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鎮江焦山的簡單歷史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亭臺樓閣有華嚴閣、觀瀾閣、文昌閣、汲江樓、東升樓、御碑亭、槐影書屋、黃葉樓、乾隆行宮、浮玉齋、枇杷園、蝴蝶廳等古建筑精華,點綴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因此,古人又稱焦山十六景:華嚴月色,定慧潮音,山門松影,庵院槐陰,海云墨寶,石屋藏銘,西岸遠景,東麓新林,江亭禮佛,巖洞尋仙,自然問道,安隱棲禪,危樓觀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別峰里園。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此揮筆題寫了 “無盡藏”三字,耐人尋味。日本森本長老留戀地說:“焦山是我第二故鄉”。
要更多的可以看看百度百科,比價全
2.鎮江焦山的簡單歷史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
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
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
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
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
亭臺樓閣有華嚴閣、觀瀾閣、文昌閣、汲江樓、東升樓、御碑亭、槐影書屋、黃葉樓、乾隆行宮、浮玉齋、枇杷園、蝴蝶廳等古建筑精華,點綴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因此,古人又稱焦山十六景:華嚴月色,定慧潮音,山門松影,庵院槐陰,海云墨寶,石屋藏銘,西岸遠景,東麓新林,江亭禮佛,巖洞尋仙,自然問道,安隱棲禪,危樓觀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別峰里園。
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此揮筆題寫了 “無盡藏”三字,耐人尋味。日本森本長老留戀地說:“焦山是我第二故鄉”。
要更多的可以看看百度百科,比價全。
3.我要一些鎮江焦山的資料
鎮江焦山門票50元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樸幽雅聞名于世。
其位于市區東北,巋然聳峙于揚子江心,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山高71米,周長2000余米,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
又因碧波環抱,林木蓊郁,綠草如茵,滿山蒼翠,宛然碧玉浮江,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游覽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園”之喻。身臨其境,確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島,贏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
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
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
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
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亭臺樓閣有華嚴閣、觀瀾閣、文昌閣、汲江樓、東升樓、御碑亭、槐影書屋、黃葉樓、乾隆行宮、浮玉齋、枇杷園、蝴蝶廳等古建筑精華,點綴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因此,古人又稱焦山十六景:華嚴月色,定慧潮音,山門松影,庵院槐陰,海云墨寶,石屋藏銘,西岸遠景,東麓新林,江亭禮佛,巖洞尋仙,自然問道,安隱棲禪,危樓觀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別峰里園。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此揮筆題寫了 “無盡藏”三字,耐人尋味。
日本森本長老留戀地說:“焦山是我第二故鄉”。 焦山的寺廟、樓閣等名勝古跡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蔭云林叢中,故有“山裹寺”之諺。
焦山與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偉,金山小巧玲瓏;焦山以蒼翠的竹木取勝,金山以輝煌的塔寺建筑爭長。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的民諺。
焦山還具有珍貴的“四古”。古寺廟(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體建筑是綠瓦朱欄,十分古雅。
古樹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銀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態,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廟后,為山寺增添上一層幽邃雅靜、青翠蔥郁的色彩,極宜游賓休憩。此外,還有古碑刻、崖銘文物皆著名于世。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唐代潤州刺史和鎮江節度史韓混,曾造樓船和戰艦30余艘,配備海軍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練。
南宋德柘元年二月,元軍攻占鎮江后,宋代杭元將領張世杰在同年七月,率領大批軍艦與元朝水師決戰于焦山,呈現出“焦圃險要屯包港,宋代興亡戰夾灘”的壯烈搏斗。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曾率領官兵數千人,駐扎焦山反擊金兵之事,已成為歷史佳話,英風干載,流傳后世。
