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馬哲課的體會
上了幾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在老師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詞漸漸在我的腦海里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說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蒙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生了大變革。
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人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晨曦照在古老的東方,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使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走向自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
2.對啊馬克思學習的總結
第一,優化思維方式
《原理》課有利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知識→思想→能力。
WT、簡述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意識和物質猶如鐵哥們一般。
WT、簡述真理的價值性
真理是有價值的,很有價值,非常有價值,有價值的(得)讓人受不了。
WT、簡述貨幣的兩個主要職能
一個是掙(錢),一個是花(錢)。
WT、簡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太重大了,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摘自1998年中央黨校函授招生的一份答卷
第二,堅定理想信念
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沒有未來的。我們要關心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
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種美女如云的景象,我從沒看過。”感受最深的還是當志愿者的大學生們。“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又親切又有禮貌。”“我也經常對中國政治異論,”石原說,“但對于國家社會前途的看法,中國大學生很明顯地與日本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們對于國家有所期待,讓人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義,真讓人羨慕。”
第三,走好人生之路
薩特的名言:“選擇是可能的,不選擇是不可能的”。學好思政課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馬克思的高尚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3.求馬克思學習心得一篇,2500左右
一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禁想起在校時枯燥的政治課:老師在前面高談闊論,我們就趴在桌子上睡覺,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數還高,數學題至少還有幾個“書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馬列主義NO WAY,NO ONE!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復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系。
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于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于是,惡性循環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么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下面我就將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會的幾個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作以簡單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
是的,哲學并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后,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煉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復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后,往往會懷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洼、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對象、辯證思維方法應用對象。
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個硬幣,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矛盾”可以泛指為“問題”、“困難”。詩有云:“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可見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了,可正是這些坎坷讓我們一天天長大、成熟。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正確面對他們,承認“矛盾”的積極作用,既然“問題”在所難免,為什么我們不把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機會哪?反正我對電腦硬件的知識的了解,都是從解決家里電腦的問題學來的。 在與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樣難免出現一些矛盾,我們也不要千方百計掩飾或一次次的僅僅通過自己的讓步來避免矛盾的激化。
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矛盾可能會反而促使我們彼此加深了解,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關系,“不打不相識”嗎!實際上矛盾的發展只有三種結果:一方壓倒另一方;雙方同歸于盡;一種新的對立統一關系產生。所以我們既不能一再的謙讓,也不要拼個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系。
三、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處理各種問題要分清主次、考慮輕重緩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大堆問題撲面而來,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影響最大的,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集中起來,別的問題到要讓路,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問題辦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沒什么大的原則性的錯誤就行了,完美主義者是最累的。
而一個問題、一個矛盾又有一方起著決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會事倍功半。比如我們通常會遇到的“工作與學習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覺得“越到考試工作越忙!”,分析起來,我們不可能從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時間,所以關鍵就是怎樣在業余時間上做文章,少睡一會兒、少玩會兒、提高點效率、平時緊張點不就行了嗎?關鍵之關鍵有成了平時要控制自己多學一點兒。
另外,辦事要有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雙方總是處在不斷的轉化中; 這點大家很容易由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理解,想想VCD剛出現時,“求”。
4.對啊馬克思學習的總結
第一,優化思維方式
《原理》課有利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知識→思想→能力。
WT、簡述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意識和物質猶如鐵哥們一般。
WT、簡述真理的價值性
真理是有價值的,很有價值,非常有價值,有價值的(得)讓人受不了。
WT、簡述貨幣的兩個主要職能
一個是掙(錢),一個是花(錢)。
WT、簡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太重大了,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摘自1998年中央黨校函授招生的一份答卷
第二,堅定理想信念
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沒有未來的。我們要關心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
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種美女如云的景象,我從沒看過。”感受最深的還是當志愿者的大學生們。“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又親切又有禮貌。”“我也經常對中國政治異論,”石原說,“但對于國家社會前途的看法,中國大學生很明顯地與日本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們對于國家有所期待,讓人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義,真讓人羨慕。”
第三,走好人生之路
