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學小故事10篇(最簡短的)
一元錢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板三十元,后來老板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里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個蘋果。怎么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小馬虎數雞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后,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只雞。于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 『本文由第一范文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2.誰有小學生數學趣味性故事,要短一點,完整一點的
螞蟻爬繩問題:一繩長1M,一螞蟻從繩的一端爬向另一端,速度為每秒1CM,同時,繩子以每秒10CM的速度均勻伸長,問:螞蟻能否達到繩的另一端?如能,需多長時間?如不能,請說明理由。
(假設繩子質量無限好,螞蟻壽命無限長)公雞5元3只,母雞5元2只,合在一起賣10元五只,賠了?前些日子,巴依“老爺”的小聰明非但沒有得手,還白白損失了七個銀環,心疼得要死。一貫坑害別人的他,這口氣怎能咽得下去呢?這不他又神氣活現的出現在了集市上,不知誰今天又要倒霉了? “賣雞嘍,公雞5元3只,母雞5元2只,快來買呀!”順著叫賣聲,巴依“老爺”來到了雞灘前,只見他賊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嘿,老頭兒,你這有多少只公雞?多少只母雞呀?”“各有30只。”賣雞的老大爺顫顫微微的回答。
“好了,這些雞我都要了。既然公雞5元3只,母雞5元2只,干脆公雞、母雞合在一起賣10元錢5只,也省得羅嗦,賣不賣?”老大爺一想,10元錢5只,這樣也不吃虧,于是就答應了他的要求。
獵人的手表:一個住在深山中的獵人,他只有一只機械表掛在手上,這天,表因忘了上發條而停了,附近又沒有地方可以校對時間。他決定下山到市集購買日用品,出門前他先上緊機械表的發條,并看了當時的時間是上午6:35(時間已經是不準了),途中會經過電信局,電信局的時鐘是很準的,獵人看了鐘并記下時間,上午9:00,到過市集采購完,又繞原路經過電信局,看了當時電信局的時鐘指在上午10:00,回到家里,手上的表指著上午10:35。
獵人如何調校出正確的時間呢?此時的標準時間應該是多少? 她們的年齡是多大:"你在忙什么呢,比爾,"教授留意地說。這時他的這位朋友正一口氣喝完剩下的咖啡, 站起來要走."準備帶三個女孩乘車游覽!"比爾答道。
教授笑了:"原來如此!敢問三位佳麗芳齡幾許?"比爾思考片刻說:"把她們年齡乘在一起得到2450,可她們年齡和恰是您年齡的兩倍"。 教授搖了搖頭說:"非常靈巧,但對她們的年齡仍然有疑問。
"比爾還在那里,他補充道:"是的,我忘了提起,我的年齡至少要比那個歲數最大的小一歲。"而這使得一切都變得清楚了! 當然,教授是知道他朋友的年齡的,請問,你能算出他們的年齡嗎?繩長多少: 一根繩子不知長, 三折來與四折量, 三比四折長2尺, 這條繩子有多長?漁夫和草帽:有位漁夫,頭戴一頂大草帽,坐在劃艇上在一條河中釣魚。
河水的流動速度是每小時3英里,他的劃艇以同樣的速度順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劃行幾英里,”他自言自語道,“這里的魚兒不愿上鉤!” 正當他開始向上游劃行的時候,一陣風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
但是,我們這位漁夫并沒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丟了,仍然向上游劃行。直到他劃行到船與草帽相距5英里的時候,他才發覺這一點。
于是他立即掉轉船頭,向下游劃去,終于追上了他那頂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靜水中,漁夫劃行的速度總是每小時5英里。
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劃行時,一直保持這個速度不變。當然,這并不是他相對于河岸的速度。
例如,當他以每小時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劃行時,河水將以每小時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對于河岸的速度僅是每小時2英里;當他向下游劃行時,他的劃行速度與河水的流動速度將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對于河岸的速度為每小時8英里。 如果漁夫是在下午2時丟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時候?小狗賽跑: 兩只小狗賽跑,一只沿大圓跑一圈后回到A點,另一只跑完兩小圓后回到A點。
請你想一想,當兩只小狗同時起跑,而且速度也相同的話,誰是冠軍得主?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是德國數學家。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與歐拉保持了長達三十五年的書信往來。
在1742年6月7日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命題。他寫道:"我的問題是這樣的:隨便取某一個奇數,比如77,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之和:77=53+17+7;再任取一個奇數,比如461,461=449+7+5,也是三個素數之和,461還可以寫成257+199+5,仍然是三個素數之和。
這樣,我發現:任何大于7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但這怎樣證明呢?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一個別的檢驗。
"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不難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題是歐拉命題的推論。事實上,任何一個大于5的奇數都可以寫成如下形式:2N+1=3+2(N-1),其中2(N-1)≥4.若歐拉的命題成立,則偶數2(N-1)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于是奇數2N+1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從而,對于大于5的奇數,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題成立并不能保證歐拉命題的成立。因而歐拉的命題比哥德巴赫的命題要求更高。
現在通常把這兩個命題統稱為哥德巴赫猜想。
3.我想要短一點的數學故事
1、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
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
