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耳日的由來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衛生部、中國殘聯下發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全民的愛耳意識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傳力度還不夠。因此確定2004年我國的愛耳日活動主題是——“防聾走進社區”。旨在發揮社區人口密集、傳播迅速,宣傳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優勢。使老百姓能夠真正體會到日常保健、規律生活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衛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長年不懈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歷年全國愛耳日的主題:
2000年: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2001年:減少耳聾發生 實施早期干預
2002年: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2003年:提高人口素質,減少出生聽力缺陷
2004年:防聾走進社區
參考資料:
2.愛耳日的由來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范》,加大了對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中的規范化管理力度。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針對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
3.全國愛耳日來歷
一、來歷
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3萬聾人,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
目前,我國有聾人二千零五十七萬。衛生部等10部門落實政協提案,確立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社會福利組的萬選蓉等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
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中國老齡協會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二、全國愛耳日的背景
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噪聲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余名。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
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系統實施。全國共有聾兒康復機構1422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
擴展資料
預防耳聾三招
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它們是鏈霉素、雙氫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萬古霉素,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
預防孩子耳聾應從母孕時開始,孕婦應避免到過于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
情緒過于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而引發耳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全國愛耳日
4.愛耳日的由來及意義是什么
1998年,經中國殘聯、原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其設立是中國對全球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
耳朵就像眼睛一樣是人體與外界保持聯系的最重要的門戶,有一個好的聽力會讓我們受益終身,所以愛耳護耳的意識應該要從小培養。 不過,國人的聽力健康狀況并不理想,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患聽力語言障礙人數高達2057萬人,老人是主要患病群體,約有949萬人,差不多有70%的老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
除了老人,7歲以下的孩子也是一大受害者,聽力障礙者約有80萬人。 此外,由于藥物、遺傳、疾病、環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兒每年增加約3萬,也因此聽力殘疾人數在所有殘疾中居于首位。
聽力損傷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對于患有聽力障礙的老人來說,交流困難是一大難題,就像宗醫君朋友的母親一樣,根本沒有辦法正常的交流。 不僅如此,長期性的聽力障礙會讓老人漸漸失去安全感,還易封閉自我,之后就會變得孤獨、多疑,甚至誘發 老年癡呆。
而對于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來說,常會導致孩子不會說話或口齒不清,性格內向孤僻,學習方面也會出現困難。 通常來說,導致老年人聽力障礙的主要因素在于本身器官功能的自然退化,同時也和外在的因素有關,包括環境噪音、服用耳毒性藥物,或其它疾病所引發,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
不過,對于孩子來說,遺傳、內耳疾病、外耳疾病、噪音以及藥物等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其聽力出現障礙,但據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兒童聽力障礙多是由中耳炎引起,所以,當孩子患有中耳炎時要及時治療,以免出現聽力障礙影響孩子一生,除了需要采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以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咨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兒童聽力障礙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如果防御措施做得好,50%的聽力障礙可避免。
另外,對于老年人來說,其聽力在50歲左右就會開始走下坡路,所以日常要注意對聽力的保護,盡量避免噪音對聽力的損害,對本身患有疾病的老人來說,要謹慎使用藥物,尤其是要注意避免耳毒性的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若是有條件的老人,可以定期進行精細化的聽力檢測,一旦聽力出現問題,就好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盡早佩戴合適的助聽器,這是治療老年人聽力衰退最有效的方法。
在此,宗醫君也建議自己的朋友,及時帶著母親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干預措施,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傷害,給老人的晚年生活帶來影響。
5.愛耳日的由來是什么樣的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 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 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的現 實,提出了《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 的第2330號提案。
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 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每年3月3日定為“全 國愛耳日”。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耳聾的殘疾 人達2057萬。
每年出生的先天性耳聾兒童約占 出生人口總數的4%?6%,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 3萬人;有聽力語言障礙的人高達2057萬之多, 其中7歲以下聾兒達80萬。
6.全國愛耳日的主要意義
1、“愛耳日”的由來自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3月3日在中國會有個“愛耳日”的活動, 隨著我國“全國愛耳日”(national ear care day, NECD)活動的開展、對外交流的加強以及對世界各國影響的擴大,在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共同推動下2013年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愛耳日”的3月3日確定為“國際愛耳日” (international ear care day, IECD)。
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八屆中國“愛耳日”,第五屆“國際愛耳日”。2、全國愛耳日的主要意義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中國殘聯、衛生部等十個部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并于2000年3月開展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這對減少耳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