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
書生竇天章要進京趕考,因欠以放高利貸為生的蔡婆的債,便把7歲的女兒竇娥送與蔡婆為童養媳。
竇娥17歲成婚,但不到兩年丈夫便因病而死。守寡的竇娥只得與蔡婆相依為命。
一天,蔡婆出城索債,險被債戶賽盧醫所害,恰巧被流氓張驢兒父子解救。張驢兒借機賴在蔡婆家,并逼迫蔡家婆媳分別嫁給他們父子。
竇娥堅決不從。張驢兒企圖毒死蔡婆借以比竇娥就范,不料卻將自己的父親毒死。
他嫁禍竇娥,告到官府。貪官桃杌(wu四聲)將竇娥屈打成招,問成死罪。
竇娥臨刑發出三樁誓愿,結果一一應驗。數年后,做了高官的竇天章復審此案,為竇娥洗刷了冤情。
2.竇娥冤的故事,講3個,短一點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 元朝 。《竇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講敘了
竇娥自幼喪母,結婚后不久,丈夫病故,兩代孀居,婆媳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賽蘆醫謀財害命,蔡婆被當地惡棍張驢兒所救。'從此,張驢兒仗著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張驢兒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竇娥。不料,他準備的毒藥誤被其父飲下身亡。蔡婆為了免除災禍,給了張驢兒十兩紋銀,讓他買棺葬父。張驢兒卻以這十兩紋銀為證據,訛詐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買通當地縣令,對蔡婆橫施酷刑。竇娥怕婆婆年老體弱,經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擔,被判處死刑。竇娥死后,應其誓言,血濺素練,三伏時節瑞雪紛飛,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竇娥的父親竇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狀元,路過山陽。當日深夜,他正在審閱案卷,忽然見到女兒竇娥前來,求父親代女兒伸冤昭雪。第二天,竇天章開堂審案,終于使冤案大白。結果,張驢兒和縣令被判處死刑,賽蘆醫被發配充軍,竇娥的冤案終于得以昭雪。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 。
3.求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
竇娥長大后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后兩年蔡子病死。后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
賽盧醫驚走后,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娥的堅決反抗。為了與竇娥成婚,張驢兒想毒死蔡婆。
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藥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
后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
4.民間故事 竇娥冤的的故事(要簡潔)
《竇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個貧苦女子竇娥。
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還不起債,又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費,把她賣給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養媳。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日子。
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
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
過幾天,蔡婆婆害病,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偷偷地在湯里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
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要嘔吐,不想喝,讓給張老兒喝了。
