢?所以,我要學習貝多芬堅強、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
牛頓
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蘋果落到了牛頓的頭上,他引發了一大串的聯想: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而不是升到天上呢?經過刻苦的鉆研,他發現了地球引力。牛頓從小就勤動腦、善思考,遇到事情總愛問個為什么;長大后,他更加刻苦鉆研,終于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在工作中,他兢兢業業,沒有絲毫怠慢。遇到問題,他勤于思考,努力尋找答案。
從牛頓的身上,我懂得遇到問題應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勤于動手、動腦,尋找答案。在學習中要刻苦、努力。
“天才出于勤奮”,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靠不瀉努力才能成功。
7.有關浪費青春的名人事
青春是短暫的,它隨時都可能從我們的指間溜走,等我們醒悟過來時,就可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歷史上有許多故事可以證明青春的短暫。在這短暫的青春,我們又將如何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小學時,學過這么一篇課文。一個小男孩從小很貪玩,從早到晚,不是與人玩沙包、打彈弓,就是吃東西。不知不覺中,童年時期已過去了,少年時期的他依然如此,天天懵懵懂懂地過著每一天。時光飛逝,到了青年的他還是如此,不是與別人從早到晚喝酒,就是從早到晚賭錢。直到了晚年,他開始后悔了,后悔小時候天天玩沙包,后悔天天吃喝玩樂,后悔沒有學到一點知識,想到這兒,他不由放聲大哭,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出現在他面前,對他說:“若我給你第個次機會,你是否能悔過自新?”“若給我第二個機會,我一定會悔過自新的!”時光倒流了,那人回到了童年,他背上書包去上學,可路上看見伙伴們在開心地玩沙包時,不由得又動心了,他想:反正還有很多時間,就玩一會兒吧!可玩一天,他就成了老年人,想到自己又浪費了大好青春,不由得放聲大哭。這時白發蒼蒼的老人又出現了,那人希望老人再給次機會,老人說:“一萬次機會也沒用,你同樣會浪費掉的!”
這個老人就是時間老人。如果我們不珍惜這美好的青春,那我們也就會像那男孩一樣,后悔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光。青春短暫,我們要如何才能讓美好的青春煥發出無限的光彩呢?那就要從現在開始,抓住每分每秒,不讓它從我們的指間溜走,常言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關于奉獻的名人事 誰有啊 幫幫忙啦
李國安是北京軍區給水團團長他住在嘴邊的兩句話是“一個**員要上木愧黨,下不愧民,“一個干部要上不愧部隊,下不愧士兵”他為部隊打井為老百姓打井,將800里邊防變成了有水的鋼鐵長城,為內蒙古的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甘將生命化清泉,多少年來顧不上家顧不上老母、顧不上妻兒.但他是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李國安說:“我深深懂得沒有國就沒有家”盡管付出很多但他“無怨人悔”。點撥] 李國安的事跡體現出一個軍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同時透出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
2006年五月沈陽迎來了舉世矚目的2006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就在這舉世矚目的莊嚴盛會開幕的時刻,來自沈陽各大高校的莘莘學子對團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的“青春世園、志愿沈陽”青年志愿者宣傳服務世園會活動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并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們用真摯的服務和溫和的言語成為了世園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點撥]有了這些充滿熱情與活力的莘莘學子,世園會更添靚麗,他們此舉不計報酬,只為家鄉無私奉獻。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熱愛”“奉獻”等話題。
﹡歷史人物﹡ 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祐元年,蒙古鐵騎如摧枯拉朽直逼臨安。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起兵勤王,并將全部家產拿出來充作軍費。
其友人勸他說:“你以這萬余烏合之眾,去抵擋元朝三路大軍,何異于驅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說:“我最恨的就是國家一旦有急難,征召天下之兵,而無一人一騎入關。
我之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相徇,就是為了使天下的忠臣義士因此能聞風而起。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這樣才可能保住江山社稷。”
可是,經過多年艱苦的抵抗奮戰,文天祥最終還是兵敗被俘。元朝大將張弘范逼他寫信招降在厓山繼續抵抗的張士杰,他堅決拒絕。
元朝皇帝忽必烈“既壯其節,又愛其才”,希望說服文天祥叛宋降元。他召文天祥上殿,對文天祥說:“你若能像對宋朝一樣對我,就立即以你為中書宰相。”
文天祥說:“我文天祥為大宋狀元宰相,宋亡,我惟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又說:“汝不為宰相,則為樞密。”
文天祥昂然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文天祥從容就義,舍身成仁,時年僅四十七歲,浩氣丹心,永存史冊。
[點撥]文天祥在國家有難時,私毫不顧自身利益,將所有家產奉獻出來充任軍費;在他被捕后,他又不為敵人承諾的高官厚祿所心動,毅然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正義之歌。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熱愛”“奉獻”“國家”等話題。
﹡科學家風采﹡ 勇于獻身的科學家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藥。
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并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 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
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不能勝任,又要經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折磨。
他身上先后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于有了收獲。
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進行分析,試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藥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
[點撥] 鮑爾?海斯德忍住痛苦,向自己體內注射毒素時,他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想到的卻是救治被毒蛇咬傷人的生命。這種奉獻的精神,又豈止是“無私”一詞可概括的?。
9.五四青年節節的來歷 簡短點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9年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的由來背景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
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
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
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游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吁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
這一運動得到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并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