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馬克思的評價
當然有褒也有貶。
先說褒方面,20世紀許多西方學者都很推崇馬克思,比如薩特、梅洛龐蒂、弗洛姆,他們的學說受馬克思的影響很大。在西方,“1844手稿”一直很受推崇,當然,《資本論》等著作,也有許多人認真研究和高度評價
也有許多西方學者,大力批評馬克思主義。比如波譜爾,他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就是批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名著,哈耶克等經濟學家也都有許多反駁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哲學方面,除存在主義之外,一般哲學家對黑格爾之后的19世紀哲學似乎都不怎么感興趣——其中當然也包括老馬
2.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評價,簡要分析
馬克思主義是近代最復雜和精深的學說之一。
馬克思學說的范圍包括了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的領域。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是任何其他主義所不能及的,也因為如此,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
就如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家達拉普(Hal Draper)所講“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樣,被不一般的人為嚴重扭曲”。除了馬列主義以外,許多派別的學說都認為自派學說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
如今,其中比較有影響力和主要的陣營包括:托洛茨基主義、斯大林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等。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馬克思逝世后,將馬克思遺留下的大量手稿、遺著整理出版,并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完全不能低估的功績是他們把我們從哲學行話中解放出來,這種哲學行話曾盛極一時,但在(一些)馬克思主義者(指教條主義者)的著作中就顯得是完全陳腐的東西了——那就會完全像海涅在歌德之后用高特舍特的語言寫詩一樣。”。
3.世界對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評價的
馬克思其人在資本主義的德國非但不陌生,反而很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去年,特里爾居民選舉馬克思為“城市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其排名遠遠超過曾經在特里爾統治過的歷任羅馬時代的君侯。2003年,在德國電視二臺的節目中,馬克思與歌德、貝多芬齊名,成為德國歷史上十大偉人。這是因為馬克思洞察社會敏銳的觀察力。但是,波維爾教授認為:
“作為哲學家,馬克思一生都在思考,在尋找新的認識。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找到真理。他的思維過程循序漸進,不斷提出新的想法。但他想得越多,問題就越多,但他并沒有答案。他的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也如同碎片一樣。作為思想家,他甚至對自己的思想都持懷疑態度,所以他的很多著作一生都沒有能夠完成。”
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收藏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著最多的地方。哈佛大學圖書館研究共產主義的專著超過兩萬部。理查德教授是哈佛大學馬列研究專家的頂尖人物。因此可以說他是當代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最權威的人物。作為專家研究,他們往往是按照嚴格的學術規范,學術邏輯論證得出結論。 理查德的專著在中國大陸根本看不到,也沒有中文譯本。這里也無法寫出。
4.評價馬克思主義
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是消滅資產私有制的思想。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并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5.馬克思的評價
在給他人以應有的評價方面,沒有任何人比馬克思更仁慈、更公正。
他太偉大了,以至于不羨慕、不嫉妒、不愛慕虛榮。但他像憎恨任何形式的欺騙和偽裝一樣,極為憎恨由妄自尊大的無能和庸俗帶來的造作的偉大和虛假的名聲。
在所有我認識的偉大、渺小或者普通的人之中,馬克思是為數不多的擺脫了虛榮的人之一。他太偉大、太強大、太驕傲了,不需要虛榮。
他從不打擊任何一種看法,他永遠是他自己。他像孩子一樣不會掩飾、不做作。
只要是社會或政治方面不盡如人意,他總是完全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毫無保留,他的臉就是他的心靈的鏡子。當環境需要他克制的時候,他會表現出孩子一樣的、常令朋友們開懷的困窘。
沒有人能比馬克思更真實——他是真實的化身。僅僅只是看著他,你就會知道你交往的是什么樣的人。
在我們這個戰爭不斷的“文明”社會中,一個人不可能總是講真話,那樣會讓敵人占便宜,或者冒著被排除在外的風險。而即使說真話常常是不明智的,但也不必總是說假話。
我不需要總是說出我所想的、所感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必須說出與我內心不一致的看法。前者是一種智慧,而后者是虛偽。
他絕對不是虛偽的人,就像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他的妻子常常稱他“我的大孩子”,沒有人(即使是恩格斯)比她更了解、更理解他。
的確,當他處于我們通常所稱的社會中時,在這個以貌取人、人必定會粗暴傷害別人感情的社會中,我們的“摩爾”像一個大男孩一樣,他可能會像孩子一樣地局促或臉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價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