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麥哲倫事跡(簡單點的)
麥哲倫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
10歲左右進入王宮服役,充當王后的侍從。16歲時進入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務的各項工作。
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并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向往,麥哲倫1505年參加了海外遠征隊,從此開始了遠洋探航的生涯。
在這次遠征印度、馬六甲、馬來群島的過程中,為了與阿拉伯人爭奪貿易地盤、取得亞洲南部海洋的霸權,遠征隊與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過幾仗,麥哲倫因而也三度負傷。麥哲倫傷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觸礁。
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際,麥哲倫挺身而出,帶領幸存的海員克服重重的困難,直到得到援救。由于這次事件,麥哲倫被提升為船長,被留在了印度。
此后,麥哲倫在印度和東南亞一帶參加了殖民戰爭,并在這一帶進行了探索和游歷 他從實地了解到在東南亞群島的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堅信地球是圓形的,并猜測在這片大海的東面,肯定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次環球探航。1513年麥哲倫回到葡萄牙。
他一再請求國王允許他組織船隊進行環球探險,然而國王卻不理睬他,絕望的麥哲倫只好在1517年離開祖國,投奔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魄力,不僅把女兒嫁給他,還向西班牙國王舉薦了他。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計劃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批準,與他簽署了遠洋探航協定。按照協定,麥哲倫被任命為探險隊的首領,所率船隊的船只由國家提供,航海費用由國家負擔。
探險過程發現的任何土地,全部歸國王所有,麥哲倫充任總督,新發現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歸麥哲倫所有。為了監督麥哲倫,國王又派了皇室成員作為船隊的副手。
1519年9月,麥哲倫率領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船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港口出發,開始了環球遠洋探航。經過兩個多月的海洋飄泊船隊,越過大西洋來到巴西海岸。
船隊沿海岸向南繼續航行,在第二年一月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大海灣。“海峽找到了!”“海峽找到了!” 海員們高興地歡呼起來,以為已到達了美洲的南端,可以進入新的大洋了。
然而隨著船隊在海灣中的前進,發現海水變成了淡水,原來此處只是一個寬廣的河口,這就是今天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船隊繼續向南前進。
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臨近冬季,風雪交加,航行極其困難。月底,航隊來到圣胡利安港,并在這里拋錨過冬。
由于幾次探索海峽的失敗,大多數海員都感到灰心喪氣,有三個船長也借機反對麥哲倫。麥哲倫設下計謀平定了這次叛亂,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廢的結局。
經過近5個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這個地區春暖花開的季節,麥哲倫又率領船隊出發了。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沒,此時只剩下4條船了。
兩個月后,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交錯,波濤洶涌。
麥哲倫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這艘船卻調轉船頭逃回了西班牙。麥哲倫只好率領著剩下的3條船象鉆迷宮似的在海峽中摸索著前進。
麥哲倫以堅強的意志率領船隊前進。在這個海峽迂回航行1個月后,他們終于走出海峽西口,見到了浩瀚的大海。
向來以沉著、堅定著稱的麥哲倫激動地掉下了眼淚。為了紀念麥哲倫這次探航的功債,后人把這條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如果你打開世界地圖,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緯52度的地方找到它。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面一直風平浪靜。
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叫“太平洋”。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里亞那群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
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的仆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么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于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是圓形的。
為了征服這塊盛產香料的富饒土地,這個堅韌果敢卻滿懷野心的麥哲倫,企圖利用當地部族間的矛盾來達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與當地部族的沖突中,麥哲倫被殺害了。最后,麥哲倫的助手燒掉一條破爛不堪的船,帶領僅存的兩條船載滿香料越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過好望角,輾轉一年多,終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
這時,整個船隊僅剩下一條船與18名船員了。從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人類的第一次環球一周的航行。
麥哲倫雖然死去了,但是他對后世航海和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忘記的。
2.麥哲倫的故事要短的
1480年,麥哲倫出生于葡萄牙北部波爾圖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于四級貴族子弟。
他10歲時進王宮服役,隨國王約翰二氏和王后游歷全國各地。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1511年他跟隨新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參加攻占馬六甲。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
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并堅信地球是圓的。
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
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可是,國王沒有答應。
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并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并獻給了國王一個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
不久,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
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于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圣胡安港準備過冬。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
麥哲倫派兩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就在這風云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后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發現了現在智利的火地島。經過20多天艱苦迂回的航行,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1521年3月,船隊終于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
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余,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
但由于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于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后,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
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于首麥哲倫航海路線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麥哲倫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
他帶領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小島,由于水中多礁石,船只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
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于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
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跑但還是落在了隊伍的后面,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于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后來怎么處理的麥哲倫尸體都不知道。
麥哲倫死后,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于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圣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
3.麥哲倫的故事要短的
1480年,麥哲倫出生于葡萄牙北部波爾圖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于四級貴族子弟。他10歲時進王宮服役,隨國王約翰二氏和王后游歷全國各地。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1511年他跟隨新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參加攻占馬六甲。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并堅信地球是圓的。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可是,國王沒有答應。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并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把女兒也嫁給了他。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并獻給了國王一個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不久,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于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圣胡安港準備過冬。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就在這風云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后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發現了現在智利的火地島。經過20多天艱苦迂回的航行,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船隊終于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余,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于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于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后,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于首麥哲倫航海路線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麥哲倫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他帶領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小島,由于水中多礁石,船只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于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跑但還是落在了隊伍的后面,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于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后來怎么處理的麥哲倫尸體都不知道。
麥哲倫死后,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于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圣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
4.簡單描寫哥倫布、麥哲倫航海探險的事跡
航海家哥倫布。生于意大利熱那亞,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并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麥哲倫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5.急求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事跡
