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異常脈搏的種類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脈搏。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白天由于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見的異常脈搏
1.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后、酒后等。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2.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3.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于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2.異常脈搏的種類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脈搏。
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
白天由于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見的異常脈搏 1.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后、酒后等。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2.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3.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于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3.脈搏異常有哪些
(1)脈率增快:成年人脈搏在100回/分以上。多見于發熱、貧血、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2)脈率減慢:成年人脈搏在60回/分以下。多見于房室傳導阻滯、顱內壓升高等。
(3)脈律不整:脈搏快慢不一。常見于心臟病患(如心房纖顫等)。
(4)脈微欲絕:脈搏很微弱。見大出血、病況危重時。
(5)交替脈:一種節律正常而交替出現的一強一弱的脈搏,這是心臟的收縮按一強一弱交替出現的結果。它的出現常表示有心肌損害,可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與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4.四種異常脈的特點及臨床意義
1、奇脈(吸停脈):吸氣時脈搏顯著減弱甚至消失。常見于大量心包積液及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等。上述病變時,心臟受到束縛,右心室排出血量減少,肺循環血量減少,又因吸氣時胸腔內負壓增大,肺血管床仍照常擴大,故出現奇脈。 2、水沖脈(陷落脈):脈搏急促而有力、驟起驟落,由于心室收縮有力、心輸出量增加、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下降、脈壓增寬、血管壁的搏動幅度增大所致。最常見于主動脈瓣高度關閉不全。也可見于甲亢患者。
3、交替脈:節律正常而脈搏出現強弱交替性改變,是心肌損害的表現,見于心肌炎或心力衰竭。
4、不整脈:心搏節律不齊,在脈搏表現上節律不規則:①有規律的不整脈:如二聯脈、三聯脈。見于洋地黃中毒、冠心病及心臟病。②無規律的不整脈:脈搏跳動大小、強弱均不等。見于過早搏動、心房纖顫,二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不齊時。
5.異常脈搏的種類異常脈率都分成什么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脈搏。
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
白天由于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見的異常脈搏 1。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后、酒后等。
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2。
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3。
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于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異常脈搏的口訣簡短的