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禮儀知識 簡短
禮儀是敬人之道。待人以禮,應成為現代公民的一個基本素養。
在社會文明進步、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禮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然而,社會上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不少人不知道哪些是正確的禮儀規則。
概括地說,禮儀就是敬人之道,禮儀展示你的個人教養。創建文明城市,追求一種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禮儀應該成為先導,文明城市的市民,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現代公民的一個基本素養。
禮儀講究細節,講究“可為”和“不可為' 文明社會的創建,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生活、工作的一點一滴做起,在言談話語、舉止行為、待人接物等方面,都遵照一定的禮儀規范。
2.文明禮儀小知識(要短)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
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
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
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
、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
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
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
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
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
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
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
場作戲,言行不一。
3.文明禮儀知識短短短
成人篇
前言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圣人的話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中國因此以“禮儀之邦”而著稱于世。
禮儀是一種文化,它對人們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以保證社會秩序的健康、有序、穩定。它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反映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底蘊和風俗習慣。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市委市政府把“文明永康”建設確定為2005年一項重點工作,而禮儀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的決定表明市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態度和決心,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重要舉措。“文明永康”建設的開展必將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為永康“三個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為了便于大家學習掌握文明禮儀知識,市文明辦選編了《文明禮儀基本知識(成人篇)》。
-------------------------------------
一 禮儀概論
(一)禮儀的定義
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以建立社會和諧關系、維系人們正常生活為目的的行為準則或規范。它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集中反映,是一個人的個性氣質、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禮儀的核心是尊敬友善、互相謙讓。
(二)禮儀的基本原則
禮儀有敬人、自律、適度、真誠、寬容、隨俗、女士優先、遵時守約、遵紀守法等基本原則。
敬人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個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
自律就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適度就是應用禮儀時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真誠就是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寬容就是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即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
隨俗就是堅持入鄉隨俗,尊重國情、民族、文化背景,必須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第一禮俗”。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女士,關心女士,保護女士,照顧女士,并且還要為女士排憂解難。國際社會公認,唯有這樣的男子才具有紳士風度,才有教養。
遵時守約就是要惜時守信,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是生命。不守時是小農觀念的反映,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并往往破壞社交活動的氣氛,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三)學習禮儀的意義
禮儀是人際交往中溝通感情的橋梁,是協調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明禮”作為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來,在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不知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講禮儀,講禮貌,講文明,是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社會公德。在打造平安浙江,推動我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今社會里,崇尚禮儀是社會對成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成員自己的精神追求。