薩特的名言:“選擇是可能的,不選擇是不可能的”。學好思政課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馬克思的高尚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5.學習馬克思原理感想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感想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人類思維和智慧的最高產物和結晶.哲學以其獨有的方式引導人們深層次地思考自然,社會和人生.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現時代的時代精神的精華,是人類優秀哲學思想的結晶.為什么要學習馬哲呢 怎樣學習馬哲呢 俗語道:"思想是行動的先鋒."有了正確的思想作旗幟,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同時,馬克思主義還作為我們黨領導人民的思想指南,實踐也證明它是經受得住考驗的.其次,時代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些內容由于其時代局限性,我們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對其中一些觀點予以思考再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不是要我們墨守成規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最后,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不同的,教科書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學者們編寫的,畢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此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勤思考,多動腦去發現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細節部分,將自己的一些觀點多和同行學生們交流,從而達到在批判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這是我對馬哲這門課程的看法及對學習馬哲的意義所在的思考.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推向新境界也不能閉關自守,閉門造車.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是一種世界哲學,是人類文明長期發展的優秀成果的結晶,它的進一步發展同樣離不開世界文明發展的大道。
6.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寫一篇心得體會
談《如何學好馬哲》-----僅供參考 馬哲是一門很好的哲學課程,它講究客觀地認識世界,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
承認世界統一于物質,承認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觀規律運動發展的。 因此,學好馬哲對我們處理事情,完善個人的世界觀來說,是門必不可少的課程。
但是馬哲其中的基本原理又大都較為抽象,較難理解和把握。 那么我們如何來學好馬哲呢? 第一,我們要將馬哲原理與人身聯系起來,讓我們體會、觀察自身,由此聯想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
在學唯物辯證法這一部分中,要用三大規律的內容來說明“如何學好馬哲原理”這一與切身相關的主題。如用內、外因關系的原理,說明學好哲學關鍵在于自身的努力,老師的作用在于幫助你理清思路,便于自學;再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說明自然的規律、人生的價值等這些哲學智慧體現在具體的現實之中,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去體會、去領悟、去把握,而不是靠死記硬背,教條式地記憶。
另如,用質量互變規律來說明學習哲學不能投機取巧,一蹴而就,而應該循序漸進,一章一節地學習,才會由漸悟到頓悟的飛躍。 第二,眾所周知,對立統一規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及其關系,在哲學教學中是一個難點。
所以在學習上,可以用中國古代的太極圖來表示一個事物內部本身所固有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本性。說明這對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聯結、滲透、貫通的趨勢即同一性,相互排斥、反對、限制、否定的傾向即斗爭性。
斗爭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就不存在同一個事物之中,就無法斗爭;同一性是包含差別的同一性,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差別,事物就成了混沌一體。由此更進一步,用太極圖的變動情況來說明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說明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而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展開。
第三,生活是人們認識自然和世界的基礎,把抽象原理放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去比擬,通過對生活的聯想可以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矛盾”概念時,分析“人生的辯證法”,生與死是一對矛盾,生就是死,死昭示生,生之頂峰死亡感覺,死亡過程生之喜悅。
再如,在“矛盾不同階段上的特殊性”時,可以引用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基爾凱郭爾關于“人生三階段”的學說,來說明青年是審美階段,享樂占主導;中年是倫理階段,責任占主導;老年是宗教階段,信仰占主導。另如,在分析否定之否定規律中第三階段與第一階段相似性時,用黑格爾的話進行引申,“同一句話,由老年人講出來,還是由年青人講出來,其所包涵的思想都大不一樣”。
以“人生如夢”這四個字為例,青年人表達了一種失戀、失敗后迷失方向的感受,對老年人來說則是歷經滄桑、面對死亡的無奈。 綜上所述,學習馬哲要客觀地學,科學地學。
不僅背名詞、原理,采取一些生動的直觀形式或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有趣味,變得形象化,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客觀含義。既要注重其中包含的科學道理,又不要陷入迷信狀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心得體會
第一;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聯系生活,如某人未見過飛機,看到過飛機后有了飛機的概念,并深深的為之著迷,刻苦專研,最終改進了飛機結構,獲得新的功能。
第二;馬哲三大規律:1。量變質變規律;2.對立統一規律。3否定之否定規律。
聯系生活;如燒水,口渴時燒水喝是主要矛盾,這時強盜闖入,對付強盜就上升為主要矛盾了;開始燒水時,冷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持續的加熱,矛盾的主要方面變為了熱水狀態,最終在100度時開始沸騰。由液態轉化為氣態,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燒好的水放在一邊,溫度開始自然下降,逐漸的又恢復到了最開始的溫度狀態即完成了一次冷-熱-冷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第三:馬哲五大范疇:1.原因和結果2形式和內容3現象和本質4可能性和現實性5必然性和偶然性。
聯系生活 例如 張三和李四有很深的矛盾,再一次公司聚會上張三酒后因李四說話傲慢用酒瓶猛擊李四,導致李四身亡。根本原因是兩人有矛盾,直接原因是張三喝了好多酒,李四又過于傲慢;內容是傷害致死,形式是使用酒瓶擊打;現象是酒后因言語不投鬧事,本質是矛盾的激化與爆發;報復李四有著多種可能性,但使用核武器卻不是現實性;矛盾的爆發是必然性,選擇在酒桌瓶殺李四是偶然性。
第四;認識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聯系生活:如讀書時做的各種理化實驗,就是對某一定理、定律、法則的驗證。
第五:歷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
8.誰能幫忙找篇學習馬哲的感受或心得體會
試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心得 作者:網 友 文章來源:網友 點擊數:6625 更新時間:2006-5-18 17:20:56 一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禁想起在校時枯燥的政治課:老師在前面高談闊論,我們就趴在桌子上睡覺,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數還高,數學題至少還有幾個“書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馬列主義NOWAY,NOONE!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復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系。
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于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于是,惡性循環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么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下面我就將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會的幾個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作以簡單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
