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聞雷泣墓》的譯文是什么
譯文:
王裒,字偉元,對待雙親非常孝順。母親活著的時候,害怕打雷。母親故世后,葬在山林里。每次遇到打雷下雨,王裒都會跑到母親墓前,跪著哭泣安慰母親說,王裒在這里,母親請不要害怕。王裒隱居靠教書為業,每每讀到《詩經》中的《蓼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時,就不停地流淚。后來他的學生就避開《蓼莪》,不再誦讀學習這首詩
補充:
原文:
王裒,字偉元,事親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風雨聞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懼。 隱居教授,讀《詩》至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遂三復流涕,后門人至廢《蓼莪》之篇。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拓展:
《聞雷泣墓》,又稱為《王裒泣墓》,講述了魏晉時孝子王裒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六則故事。
2.二十四孝中有聞雷泣墓的故事,其中王裒的\"裒\"怎么念
王裒的“裒”字念pou,第二聲。他是魏晉時候的人。
我曾為一位用戶翻譯過《晉書》王裒的故事,現在復制過來:
王裒,字偉元,是城陽營陵人(今山東昌樂東南)。祖父王修,是魏國名士。父親王儀,他高風亮節且氣度優雅正直,曾擔任文帝時期的司馬一職。東關那場戰役,皇帝問眾人:“最近的事情(指戰事不利),這個罪責應該由誰來承擔?”王儀說:“這該是元帥的過錯。”皇帝大怒說:“司馬難道把罪過歸在我的頭上嗎!”于是就把他拖出去斬首了。
王裒自小就立有良好操行,用禮來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身高八尺四寸,容貌絕俗,聲音清亮,修辭的氣度典雅方正,博學而且多才多藝,悲痛死于非命的父親,不曾朝西向而坐,用來表示自己不愿入朝廷為官。于是他就隱居起來教授弟子謀生,朝廷的三征七辟他都沒有去應召。他在墳墓旁邊蓋起草廬,早晚經常到墳墓那里跪拜,手扶著柏樹悲傷地哭泣,眼淚(先秦時期,“涕”指眼淚,后來出現了“淚”,兩字就同義并用了)滴落在樹上,樹都因為這樣而枯萎了。他的母親生性害怕打雷,母親死后,每逢打雷,他就到母親墓前說:“兒王裒在這里,(請母親別害怕)。”他只要讀《詩經》一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沒有不痛哭流淚多次的,他所教授的門人就廢棄不學《蓼莪》這一篇了。
王裒家里貧窮,就親自耕種,用田里的出產來糊口謀生,用自養的桑蠶來量身成衣。有人想要幫助他,他不聽任這種做法。他的諸位門生秘密地為他收割麥子,王裒就把麥子丟掉。認識他的舊友有饋贈他東西的,他都不接受。他的門徒被當地縣里抓去服役,請求王裒撰寫文書給縣令,他誠實(這里的良作“諒”字解)地說:“你的學問不足以保護身體(也就是說你的學問還沒到可以不服役的水平),我的德行也很淺薄不足以庇蔭你,寫了也沒什么意義!而且我已經不執筆四十年了。”于是他就徒步擔著干飯,兒子背著鹽、豉(調味品)和草鞋,送服役的學生到縣衙,門徒隨從的人有千余人。安丘縣令以為王裒拜訪自己,于是穿好衣服出來迎接他。王裒就走到路上到了土牛旁邊,彎腰(磬折是彎腰表示恭敬的意思)而后立直,說:“我的門生來為縣里服役,所以來送別。”這樣就拉著學生的手流著眼淚而去。縣令看到這樣就放了該生,一縣的人都把這當作羞恥。(王裒名聲太大了,縣令搞到要去讓步)
同鄉有個叫管彥的人年少時就有才氣但還沒有出名,那時候就王裒獨自認為他必定飛黃騰達,引以為自己的朋友,兩家各自剛生下男孩女孩的時候,就互相許婚。管彥后來擔任西夷校尉,死了以后安葬在洛陽,王裒后來改變了初衷嫁他的女兒。管彥的弟弟管馥(就這件事)問他,他說:“我的志向淺薄只是想守在山野(藪是生長著很多草的湖澤,這里是指民間、山野),昔日姐妹出嫁得都很遠,連她們吉兇的信息都斷絕了,每每我都用這來自我警示。現在你哥哥的兒子把父親安葬在洛陽。這樣就是京城附近的人了,這怎么是我當初想結兩家百年之好的本意呢!(這里應該是“豈”字而不是“由”字)”管馥說:“我的嫂子是齊地的人,要回臨淄。”王裒說:“哪有把父親葬在河南而跟隨母親回齊地的道理!像這樣的用意,還講什么成婚!”
北海人邴春自小就懷有志向,貧寒困苦獨自居住(這里自居不是“以……自居”那個意思),背著書箱游學,鄉里的人都認為他又將是一個邴原式的人才。而王裒卻認為邴春這個人陰險狹隘而且愛慕虛名,最后必定不能成材。后來邴春果然沒有德行,學業也沒有完成,有見識的人就用這來歸罪。王裒一直認為人的行為應當期望它歸于善道,沒有必要用自己所可以做到的來責備別人不能做到。
后來洛陽傾覆(西晉王朝覆滅),盜匪像蜂一樣四處都是(這里的“資”應該是“盜”字),親族都想渡過長江移居到江東去,王裒戀棧父母的墳墓而不肯離去。等到了盜匪橫行的時候,才離開,還思慮依戀著不能前進,于是就被賊人殺害了。
原文也請看聯接:
3.聞雷泣墓道理啟示
《聞雷泣墓》,又稱為《王裒哭墳》,講述了魏晉時期孝子王裒的孝行。這是《二十四漢》中的第十六則故事。王裒,字偉元,事親至孝。母親活著的時候,怕雷。死后,葬于山林,每次遇到風雨聽到雷聲,就跑到墓地,拜哭著告訴說:們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隱居教授,讀到《詩經》可憐父母,撫養我大太辛勞,于是三又流淚,后來學生到廢除《蓼莪》篇。母親怕聽到雷聲,冰魂一夜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墳墓繞千回。
這個成語是典故成語,意思就是孝,根據典故就可以了,沒有比喻意,或者說就只能說它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說明某人很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