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就咽了氣。 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父親,把殺人的罪名,栽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里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是她下的毒。竇娥受盡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桃杌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貪官桃杌把竇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場去處死。竇娥眼看沒有申冤的地方,她滿腔悲憤地咒罵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在臨刑的時候,她又向天發出三樁誓愿: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她的尸體;三要讓楚州大旱三年。
竇娥的誓愿居然感動了天地。那時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氣,竇娥被殺之后,一霎時天昏地暗,大雪紛飛;接下來,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后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竇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死刑,貪官桃杌也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個戲劇所寫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飛雪,更是一種神話式的想象。
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無數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報仇的強烈愿望。所以,千百年來,這出戲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贊賞,關漢卿也成為人民稱頌的戲劇家。
5.竇娥冤的故事,講3個,短一點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 元朝 。《竇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講敘了
竇娥自幼喪母,結婚后不久,丈夫病故,兩代孀居,婆媳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賽蘆醫謀財害命,蔡婆被當地惡棍張驢兒所救。'從此,張驢兒仗著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張驢兒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竇娥。不料,他準備的毒藥誤被其父飲下身亡。蔡婆為了免除災禍,給了張驢兒十兩紋銀,讓他買棺葬父。張驢兒卻以這十兩紋銀為證據,訛詐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買通當地縣令,對蔡婆橫施酷刑。竇娥怕婆婆年老體弱,經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擔,被判處死刑。竇娥死后,應其誓言,血濺素練,三伏時節瑞雪紛飛,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竇娥的父親竇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狀元,路過山陽。當日深夜,他正在審閱案卷,忽然見到女兒竇娥前來,求父親代女兒伸冤昭雪。第二天,竇天章開堂審案,終于使冤案大白。結果,張驢兒和縣令被判處死刑,賽蘆醫被發配充軍,竇娥的冤案終于得以昭雪。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 。
6.竇娥的故事
竇娥家居山陽縣,知書達禮,孝順父母。
她的父親竇天章,自幼飽讀詩書,滿腹才學,時運不濟,屢試不中,不幸又死去妻子,留下年幼的女兒竇娥,父女相依為命,饑一頓飽一頓艱難度日。鄰舍有位蔡婆,年輕守寡,有個獨子叫蔡昌宗,母子倆有丈夫留下的產業,靠放債取息過日子。
竇天章手頭拮據,常向蔡婆借貸,到期無力償還,蔡婆并不深究,因為她很喜歡竇娥聰明伶俐,小小年紀便能善解人意,看著她常與昌宗一起玩耍,兩小無猜,青梅竹馬,蔡婆早已有意聘她為媳。 又逢春試大比之年,竇天章有心進京應試,賺個好前程,卻又無處安置女兒,蔡婆趕過來勸慰竇天章放心進京,自己想收養竇娥為媳,從此竇天章所欠債息一筆勾銷。
竇天章雖然舍不得女兒,但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蔡家是世代書香,為人本分忠厚,女兒住在她家有吃有穿,有人疼愛,日后長大又有了好女婿,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也就答應下來。蔡婆立即取過他的債據送還,又贈他銀兩一路花用,竇天章接過債據收下銀兩,心如刀割,從此就要與女兒長別,為了前途,他也顧不了許多了。
竇天章離開楚州后,杳無音訊,小竇娥在蔡家幫助傭婦洗衣掃地,燒飯做菜,每日做過細活做粗活,勤勞能干,深得蔡婆喜歡。十年寒暑過去,竇娥出落成一位美麗端莊的少女,蔡婆擇吉日為一雙兒女完婚。
婚后,蔡昌宗每日寒窗苦讀,竇娥操持家務,一家人日子過得平靜和順。 又逢京城大比之年,蔡昌宗要去京城應試,蔡婆不放心兒子獨去,請幫傭張媽的兒子張驢兒護送蔡公子進京應考。