是的,哲學并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后,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煉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復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后,往往會懷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洼、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對象、辯證思維方法應用對象。
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個硬幣,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矛盾”可以泛指為“問題”、“困難”。詩有云:“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可見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了,可正是這些坎坷讓我們一天天長大、成熟。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正確面對他們,承認“矛盾”的積極作用,既然“問題”在所難免,為什么我們不把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機會哪?反正我對電腦硬件的知識的了解,都是從解決家里電腦的問題學來的。 在與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樣難免出現一些矛盾,我們也不要千方百計掩飾或一次次的僅僅通過自己的讓步來避免矛盾的激化。
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矛盾可能會反而促使我們彼此加深了解,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關系,“不打不相識”嗎!實際上矛盾的發展只有三種結果:一方壓倒另一方;雙方同歸于盡;一種新的對立統一關系產生。所以我們既不能一再的謙讓,也不要拼個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系。
三、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處理各種問題要分清主次、考慮輕重緩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大堆問題撲面而來,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影響最大的,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集中起來,別的問題到要讓路,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問題辦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沒什么大的原則性的錯誤就行了,完美主義者是最累的。
而一個問題、一個矛盾又有一方起著決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會事倍功半。比如我們通常會遇到的“工作與學習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覺得“越到考試工作越忙!”,分析起來,我們不可能從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時間,所以關鍵就是怎樣在業余時間上做文章,少睡一會兒、少玩會兒、提高點效率、平時緊張點不就行了嗎?關鍵之關鍵有成了平時要控制自己多學一點兒。
另外,辦事要有計劃、合理安。
9.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心得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心得體會 在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第一節課的時候,總感覺是高中學過的,由于本人是文科生,高中的政治算是主要學科,高二時候的政治就是上的哲學,我心中十分的不解。
所以,僅僅是為了上課應付一下,我懷著極不情愿地心情走進了教室,開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學習。 然而,經過幾堂課的學習,我慢慢地了解到,原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不象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在課程的學習當中,老師也會穿插很多輕松的上課成分,比如把全班同學分成好多組進行題目回答搶答比賽等,那次我們是第一組,那節課過的真的很有意思,通過那次的課,我發現自己開始有點認真的對待馬概這門課的學習了,也通過那些上課老師所提出來的問題,我發現大學所上的哲學遠遠比高中的哲學更深入,更深遠。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它不應只建立在我們感性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學習,我們必須把它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角度。
老師的講課方法也不只是初中、高中時的講解概念,老師通過基本概念形成的知識框架把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側重從整體上讓我們掌握每一個概念。慢慢的我心底開始重新正視這門課,而經過了這么久的學習,我也深深體會到了這門課的內涵。
本書學習了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以及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由于這些基本原理高中的時候掌握的還不錯,所以本次的學習已經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這些觀點,并且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當中,而本書的后幾章是關于社會發展的詳細分析,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以及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等等,這幾章的內容對于我來說比較難,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和深入感受,所以難度相對以前的幾章會比較難,因此要認真去感受去專研 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程的學習感受到了以下幾點: 1.老師態度認真,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并且與學生有很好的互動,有效的提高了同學們對這門課的興趣。 2.課程設置合理,講課詳略得當,程度適中,難度比較高的老師會更細致的講解,更好的使大家完全掌握。
3.課程理論聯系實際,老師在上課中間時時刻刻的加入很多例子以及很好玩的故事,很多故事都使同學感覺很好玩,這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由淺入深的領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奧妙。 4.老師偶爾以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進行探究。
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馬克思主義的含義,了解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等。我們要努力學習和自覺應用馬克思主義,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在學習中我潛移默化地擴大了視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師的教導下,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處理生活實踐中的問題,給我帶來了深遠意義。
在看待各種現象和問題時,學著去理性思考,并通過現象看到本質,讓我了解到事物客觀真實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這些原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應該遵循的原則。
我覺得上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后,收獲挺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讓我更深刻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進一步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對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讓我受益匪淺。
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就要從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當中,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許多復雜的東西需要認識,許多重大問題需要回答,許多領域需要開拓,所以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就顯的尤其重要,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必須 第一,學習理論,武裝頭腦,努力在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實質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并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功夫 第二,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要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聯系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第三,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地強加到實際上面去,這樣既違背了科學理論,也歪曲了客觀實際。
二、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理論與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