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制定審計工作方案
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基礎和靈魂,是指導審計人員現場工作的依據,根據《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一個標準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符合下列條件:審計目標具有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具有合理性;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具有適當性;審計步驟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時間安排具有合理性;審計分工具有恰當性。
那么,如何才能編制出一個目標明確、內容翔實、重點突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重點考慮:首先,充分做好審前調查。目前,審計人員、經費、時間等資源非常有限,而審計項目一般來說又相對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在短時間內把被審計單位情況審計清楚,必須要依靠審前調查。
細致周密的審前調查是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基礎工作,是審計實施方案具備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前提條件,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的重要保證。其次,確定可行的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就是審計的方向,它不僅影響審計方案的制定,還影響審計的實施和報告,在一個審計項目中,只有確定了審計目標,審計人員才有了審計的方向,審計最終才會得出結論。但是,確定審計目標一定要根據審計人員、經費、時間等審計資源并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包括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及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等情況,確定一個科學、合理、可行的審計目標。
再次,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和評估審計風險。對重要性水平的評估是審計人員的的一種專業判斷,其表現形式是金額額度,因此,審計人員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當從金額和性質兩個方面綜合評估總體及總體各組成部分錯弊的嚴重程度,同時還應當充分考慮審計目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其所關注的事項;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構成,審計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并采取相應的審計測試措施,以將審計風險降至最低。
最后,根據審計項目的總體要求及審計目標,適當確定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再根據確定的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所要求的工作量和工作標準,經審計組成員充分研究討論后,確定可操作性強的審計步驟和方法以及合理的工作時間,然后,根據確定的審計方法、步驟及工作時間,結合審計組成員的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等情況,恰當地進行審計分工。總之,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組為了完成審計項目任務,從發出審計通知書到處理審計報告全過程的工作安排,對審計工作起著全面指導作用。
編制一個目標明確、內容翔實、重點突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對有效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
2.審計方案的基本內容
1、具體審計目的。具體審計目的是對總體審計的細化,直接用以指導具體審計方法及程序。 2、具體審計方法和程序。在確定了審計范圍和審計目標之后,內部審計人員應該進而具體的審計步驟,包括應采用的審計方法,以說明如何收集證據、評價證據,完成現場審計工作。
3、預定的執行人及執行日期。在完成現場調查工作之后,內部審計人員對被審位的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審計的方向和重點也比較明確,這時就能較準確地估計現審計、完成審計報告的時間,由此,就可以對原計劃中的時間預算做適當的調整,并根據完成規定的審計范圍內的每一部分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來具體安排審計人員。
4、其他有關內容。審計方案中還應當包括根據具體情況所需要的有關內容。審計項目負責人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業務復雜程序及審計工作的復雜程度,定審計方案內容的繁簡程度。
3.如何編制審計方案
編制審計方案步驟如下:一、區別不同類型項目,分類編制審計方案 目前審計項目類型主要有財政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企業審計等,各種類型審計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因此我們在編制審計方案前一定要注意分清項目類型,根據各類型項目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有的放矢地編制審計方案。
二、認真做好審前調查,確定審計目標 應該說,審前調查是編制審計方案的必經途徑,主要方法是:一是在審計之前到被審計單位調查了解一些基本情況,索取會計報表、銀行賬戶情況表,相關內控制度及執行情況以及電子數據等資料,從中了解該單位的相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設立審計項目資料信息庫,將以前年度的審計項目資料全部存儲到電腦里,并研制了一套文件資料查詢系統,做到審計信息再利用,實現審計資源共分享。 三、對大型的、復雜的、時間跨度長的審計項目,可在審計實施過程中編制分項目、分步驟審計實施方案 從多年來的審計實踐看,在編制大的或比較復雜審計項目方案時,不僅要編制審計實施前的總體工作方案,還應在具體審計實施過程中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對一些重點資金、重點明細項目的具體實施編制分步驟、分項目審計實施方案,以增強審計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任務。
四、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嘗試編制計算機審計方案 隨著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金審工程”的逐步推廣,審計部門的計算機等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善,因此如何利用這些設備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就成為當務之急。
4.舉一個實際審計案例
美國法爾莫公司會計報表舞弊案例分析 1,管理當局舞弊的動機客戶進行舞弊的動機可謂多種多樣,對其進行分析并在執行審計過程中予以考慮將有助于發現可能的舞弊.以下列舉了導致管理當局產生舞弊沖動的幾種常見原因: (1)客戶公司正面臨財務困難. (2)客戶管理當局面臨完成財務計劃的壓力. (3)存貨為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個重大項目. (4)存在合同所限定的供貨方面的壓力. (5)客戶公司企圖得到用存貸擔保的融資. (6)管理當局面臨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如股價下跌,公司面臨退市或被收購的風險等. 2,管理當局舞弊的機會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可以通過存貨造假虛增利潤并瞞過注冊會計師的盤點程序.事實上,對于有些公司,如那些規模很小,業務較簡單的公司,要想瞞過注冊會計師而在存貨上做手腳是非常困難的.但存在以下情況時管理當局進行存貨舞弊的可能性會增加: (1)客戶公司是一個制造企業,或者說其擁有一個確定存貨價值的復雜系統. (2)客戶公司涉及高新技術或其他迅速變動的行業. (3)客戶公司擁有眾多的存貨存放地點. 3,管理當局舞弊的跡象虛構資產會使公司的賬戶失去平衡.與以前的期間相比,銷售成本會顯得過低,而存貨和利潤將顯得過高.當然,還可能會有其他的跡象.