張驢兒自小不知長進,不務正業,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張媽原也是奸刁之婦,對兒子縱容嬌寵,不加約束。
乎日張驢兒常去蔡家做些閑工,因為聲名狼藉,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齡,無人敢把女兒許他為妻,他對女色更加垂涎。因他去蔡家可以隨便出入內宅,常有機會看見竇娥,每逢見到這位美麗善良的少奶奶,兩眼直勾勾的六神無主,百爪撓心,恨不能讓蔡昌宗暴病身亡,將竇娥變成自家媳婦。
這日張媽將護送蔡公子進京的差事告訴給張驢兒,張驢兒喜出望外,蔡公子自幼文弱,人情世故,諸事不懂,這次離家赴京,一切還不聽任他的擺布?若在半路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害死,回來急報兇信兒將蔡婆急死,只剩下一個既無娘家又無婆家的竇娥,還不是由著他娘兒倆任意擺布?他將這害人的詭計說給媽聽,張媽不加阻攔,反而十分贊同,這下子兒子的媳婦總算有了著落,外帶還有一份不少的家業,心中甚喜,悄聲叮囑兒子,事情一定要辦得嚴密。 蔡婆送兒子啟程離家,備吃、備穿,忙了幾日,上路時候,婆媳二人千叮嚀萬囑咐張驢兒仔細小心伺候公子,不得有絲毫馬虎大意。
張驢兒諾諾連聲,一路上殷勤伺候公子,公子住店,吃飯都不用操心。曉行夜宿,不覺主仆已來到淮河岸邊,赤日炎炎,兩人走得汗流浹背,河面上涼風習習,頓覺十分涼爽,張驢兒挑著行李連嚷又熱又累歇歇再走。
只見淮河兩岸花紅柳綠,河里游魚悠游自在,張驢兒伺候公子下馬,蔡公子毫不留意,走在河邊悠然自在,欣賞鄉野景致。張驢兒看看周圍靜悄悄無一人影兒,正是時機,他揮拳朝公子頭部擊去,公子站立不穩,乘勢又將公子推入河里,水勢湍急,公子未及喊叫,早被河水沖卷而走。
天上紅日高照,淮河岸邊依舊涼風習習,這樣神鬼不知,張驢兒將一個大活人生生害死。一切順利,他愈發從容大膽,將馱人的牲口賣掉,得了銀錢,又將盤纏據為己有,得意洋洋,轉回山陽報告兇信兒。
自丈夫走后,竇娥常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寧,張驢兒為人不善,丈夫又是不曾出過門的書生,兩人同行,似有不吉。果然這一天,張媽帶著神色慌張的兒子跑來報兇:“蔡相公赴考途中,貪戀游逛淮河景色,不小心自己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了!” 竇娥聽罷如五雷轟頂,不能自持,失聲痛哭。
哭聲驚動了婆婆,蔡婆一輩子的希望都在兒子身上,不想他才離開家門便意外身亡,急火攻心,口吐鮮血,從此臥病不起。雪上加霜的竇娥,強忍悲痛,經心調治婆母病體,日夜不離左右。
這日蔡婆精神略好,想吃一碗新鮮羊肚兒湯,張媽命兒子速去集市上買來,服侍病人,張驢兒又是一陣高興,老天爺再賜良機!他在熱騰騰的羊肚兒湯中,撒了一包耗子藥,遞給他媽,囑咐她趕緊催促蔡老太太趁熱喝下。 蔡婆端起羊肚兒湯,猛覺腥膻難聞,連連作嘔,揮揮手要張媽快快端走喝掉,張媽聞著羊湯香噴噴的,湯面上飄浮著幾片鮮嫩的香菜葉兒,口咽饞涎,心想:“這么新鮮的美味,都難進口,看來是病人膏盲,離死不遠啦!”張媽想入非非地就將羊湯喝個凈光,頓時腹內疼痛如絞,天旋地轉地倒地身亡,只見她五官扭曲;七竅流血。
對這意外的事故,蔡婆與竇娥驚嚇得不知所措,家門不幸又遭禍事,竇娥忙把張驢兒喚進,張驢兒根本沒走遠,聽見屋內亂成一團,趕來觀看,意外的是母親喝了毒湯,替蔡婆丟了性命!這個無賴本無人性,也只是干嚎兩下,轉臉就揪著蔡婆索命賠命,蔡婆膽小怕事,又遇上這個人命關天的塌天大禍,早已驚嚇得魂魄出竅,不知所措。張驢兒有意張揚,不依不饒地嚷給街坊四鄰知曉:“你們為什么下毒藥害死我娘?她伺候。
7.講講竇娥的故事
竇娥冤
《竇娥冤》 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竇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后將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后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于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里,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竇娥冤》全劇為四折一楔子,課文選的第三折,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
關漢卿戲曲的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極富性格,評論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深邃。
劇情介紹: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后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后兩年蔡子病死。后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后,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峨的堅決反抗,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藥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后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