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隸右都御史史叢蘭因江西寧王反叛,親自率領江淮一帶水兵,在焦山江面進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發動了揚子江侵略戰役,英軍艦侵入長江時,曾遭到副都統海齡率領鎮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數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擊英軍,在近代反帝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焦山,山峰高聳,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花卉爭妍,香色迎人,很堪觀賞。每逢秋月,艷紅的楓樹、盛開的菊花,吸引著四方游客,贏得詩人“焦山秋意濃,丹黃葉不同。
霜楓盛春花,古剎展新容”的贊美。1953年園林局在山麓地帶新辟了焦山公園,園內設有假山、水池、曲橋、渡亭、花房、果園、苗圃、菊壇、松徑、竹叢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機勃勃,蒼翠欲滴。
加至江面上帆船點點,龍舟競駛,汽笛爭鳴,飛天翱翔,名魚躍水,俊鶻摩空,鳧雁浮江,點綴其間,美不勝收。 焦山峨崖峭壁,聳峙在碧波萬頃之中,確有“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
它以秀麗的景色、宏偉寺廟、亭臺樓閣、千年古樹、摩崖石刻和碑林墨寶等贏得了四方游人前來觀光、游憩。定慧寺(焦山寺)始建于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原名普濟寺,宋朝時稱普濟禪院,元代改稱焦山寺,清康熙南巡來游焦山時將其改名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發慧和寂照雙融,定慧均等之意。
“定”,即去掉一切私心雜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聞、思、修”三條途徑來增長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之綱領,可見“定慧”二字頗有深意。
定慧寺規模宏大,明代為全盛時期,有殿宇 98間、和尚3000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加上定慧寺兩旁還有18個庵寺,稱“十八房”,故在佛教禪寺中有著顯赫地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曾有 “。
4.鎮江焦山的簡單歷史要簡單點,不要太多,我很急,好的我是加分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
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 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
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
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
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
亭臺樓閣有華嚴閣、觀瀾閣、文昌閣、汲江樓、東升樓、御碑亭、槐影書屋、黃葉樓、乾隆行宮、浮玉齋、枇杷園、蝴蝶廳等古建筑精華,點綴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因此,古人又稱焦山十六景:華嚴月色,定慧潮音,山門松影,庵院槐陰,海云墨寶,石屋藏銘,西岸遠景,東麓新林,江亭禮佛,巖洞尋仙,自然問道,安隱棲禪,危樓觀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別峰里園。
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此揮筆題寫了“無盡藏”三字,耐人尋味。 日本森本長老留戀地說:“焦山是我第二故鄉”。
要更多的可以看看百度百科,比價全。
5.鎮江焦山公園的簡介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
6.鎮江焦山公園的簡介
焦山之所以享譽中外,其一是因為焦山聳峙于江心,猶為“中流砥柱”、“鎮江之石”,氣勢磅礴;加上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環境幽美,宛若人間仙島在水中縹緲。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跡,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痤鶴銘》碑為稀世之寶。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極富有珍貴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故有“書法山”之稱。其三是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鄭板橋有詩云“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每個寺廟都有名僧,能詩詞歌賦,善琴棋書畫,清代禪僧幾谷,六靜和尚是著名的畫家,鶴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時。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曾在焦山攻讀。焦山還辦過佛學院,慕名來此朝佛受戒的學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
7.鎮江市焦山景點介紹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樸幽雅聞名于世。它位于鎮江市區東北,由象山景區、焦山景區、松寥山景區及焦東灘、桂花園景區等組成,總面積約1500畝左右。其中焦山景區為主體,是風區的核心。
焦山的寺廟、樓閣等名勝古跡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蔭云林叢中,故有“山裹寺”之諺。焦山與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偉,金山小巧玲瓏;焦山以蒼翠的竹木取勝,金山以輝煌的塔寺建筑爭長。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焦山“山裹寺”、金山以“山裹寺”的民諺。
