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夏的主要內容
這篇散文以“苦”來概括“夏”的滋味,確也恰當,但如果僅僅停留于“苦”的層面上,那就平淡無奇了。
本文作者固然寫到夏之苦,但更多的是寫夏之樂趣,這些樂趣甚至包括“父親睡在鋪了涼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壓死了一只蝎子”等恐怖“事件”。
顯然,這種快樂是短暫的,作者在以后的歲月里經歷過無數的人生苦難,那才是真正的“苦夏”,可作者最終認識到,正是那樣的“苦夏”,鍛造了自己生命的硬度和韌性。
品讀這類句子“在這生命的四季里,最壯美和最熱烈的不是這長長的夏么?”你對生活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
2.《苦夏》的主要內容
苦夏
(2008-07-11 16:26:50)
這一日,終于撂下扇子。來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風,吹得我衣袂飛舉,并從袖口和褲管鉆進來,把周身滑溜溜地撫動。我驚訝地看著陽光下依舊奪目的風景,不明白數日前那個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跑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還是它在一夜之間崩潰?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別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國北方住上十天半個月,否則會一年里周身不適。好像不經過一次“冷處理”,他的身體就會發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河北;雖然人在“終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長大,血液里肯定還執著地潛在著大自然四季的節奏。
四季是來自于宇宙的最大的節拍。
在每一個節拍里,大地的景觀便全然變換與更新。四季還賦予地球以詩意,悟性極強的中國人,在四言絕句中確立的法則是:起,承,轉,合。這四個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質。起始如春,承續似夏,轉變若秋,合攏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輪?為此,天地間一切生命,全都依從這種節拍,無論歲歲枯榮與生死的花草百蟲,還是長命百歲的漫漫人生。在這生命的四季里,最壯美、最熱烈的,不就是這長長的夏天么?
女人們孩提時的記憶散布在四季;男人們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我們兒時的伴侶總是各種各樣的昆蟲,蜻蜓、天牛、螞蚱、螳螂、蝴蝶、蟬……此外還有青蛙和魚兒。它們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種昆蟲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甚至我對家人和朋友們記憶最深刻的細節,也都與昆蟲有關。比如,妹妹一見到壁虎就發出一種特別恐怖的尖叫。比如,鄰家那個斜眼的男孩子專門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個最好看的女生頭上花形的發卡,總招來蝴蝶落在上邊。再比如,父親睡在鋪了涼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壓死了一只蝎子。這不可思議的事使我感到父親的無比強大……
在快樂的童年里,根本不會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耐與難熬。唯有在此后艱難的人生中,才體會到“苦夏”的滋味。快樂把時光縮短,苦難把歲月拉長,一如這長得仿佛沒有盡頭的苦夏。我至今不喜歡談自己往日的苦楚與磨礪。相反,我卻從中領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獲都壓在這沉甸甸的苦字下邊。然而,一半的苦字下邊又是一無所有。你用盡平生的力氣,最終所獲與初始時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該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這苦夏———它不是無盡頭的暑熱的折磨,而是人們頂著毒日頭,沉默又堅韌地苦斗。人生的力量全是對手給的,那就是,要把對手的壓力吸入自己的骨頭里。強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會感到自己屬于強者。也許為此,我的寫作一大半是在夏季。
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愜意的秋天里開花結果?我卻每每進入炎熱的夏季,反而寫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苦夏,鍛造出我這個反常的性格習慣。我太熟悉那種寫作久了,汗濕的胳膊粘在書桌玻璃上,美妙無比的感覺。
在維瓦爾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聽“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動,勝過春之蓬發、秋之燦爛、冬之靜穆。友人說“夏”的一章,極盡華麗之美。我說,我從中感受到的,卻是夏的苦澀與艱辛,甚至還有一點兒悲壯。友人說,我在這音樂情境里已經放進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點點頭,并告訴他我的音樂體驗。音樂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聽覺;不只是它給你,而是你給它。
年年盛夏,我都會這樣體驗一次“苦夏”的意義,從而激情迸發,信心十足。一手撐著滾燙的酷暑,一手寫下許多文字來。夏天的最后一刻,總是它酷熱的極致。我明白了,它是耗盡自己的一切,才顯示出盛夏無邊的威力。生命的快樂是能量淋漓盡致的發揮。誰能像盛夏用一種自焚的形式,創造出這盛極而衰的瞬間輝煌?
于是,我充滿了對夏天的崇拜。這是我精神的無上境界———苦夏!