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2、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高斯 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后,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3、從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臨終時,三個兒子圍在床前。
他對兒子們說:“我有十七匹馬,留給你們,三個人分。分馬的時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總數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總數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總數的九分之一。”
勉強說完這幾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執行遺囑時,一致認為這些馬是父親生前心愛之物,決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幾塊瓜分。
但是遺囑又要完全照辦,如何是好呢?正巧,這時他們的老娘舅騎馬趕來了,聽完事由,眉毛一揚,說:“我來分。”猜猜看,老娘舅怎樣分馬?因為希望每人得到的馬都是整數匹,所以根據遺囑,在分馬的時候,馬的匹數應該是三個分母的公倍數。
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數是18,因而在分馬時的馬匹總數最好能成為18的倍數。老人留給兒子們的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帶來的一匹馬臨時借出來湊數,共有18匹馬參加分配。
準備就緒,老娘舅開始宣讀和執行遺囑:“……分馬的時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總數的二分之一……”宣讀到這里,老娘舅數出9匹馬,讓老大領過去:老二嘛,得總數的三分之一……”讀到這里,老娘舅數出6匹馬,讓老二領過去:“老三最小,你呀,就拿總數的九分之一。”讀完最后這一句,老娘舅數出2匹馬,讓老三領過去:三位晚輩分到手的馬,總和恰好是父親留下的17匹:9+6+2=17。
分馬場地上的18匹馬,現在剩下最后一匹,這當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帶來臨時借用的那匹,依然物歸原主。 4、北宋的一個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計一起堆酒壇。
因為近來生意特別好,酒壇自然也就多。老板一邊在心里樂,一邊盤算著如何發更大的財。
他要把酒壇堆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酒店。酒壇堆得非常漂亮,一層一層整整齊齊。
酒店門口的招幌迎風飄揚,使人不得不駐足逗留,忍不住想進店喝幾盅。酒店老板得意揚揚之際,想數數酒壇一共有多少只。
可是,數壇子也并不輕松,老板從前面繞到后面,又從后面繞到前面,剛剛擦干的汗水又冒出來了,伙計們都笑了第二天。這堆酒壇果然吸引了不少顧客,老板望著酒壇,樂不可支。
這時,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書生走了過來,面對酒壇,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為了數清這堆酒壇,花了很大的功夫,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輕人,你知道這堆酒壇一共有多少個嗎?"老板半開玩笑地問道。"這很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堆酒壇最上面的那層一共幾排,每排多少個,一共有幾層。
根本不用數,我馬上就知道這堆酒壇的數目。"年輕人這么說話,顯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這位年輕人真會說大話,不妨把他提的條件告訴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說:"最上面那層酒壇是四排,每排8個,第二層是五排,每排9個……""好了,一共七層,"年輕人打斷了老板的話,不加思索地報出了答案,"一共567個酒壇。
對嗎?"老板一下子驚得連張開的嘴巴也忘記合攏了。這么快!老板馬上把年輕人請進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萬分周到。
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這位青年,又是請教姓名,又是討教數壇的方法。這位青年就叫沈括。
優越的家庭生活條件使他有機會讀書,加上他好奇心強,肯鉆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學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說:"我數這壇子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最中間那層共77個,共七層,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數28就行了。
"沈括從小。
4.小學趣味數學小故事50字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
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
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
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
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
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
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菜、算多少錢…… 下面就是一個小故事,是一個數字之間的故事。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 0弟弟說:“我們大家伙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么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卷,好吧?” 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么定了吧。” 于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于+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沖是沖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呆呆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
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
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給數字一個生命 小朋友們,當你輕輕地打開數學書的時候,是否看到了數字們微笑的臉?咦?數字怎么是活著的呢?當然是活著的嘍!他們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認為自己個頭最高、腰板總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
