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蚯蚓能釣什么魚
蚯蚓能釣鯽魚,鯰魚,鯉魚,草魚和鳊魚。
1、鯽魚
鯽魚肉質細嫩,物美價廉,營養價值很高,鯽魚分布廣泛,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成魚鯽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另外還有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所以可以用蚯蚓來釣鯽魚。
2、鯰魚
鯰魚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鯰魚屬于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也吃蝦類和水生昆蟲。幼魚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肴,所以用蚯蚓可以釣小的鯰魚。
3、鯉魚
鯉魚平時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鯉魚屬于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春季一到,便急于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
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釣鯉魚,要以蚯蚓、河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
4、鳊魚
鳊魚為草食性魚類,魚種及成魚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主要食料,也喜歡吃陸生禾本科植物和菜葉,還能攝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因此食性范圍較廣,想釣鳊魚可以活蚯蚓做誘餌。
5、草魚
草魚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所以用蚯蚓釣草魚是個不錯的餌料。
2.將近二十厘米的大蚯蚓可以釣魚嗎
1.組裝好線組,裝上浮漂,雙鉤,浮漂距離子線30厘米左右,在鉛皮座加鉛皮(多加),要能把浮漂拉下水。
2.調節浮漂距離子線的距離,直到浮漂露出水面1-2目(找底)。 3.把浮漂向上拉20厘米,這時浮漂會再次沉入水底。
4.用剪刀逐漸剪去鉛皮,直至漂尾露出你想要的目數(比如3目或者4、5、6、7都可以),這個目數就是調幾釣幾的那個“調”的數。具體的目數要根據你所使用的浮漂的性能、對象魚、季節、魚口的輕/猛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
記得調好以后,要把鉛皮座上的鉛皮裹緊。 5.雙鉤上蚯蚓,注意:每次上的蚯蚓要保持一般大小。
這時浮漂在蚯蚓的重力下會再次沉入水里,逐漸調整浮漂,直到漂尾露出水面至你想要的的目數,這個目數就是調幾釣幾的那個“釣”的數。比如你露出一目,就是釣1. 6.以上是最基本的調漂方法,你先學這么多。
所謂“調四釣二”,是最早的達摩漂定下的一個簡單公式,并不適合現在的釣法,具體調幾釣幾,要具體分析。很復雜的一套理論,你慢慢來。
建議: 1.浮漂使用巴爾沙木的或者蘆葦漂。 2.漂的號數選擇0-2號之間,不要超過2號。
如果是傳統釣,那么就空鉤調平水(或1目),然后釣1-2目就可以了。 浮漂標準反映:臺釣是有力下頓,傳統釣鯽魚是上浮、鯉魚是黑漂。
但往往浮漂的反映千變萬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3.蚯蚓都能和什么搞在一起才能釣到鯽魚
用蚯蚓做餌,如果小魚比較多裝鉤的時候從蚯蚓一頭刺入,把整個魚鉤包起來掐斷蚯蚓,不漏鉤尖就可以了;如果是夜釣或者小雜魚不多的時候裝鉤的時候從一頭刺入,直到把整個鉤子包起來,蚯蚓不掐斷,鉤子外面露一段讓它自由蠕動吸引魚咬鉤。
另外:紅蟲和蚯蚓是是釣魚所用的普遍餌料,挑選蚯蚓也是常做的事: 1 要選擇顏色紅艷的,才能保證蚯蚓的新鮮。 2 要選擇新鮮活潑的,才能保證蚯蚓是活的。
3 要選擇頸項上沒長白圈的。前兩條與人們的認識都是一致的,不用講了。
關鍵的是第三條,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因為蚯蚓雌雄同體,性成熟后頸項上會出現一道白圈(生殖環),這種蚯蚓的氣味就不那么的純正了,魚兒也會辨認出來的,所以它們就不愛吃,對于這類蚯蚓不論體形粗細,一律不用。
用蚯蚓釣鯽魚要盡量用小紅蚯蚓,從頭部刺入,尾部在鉤尖,如果蚯蚓太大就將其頭部的半截掐了扔掉,只用尾部的半截,穿鉤時仍然是尾部在鉤尖。這和釣野鯉魚用蚯蚓正好相反,釣野鯉魚用蚯蚓最好是菜地里挖出的大黑蚯蚓,越大越好,而且是用頭部的半截比尾部效果好。
用紅蟲和蚯蚓這兩種餌料釣魚有一個弊端,就是發窩慢,而且魚也越釣越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在垂釣之前打窩,窩子不太打的太重,有蛋黃大的一團即可。
開口以后在垂釣中,用一廣口的容器,把打窩用的相同餌料當做沾餌使用。每打一桿都沾一次,這樣,你的釣點里就會源源不斷的餌料續進去,效果比打窩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