在評估存發高估風險的時候,注冊會計師應回答以下問題,回答"是"越多,存貨舞弊的風險就越高. (1)存貨的增長是否快于銷售收入的增長 (2)存貨占總資產的百分比是否逐期增加 (3)存貨周轉率是否逐期下降 (4)運輸成本所占存貨成本的比重是否下降 (5)存貨的增長是否快于總資產的增長 (6)銷售成本所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是否逐期下降 (7)銷售成本的賬簿記錄是否與稅收報告相抵觸 (8)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貨余額的重大調整分錄 (9)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是否發現過入存貨賬戶的重要轉回分錄 四,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和教訓存貨項目由于其自身的復雜性早已成為舞弊者趨之若騖的理想對象,同時也引起了注冊會計師的特別關注.自從1938年美國著名的麥克森·羅賓斯藥材公司審計案例發生后,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就將存貨盤點列為公司審計必須進行的重要程序之一.然而,由于審計局限性的存在,注冊會計師的疏忽以及客戶管理當局舞弊技術的提高,依然有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在存貨審計中吃盡苦頭.法爾莫公司案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注冊會計師只要不斷地吸取昔日教訓,努力完善審計技術,切實提高查處舞弊的能力,就必定能將存貨審計失敗的風險降至最低.那么,從法爾莫案件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和教訓呢 1,對舞弊的動機和機會予以充分關注. 由于舞弊存在被發現的風險以及道德方面的壓力,也就是說舞弊亦有成本,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理性的人寧愿尊重客觀事實.不過,一旦面臨某種壓力和誘惑,客戶舞弊的沖動會變得強烈.法爾莫公司正是由于虧損的壓力以及莫納斯急欲籌資擴張的欲望才鋌而走險,走上了造假的不歸之路.可見,注冊會計師對舞弊的動機進行分析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 2,重視分析性程序的應用. 鑒于盤點程序具有局限性,注冊會計師無法指望通過盤點解決所有的問題.若想發現舞弊的蛛絲馬跡,分析性程序不啻為一種十分有效的審計方法.這一程序從整體的角度對客戶提供的各種具有內在勾稽關系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有助于發現重大誤差.如前文所述,由于存貨造假會使有些項目出現異常,因而對存貨與銷售收入,總資產,運輸成本等項目進行比例和趨勢分析,并對那些異常的項目進行追查,就很可能揭示出重大的舞弊. 另外,還可以將財務報表與報表附注,財務狀況說明書,稅務報告以及其他類似的文件相互核對以盡可能降低審計風險. 3,重要性原則的恰當應用. 重要性原則是審計工作中一個重要原則,對于資產負債表中占有重要比例的項目,注冊會計師必須特別予以關注,尤其對那些內部控制制度較為薄弱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又占有相當比重的項目,就不能采用一般的常規審計程序,而應實施特別的詳查方法.對于法爾莫公司這樣一個商業企業,存貨應是極其重要的項目.注冊會計師本應針對存發設計特別的抽查或詳查程序,而事實上卻只采取了例行的提前數月通知,少量抽樣的常規盤點程序,正是這種簡單的處理使得莫納斯等人有了可乘之機. 4,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專職培訓,以提高查找資產舞弊的能力.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我們應該看到審計客戶的舞弊水平在不斷提高,其手段從簡單的違紀違規轉向了有預謀,有組織的技術造假;從單純的賬簿造假轉向了從傳票到報表的全面會計資料造假.同時,舞弊人員的反查處意識增強,對審計人員的常用審計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因而,僅靠以前簡單的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為能夠勝任專業工作,注冊會計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查處舞弊的能力.所以,為維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使會計師事務所減少訴訟的風險,職業團體應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專職培訓,以提高查找資產舞弊的能力. 2。
5.淺談如何編制審計實施方案
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基礎和靈魂,是指導審計人員現場工作的依據,根據《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一個標準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符合下列條件:審計目標具有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具有合理性;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具有適當性;審計步驟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時間安排具有合理性;審計分工具有恰當性。
那么,如何才能編制出一個目標明確、內容翔實、重點突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重點考慮:首先,充分做好審前調查。目前,審計人員、經費、時間等資源非常有限,而審計項目一般來說又相對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在短時間內把被審計單位情況審計清楚,必須要依靠審前調查。
細致周密的審前調查是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基礎工作,是審計實施方案具備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前提條件,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的重要保證。其次,確定可行的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就是審計的方向,它不僅影響審計方案的制定,還影響審計的實施和報告,在一個審計項目中,只有確定了審計目標,審計人員才有了審計的方向,審計最終才會得出結論。但是,確定審計目標一定要根據審計人員、經費、時間等審計資源并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包括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及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等情況,確定一個科學、合理、可行的審計目標。
再次,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和評估審計風險。對重要性水平的評估是審計人員的的一種專業判斷,其表現形式是金額額度,因此,審計人員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當從金額和性質兩個方面綜合評估總體及總體各組成部分錯弊的嚴重程度,同時還應當充分考慮審計目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其所關注的事項;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構成,審計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并采取相應的審計測試措施,以將審計風險降至最低。
最后,根據審計項目的總體要求及審計目標,適當確定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再根據確定的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所要求的工作量和工作標準,經審計組成員充分研究討論后,確定可操作性強的審計步驟和方法以及合理的工作時間,然后,根據確定的審計方法、步驟及工作時間,結合審計組成員的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等情況,恰當地進行審計分工。總之,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組為了完成審計項目任務,從發出審計通知書到處理審計報告全過程的工作安排,對審計工作起著全面指導作用。
編制一個目標明確、內容翔實、重點突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對有效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