焦山還具有珍貴的“四古”。古寺廟(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體建筑是綠瓦朱欄,十分古雅。古樹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銀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態,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廟后,為山寺增添了一層幽邃雅靜、青翠蔥郁的色彩,極宜游賓休憩。此外,還有古碑刻、崖銘、古炮臺,皆著名于世。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唐代潤州刺史和鎮江節度史韓晃,曾造樓船和戰艦30余艘,配備海軍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練。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曾率領官兵樹千人,駐扎焦山反擊金兵之事,已成為歷史佳話,英風千載,流傳后世。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隸右都御史史叢蘭因江西寧王反叛,親自率領江淮一帶水兵,在焦山江面進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發動了揚子江侵略戰役,英軍艦侵入長江時,曾遭到副都統海齡率領鎮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數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擊英軍,在近代反帝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焦山古炮臺也因此聞名于世。焦山東側的山腳下,石塊嶙峋,八個用石灰土夯實的炮堡,呈扇形,面對著長江的入海口,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臺。整個炮臺是暗堡式,每個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彈藥庫,另有一大彈藥庫在炮堡南端門外偏西處。整體都用三合土分層澆灌而成,堅固異常。抗戰時,炮臺為日軍摧毀,現存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焦山,山峰高聳,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花卉爭妍,香色迎人,很堪觀賞。每逢秋月,艷紅的楓樹、盛開的菊花,吸引著四方游客,贏得詩人的贊美:“焦山秋意濃,丹黃葉不同。霜楓盛春花,古剎展新容”。1953年園林局在山麓地帶新辟了焦山公園,園內設有假山、水池、曲橋、渡亭、花房、果園、苗圃、菊壇、松徑、竹叢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機勃勃,蒼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點點,龍舟競駛,汽笛爭鳴,飛天翱翔,名魚躍水,俊鶻摩空,鳧雁浮江,點綴其間,美不勝收。
8.鎮江市焦山景點介紹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樸幽雅聞名于世。
它位于鎮江市區東北,由象山景區、焦山景區、松寥山景區及焦東灘、桂花園景區等組成,總面積約1500畝左右。其中焦山景區為主體,是風區的核心。
焦山的寺廟、樓閣等名勝古跡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蔭云林叢中,故有“山裹寺”之諺。焦山與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偉,金山小巧玲瓏;焦山以蒼翠的竹木取勝,金山以輝煌的塔寺建筑爭長。
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焦山“山裹寺”、金山以“山裹寺”的民諺。 焦山還具有珍貴的“四古”。
古寺廟(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體建筑是綠瓦朱欄,十分古雅。古樹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銀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態,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廟后,為山寺增添了一層幽邃雅靜、青翠蔥郁的色彩,極宜游賓休憩。
此外,還有古碑刻、崖銘、古炮臺,皆著名于世。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
唐代潤州刺史和鎮江節度史韓晃,曾造樓船和戰艦30余艘,配備海軍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練。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曾率領官兵樹千人,駐扎焦山反擊金兵之事,已成為歷史佳話,英風千載,流傳后世。
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隸右都御史史叢蘭因江西寧王反叛,親自率領江淮一帶水兵,在焦山江面進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發動了揚子江侵略戰役,英軍艦侵入長江時,曾遭到副都統海齡率領鎮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數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擊英軍,在近代反帝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焦山古炮臺也因此聞名于世。焦山東側的山腳下,石塊嶙峋,八個用石灰土夯實的炮堡,呈扇形,面對著長江的入海口,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臺。
整個炮臺是暗堡式,每個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彈藥庫,另有一大彈藥庫在炮堡南端門外偏西處。整體都用三合土分層澆灌而成,堅固異常。
抗戰時,炮臺為日軍摧毀,現存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焦山,山峰高聳,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花卉爭妍,香色迎人,很堪觀賞。
每逢秋月,艷紅的楓樹、盛開的菊花,吸引著四方游客,贏得詩人的贊美:“焦山秋意濃,丹黃葉不同。霜楓盛春花,古剎展新容”。
1953年園林局在山麓地帶新辟了焦山公園,園內設有假山、水池、曲橋、渡亭、花房、果園、苗圃、菊壇、松徑、竹叢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機勃勃,蒼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點點,龍舟競駛,汽笛爭鳴,飛天翱翔,名魚躍水,俊鶻摩空,鳧雁浮江,點綴其間,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