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這種魚的詳細資料~謝謝
刺豚 Diodontidae sp.刺豚外形與其他魚類相近,但眼睛稍微凸出,身長20至90厘米,無肋骨、頂骨、鼻骨及眶下骨。
牙齒愈合成牙板,能咬碎堅硬的食物。背部小刺不達背鰭起點。
尾鰭淺褐色,后緣凹入,上下端白色,下半部是淺灰白色。體背部多為棕色,腹部白色或棕色。
全身長滿硬刺,這些刺是由鱗片演化而成的。平時,這些刺貼在身上。
刺豚的身體構造很特殊。在它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后擴大成帶狀的氣囊。
刺豚一旦遇到天敵,立即沖向水面,張嘴吸入空氣,使氣囊中充滿氣體。或者張開小嘴吸入大量海水。
因為刺豚腹部的皮膚比背面的皮膚松弛,加上氣囊位于腸子的前下方,使胸腹部膨大成球狀,身上的刺也豎起來,這使它能夠盡快浮出水面,逃離敵害。等危險過后,刺豚就把吞進去的海水和空氣再吐出來,身體又恢復原狀。
但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體內的氣體排出,便會使身體過度膨脹而死。同其他鲀形目魚類一樣,以甲殼類、貝類、幼魚等為食。
肝臟含有劇毒,無論何種刺豚請謹慎食用。
2.刺豚和河豚是一種東西嗎
不是刺豚 開放分類: 魚類、水產、動物、鲀形目、刺豚科 forzen mugil cephalus科目:豚形目、刺豚科1、介紹[編輯本段]它最長約90厘米。
是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魚類。它本身不太喜歡游泳。
如果不是長了一身的硬刺,恐怕它早就被無情的大自然淘汰掉了。刺豚怎么能把身上的硬刺膨脹起來呢?原來刺豚的身體構造很特殊。
在它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后擴大成帶狀的氣尖。刺豚一旦遇到天敵,立即沖向水面,張嘴吸入空氣,使氣尖中充滿氣體。
或者張開小嘴吸入大量海水。因為,刺豚腹部的皮膚比背面的皮膚松弛,加上氣尖又位于腸子的前下方。
所以,刺豚頭部和腹部膨脹得很大,這使它能夠浮于水中。天敵拿它沒有一點辦法。
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所以,它的天敵只好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肴了。
待危險過后,刺豚又要以很大的力量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雖然,刺豚是海洋中的弱者,但是它依然能夠生存下來。
就算海洋中的鯊魚也拿它毫無辦法。一次,潛水員看到一條兇猛的鯊魚長著長滿利齒的大嘴,撲向小刺豚。
刺豚突然把身上的硬刺張開,就象一個長滿刺的仙人球。窮兇極惡的大鯊魚一口咬在了小刺豚的身上。
霎時間,大鯊魚滿嘴是血,不得不把刺豚從嘴里吐了出來。氣急敗壞的大鯊魚圍著小刺豚轉來轉去,卻始終不能得手,只好掃興而歸了。
當危險過去后,小刺豚又恢復了平時的樣子,悠哉悠哉地回家去了。刺豚是魚類的刺猬。
它們和刺猬一樣,一碰到危險立刻把身體的硬刺豎立起來,使敵人無從下嘴。不過它們倒有一項刺猬所沒有的本領,就是能夠把身體像氣球一樣漲大起來,讓體形較小的敵人無法將它們吞下。
刺豚平常和普通魚類沒什么區別,只是眼睛稍微凸出一點。 一旦遇到危險,它們就迅速吞下大量的水分,使身體膨脹兩三倍。
突然離開水面的刺豚也會充氣使之膨脹。當危險解除后,刺豚的身體會慢慢的恢復。
刺豚.(與淡水中的河豚魚是一類).體內含有毒素,受驚鼓起身體象刺猬一樣嚇退敵人。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別名:也稱鲀魚、氣泡魚、辣頭魚,在江浙一帶稱小玉斑、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雞泡、龜魚,而在河北附近則稱臘頭。
學名:Fugn rubripes T&S(紅鰭東方鲀)Fugupssedommus Chu(假晴東方鲀)Fugu obscurus Abe(暗紋東方鲀), 屬硬骨魚綱,鲀形目,鲀亞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大海區都有捕獲,假睛東方豚還經常進入長江、黃河中下游一帶水域,而暗紋東方豚亦可進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一般于每年清明節前后從大海游至長江中下游。
在我國,河豚魚有30余種,常見的有黃鰭東方 、蟲紋東方 、紅鰭東方 、暗紋東方 等,其中以暗紋東方 產量最大。一般體長70--500毫米,其中紅鰭東方豚已見最大體長為750毫米。
河豚魚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并稱為“長江三鮮”。河豚簡介[編輯本段]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
河豚生有毛發狀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制作頭盔。
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
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
它的毒性相當于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系。
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嘗河豚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
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
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