舞臺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作者簡介:
關漢卿,元大都人(今北京),號已齋,約生于蒙古滅金(1234)以前,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7)。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著有《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單刀會》、《蝴蝶夢》等名劇。
原文閱讀:/lnz/*
8.竇娥的故事(最好要詳細點)
竇娥是元朝關漢卿的作品《竇娥冤》中的一個人物。
《竇娥冤》寫一個孤苦無依的婦女竇娥,遭受無辜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竇娥的冤情無處伸張,臨死發出誓愿:她的鮮血要濺在刑場的白練上,六月天飄起漫天大雪,當地亢旱三年。
竇娥家居山陽縣,知書達禮,孝順父母。她的父親竇天章,自幼飽讀詩書,滿腹才學,時運不濟,屢試不中,不幸又死去妻子,留下年幼的女兒竇娥,父女相依為命,饑一頓飽一頓艱難度日。
鄰舍有位蔡婆,年輕守寡,有個獨子叫蔡昌宗,母子倆有丈夫留下的產業,靠放債取息過日子。竇天章手頭拮據,常向蔡婆借貸,到期無力償還,蔡婆并不深究,因為她很喜歡竇娥聰明伶俐,小小年紀便能善解人意,看著她常與昌宗一起玩耍,兩小無猜,青梅竹馬,蔡婆早已有意聘她為媳。
又逢春試大比之年,竇天章有心進京應試,賺個好前程,卻又無處安置女兒,蔡婆趕過來勸慰竇天章放心進京,自己想收養竇娥為媳,從此竇天章所欠債息一筆勾銷。竇天章雖然舍不得女兒,但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蔡家是世代書香,為人本分忠厚,女兒住在她家有吃有穿,有人疼愛,日后長大又有了好女婿,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也就答應下來。
蔡婆立即取過他的債據送還,又贈他銀兩一路花用,竇天章接過債據收下銀兩,心如刀割,從此就要與女兒長別,為了前途,他也顧不了許多了。 竇天章離開楚州后,杳無音訊,小竇娥在蔡家幫助傭婦洗衣掃地,燒飯做菜,每日做細活還做粗活,勤勞能干,深得蔡婆喜歡。
十年寒暑過去,竇娥出落成一位美麗端莊的少女,蔡婆擇吉日為一雙兒女完婚。 婚后,蔡昌宗每日寒窗苦讀,竇娥操持家務,一家人日子過得平靜和順。
又逢京城大比之年,蔡昌宗要去京城應試,蔡婆不放心兒子獨去,請幫傭張媽的兒子張驢兒護送蔡公子進京應考。 張驢兒自小不知長進,不務正業,吃喝嫖賭,無所不為。
張媽原也是奸刁之婦,對兒子縱容嬌寵,不加約束。乎日張驢兒常去蔡家做些閑工,因為聲名狼藉,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齡,無人敢把女兒許他為妻,他對女色更加垂涎。
因他去蔡家可以隨便出入內宅,常有機會看見竇娥,每逢見到這位美麗善良的少奶奶,兩眼直勾勾的六神無主,百爪撓心,恨不能讓蔡昌宗暴病身亡,將竇娥變成自家媳婦。 這日張媽將護送蔡公子進京的差事告訴給張驢兒,張驢兒喜出望外,蔡公子自幼文弱,人情世故,諸事不懂,這次離家赴京,一切還不聽任他的擺布?若在半路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害死,回來急報兇信兒將蔡婆急死,只剩下一個既無娘家又無婆家的竇娥,還不是由著他娘兒倆任意擺布?他將這害人的詭計說給媽聽,張媽不加阻攔,反而十分贊同,這下子兒子的媳婦總算有了著落,外帶還有一份不少的家業,心中甚喜,悄聲叮囑兒子,事情一定要辦得嚴密。
蔡婆送兒子啟程離家,備吃、備穿,忙了幾日,上路時候,婆媳二人千叮嚀萬囑咐張驢兒仔細小心伺候公子,不得有絲毫馬虎大意。張驢兒諾諾連聲,一路上殷勤伺候公子,公子住店,吃飯都不用操心。
曉行夜宿,不覺主仆已來到淮河岸邊,赤日炎炎,兩人走得汗流浹背,河面上涼風習習,頓覺十分涼爽,張驢兒挑著行李連嚷又熱又累歇歇再走。只見淮河兩岸花紅柳綠,河里游魚悠游自在,張驢兒伺候公子下馬,蔡公子毫不留意,走在河邊悠然自在,欣賞鄉野景致。
張驢兒看看周圍靜悄悄無一人影兒,正是時機,他揮拳朝公子頭部擊去,公子站立不穩,乘勢又將公子推入河里,水勢湍急,公子未及喊叫,早被河水沖卷而走。 天上紅日高照,淮河岸邊依舊涼風習習,這樣神鬼不知,張驢兒將一個大活人生生害死。
一切順利,他愈發從容大膽,將馱人的牲口賣掉,得了銀錢,又將盤纏據為己有,得意洋洋,轉回山陽報告兇信兒。 自丈夫走后,竇娥常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寧,張驢兒為人不善,丈夫又是不曾出過門的書生,兩人同行,似有不吉。
果然這一天,張媽帶著神色慌張的兒子跑來報兇:“蔡相公赴考途中,貪戀游逛淮河景色,不小心自己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了!” 竇娥聽罷如五雷轟頂,不能自持,失聲痛哭。哭聲驚動了婆婆,蔡婆一輩子的希望都在兒子身上,不想他才離開家門便意外身亡,急火攻心,口吐鮮血,從此臥病不起。