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數,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卻不能被別的數整除,真可謂是“獨霸將軍”。 但是“2”卻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數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聽說過什么是質數嗎?那些家伙在數字界中有點與眾不同。他們很固執,相互纏在一起,掛在篩子上怎么都打不散,總是抱成團。
怎么樣,數字們都擁有不同的個性吧。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生命。
據說,數字們也時常組織聚會呢。這種聚會根據不同的目的和時間而定,同樣的數字可以參加不同種類的聚會。
當聽到“自然數集合”時,所有的自然數就會聚集在一起,但是當聽到“整數集合”時,剛剛集合在自然數隊伍里的數字們就會跟著整數的隊伍走。誰是真正的王子? “王子!” 動物王國的國王10年前丟了一個兒子,所以從很早以前大臣們就開始四處尋找王子。
國王因為年紀大了,記憶力漸漸地減退,越是這樣,國王越想看到王子。 “埃克斯呀,我的埃克斯,我想你想得連覺都睡不著了。”
“在我死之前,如果能看一眼我的兒子……” 大臣們為了老國王到處尋找,并告訴大家: “我們的王子有3個特征:第一,用4只。
5.誰知道有趣的數學故事 (簡單一點)
一天,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可偏偏不巧,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們熱情的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的說,“大家一起吃,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從旁吃去了。
悟空回來后,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其實八戒吃了10個)。
6.誰有有趣的數學故事 要短的
取勝的對策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
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范例。
下面有一個兩人做的游戲:輪流報數,報出的數不能超過8(也不能是0),把兩面三刀個人報出的數連加起來,誰報數后使和為88,誰就獲勝。如果讓你先報數,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才能一定獲勝? 分析:因為每人每次至少報1,最多報8,所以當某人報數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個數,使此數與某所報的數之和為9。
依照規則,誰報數后使和為88,誰就獲勝,于是可推知,誰報數后和為79(=88-9),誰就獲勝。88=9*9+7,依次類推,誰報數后使和為16,誰就獲勝。
進一步,誰先報7,誰就獲勝。于是得出先報者的取勝對策為:先報7,以后若對方報K(1≤K≤8),你就報(9-K)。
這樣,當你報第10個數的時候,就會取得勝利。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只癩( lai)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
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于爬了5米。
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
它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堅強地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
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7.趣味數學故事要短的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只癩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于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堅強地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8.有什么三年級數學趣味小故事,煩死了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只癩( lai)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
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于爬了5米。
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
它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堅強地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
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9.小學的趣味數學故事
1.無窮是什么? 一位富翁偶然聽到一個數學教授給學生談論“無窮”,心里便琢磨, 這“有限多個”好理解,比如,我的錢財,可這“無窮”是什么呢? 難道就是跟自然數一樣多, 或者“更多”?富翁想知道自己理解的究竟對不對,于是就問教授:“教授先生,‘無窮’是什么?”教授回答說:“無窮就是沒有窮人,都象您一樣富有。”
教授看到富翁不理解的樣子,就進一步解說:“想一想,如果地球上的人有無窮多個,比如說,可以和自然數對應起來,而且每個人只有一元錢,不要多,那么 第一個人問第二個人借一元,第二個問第三個人借一元, 依次往后借,如此下去,第一個人就有2元錢,其他人也沒有少錢。” 富翁點頭承認,并說:“那還是沒有我的錢多。”
教授接著說:“如果第一個人重復一百萬次,那不就是百萬富豪了?!”富翁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無窮”是什么。2.名人的生日 眾所周知, 名人、偉人都有不尋常的個人特性。
如果你學代數,算一算他們的生日, 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名人和偉人的生日都具有如下的一個特點: 如:愛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將年月日寫在一起是 1879314。把這個數隨意排列一下,可得到另一個數,比如: 4187139。
用大的數減去小的數得到一個差:4187139-1879314 = 2307825。將差的各個位數相加得到一個數,2+3+0+7+8+2+5 = 27, 再將這個數的位數相加,其和是9。
即最后得到一個最大的一位數9。 按上述方法來計算數學家高斯的生日:高斯生于1867年11月7日,于是可得一個數 1867117, 重新排列后的數比如是1167781,差數為 1867117-1167781 = 669336,算其位數和可得: 6+9+9+3+3+6 = 36,再算位數之和, 最后得 3+6 = 9。
同樣,最后得到一個最大的一位數9。 所有的著名人物的生日都有這樣的特點。
這是成為著名人物的“必要條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小學生趣味數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