加強道德實踐,應該從禮儀做起。通過禮儀教育實踐,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使人們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融洽社會關系,告別不文明行為,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文明程度,提升我國在國際化交往的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打好基礎
4.文明禮儀小知識(要短)
文明禮儀小常識 1、握手禮: 源于中世紀的歐洲,現已成為全世界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見面禮。
2、鞠躬禮: 源自中國,現在作為日常見面禮節已不多見,但盛行于日本、韓國和朝鮮是那里的常禮。 行鞠躬禮時應立正,脫帽,微笑,目光正視,上身前傾15-30度(賠禮、請罪時外)。
平輩應還禮,長輩和上級欠身點頭即算還禮。 3、合掌禮: 亦稱合十禮,佛教禮節,盛行于印度和東南亞佛教國家,泰國尤盛。
行禮時,雙手合攏于胸前,微微低頭,神情安詳、嚴肅。對長者雙手舉得越高越有禮,但手指尖不得超過額頭。
接待外國旅游者時,對方行合掌禮,我們應以同樣形式還禮。4、見面時還有其他一些禮節,如招手禮、拱手禮、脫帽禮、注目禮、點頭禮、問候禮、致意禮、鼓掌禮等。
1、握手禮: 源于中世紀的歐洲,現已成為全世界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見面禮。2、鞠躬禮: 源自中國,現在作為日常見面禮節已不多見,但盛行于日本、韓國和朝鮮,是那里的常禮。
行鞠躬禮時應立正,脫帽,微笑,目光正視,上身前傾15-30度(賠禮、請罪時外)。平輩應還禮,長輩和上級欠身點頭即算還禮。
3、合掌禮: 亦稱合十禮,佛教禮節,盛行于印度和東南亞佛教國家,泰國尤盛。 行禮時,雙手合攏于胸前,微微低頭,神情安詳、嚴肅。
對長者雙手舉得越高越有禮,但手指尖不得超過額頭。接待外國旅游者時,對方行合掌禮,我們應以同樣形式還禮。
4、見面時還有其他一些禮節,如招手禮、拱手禮、脫帽禮、注目禮、點頭禮、問候禮、致意禮、鼓掌禮等。步行禮儀(1)城市街道車水馬龍,熱鬧繁雜,出門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這不僅是公共道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2)過斑馬線要注意交通指示燈,并且嚴格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習慣。(3)不可貪圖少走幾步路,而隨意橫穿馬路。
人行道、天橋和地下通道都是為行人專門而設的,請不要忘記了它的用途。(4)行走時如不小心碰到別人,應及時向對方道歉。
(5)如遇行人問路,要熱情、詳盡地回答對方。如若回答不了,可請他人幫忙。
(6)手持雨傘行走時,須留意身邊的行人,避免雨水滴到他人身上或戳到他人。(7)行人使用車輛停止手勢時,須待車輛完全停止后方可通行,切忌隨意通行。
坐公交車禮儀(1)等候車輛時,要站在車站牌附近,按順序排隊上車,如遇老人、孕婦、兒童,可請他們排到自己的前邊,上車前要準備好零錢。(2)上車后,不要與他人爭搶座位,遇到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和抱小孩的乘客要主動讓座,如果遇到他人為自己讓座,要立即道謝。
(3)在車內不要吸煙,也不能吃瓜子、口香糖、冰淇淋等易污染環境的零食,不要在車上大聲喧嘩。(4)站在車內應手扶把手,不可將身體全部靠在車廂內的杠桿上。
站立時,應該保持端正的站姿,雙腳叉開不要過大。(5)坐在座位上,應注意不要叉腿而坐,也不能雙腿不斷地抖動,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表現。
(6)下車要提前做準備,如果需要他人讓路,應禮貌地打聲招呼,不能默不作聲地沖,更不能發脾氣,出言不遜。(7)雨天乘車要收好雨具,以免影響他人。
乘電梯禮儀(1)等候電梯時,應站在電梯門兩側,不要妨礙電梯內人出來。(2)乘坐電梯,應先讓老人、小孩、女士或客人進入,年輕者、男士應站在電梯按鍵旁幫忙按電梯。
(3)進入電梯后,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將電梯按鍵擋住,以免其他人無法按按鍵。需要按按鍵但又夠不著時不要將胳膊伸得太長,而是請離按鍵近的幫忙。
(4)如果電梯門即將關上,但還有人沒進來,先進入電梯的人應幫助按住開門鈕,等后面的人進來。(5)在電梯內挪動時,特別是手里有東西的時候,注意不要碰撞他人。
進出電梯需要從別人身邊走過,應說一聲“勞駕”或“對不起”。(6)陪客人或長輩乘電梯時,如果達到目的樓層,應一手按住開門鈕,另一手做出請的動作。
(7)如果人數超載時,應主動退出。
5.文明禮儀的知識
原發布者:三年級趙慶菊
小學生文明禮儀常識一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禮儀(1)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少先隊員行隊禮,分別時說“老師再見”;(2)進辦公室要喊“報告”,不隨意打開老師的電腦;(3)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4)孝敬父母,體貼家人,幫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二同學禮儀(1)同學之間使用禮貌用語,不給同學取綽號;(2)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3)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注重團結;(4)胸懷寬廣,不因一點小事和同學爭吵;(5)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穿著禮儀(1)星期一穿校服,平時著裝整潔樸素大方,不穿背心、拖鞋在校園行走;(2)在學校規范地佩戴紅領巾。三升旗禮儀(1)升旗時要立正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2)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四體態禮儀(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雙臂自然擺動;(2)坐姿要正確,挺直腰板,雙腳平放;(3)與人交談時要目視對方,保持微笑;(4)上下樓靠右走,出入教室、辦公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五語言禮儀(1)一貫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請坐”;(2)用普通話與他人交流。集會禮儀(1)集合時,提前到達,準時進入會場,列隊快、靜、齊;(2)聽報告時聚精會神,保持肅靜,不亂議論,不亂走動,必要時做記錄。六待客和做客禮儀(1)客人來訪,事先做好準備,熱情接待;(2)吃飯時,主動邀請客人一起用餐;(3)
6.日常禮儀常識
當代禮儀規范 1.現在通用的稱呼禮節大致是:男性稱“先生”;女性已婚的,稱“夫人”或“女士”;未婚的,稱“小姐”;不明確其婚否者則稱“女士”。
2.握手一定要用右手,不要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他人握手,且在握手時另一只手不要插在衣兜內。 3.握手的順序應當遵循尊者先伸手原則,即長輩和晚輩握手,長輩先伸手;男士和女士握手,女士先伸手。
但當客人和主人握手時,雖然客人是尊者,但當客人到來時,為了表示歡迎,主人應先伸手;離別時,為了表示感謝,客人應先伸手。 4.介紹他人時,介紹的順序應當遵循尊者先知原則。
如,當中間人介紹A,B時(A為長輩,B為晚輩),先將B(晚輩)介紹給A(長輩),讓長輩先知晚輩信息。例如:小王是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一次本公司老板和客戶的會面時,小王要先將本公司的老板介紹給客戶(因為客戶是尊者,有優先知情權)。
