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幾個關于革命戰爭的小英雄的故事,要簡短的,120字內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里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最后他憑借他的聰明機智完成了任務。
王二小
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2.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簡短)
1、王樸,也叫作王璞。
王樸生于1929年,犧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
王樸誕生在村里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占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
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讓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一起,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后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
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哪里,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鬼子和你這個狗漢奸!”王樸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大聲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漢奸!”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八路軍、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2、張嘎,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了。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斗成長的過程。
3、海娃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他機智、勇敢地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故事。
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
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樓的路線圖,并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交了把信寄給兒子海瓦的任務。
當海瓦看到信封上的雞毛時,非常重要的是要知道他正在駕駛一群羊作為封面寄信。出乎意料的是,海娃遇到了山溝里的魔鬼。
他借機抓住了“老頭羊”尾巴上的雞毛,并通過了魔鬼的隊長。一直到上海,寶寶遭受了折磨。
深夜,海娃從一只像死豬一樣睡覺的魔鬼的腿上滑落。他沖到羊圈邊,小心翼翼地把雞羽毛一下子,一口氣跑了幾英里。
傀儡軍隊也隨之而來,海娃被他們收回。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就這樣,海娃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4、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
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一路上還算順利。
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么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涂得滿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
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李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
那年,他12歲。5、馬秀英,1929年6月生。
江蘇淮安縣石塘區南澗鄉近采橋鎮(今,淮安市朱橋鎮洼圩村)人,出身于窮苦農民家庭。1945年10月16歲加入中國**。
l946年2月擔任石塘區黃盧(南)村婦女會長。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個還鄉團分子來抓馬秀英和婦女會成員。
此時,秀英和幾個婦女會員正在黃盧村為聯防隊做軍鞋。秀英接到村民報告,即分頭轉移。
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向東南方走,在洼圩北門遇上黃兆云帶領的“還鄉團”。黃兆云一眼認出秀英,一群還鄉團分子像瘋狗似的竄上來,一擁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莊圩子里。
在周莊圩子里,黃兆云妄圖從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黨組織的秘密以及婦女會成員的名單,對她軟硬兼施,逼問**組織和婦女會員名單。秀英被肆意凌辱,嚴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對酷刑,秀英斬釘截鐵地回答:“要人頭有一顆,。
3.抗日英雄的故事(簡短)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
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1940年河北唐縣兒童團員在執行“安檢”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了。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斗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后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 “消息”樹上的小哨兵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里人打信號。
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里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
管樺從小就和村里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
他參軍以后,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于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4.抗日英雄的故事(簡短)
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再簡短就不是故事了。
5.抗日戰爭的英雄短故事
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創作了一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6.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要簡短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發償篡鍛詁蹬磋拳單嘩,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參考資料:baidu
7.抗日戰爭時期英雄人物故事簡短的
1、趙一曼 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
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游街示眾”。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萬歲”的口號。
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準她。 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么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 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于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2、楊靖宇 1938年初,楊靖宇帶領軍直屬隊從桓仁北上到輯安縣老嶺山區開展游擊戰,發動了對通(化)輯(安)線鐵路老嶺隧道工程現場的攻襲戰。3月,奇襲老嶺隧道,使敵人的交通線陷入癱瘓。
4月,指揮1軍教導團巧襲太平溝警察所。 6月,接連兩次襲擊通輯鐵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現場第11、12號老嶺河橋梁子等地,燒毀了偽警察所,炸毀了隧道、橋梁工程,消滅了工地上的日軍,解救了中國勞工。
3、** 1948年5月初,**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對方部隊事先在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筑的暗堡被稱為“模范工事”。
同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于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毅然抱起炸藥包,左腿負傷,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緊急時刻,**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藥包,犧牲時,未滿19歲。
4、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貌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明白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5、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明白中國。 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8.要概括的抗日英雄故事(短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農歷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