馮驥才(天津)
3.《拾穗》的主要內容趕 簡練一點
《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于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在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拾穗者》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后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她們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們雖然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米勒卻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有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三個農婦的動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動作連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另一只手握著麥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里小有收獲;扎蘭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復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后,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里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
畫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那種沉穩的濃郁色彩也融化在黃色中,整個畫面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4.求《稻草人》的主要內容,要簡單一點的,急啊
稻草人在看守著田地,新出的稻穗一個挨一個,星光射在上面,有些發亮,像頂著一層水珠,有一點兒風,就沙拉沙拉地響。稻草人看著,心里很高興。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憐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過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來就哭,眼睛到現在還紅著;而且成了毛病,動不動就流淚。她只有一個兒子,娘兒兩個費苦力種這塊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強把她丈夫的喪葬費還清。沒想到兒子緊接著得了白喉,也死了。她當時昏過去了。只剩她一個人了,老了,沒有氣力,還得用力耕種,又挨了三年,總算把兒子的喪葬費也還清了。可是接著兩年鬧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爛了就是發了芽。她的眼淚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傷,看東西模糊,稍微遠一點兒就看不見。她的臉上滿是皺紋,倒像個風干的桔子,哪里會露出笑容來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長得好,很壯實,雨水又不多,像是能豐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興。這時候,突然一個小蛾飛來,是灰褐色的小蛾。稻草人立刻認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敵,也就是主人的仇敵。稻草人想趕跑小蛾,但他動不了不能將蛾子趕跑,只能眼看著蛾子把稻子一點點的破壞掉。這時一個魚婦在捕魚,她的孩子不停的咳嗽,但她不能管得上孩子,稻草人是多么想幫助孩子呀,但他是個稻草人不能動。這時魚婦的魚桶里多出了一條鯽魚,鯽魚想向稻草人尋求幫助,但稻草人不能幫到鯽魚。然后又發生了事情,有個女子想自殺,稻草人不能阻止。整個夜晚,稻草人都沉浸在悲傷的氣氛里。第二天早晨,農人從河岸經過,發現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傳出去。左近的男男女女都跑來看。嘈雜的人聲驚醒了酣睡的漁婦,她看那木桶里的鯽魚,已經僵僵地死了。
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艙;生病的孩子醒了,臉顯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厲害。那老農婦也隨著大家到河邊來看;走過自己的稻田,順便看了一眼。沒想到才幾天工夫,完了,稻葉稻穗都沒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稈兒。她急得跺腳,捶胸,放聲大哭。大家跑過來問她勸她,看見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
5.完璧歸趙的主要內容(短一點)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一塊美玉,叫做和氏璧。這事被秦王得知,就派使者到趙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不愿意,但又害怕秦王依仗自己的強大,欺侮趙國。這時,有一個宦者令叫繆賢,推薦了自己手下的門客藺相如。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秦王在列觀接見了藺相如,但是趙王只是傳閱著和氏璧,卻沒有打算兌現給趙國的城池。于是,藺相如提出璧上有瑕疵,要求指出來給秦王看,從秦王手中奪回了和氏璧。藺相如在秦廷上義正詞嚴,指出秦王不守信義,要求秦王齋戒五日,以隆重的禮節接受和氏璧。
然后,他偷偷派人從小路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三日后,秦王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得知藺相如把和氏璧已送回趙國,非常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擴展資料
一、相關人物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后終于原璧歸趙。趙惠文王20年,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為上卿。對趙國大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彼此成為刎頸之交。
二、發生地點
章臺是戰國時是秦國的象征。《史記》載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臺之下矣。”說明了戰國時期章臺的歷史地位。完璧歸趙也正是藺相如來到秦國章臺所發生的故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6.馮婉貞的主要內容簡短一點的
我的作業是這樣寫的:馮婉貞是抵抗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了北京以后,到處殺人放火,搶奪財物。離圓明園5公里有個叫謝莊的小村子。
莊上有個精通武藝的馮三保,他女兒馮婉貞 ,也學得一身好武藝,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樣樣精通。馮婉貞率領青年們在距離村子兩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隱蔽起來。
一會兒侵略軍抬著大炮來了。當敵人來到樹林旁邊的時候,馮婉貞拔出大刀,奮勇當先,率領青年們向侵略軍沖去。
侵略軍遭到這突然的襲擊,非常驚慌,隊伍立即大亂。馮婉貞帶領大家,揮舞著大刀、長矛勇猛砍殺,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紛紛敗退。
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英勇的謝莊青年打死侵略軍100多人。剩下的敵人,不得不丟下長槍大炮,倉皇逃跑了。
侵略軍受到這次打擊后,再也不敢來侵擾謝莊了。
7.有什么寓言的主要內容短一點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反映的道理:諷刺了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的人。,啟示了我們要得到自己的東西必須要付出辛勤的勞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苦夏的主要內容簡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