5.遞名片給他人時,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雙手或者右手,將名片正面面對對方(不要將名片背面面對對方或是顛倒著面對對方),交予對方。將名片遞給他人時,口頭應有所表示。
可以說:“請多指教”,“多多關照”,“今后保持聯系”,“我們認識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紹。 6.當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立即停止手上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視對方。
雙手或以右手接過,“接過名片,首先要看”,這一點至為重要。即接過名片后,用半分鐘左右的時間,從頭至尾將其認真默讀一遍。
7.如果沒有緊急的事情,不要在早上7點之前和晚上10點之后給他人打電話。通話時間最好控制在三分鐘以內。
通話時先說重要的話題。尊者先掛斷電話。
8.接聽電話的七大原則:表明身份、表明目的、稱呼姓名、仔細聆聽、做好記錄、重復、道謝/告別。所有來電,務必在三響之內接聽。
因特別原因超過三次之后才接聽電話,應馬上致歉:“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9.移動電話應當放到公文包之內(最為正式)或上衣口袋之內。 10.裝信時,一定要將其推至信封的頂端,并且令其與信封的封口之處留有大約1厘米左右的距離,以防止拆信時損壞。
11.坐姿:入座時,只坐椅子的一半或前三分之二。男子坐時如有需要,可交疊雙腿,一般是右腿架在左腿上,但千萬不可晃動足尖。
女子坐時雙膝必須靠緊,腳跟并攏。 入座時從椅子的左側入座。
12.盡量靠右行,不走中間;與客戶、上級相遇時,要點頭行禮致意;與客戶、上級同行到門前時,應主動開門讓他們先行。 13.工作人員與客戶、長輩上電梯時應先進電梯;下電梯時,工作人員應當后出電梯。
14.上樓時,長輩在前,晚輩在后;女士在前,男士在后;客人在前,工作人員在后。下樓時,男士在前,女士在后;晚輩在前,長輩在后;工作人員在前,客人在后。
15.我國的政務禮儀中,左為尊;商務禮儀中,右為尊。 16.男士衣著服飾禮儀 三色原則:男士在正式的商務場合衣著服飾最好不要超過三種色系。
三一定律:鞋子,腰帶,公文包應該保持一個顏色(多為黑色)。 穿短襯衣不要打領帶。
領帶下端在皮帶扣上端為宜。男人腰帶上面不要掛任何東西。
17.女士衣著服飾禮儀 穿套裝、套裙時要穿制式皮鞋(制式皮鞋:男的是指系帶的黑皮鞋,女的是指黑色半高跟的船形皮鞋)。 正式場合六不露:不暴露**,不暴露肩部(即不穿無袖裝)、不暴露腰部、不暴露背部、不暴露腳趾、不暴露腳跟。
18.一般應以右手持筷,以拇指、食指、中指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粗頭處)約三分之一處。 19.不要端起碗來進食,尤其是不要雙手端起碗來進食。
食用碗里盛放的食物時,應以筷子、匙加以輔助,切勿直接倒入口中,或不用任何餐具以嘴吸食。 20.西餐中正餐的菜序:開胃菜、湯、副菜(白肉-配白葡萄酒)、主菜(紅肉-配紅葡萄酒)、甜品、果品、熱飲。
22.刀叉的使用,一般有兩種方法可供借鑒:英國式和美國式。 英國式:要求在進餐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叉而食之。
美國式:先是右刀左叉,一口氣把餐盤里要吃的東西全部切割好,然后把右手里的餐刀斜放在餐盤前方,將左手中的餐叉換到右手里,再吃。 23.如用餐者與人攀談時,應暫時放下刀叉。
將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漢字的“八”字形狀擺放在餐盤之上。它的含義是:此菜尚未用畢。
但要注意,不可將其交叉放成“十”字形。 如果吃完了,或不想再吃了,則可以刀口內向、叉齒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縱放。
24.西餐往往有多副刀叉,在使用時,應由外側向內側依次取用刀叉。 25.餐巾的用途 ①用來保潔服裝。
②用來揩拭口部。在用餐期間與人交談之前,應先用餐巾輕輕地揩一下嘴。
女士進餐前,亦可以餐巾輕印一下口部,以除去唇膏。以餐巾揩口時,其部位應大體固定,最好只用其內側。
通常,不應以餐巾擦汗、擦臉,擦手也要盡量避免。特別要注意,不要用餐巾去擦餐具。
③用來掩口遮羞。④用來進行暗示。
最常見的暗示又分三種:其一,是暗示用餐開始。當女主人鋪開餐巾時,就等于是在宣布用餐可以開始了。
其二,是暗示用餐結束。當主人,尤其是女主人把餐巾放到餐桌上時,意在宣告用餐結束,請各位告退。
7.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
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
從古至今,涌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
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
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
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于社會規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么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
怎么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范。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于禮儀的要求。
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于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
8.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一、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以下4點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2)服飾儀表。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是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或是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的允許后方可 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與衣著不能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的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禮貌用語,對于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后等,不應嘲笑、冷落和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品頭論足,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二、禮儀的一般性原則
1)敬人的原則。
2)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3)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
4)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