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
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園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意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
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
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于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
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
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
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哥倫布的船隊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于發現了陸地。
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后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于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圣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
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后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哥倫布把裝有羊皮紙信的木桶扔入大海 后來,對于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
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于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
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
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從那以后,西方終于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哥倫布的計謀: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航海途中,伊斯帕尼奧拉島人拒絕給船隊提供食物。哥倫布就對島上的人說:如不給他們食物,上帝就會發怒,以月亮變暗為證明。
果然不久,發生了月食,月亮越來越暗。島上的人非常害怕,求助于哥倫布。
哥倫布故意出走片刻,然后走回來說:上帝已饒恕了你們。又過了一會兒,果然月亮又重新變亮了。
島上居民看見哥倫布竟有如此的“法力”,只得乖乖地給船隊提供食物了。 果真是上帝饒恕了他們嗎?原來哥倫布研究過天文,他經過分析推斷出月食就要發生,于是就故弄玄虛導演了這幕戲。
麥哲倫: 麥哲倫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10歲左右進入王宮服役,充當王后的侍從。
16歲時進入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務的各項工作。 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并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
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向往,麥哲倫1505年參加了海外遠征隊,從此開始了遠洋探航的生涯。在這次遠征印度、馬六甲、馬來群島的過程中,為了與阿拉伯人爭奪貿易地盤、取得亞洲南部海洋的霸權,遠征隊與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過幾仗,麥哲倫因而也三度負傷。
麥哲倫傷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觸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際,麥哲倫挺身而出,帶領幸存的海員克服重重的困難,直到得到援救。
由于這次事件,麥哲倫被提升為船長,被留在了印度。此后,麥哲倫在印度和東南亞一帶參加了殖民戰爭,并在這一帶進行了探索和游歷。
他從實地了解到在東南亞群島的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堅信地球是圓形的,并猜測在這片大海的東面,肯定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次環球探航。1513年麥哲倫回到葡萄牙。
他一再請求國王允許他組織船隊進行環球探險,然而國王卻不理睬他,絕望的麥哲倫只好在1517年離開祖國,投奔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要塞司令。要塞。
6.麥哲倫的事跡
1、麥哲倫生平事跡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雇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1519年8月1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圣盧卡爾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1520年3月31日——抵達圣胡利安灣1520年4月7日——圣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1520年5月22日——“圣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1520年11月——“圣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1521年1月24日——經過圣保羅島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屠殺村民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于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喪生2、麥哲倫簡介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de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
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完成首次環航地球,麥哲倫在環球途中在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被當地居民砍死。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
7.哥倫布與麥哲倫的探險小故事,越短越好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后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后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只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于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8.麥哲倫的故事
1480年,麥哲倫出生于葡萄牙北部波爾圖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于四級貴族子弟。
父親叫路易·德·麥哲倫,是個小貴族,母親叫阿爾達·梅斯桂塔。他10歲時進王宮服 麥哲倫航海路線圖 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年輕時對航海就十分神往。25歲那年,他參加了對非洲殖民戰爭。
此后,又與阿拉伯人為爭奪貿易地盤打了仗。30歲離開印度,在歸國途中觸礁,被困在一個孤島上。
麥哲倫和他的海員們等了很長時間才等到援救船只,上級了解這一情況后,將他升任為船長。 1511年他跟隨新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Monsode Albuquerque)參加攻占馬六甲。
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
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并堅信地球是圓的。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1511年12月他作了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后,帶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后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預備出航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
可是,國王沒有答應,因為國王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沒有必要再去開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并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
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并獻給了國王一個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儀。
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不久,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
但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很快知道這一件事,他很憤怒麥哲倫為自己國家競爭對手效力,更害怕麥哲倫的這一次航行會幫助西班牙的勢力超過葡萄牙。于是,他不但派人在塞維利亞不斷制造謠言,還派了一些奸細打進麥哲倫的船隊,并準備伺機破壞,暗殺麥哲倫。
橫渡大西洋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
由于這里是葡萄牙的領地,所以麥哲倫告訴船員們一定要小心,不要被葡萄牙人發現,因為根據1494年雙方簽定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規定誰也不得進入和占領對方分的領土。第二年1月10日,船隊來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灣。
船員們以為到了美洲的盡頭,可以順利進入新的大洋,但是經過實地調查,那只不過是一個河口,即現在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于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圣胡安港準備過冬。
由于天氣寒凍,糧食短缺,船員情緒十分頹喪。船員內部發生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不服從麥哲倫的指揮,責令麥哲倫去談判。
麥哲倫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談判的信,并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官員。 不久,麥哲倫在圣胡安港發現了大量的海鳥、魚類還有淡水,飲食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麥哲倫還發現附近還有當地的原住居民,這些人體格高大,身披獸皮;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他們把濕潤的獸皮套在腳上,上至膝蓋。雨雪天 就在外面再套一雙大皮靴。
麥哲倫把他們稱為“大腳人”,并以欺騙的方法逮捕了兩個“大腳人”,并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里,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陽春8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繼續出發。
[1]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
麥哲倫派兩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
說來也巧,就在這風云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后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
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
麥哲倫高興極了,他在夜里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回的航行,終于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
后來,在兩個月在他們兵分五路四處巡邏尋找小島或陸地時,裝載糧食最多的“圣安東尼奧號”逃走并返回西班牙。 [2] 進入太平洋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松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
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酒早已被喝光,只有面包干充饑,后來連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干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
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
9.麥哲倫生平事跡300字概括
麥哲倫年譜
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雇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
1519年8月1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圣盧卡爾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1520年3月31日——抵達圣胡利安灣
1520年4月7日——圣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1520年5月22日——“圣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1520年11月——“圣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經過圣保羅島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屠殺村民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于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