雪上加霜的竇娥,強忍悲痛,經心調治婆母病體,日夜不離左右。 這日蔡婆精神略好,想吃一碗新鮮羊肚兒湯,張媽命兒子速去集市上買來,服侍病人,張驢兒又是一陣高興,老天爺再賜良機!他在熱騰騰的羊肚兒湯中,撒了一包耗子藥,遞給他媽,囑咐她趕緊催促蔡老太太趁熱喝下。
蔡婆端起羊肚兒湯,猛覺腥膻難聞,連連作嘔,揮揮手要張媽快快端走喝掉,張媽聞著羊湯香噴噴的,湯面上飄浮著幾片鮮嫩的香菜葉兒,口咽饞涎,心想:“這么新鮮的美味,都難進口,看來是病入膏肓,離死不遠啦!”張媽想入非非地就將羊湯喝個凈光,頓時腹內疼痛如絞,天旋地轉地倒地身亡,只見她五官扭曲;七竅流血。對這意外的事故,蔡婆與竇娥驚嚇得不知所措,家門不幸又遭禍事,竇娥忙把張驢兒喚進,張驢兒根本沒走遠,聽見屋內亂成一團,趕來觀看,意外的是母親喝了毒湯,替蔡婆丟了性命。
9.竇娥冤的詳細故事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 元朝 。這個故事的故事主要是講敘了
竇娥自幼喪母,結婚后不久,丈夫病故,兩代孀居,婆媳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賽蘆醫謀財害命,蔡婆被當地惡棍張驢兒所救。'從此,張驢兒仗著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張驢兒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竇娥。不料,他準備的毒藥誤被其父飲下身亡。蔡婆為了免除災禍,給了張驢兒十兩紋銀,讓他買棺葬父。張驢兒卻以這十兩紋銀為證據,訛詐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買通當地縣令,對蔡婆橫施酷刑。竇娥怕婆婆年老體弱,經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擔,被判處死刑。竇娥死后,應其誓言,血濺素練,三伏時節瑞雪紛飛,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竇娥的父親竇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狀元,路過山陽。當日深夜,他正在審閱案卷,忽然見到女兒竇娥前來,求父親代女兒伸冤昭雪。第二天,竇天章開堂審案,終于使冤案大白。結果,張驢兒和縣令被判處死刑,賽蘆醫被發配充軍,竇娥的冤案終于得以昭雪。
10.竇娥冤的故事
第三折內容 在全劇結構上的作用:在戲劇高潮中,著力表現主人公性格發展的質的飛躍,是《竇娥冤》第三折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 第三折以前,竇娥是一個典型的宿命論者。宿命觀念決定了她“忍辱負重”的性格。當戲劇矛盾發展到高潮,竇娥的反抗精神戰勝了“忍辱負重”而取得支配地位時,她的性格發展便出現了質的飛躍。
關漢卿善于把握住竇娥性格發展中的這一重大轉折,在第三折里,運用精心布局的戲劇場面,層層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并以感人肺腑的細節和唱段,給予淋漓盡致的揭示。
戲一開始,竇娥就被劊子手們綁赴刑場,處于“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的絕境。從自身的血淚經歷中清醒過來的竇娥,看清了“衙門自古朝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勇敢地對“分辨清濁”、“主宰生死”的天地鬼神發出了憤懣的質問:為什么“為善的受貧窮又命短?”為什么“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隱晦地對“不分好歹”、“錯勘賢愚”的社會現實喊出了強有力的控訴。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
接下來的戲劇場面,則是圍繞著賦予竇娥以善良、溫順的另一個性格側面而展開的。這里,關漢卿以細膩的工筆,描述了竇娥提出的兩個請求的動人的情狀。一個是在被押往刑場途中,苦苦哀求劊子手避開前街走后街,免使婆婆遇見而痛殺老人。在走向死亡的極度痛苦時刻,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減輕婆婆的痛苦,而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當懇求無法實現,婆媳倆刑場上生死離別之時,竇娥便求蔡婆在自己死后給祭剩飯,化紙錢。這里,唱詞連用了四個“念竇娥”的排比句,盡情傾訴了自己的冤屈、身世和孝道,悲切之情,力透紙背。“兩求”的運用,自如熨貼,似乎是情之所致,信手拈來,實則是經過苦心經營的。竇娥冤情偌大,所求卻如此之微,猶未得到應現;惟其所求之微,益見冤情之大,因而越發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這兩個細節的描寫,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純良、美好的內心世界,成為頑強抗爭這一性格主導方面的有力對比和襯托。它不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可愛,且能反映出竇娥婆媳之間相依為命的關系,烘托了她們生死訣別之慘,從而喚起人們對主人公更加強烈的同情心,增強戲劇高潮的藝術感染力。竇娥性格特點: 受盡欺凌而又勇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