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
河豚游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
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劃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
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腭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
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魚分布于世界各地,約有 100多種。
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著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并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 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臟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
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國家明文規定不準飯店供應河豚魚。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
3.火燒圓明園的資料簡短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經有兩次。
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筑也大多毀于大火。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于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幸免于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筑13處。
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筑又遭掠奪焚劫。
4.北極狼的資料簡短一點
北極狼(學名:Canis lupus arctos),又稱白狼,是犬科的哺乳動物,也是灰狼的亞種,分布于歐亞大陸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狼具有很好的耐力,適合長途遷移。它們的**狹窄,背部與腿強健有力,使它們具備很有效率的機動能力。它們能以約10公里的時速走十幾公里,追逐獵物時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時65公里,沖刺時每一步的距離可以長達5米。這是一個冰河時期的幸存者,在晚更新世大約30萬年前起源。
中文學名
北極狼
拉丁學名
Canis lupus arctos
別 稱
白狼
二名法
Canis *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目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科
犬科
亞 科
犬亞科
屬
犬屬
種
灰狼
亞 種
北極狼
命名者及年代
Pocock, 1935
英文名稱
Arctic wolf
英文名稱
North American Arctic Wolf
英文名稱
White Wolf
5.礁石的資料(短)
礁石是指高出于海蝕平臺的海蝕殘留體。由于波浪對海岸基巖不斷地沖蝕和破壞,而波浪強度及組成海岸基巖巖性成分的差異,加劇了海蝕作用的差異,從而產生突出屹立的礁石。礁石上面也經常長滿了海礪和貝殼.若礁石的規模很大,則稱島嶼。隱伏于水下的礁石稱暗礁。礁石可為生物礁體組成,也可為火山巖體或大陸巖體延伸于水下所組成。因其分布于海中或靠近海岸,對沿海漁業及航行都不利。
又稱環礁湖、珊瑚湖。環礁內的水域或堡礁與大陸間的水域。平面形態多呈環狀或馬蹄狀,有缺口與海洋相通,屬潟湖,湖內風平浪靜,是優良的避風港。
礁坪 低潮時部分或全部出露的由死礁巖組成的寬曠平地。礁坪的特點是有淺凹地、淺溝、鍋穴和礁斑,這些都是由珊瑚碎屑和珊瑚砂及生物貝殼所組成。
6.李鼎銘的簡短具體的資料
李鼎銘(1881—1947年),原名豐功,生于米脂桃鎮桃花峁。
出身農家,幼年受教于舅夫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中,遍讀經史子集,兼及醫學經典著作,精通地理、數學、天文、氣象,曾自造地理儀、天文盤,計算日月蝕。因學有所長,聞名鄉里。
1903年赴綏德應試,考為廩生。1913年,利用臨水寺開辦一所國民小學,兼任校長。
后又在桃鎮又創辦了國民高等小學,擔任校長。李鼎銘先生從事教育事業十余年,并開辦醫館,治病救人,群眾頗多贊譽。
1941年夏,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先后當選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邊區政府副主席。同年,在邊區參議會二屆會上提出“精兵簡政”議案,受大多數議員支持。
**批示:“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會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癥藥。”他從政七年,對主管工作躬親過問,不顧年邁體弱,堅持調查研究。
1947年12月11日患急病醫治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